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有些人希望通过数字化储存意识来逃避死亡,科学还没有完全发展到那一步,但我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大脑和记忆方面的研究,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直接效果,并开始产生一些令人不安的伦理困境。

通过将你的大脑转化成代码,并将你的个性存储为在线数字副本,从而达到事实上的数字永生,这种想法已经吸引了人们相当长时间的想象力,它在超人类主义者中特别受欢迎,这些人主张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来增强人类的智力和生理机能。

随着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将资源投入大脑研究,过去的科幻小说可能将变成现实,人类在这一领域似乎正在接近突破。成为“壳中的幽灵”——就像标志性的赛博朋克的日本动漫,或者2017年的电影——的能力会很快到来吗?而且,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1、数字永生的最新进展如何?

在我们进行人类大脑数字化之前,我们必须完全理解它——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答案。自2013年以来,国际大脑计划项目一直在绘制大脑图谱,以彻底改变我们对人体最神秘器官的理解,目标是改善我们“治疗、预防和治愈大脑疾病”的方式。瑞士的“蓝色大脑项目”,正在对啮齿动物的大脑进行数字化重建,以期能够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大脑。


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大脑-机器接口,这种接口可以让士兵们像控制无人机一样来使用他们的大脑——美国著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创业公司Neuralink”,正在致力于创造“读心术”的人工智能植入物,这将使人类和机器智能能够“共生”工作。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不知道他们必须了解哪些基本知识,如果在某一时刻涉及到复制和粘贴大脑,比如,需要多少空间去存储大脑记忆?

尽管存在各种限制,但人类不会像计算机那样“耗尽”内存——对于需要多少空间的估计存在很大的差异,最高的估计大约为 2.5 PB(1PB 是 1000 TB)。简单地说,这足以容纳约300万小时的Netflix节目,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雷柏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写道:“你得让电视连续播放300多年,才能用完所有的大脑存储空间。”

2、大脑记忆可能被篡改?

记忆是决定我们是谁的关键部分,神经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记忆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改变记忆的。抹去不好的记忆的后果,可以让人想起另一部电影,2004年的《暖暖内含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俄罗斯国家研究中心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奥尔加·伊瓦什金娜指出,她的实验室在理解记忆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甚至可以直接制造某些记忆……尽管到目前为止,只是在老鼠身上实现这一点。


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他们的另一项研究方向的目的则是与此相反:如何使大脑忘记某些记忆而又不影响其他记忆,伊瓦什金娜表示:“我们研究各种形式的记忆。例如,当一个人在参加军事行动或生活紧急情况后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时。”伊瓦什金娜透露,她在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同事们,“正在寻找有选择性地抹除它的方法。”对于许多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代战争老兵来说,尽管这种技术可能是一种福音,但它们显然可能会有更多邪恶的应用。

俄罗斯教育学院著名神经学家塔蒂亚娜·切尔尼戈夫斯卡娅承认:“从化学、物理还是技术上影响记忆?是的,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切尔尼戈夫斯卡娅还谈到了研究得很充分的“错误记忆”现象——一个人甚至一群人会回忆起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或者所发生的事情与他们记忆的方式不同,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数字植入。

伊瓦什金娜警告称,如果没有道德保障,人类可能有一天会陷入像电影《银翼杀手》那样的反乌托邦中,在那里,人类将无法分辨哪些记忆是被植入的,无法分辨哪些记忆是真实的。

3、数字永生或将从概念变成现实

最终,伊瓦什金娜认为,她相信数字永生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尽管是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实现,伊瓦什金娜说道:“我们没有技术可以复制一个人的个性,让它生活在数字世界里。”然而,她对未来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也许你需要的只是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尽管有大量关于人类大脑活动的数据以及当今研究人员所掌握的所有尖端分析工具,切尔尼戈夫斯卡娅教授还是对此持怀疑态度,切尔尼戈夫斯卡娅说道:“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突破。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它可能来自何处,问题在于,我们将如何处理这些所谓的大脑在线数据。”

4、不仅仅是你可以控制的大脑记忆数据

切尔尼戈夫斯卡娅认为数字永生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我们能够将记忆转化为1和0的二进制数字,人类的存在也不仅仅是记忆。切尔尼戈夫斯卡娅说道:“人们并不真正理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关键是人需要将意识转移到外部存储设备上,它不应该只是一组记忆,而有个是一个完整的人格。”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人类的神经网络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即使所有的障碍都被清除了,选择合适的时机“记录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尔尼戈夫斯卡娅教授解释称,在死亡之前这么做可能也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大脑在那个阶段几乎不可能处于巅峰状态。


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2014年上映的美国科幻悬疑电影《超验骇客》,讲述了一个人通过数字化上传记忆来逃避死亡的悲惨故事。虽然手术很成功,但好莱坞演员约翰尼·德普饰演的角色很快就发现,他的数字化形态寻求控制世界。当然,这很难说是对超人类主义的认可——但当我们在实现这一目标后,我们将很难再讨论这一点。

5、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将很难再关上

然而,对于每一位对“增强”人类大脑和身体的无限可能性充满热情的科学家来说,似乎有对走上这条道路的危险提出了严厉的警告的观点。超人类主义者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记忆和意识的上传,对一些人来说,用增强版的科技产品替代健康的身体部位,创造一种电子世界的想法也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他们认为,既然可以用“让你表现得更好”的人造刀片代替,为什么还要拥有正常的腿和胳膊呢?

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进步,实际上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其中包括沙迦美国大学教授尼达尔·格苏姆。这就产生了一种可怕的前景,那就是,至少在技术功能方面,有一类技术高度发达的人确实将“优于”其他人。在最糟糕的世界末日场景中,一些人警告称,如果我们的记忆和意识被上传到设备上——并连接到互联网上——我们的大脑可能会被黑客攻击,黑客将获得操控我们行动的能力。

格苏姆教授的另一个主要担忧在于,人类将如何精确地设定该领域的“限制”,并确定“在保持“人类”本性的同时,允许哪些人类修改。” 数字永生或将从概念变成现实,但如何避免伦理困境和记忆被篡改?数字永生:超人类主义可能是永生的关键,同时伴随产生着伦理困境,而且,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打开数字永生的潘多拉盒子,就很难关上,人类到时候将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