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哭耗子假慈悲?為何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英國脫歐成功深感傷悲?

靜夜史


還真不是假慈悲,因為英國脫歐,增強了美國的勢力,削弱了歐盟的力量,減少了與美國對抗的籌碼。三駕馬車拉著歐盟跑,變成了二駕馬車,馬克龍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呀!


大漢子民14


1月29日,馬克龍在接見到訪的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時對英國退出歐盟無限感嘆,他說英國脫歐“是令人非常悲傷的一天!"


歐洲議會在29日召開全會,就英國脫歐舉行投票,以壓倒性多數的表決票數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為英國脫歐鋪平了道路。

在英國入歐和脫歐的關鍵時刻,法國人都表現出高度的理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由戴高樂任總統,英國三次提出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都被法國一票否決,戴高樂說:只要我任總統,英國就別想加入歐共體。英國政府斥責戴高樂對英國懷有偏見,歐共體所有成員都對法國表示不耐煩和不理解。戴高樂則據理力爭多次申明:英國加入歐共體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待遇,而不會主動承擔責任與義務;只會遊離於利益與享受之間。如今,正如戴高樂的預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是多麼高瞻遠矚的政治家。英國當年加入歐共體,也是在戴高樂退位之後。


1月31日,是英國正式退出歐盟的日子,歐盟會議室響起了《友誼天長地久》的歌聲。法國總統馬克龍卻非常傷感,馬克龍並不是,貓哭耗子假慈悲,或許是回想起前輩戴高樂的話,法國的候任總統沒有按照戴高樂當年的意見辦,如果象戴總統一樣堅持,也就不會出現英國脫歐的悲劇上演。

馬克龍希望英國脫歐後繼續維持與英國的關係,保護法國公民丶企業和農業。

馬克龍表示,法國將在未來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中堅持原則,“不屈服於壓力。”

馬克龍的話,一語雙關。他既表現了法國是歐盟的領導者和創始國之一,更是說給所有歐盟成員國聽的:歐盟不是菜園門,想進就進,想出就出,隨便退出是要付出代價的!


老狼48440790


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英國脫離歐盟成功感到悲傷也是真的,畢竟脫歐就是一把雙刃劍,在促使英國受傷的同時,歐盟自身也是要受傷的,不同的只是歐盟和英國誰更受的傷嚴重一點而已。


至於英國脫歐,是英國遭遇的損失更大一點,還是歐盟遭遇的損失更大一點,這個眾說紛紜,但無論是誰都難以具體的量化,也就很難做出準備的對比和結論。

很多專家評論稱,英國脫歐,法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因為本身歐盟是由英國、德國、法國這三架馬車領頭,如今英國出局,德國在敘利亞默克爾之後將進入未知時期,法國則依然成為了日後歐盟最大的領導者。

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的道理,這從馬克龍在歐盟內部不停地出風頭,既要組建歐洲軍,又高喊北約已死這些行為中就能看出來,法國當前的確在乘著英國出局的契機,不斷地在加強法國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


但是,這種理解顯然是不全面的,至少沒有觸及深層次的問題。

不是說英國退出了,法國就能執掌歐盟牛耳,因為歐盟不會因為英國的存在而變的四分五裂,也不會因為英國的離開而會更加存在;當前在歐盟內部如波蘭這種吃著歐盟的飯,砸著歐盟的鍋的國家仍然存在,反而英國的離開,給歐盟予以了非常巨大的一道衝擊。

這種衝擊不僅僅是在經濟、商貿上,更是在政治上,要知道,英國開創了脫離歐盟的先河,也做出了意見不同就退群的典範,這促使歐盟內部更加分裂,為日後歐盟有可能的進一步分裂更是埋下了伏筆。


法國的確希望能夠領導歐盟,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法國希望領導的是一個團結、一體化、統一的歐盟,而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歐盟。

光榮而驕傲的法國人想要實現,想要領導的是一個一體化、整體化的歐洲,而且非一個內部矛盾、分歧、撕裂普遍存在的歐盟,而英國的離開,不可避免的促使歐盟向後一個方面開始發展了。

相比法國而言,實際上當前的歐盟,德國更適合擔當當下的歐盟的領導者,即便在後默克爾時代德國的方向還處於未知,但德國基因中存在的務實、穩健,更適合帶領歐盟,彌合歐盟當前的分歧。


總之,英國脫歐,對歐盟,同樣對法國,造成的傷害和損失都是非常巨大的,與其說馬克龍是在假慈悲,倒不如說是真悲傷才對。


中評中語


這樣說其實不夠友好,而事實上:英國脫歐,法國和德國有些事情想要跟美國賴皮就有點兒難,而之前因為有美國的小弟英國在,很多事情還好開口,甚至直接讓約翰遜跟美國談。

現在少了英國這個緩衝區,未來的歐洲與美國就是硬碰硬,緩衝或者騰挪空間小了!

