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引言

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主情的《牡丹亭》向来最受推崇,《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则因侠、佛、道等思想与情交织在一起而受到古今论者的质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汤显祖从来都不是李贽那样的狂禅,即便是《牡丹亭》也在叙事结构中体现出了情和理的矛盾对抗,而《南柯记》与《邯郸记》则可视为这种矛盾的延续。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南柯记》、《邯郸记》视为次于《牡丹亭》之作。

“临川四梦”都取材于前人传奇,但汤显祖并未简单沿用前人故事,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汤显祖为何要改写前人故事,为何要将前人故事改写成“四梦”中的形态?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汤显祖的创作思想决定的。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汤显祖画像

本文即以《南柯记》为例,力图透过《南柯记》对唐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改写,以分析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一、《南柯记》在叙事结构上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

《南柯太守传》是一篇叙事极为成熟的唐传奇,其在《枕中记》嵌套叙事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悉符前梦的假实证幻”之笔,结构精妙余味悠然。《南柯记》虽在大体上沿用了《南柯太守传》的故事,但在叙事结构上却做出了较大的改写,使之由现实——梦境——现实的嵌套式结构转变成了缘起——梦前——梦中——梦后——解脱的佛教度脱式结构。

1. 《南柯太守传》的叙事结构

《南柯太守传》讲述的是淳于棼醉酒入梦进入大槐安国,被国王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间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后与檀萝国交战失败,在公主去世后受到国王猜忌并被遣送回人间的故事。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南柯太守传》封面图

《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一样使用的是现实——梦境——现实的嵌套式结构,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体现为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为开头到“仿佛若梦”,第二个故事为“见二紫衣使者”到“生遂发悟如初”,第三个故事为“见家之僮仆拥篲于庭”到“将符宿契之限矣”。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南柯太守传》还花了较多笔墨叙述淳于棼梦醒之后寻找蚁穴的故事:

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也……东去丈馀,古根盘屈,若龙虺之状,中有小土壤,高尺馀,即生所葬妻盘龙冈之墓也。

由此,梦境和现实的故事交融在了一起,而不表现为绝对的虚实对立,这即是鲁迅先生所赞扬的“

假实证虚”。

2. 《南柯记》的叙事结构

《南柯太守传》所讲述的故事基本都能在《南柯记》中找到,但汤显祖绝非仅仅只是在对《南柯太守传》进行扩写。契玄禅师这一佛教人物的加入,使《南柯记》多了一条叙事线索,也使《南柯记》的结构变成了缘起——梦前——梦中——梦后——解脱的佛教度脱式结构。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南柯记》插画

《南柯记》中前四出为缘起,第二出和第三出交代了淳于棼、槐安国的背景,第四出则交代了契玄禅师五百年前的业债。第五出到第九出为梦前,故事围绕槐安国母为女寻婿展开,契玄禅师的禅会则为他们的相遇提供了契机。

第十出到第四十一出为梦中,讲述了淳于棼在槐安国中的经历,由婚配公主到被国王遣归人间。第四十二回为梦后,淳于棼发现槐下蚁穴,并将其与槐安国、南柯郡等地一一对应。最后两回为解脱,契玄禅师点明前缘,槐安国、檀萝国蝼蚁升天,淳于棼最终大彻大悟、立地成佛。

不难看出,由于缘起和解脱这两部分的加入,虚实对立或交融已不是《南柯记》的核心所在。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佛教叙事理解为嵌套在最外层的故事,而《南柯记》则因之在整体上呈现为佛教度脱式结构。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南柯记》插画

二、《南柯记》在叙事重心上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

在《南柯太守传》和《南柯记》中,淳于棼入梦后的故事均在结构中处于中心位置,亦都花费了作者最多的笔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叙梦中之事的叙事重心却并不一致。在《南柯太守传》中,金枝公主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叙事重心为淳于棼的官场经历。在《南柯记》中,金枝公主是一个具有自身主体性的人物,与之对应的则是叙事重心不再完全是淳于棼的官场经历。

1. 《南柯太守传》的叙事重心

在《南柯太守传》中,李公佐花了较多笔墨对槐安国的场景进行描写,如“彩槛雕楹,华木珍果,列植于庭下;几案茵褥,帘帏肴膳,陈设于庭上”,又如“冠翠凤冠,衣金霞帔,彩碧金钿,目不可视”,这可谓是对小说描写技巧的突破。不过,这些空间描写在叙事上起的只是烘托的作用,它似乎仅仅是为了引出:

撤障去扇,见一女子,云号“金枝公主”。年可十四五,俨若神仙。交欢之礼,颇亦明显。生自尔情义日洽,荣耀日盛,出入车服,游宴宾御,次于王者。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南柯一梦”故事

此后,淳于棼又凭借驸马的身份出任南柯郡太守,并且举荐了友人周弁、田子华。淳于棼治理南柯郡二十年,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字。在和檀萝国的战事中,周弁因刚勇轻敌而大败。淳于棼本难逃罪责,但却因为驸马的身份得到了宽容。

在公主因病逝世后,国王对淳于棼的态度马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小说中虽然曾这样写道:自罢郡还国,出入无恒,交游宾从,威福日盛。王意疑惮之。但事实上国王之所以“夺生侍卫,禁生游从,处之私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主去世之后,淳于棼不再被他视为亲近之人。

