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香港作家马家辉做客《圆桌派》的时候这样说道:“影视公司为什么要给演员房车、星级酒店、外形包装等等那么好的待遇?因为人一旦享受过好东西就不能脱离掉,如果你要继续享受,就只能更加出力。”

人,只要见识过了金钱跟物质的好处,很少会说不想真正拥有。但是拥有的途径通常大相径庭。

一种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获得,另一种,则是走捷径,不想切实付出辛劳,那么就只好拿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去交换梦寐以求的生活。

张爱玲于1939年到1942曾经在香港大学读书,目睹了香港在战争背景中上流阶层奢侈、消沉、纸醉金迷、虚伪肮脏的风气跟面貌。

1943年,张爱玲创作了《第一炉香》。

这一篇经典作品以战事为社会前提,写了从上海到香港求学的女孩子葛薇龙因学费紧张,向居住在香港的姑母梁太太求助,描写了一个清白干净的女孩子如何被金钱跟物质包围、吞噬,自愿成为了堕落的一份子。

姑母梁太太因嫁给香港富商做小妾,跟娘家断了多年的联系,丈夫死后,梁太太跟各色男人周旋,生活糜烂。她日益老去、魅力不再,于是利用侄女葛薇龙作为诱饵,去帮她自己拴住男人。

梁太太刻意让葛薇龙享受上流社会的讲究、精致,给葛薇龙贵重衣服、带她开音乐会、喝下午茶、见不少大人物。葛薇龙的心不再清高,渐渐被眼前的富贵俘虏。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专门服侍葛薇龙的下人睨儿也有意对她说道:“不是我说扫兴的话,毕业了又能怎么样呢?大学生还找不到事情做呢。不如趁着这交际的机会,放出眼光来挑一个合适的人。”

葛薇龙心底已经服了软,不肯再拿出清白人家女孩的气性反驳,但碍于面子,却只故意轻描淡写道:“姑妈的一帮朋友里,能有什么人?”

被金钱跟物质包围着的女孩子,犹如正在被温水煮着的青蛙,她贪恋温水的舒适,一开始却并不知道温水的深浅,也不知道时间跟温水产生的严重后果。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经这样说过:“有些女孩子,我看到非常漂亮,但是非常可惜,走了很不好的路。”

梁太太一边拉拢自己二十多年的老情人司徒协跟葛薇龙亲近,一边又勾搭上了葛薇龙的青年同学卢兆麟。葛薇龙虽然也咬牙切齿、觉得龌龊,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在这整个的过程中,葛薇龙不算是个被蒙蔽的受害者,因为她的心始终清醒地知道对和错,但她选择了同流合污。不是每一只青蛙都注定会死在温水中,只是,那些聪明的青蛙就是无法割舍欲望,不想自己跳出来。

葛薇龙当初要读书毕业、自己找出路的念头不复存在了,她的心正在被蚕食、荼毒。老男人司徒协送她一只金刚石手镯,等于彻底把葛薇龙套进了那个圈子的金色牢笼里。

然而葛薇龙接受司徒协的好处,却并不喜欢他。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葛薇龙喜欢的是风流豪放的年轻公子哥乔琪。她失身于乔琪,乔琪真正想要娶的却是万贯家财的独生女,他想要钱,也想要合适的人,而葛薇龙的家世不配。

到了这一步,是真正意义上的讽刺。

葛薇龙自己跌落到了堕落的深渊,自以为能够在这圈子里寻到一份罕见真情,谁知这个圈子每个人都是一样,金钱至上。但是,葛薇龙没有及时止损,反而越陷越深。

对她来说,她也需要找一个有钱也有情的男人,但这两者不可兼得,因为乔琪没有钱。

于是鬼使神差般,葛薇龙决定一边接受司徒协的好处,一边用这些好处去供养她跟乔琪。这样,她便能得了钱,也得了爱情。

梁太太狠毒地对乔琪道:“真是娶一个几千万家财的小姐,哪有薇龙好说话?你就算有了钱,也玩不痛快。过了七八年薇龙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可以离婚,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

