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石寨山紅豔豔,高川女女花眼眼”。這是一首曾經廣泛傳唱於陝北安塞一帶的信天游,說的大抵就是王家灣的事兒。單從歌詞來看,這兒無疑是一個“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但事實上,只要瞭解王家灣的人都知道,這只是藝術創作力上的唯美和浪漫,而事實上的王家灣,地處安塞最北端,山大溝深、地域偏遠,冬天雪封路,夏天曬脫皮,條件極其艱苦,被當地人戲稱為“安塞的西藏”,也由此,人們一直都把到王家灣工作喚作“援藏”。

2月1日一大早,筆者一行就趕往王家灣,對常年駐紮於此的公安安塞分局治安檢查站全體民警進行了一次面對面採訪。不用說,在病疫橫行的當下,他們又被賦予了一項全新的使命:配合政府和醫療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當車子行進在石寨山上時,遠遠地就看到了作為服務點的軍用帳篷,帳篷上方,一面鮮紅的黨旗正迎風招展,在冬日的清冷中給人以陽光般的溫暖和踏實。幾年前,這裡曾是王家灣鄉政府所在地,逢五遇十,百十米的小街上也曾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撤鄉並鎮後,就猛然間沒落了下來,白天不見人,晚上不見燈,很是孤寂,但因為是全區石油主產區,加之又與榆林市毗鄰,安塞分局就在這兒設立了一個治安檢查站。

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在服務點,我們遇到了站長老郭。老郭四十五六歲的樣子,身姿挺拔、面龐黝黑,看到我們後,他快步走了過來,一邊挨個和我們握手,一邊笑著來了一句:“歡迎各位蒞臨 ‘石寨山哨所’檢查指導工作”。平日裡,老郭就總喜歡把檢查站叫做“哨所”,把自己戲稱為“石寨山下的哨兵”。

“啥時候上來的?”我問。

“臘月二十九。我們這地方遠,下去了就不想上來,上來了又不想下去。”

老郭說:因為是市級監測點,從年前抗疫工作啟動以來,站上就全員在崗,寸步未離。談話間,陸續有車輛經過,全體執勤同志應情而動,檢查登記、測量體溫,整個過程一絲不苟,秩序井然。忙碌過後,便又都圍了上來,向我們講述著點上的點點滴滴。據他們講:點上平均每天要經過大約七十輛車,近二百人。當我們問及困難的時候,民警小梁笑了笑:“也沒甚困難,就是蔬菜不好買,早上饅頭稀飯洋芋條,中午洋芋熬酸菜,晚上洋芋臊子面,整個人都快成洋芋了。不過也沒事,特殊時期,扛一扛就過去了。”那充滿自嘲和幽默的話語惹得大家一陣大笑。我將目光移向老郭,試圖進一步瞭解服務點的困難,他顯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便很快停住了笑容:“特殊時期,有洋芋吃就不錯了!鎮政府也在儘量保障。再說了,現在也不是享受生活的時候,顧不了這些了。唯一讓人感到擔憂的是,少數群眾的防範意識依然不強,對防控工作也不是很配合......”。他很快又將話題轉向了工作。期間,民警小陳偷偷告訴我:老郭的妻子也參加了社區抗疫工作,前幾天不小心摔了一跤,現在還在家裡躺著呢!可當我向老郭詢問具體情況時,他快速瞟了小陳一眼:“說這幹甚呢?沒事,問題不大。”

安塞公安:石寨山下的“哨兵”

天空又飄起了雪花,四圍的群山於蒼茫中一派靜穆,為不影響趕路,我們只好驅車離開,在小街的盡頭,我下意識望了一眼河對面的毛主席轉戰陝北舊居,幾孔簡陋的窯洞前,偉大領袖的銅像正傲然挺立,於這雪花翻飛中顯得尤為莊重挺拔。七十多年前,在解放戰爭最為困難的時候,他曾在這裡度過58個日夜,並揮筆寫下了《蔣介石已處在全民包圍之中》這一飽含革命樂觀主義的光輝篇章。歷史往往就是這麼驚人地巧合,在來時的路上,我們欣喜地看到,幾乎每一個村落都自發設立了新型冠狀肺炎監測點,每個點上,都有村幹部和人民群眾在認真堅守,可謂“十億人民十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由此,那可惡的病毒也不正處於全民包圍之中嗎?而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又有什麼敵人是不可戰勝的呢?

向“石寨山下的哨兵”致敬!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同志們致敬!(王延峰 張志江 劉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