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的24小時

魯網2月3日訊(記者 崔新孝 通訊員 張磊)2020年,庚子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紅燈籠和紅十字一起閃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守望和宣言,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一個偏僻的小鎮,一個名叫黑裡寨中心衛生院的鎮衛生院,一群崗位上“逆行”的身影正在24小時忙碌著,他們用愛心和永不停歇的24小時護佑著轄區群眾的健康和幸福。

請戰書上41個鮮紅的手印,那是41顆隨時準備戰鬥滾燙的心,沒有口號,只有按下手印的那份堅毅。整整十幾天,共產黨員、院長田英春吃住都在醫院裡,醫院工作群裡他隨時發的微信留言,見證了他無數個不眠的夜晚。部署,督導,落實,再落實,一遍一遍叮囑,一次一次示範,發熱病人規範就診流程,田英春會親自走一遍,哪裡有短板馬上補,哪裡有疏漏馬上改;湖北來淄人員思想有波動,田英春就把電話打給他們,告訴他們,他叫田英春,有困難就給他打電話,無論何時何地,群眾思想有波動,他來安慰,防控工作有難度,他來解決,把最困難的事情交給他,他用連軸轉的24小時去辦。

微信群裡要求全體上班的通知,換來的是41名員工從四面八方到醫院病房的集結。他們的身份除了醫生,還是女兒,兒子,父親和母親。或許,前一秒前,女兒正在為母親展現她買給母親的新年禮物;或許,前一秒前,兒子正端起那杯敬給父親盛滿感激的酒杯;或許,前一秒前,父親剛想為匆匆進門的孩子接下滿滿的行囊;或許,前一秒前,母親剛想把準備好久的壓歲錢掏給已長大的孩子;收起禮物,放下酒杯,匆匆接下行囊,硬生生把紅包塞給孩子,瞬間轉身,極速出門,回到那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

疫情監測點體溫檢測工作需要醫院派駐醫生協助,這又是一個24小時,又是一個個不眠之夜,沒有命令,只有爭先恐後的報名,先安排共產黨員,先安排男同志,拿著摁滿紅手印的名單讓共產黨員盧建林很是為難,“白天上班,我晚上去”,“下午倒班,我過去”,“你們都別爭了,我先去”,就這樣,盧建林和李亭成了醫院在坡莊大橋監測點上第一組的執勤者,第一天,沒有帳篷,沒有水電,唯一有的就是兩臺紅外線體溫檢測儀,他們在寒風中站立著一次一次為過往的駕駛員測量著體溫,冷了,就跺跺腳,累了,就蹲一蹲,他們已經數不清測了多少人,看不清面容,卻能感受到那份關心,擺擺凍僵的手,你去休息,揮揮手,我還行,你去,交接班時大家總會用那冰冷的手拍拍對方的肩膀,夥計,保重。

疫情就是命令,他們也是戰士,鄉村醫生王寶,張春輝,劉會來,李珂主動請纓加入到檢測體溫的隊伍,衛生室關門,不去掙錢,招之即去,不計報酬,更無論條件。

監測點晚上執勤後匆匆回家的周鬆鬆,每次到家總在凌晨時分,輕輕地打開門,看到的都是孩子熟睡的樣子,早晨又急忙上班,也只能在休息的間隙通過微信聽聽孩子喊爸爸的聲音。

還有2年就要退休的老職工張子貴反覆懇求盧建林,年齡大了,我覺少,你們都工作了一天,把我安排到晚上去值班,你們也讓我在退休前為疫情防控做一份貢獻。

快速篩查發熱病人成為衛生院的首要工作,預檢分診臺成為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又是一個不間斷的24小時,倡議書上又是41個鮮紅的手印,只有自己健康才能更好地為群眾看病。就這樣,早晨8點前的預檢分診臺前全是醫生的身影,“36.5℃,可以上班”,聽到這樣的聲音,醫生宋濤眼中滿是淚水,可恨自己的身體,前幾天不爭氣的患上了感冒,居家隔離,中藥西藥一通治療,終於換來了可以上班的信號,想到馬上就能夠為群眾診治疾病,宋濤滿心歡喜;90後護士楊玉主動承擔起預檢分診臺的部分工作,或許昨天她還是個愛哭的女孩子,可穿上隔離衣就成為一名英勇的戰士,無論何時,走進黑裡寨中心衛生院,你第一個見到的就是設在醫院大廳外的分診臺,還有手持紅外線體溫儀的醫生在等待著你。

他們不知道還會有多少個這樣的24小時,他們不懼怕枯燥、恐慌和怨言,他們甘願用自己的忙碌和危險換來群眾很多個24小時的平安,他們無懼疫情,他們無懼艱險,他們穿上鎧甲,就這樣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