1.想當年英國為了能夠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耗時三年多即:直到法國總統戴高樂逝世3年之後,才真正地加入了歐共體。按照法國總統戴高樂的評價:英國想要加入歐共體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待遇,而不會主動承擔責任和義務,只會有利於利益與享受之間。

2.不得不佩服戴高樂將軍的眼光。當年卡梅倫提出“公投脫歐”,其實就是想逃避歐盟給他應該負責的義務,進行公投就是告訴歐盟:你看你們非要給我們什麼難民配額?我們民眾不答應啊!如果你們非要讓我們掏錢還要接納難民,我們只能進行公投。

不得不說,在戴高樂二戰前寫就《建立職業軍》,後來德國按照這個思路(德國將軍古德里安)建立了裝甲師和運用坦克戰術,二戰中打敗了法國。二戰後,戴高樂曾經流亡到英國,並領導“只有法國”運動......或許就是這段經歷讓戴高樂對於英國看得十分清楚。

“只要我任總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英國就別想加入歐共體”,雖然很多歐共體成員都對法國表示不耐煩和不理解,但現在看來,估計很多在歐洲議會上高歌《友誼天長地久》的議員們,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吧?

3.談談幾點個人看法:

(1)最新消息是英國準備起草一份雄心勃勃的貿易協定。按照報道,約翰遜計劃要與歐歐盟達成一個更加寬鬆的貿易協定,類似於歐盟與澳大利亞的關係,而非遵循歐盟規則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繫。目前,澳大利亞與英國正在就價值1000億澳元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2)其實對於法國來說,英國成功脫歐,法國在歐盟肯定就會“保二爭一”,就是坐在老二的位置上,圖謀將老大德國拉下馬,然後馬克龍就可以有相當打的政績了。當然,目前來看,未來歐盟與英國之間在金融行業的談判才是重中之重,到時候馬克龍會如何表現,值得期待!馬克龍已經說“北約已經腦死亡”,現在英國順利脫歐,就讓所有人為“歐盟已經退化”,這種影響之下,會不會再出現其他國家效仿英國呢?

所以,馬克龍一定會在未來的英國與歐盟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實馬克龍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戴高樂那樣有歷史功績的國家領導人!

(3)英國依然是“五常”,而且英國金融行業是歐盟重要板塊,這樣的情況下,法國自然希望能夠與英國有更為順暢的關係。畢竟,1月12日剛剛英法德三國外長宣佈啟動“伊核協議”爭端解決機制,最終在這個問題上,法國自然希望英國能夠站在法國和德國立場上,在支持美國的同時,也能夠在未來可能的領域進行合作。

4.現在少了英國這個緩衝區,未來的歐洲與美國就是硬碰硬,緩衝或者騰挪空間小了!而特朗普對約翰遜的支持與讚賞,大家應該很清楚了!未來,如果稍有不如意,美國就可以直接對歐盟事實制裁,而英國不是歐盟成員了,也就不會被美國誤傷了!未來英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等肯定是優先項,這點兒我們必須關注!


英武


該問題提問者有相似的兩問,基本不是熱點,答題者不踴躍。

馬克龍何以感概英國脫歐?英國不在歐洲大家庭,對法德雙引擎難道不是好事?

政治家畢竟有自己的高度和視野,馬克龍屬於少壯派,在歐洲聯合方面理想主義色彩濃烈。

一、馬克龍態度與戴高樂“阻撓”英國入歐形成鮮明對照。

法蘭西第五共和創始人戴高樂做總統時年齡堪作“小馬”的父輩,他經歷過英美一條心對歐洲、法國的諸多“絆子”,對英國作為美國“影子”的本質看得準,又對英國歐洲政策的“遊離”認識透徹,所以不睬英國“半心半意”的入歐要求……結果,英國於1973年希思首相時入歐,而那時戴高樂已作古3年。

馬克龍“四十不惑”擔任總統,胸懷大志,以歐洲團結聯合為己任,意欲將其整合應對世界之變,坦然對待美國的霸道 ,應對東方大國的崛起,抗衡俄羅斯軍事上的挑戰。

在歐洲的力量組合中,馬克龍還是看重並借重英國的,其“短板”是不及戴高樂現實。

二、既已法德軸心,何以借重英國?

