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在线查征信?官方披露2大查询渠道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在线查征信?官方披露2大查询渠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2月3日,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消息,央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正式恢复网页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功能。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为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提倡大家采用网上查询或网银查询的方式,不出门即可获取信用报告。

央行上海总部称,为提升服务能力,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于春节期间进行系统维护,暂停服务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17时至2月2日24时。自2020年2月3日起征信中心恢复网页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功能。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线上已经可以满足查询个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两类。其中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分为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征信中心官网查询,第二则是通过网银查询,两种渠道均可在24小时后获取个人信用报告。

从具体操作来看,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需登录征信中心官网,点击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新用户可选择用户注册,老用户可直接输入登录名、密码和验证码登录;登录后需进行身份认证,用户可以在“银行卡验证”、“问题验证”和“数字证书验证”三种方式中任选其一完成身份验证,提交查询申请。

通过网银查询则需通过登录网上银行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不过,目前网银渠道查询仅支持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网银用户使用,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进入上述银行的官方网站,使用优盾(USBKey)登录网上银行;第二步在线签署查询协议;第三步提交查询申请。

央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二代格式个人信用报告主要分为两个版本,用户从线上获取的信息为简易版,线下查询获取的则为详细版。二者区别主要是信息记录详细程度不一,包括国籍、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报送身份信息的机构名称、五年内的详细还款记录等仅会展示在线下个人征信报告中,线上报告不会有展示。但疫情防控关键期间,建议用户通过线上渠道办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2月2日,央行营业管理部也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各银行机构应切实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为公众通过自助查询机、网上银行进行征信查询提供必要保障。要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各银行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各银行机构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若因疫情影响个人征信记录怎么办?前述央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称:“疫情期间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如果信贷记录没有出现逾期,可以跟相应银行做出沟通,看是否能延长逾期期限,避免后续逾期发生;如果逾期已经发生了,建议向逾期发生银行做沟通,看银行是否给予适当宽容,具体操作需要用户和银行做沟通,再由银行方作判断。”

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已有银行机构采取行动。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成立了建行信用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小组,制定了《信用卡中心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指引》。具体包括为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延迟还款、调整违约金、调整人行征信信息、调整临时额度、暂缓邮寄或改址免费邮寄服务;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还款困难的客户,提供调整违约金、增加宽限期等差异化还款服务;为受疫情隔离、封路等影响导致还款不便的客户,提供增加宽限期、修改人行征信信息的服务等多项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