在《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棼始终是那个不学无术之人,他在官场的沉浮荣辱与其国亲身份息息相关。李公佐并未将叙事重心放在淳于棼和公主之情上,而是将其放在了淳于棼的官场经历上,公主也因之成为了一个辅助性的角色。

2. 《南柯记》的叙事重心

在《南柯记》中,我们能清晰地找到一条主情叙事线索,在淳于棼入梦前即有王后为公主求婿及淳于棼与公主的相遇;在淳于棼入梦后,公主之情亦是重点描述的对象,关于淳于棼的叙事同样倾向于情。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瑶芳公主戏剧形象

在《南柯太守传》中已有淳于棼与父通信的情节,但并未过多言及父子之情。《南柯记》中淳于棼在见到父亲书信后则哭诉“他要儿子何用也”,将父子情深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二十三出中还通过王后思念多年未见的女儿并为公主求得血盆经,展现了母女之情。此为明写王后念女,暗写公主念母。

此外,公主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不再仅仅起着辅助性的作用,而是居于主导性的地位。二十五回中因公主怕热以筑瑶台城子以避暑,这是之后与檀萝国战事的导火索,也使得淳于棼和周弁不得不分兵驰援。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公主在面对贼军之时毫不退让,先令“瑶台一卫老军丁男出吊桥迎贼,军妻守垜四门,四个女小旗总领”,后又换上戎装弓箭与檀萝太子对峙,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瑶芳公主和淳于棼戏剧形象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公主回京之前曾这样交代淳于棼:

论人生到头难悔恐。寻常儿女情钟。有恩爱的夫妻情事冗。奴家并不曾亏了驸马。则我去之后。驸马不得再娶呵。累你影凄凄被冷房空。淳于郞。你回朝去不比以前了。看人情自懂。俺死后百凡尊重。

公主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如果身死,失去依仗的淳于棼将遇到诸多麻烦。可惜淳于棼并未将公主的话放在心上,回京后忘掉了公主之情,纵情恣意,最终被国王遣回人间。

三、汤显祖思想中的矛盾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汤显祖在创作《南柯记》之时对《南柯太守传》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造:一是将叙事结构改成了佛教度脱式结构,二是将叙事重心放到了主情线索上。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汤显祖为何既要使用佛教度脱结构,又要将叙事重心放到主情线索上?笔者认为,这种体现在作品中的矛盾主要是由汤显祖矛盾的创作思想造成的:他一方面深受禅宗色空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受王学左派主情思想的影响。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汤显祖雕像

1. 禅宗色空思想

在《南柯记》第八出中,淳于棼曾问法师:如何是根本烦恼、如何是随缘烦恼、如何破除这烦恼?淳于棼之所以发出此问,是因为“成落魄之像”的他切实感受到了人生的颠倒烦恼。到了《情尽》一出,淳于棼意识到:

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等为梦境。何处生天。小生一向痴迷也。此时的淳于棼已断情绝念,进入“空”的境界,最终立地成佛。不难看出,汤显祖试图借色空思想使主人公摆脱现实的烦恼。

事实上,汤显祖本人亦差点遁入空门。当时的一代禅宗大师达观曾多次劝说汤显祖皈依佛门,并给汤显祖取法名为寸虚,汤显祖虽然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但无疑却受到了禅宗思想极深的影响。因为自从万历十八年在南京与达观初遇之后,汤显祖便始终对其敬佩有加。在汤显祖辞官归乡后,其与达观的交往愈加频繁,其出世思想也就愈深。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达观禅师画像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汤显祖为何会在《南柯记》中宣扬大量佛教教义,并且使用佛教度脱式结构。汤显祖将叙事重心放到主情线索上,则与王学左派思想的影响有关。

2. 主情思想

在《答管东溟》中,汤显祖曾这样谈及他最为敬佩的三个人: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之雄,听以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可上人即是前文提到的达观禅师,明德先生为罗汝芬,李百泉则为李贽。

罗汝芬和李贽都是阳明后学中的泰州一脉,他们在抨击理学的同时,也为主情思潮的传播扫清了道路。汤显祖即在“赤子之心”和“童心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情本体”观点: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天下之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以憺荡人意,欢乐舞蹈,悲壮哀感,鬼神风雨鸟兽,摇动草木,洞裂金石。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李贽画像

在汤显祖的观念中,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因情而生,情是一种本源性的存在。于是我们看到,《南柯记》中淳于棼和公主因情而相遇又因情而重逢,王后因思念之情而念女,淳于棼因亲情而念父,檀萝国太子因情欲而进犯南柯,淳于棼又因迷乱之情而祸乱宫闱。诸事皆因情而起,皆因天性的释放而生。

结语

汤显祖的矛盾思想不仅体现在《南柯记》中,也体现在《牡丹亭》等其它三梦中。如《牡丹亭》虽在“题词”中就提出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之说,但杜丽娘却并非一个纯粹的主情人物,她还魂前后判若两人,这即是情理对抗的结果。汤显祖生在思想界天崩地解的晚明,自己的一生亦极为坎坷,但他生活的时代又还未出现真正的救世之法,于是他只能在文学创作中不断进行尝试。

从《南柯记》对《南柯太守传》的改写,看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牡丹亭》剧照

参考文献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1版
  •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鲁迅编《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版
  • 汤显祖 《汤显祖集全编》(徐朔方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