英國經濟在歐洲僅次於德國,軍事上與法國並駕齊驅,它還是歐洲與美國聯繫的橋樑、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述一切,讓法國重視英國。

在近年歐洲聯合進程中,新歐洲越來越難以駕馭,老歐洲中的英國相對還好商量。

在伊朗問題上,英國雖然緊跟美國,但還是堅持伊核協議。上述“共性”,還是讓馬克龍看重。

三、英國經濟體量約佔歐盟1/6,它的出走,讓歐盟財政“吃閃”。

英國雖然不在歐元區,但它每年對歐盟開支“貢獻”不少,還有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英法海底隧道聯繫等,英國這一去,給德國、荷蘭等不少機會,相反法國得利不多。這也是馬克龍不爽的原因吧。

其實英國脫歐像一場“離婚”,好聚好散,日子還得繼續,說馬克龍“貓哭耗子假慈悲”過分了。





ruixuezhaofeng


這是人之常情,所謂的面對面,背靠背,就是這樣一個虛偽的真是現象。其實,法國和德國,都希望英國這個老鼠,能夠早日離開歐盟。法國和德國不需要英國這個老鼠,打破歐盟這鍋湯。因此,英國的離去,對於法國和德國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好事情。向其表示惋惜,這只不過是為了雙方互面子,做給別人看的。所謂的貓哭耗子,假慈悲,就是這個道理。


英國在歐盟中,一直扮演著攪屎棍的角色。特別是在卡梅倫時期,曾經和法德兩國領導人吵得不可開交,而最終在歐盟中,沒有了立足之地,才不得不選擇,並利用公投的方式脫歐。

同時,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事,英國也可能是美國派到歐盟的間諜,不斷地向美國提供了大批歐盟的內部消息和情報,並且,在美國的指使之下,故意阻止了歐盟多項極其有利益的決議。因此,才會遭到法國和德國的反對。這些實際上才是英國脫歐的最最最主要的原因。



而有許多人錯誤的認為,英國的“吃虧論”,才是導致英國最終脫歐。其實,這只是給普通人看的這是一個表面現象。而英國與美國聯手製衡歐盟,故意阻止歐盟非常好的決議無法通過等等,這些才是英國脫離歐盟的主要原因。也是法國和德國,希望英國脫離歐盟的主要原因。換一句話說,實際上英國脫離歐盟,是在美國的導演下,被法國和德國一腳踢出了歐盟的。


現在已經被一腳踢飛了,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客氣話,也是正常的。這樣給雙方都留下虛偽的面子,也為日後好再打交道,重新奠定好基礎,這是政治家們常有的小伎倆。當然,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之中和工作之中,以及與人交往之中,常有的小伎倆。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英國成功脫離歐盟感到悲傷,這是貓哭耗子假慈悲的行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對於英國而言,脫歐並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兒,英國首相約翰遜在英國成功脫離歐盟之後甚至還開了一瓶價格超過300英鎊的紅酒進行慶祝。既然脫歐對於英國而言並不是什麼壞事兒,那英國又何須別人對它發慈悲呢?


馬克龍說英國“脫歐”的日子是“令人悲傷的一天”,對於法國總統這樣的說法,英國首相約翰遜可能只會嗤之以鼻。馬克龍為英國的脫歐感到悲傷,但成功脫歐卻是英國首相約翰遜執政的最大目標,他也是帶著“讓英國脫離歐盟”的目標來的,為了讓英國脫歐,約翰遜甚至可以丟掉首相的工作,所以馬克龍的想法可能只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英國人可並不認為脫歐的日子是“讓人悲傷的一天”。

今年1月29號,歐洲議會召開全會通過了關於英國脫離歐盟的協議,這也為英國最終成功脫離歐盟鋪平了道路,而此前該協議已經在英國議會獲得通過,並且它也已經被英國女王簽署成為了法律。在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英國脫歐協議的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英國脫離歐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英國脫離歐盟的結果是讓人感到悲傷的。在英國和歐洲議會都通過英國脫歐的協議之後,英國最終在1月31號正式脫離了歐盟,而這距離英國脫歐公投的通過已經過去了3年半的時間。


2016年6月英國就本國是否“脫離”歐盟舉行了全民公投,最終“脫歐派”以微弱優勢獲得勝利,英國由此開啟了漫長的脫歐進程。在現任英國首相約翰遜上臺之前,由於保守黨在英國議會當中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所以保守黨拿出的任何脫歐協議都無法在英國議會獲得通過。直到約翰遜上臺,然後去年12月約翰遜帶領保守黨在議會選舉當中取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這才讓英國得以在今年1月底成功脫離歐盟。
(英法德三國領導人)

成功“脫歐”是很多英國民眾一直期待的結果,更多英國民眾對於“脫歐”也是持比較積極樂觀的態度,因此馬克龍的悲傷只能是他自己的悲傷,在約翰遜看來馬克龍的悲傷其實是很沒有必要。當然,馬克龍的說法也可能是透露了他個人的真情實感,因為馬克龍是站在歐盟的角度思考問題,英國“脫歐”對於歐盟是一次重大的打擊,馬克龍作為歐盟的積極維護者,他為英國“脫歐”而感到悲傷,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