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上一篇大概講了高宗李熙形同傀儡的一生 不論是哪個政權上臺,又該如何衡量當臺的勢力是有益於朝鮮王朝的發展呢?今天,單單從

貨幣政策方面來討論一下吧。

大院君時期的貨幣政策

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給朝鮮造成很大震動,朝鮮上下得知此事後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西方勢力下一步侵略朝鮮,而以朝鮮當時一盤散沙的爛攤子根本無力抵抗。

大院君1864年執政後,力圖一番作為,祛除安東金氏勢道政治的餘毒,實施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國防建設。同時,為了樹立王室的權威,大興土木重建景福宮。

但是,強化軍事力量和重建景福宮都需要大量資金。

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景福宮勤政殿

大院君大力訓練“使用火器的軍隊”;也自行研製新式武器,按《海國圖志》設計水雷炮、磨盤炮車、雙炮等武器;用29層棉布製作防彈背心;從中國和日本引進新式武器或方法,如:從中國購置數千斤大炮及書籍《海炮圖說》和《則克錄》、從日本學習製作小銃的方法(但拒絕日本德川幕府提出的日本向朝鮮直接出口武器的提議)。

景福宮重建工程斥資鉅萬,以朝鮮政府的財政根本無力負擔。款項採取向宗親及全國官民攤派“願納錢”的方式來解決。所謂“願納錢”名為自願,實為強制,引發民怨沸騰。

到1868年,景福宮工程竣工,宗親捐獻35萬多兩,官民捐獻749萬多兩,合計785萬4720兩,也就是說,重建景福宮花了800萬兩。

一、當百錢

為了解決財政短缺,從官民手中獲得更多的錢財,大院君在1866年,鑄造併發行“當百錢”。

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古今中外,大面額貨幣的發行往往都預示著通貨膨脹,戶大當百也不例外。雖然當百錢一枚的名義上具有100枚常平通寶的價值,但在實際民間卻以5-6個常平通寶的價值進行交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常平通寶小平成套錢

大院君為了流通戶大當百錢,規定在向官府繳納的稅金中,一兩以上必須使用當百錢,還派遣暗行御史強制執行。但是在民間,當百錢的實際價值明顯下降,致使物價飛漲、民怨沸騰。此外,由於當百錢的面值明顯高於其實際價值,民間非法鑄造當百錢獲利的行為十分盛行。

其實在發行之初,朝堂之上議政的時候,就有仁臣提出“民或不信”和“遊手盜鑄”的擔心。然而多數大臣和拍板的大院君都執意發行。

朝鮮王朝實錄高宗實錄3卷載:

議政府以"當百錢鼓鑄事, 收議書入"啟: "判府事趙鬥淳以為: ‘歷代錢法通變, 多出於不獲已。 輕重大小, 驟易之際, 民或不便而不信, 其弊也。 或而閼無已, 則姑試以當十, 觀其流通, 先其輕而驗其重也。 無論當十、當百, 用功簡而為利甚鉅。 遊手盜鑄, 將日獲倍蓰之利息, 非誅戮所禁。 此臣之所甚慮也。 伏候上裁焉。’ 右議政柳厚祚以為: ‘制國用, 量入為出, 古今天下之常理。 憂虞才經, 公費日滋, 國計之艱絀, 民生之困瘁, 莫今時若。 宜先講究其裕財紓力之策, 而顧乏經濟, 夙宵憂懼。 左揆之請鑄當百錢, 實是證古酌今之訏謨也。 第其流佈通行, 雖責於有司措處, 出入節用, 亶在乎克軫大易。 所謂理財之方, 國用可贍, 民産可資。 臣無容他見。 惟願博詢而裁處焉。’ 判府事金炳國以下議同。" 敎曰: "鑄事僉議如此, 令度支專管擧行。 處所禁衛營為之。"

從高宗3186610月決定鑄造,1210日起開始在民間使用,直到1867515日(高宗4年)當百錢的鑄造持續了六個月,總額達1600萬兩。結果民間引起通貨膨脹,甚至出現不能流通的問題。於186810月(高宗5年)被禁止。

官鑄當百錢字口深峻,鑄工精整,雖然其鑄造發行的歷史背景環境紛亂,但也不得不承認戶大當百是朝鮮錢幣史上唯一廣泛流通的大面值貨幣,其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二、清錢輸入

當大院君不得不停止當百錢的流通,卻又大量輸入中國清錢。

因為清錢上的名稱不同,所以不用繳納稅金,但民間銅錢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用作交換手段,也可以和常平通寶同等流通。

大院君在1867年(高宗4年),因為當百錢的鑄造工作中斷,需要彌補國家的財政損失,就允許官員走私的清錢在國內合法通用。

當時在朝鮮流通的是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和同治通寶。這些清錢的價值只有常平通寶價值的1/3~1/2。但大院君強制以清錢與常平通寶相同的面額流通,其結果又是嚴重的通貨膨脹,不過倒是滿足了大院君財政擴張的需求。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到1874年(高宗11年),朝鮮內部清錢達300萬至400萬兩,接近常平通寶流通量的30%至40%。


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閔妃時期的貨幣政策

閔妃(明成皇后)鞏固政權以後,對內廢除了大院君時期濫發貨幣及大量引進清朝錢幣的政策。

只不過,經過1882年的“壬午兵變”和1884年“甲申政變”,閔妃雖然鞏固了她在朝鮮的權勢和地位,但同時被迫與日本以及歐美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需要向日本支付大筆賠償,遭受了嚴重的財政短缺。 增加了朝鮮對外賠償金的支出,行政費用與日俱增。

一系列內憂外患的事件使朝鮮財政達到極度困境,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財政危機,高宗20年(1883),鑄造發行了閔氏集團推薦的當五錢。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當五錢施行早期,議政時常督命精鑄錢幣。嚴令禁止私鑄,施以重刑。


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但是到了高宗25年(1888)9月甚至民間也被允許鑄造當五錢,每天從萬里倉,西江等地能出1萬2千貫-1萬3千貫文的錢幣,錢幣的質量很差。此時鑄造的當五錢被稱之為惡五。

後期的當五錢錢幣質量差,面值卻要相當於5倍的普通常平通寶錢,不可避免的再引起通貨膨脹,物價騰湧。也逐漸會被市場抵制或者低於其面值流通。

之後,1894年(高宗31)推進當五錢的政治動力減弱,當五錢的鑄造也就停止了。

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寫在最後

在近代史中風雨飄搖的朝鮮半島,不論是大院君閉關鎖國加強中央集權,還是閔妃開放關口對外交流,終其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盤剝百姓。不可不謂“盛,百姓苦。衰,百姓苦”

朝鮮大院君的戶大當百、清錢輸入和明成皇后的當五錢,哪個是亂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