于是乎,乔琪答应跟葛薇龙结婚。

或许,乔琪真的打算等到葛薇龙年纪稍大,就用与人通奸的罪名把葛薇龙踢开,但至少目前他得了人和钱。而葛薇龙呢,似乎完全不知乔琪的算计。

她只是知道自己回不了头了,跟从前的自己判若两人。书上这样写着:“她现在的思想可不像从前那么简单了,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可不是像她这样美丽的、没有特殊技能的孩子的出路。”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与其说是金钱、物质对人心的吞噬,不如说这本来就是只有欲望、没有情义的世界,人心竟然可以可怕至此。习惯了唾手可得的利益,就会觉得靠自己去工作是种人生折磨。

这是一种不值得同情的女性悲哀,葛薇龙亲手把自己推上不归路。她爱得糊涂,爱一个根本不爱她的公子哥,为了嫁进他家门,不读书又没有工作的她只能出卖自己给别的男人赚取所得,来维系跟乔琪的关系。

葛薇龙对乔琪这样说:“我爱你,跟你有什么关系,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头上去。”

她压根就不知道,这早就不是爱情了,连金钱的交换都算不上。她以为给了乔琪金钱,乔琪会爱她,但乔琪拿了她的钱,未必真的就会爱她,这只是她单方面的愚蠢。

女孩子坚持念书,会给自己许多退步抽身的机会,但葛薇龙没有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她再也回不去了。

读书跟嫁人并不冲突,不读书跟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

没有一技之长的女孩子想要获得梦想的爱情,多半会跟金钱扯上尴尬的关系。

1962年,赫本主演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上映,赫本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个高级阶层的交际女郎霍莉,出入贵人之间就是为了钱,跟葛薇龙不同的是,霍莉知道那种人际圈子里不可能有真爱,因此她很谨慎。

同样靠攀上贵妇人过活的穷作家保罗遇到霍莉后喜欢上她,并且下决心告别自己见不得光的过去。他向霍莉示好,让霍莉退出那种浮华的、醉生梦死的环境。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然而霍莉不相信保罗对她的心,她说道:“没有谁属于谁,我不想进入那个牢笼里。”

保罗争辩道:“你自己的心就是牢笼,不管去哪里,你都会困住自己。”

舍不得上流环境的物质、地位,又不想陷入爱情的欺骗、玩弄、危机中,这样的矛盾、痛苦对霍莉来说,的确是内心的牢笼。

但是,霍莉别无选择,她并非出色的、有体面身份的女性,她拿得出手的只有年轻、美貌。

女人不自主独立,会在金钱跟爱情面前丧失所有尊严。到最后自己想要抓住的是金钱还是爱情,连自己都分辨不清楚了。

不管是用金钱的理由去接近爱情,还是用爱情的理由去接近金钱,一切都是错位的、支离破碎的、抓不牢的。

影帝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情人》中,讲述了在越南殖民地期间,32岁的华人富家少爷跟十五岁的法国白人女孩子的不正常的恋爱,女孩子需要他的钱解决家中的需求,而他需要的是她的青春、身体、以及猎艳的快感。

这当中,年纪相差十几岁的男女主角当真产生了一丝真爱,男主角想要娶白人女孩子。

但因为肤色、门楣等原因,两人还是被迫分开了,影片用唯美浪漫的手法去拍摄,用凄美苍凉的气氛去结束,似乎在诉说这段爱情的遗憾。

但是,这当中到底是金钱的纠缠多一些,还是爱情的存在多一些?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为了家庭,懂得向一个大男人主动献身,这真的是值得称颂的真爱?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男主跟女主分开之后,女主家庭的困境仍然在继续,她为了金钱出卖了身体,但金钱只能帮她解决一时的问题。假如她保有自己,家里再困难,或许也不会难到活不下去。

卡莱尔说道:“金钱可以做许多事,但金钱不能做到任何事,我们应该知道金钱的领域,并且把它限制在那里。当金钱想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甚至要把它踢回去。”

简而言之,就是要懂得管住自己的心。

现代社会之中,很多女性自身的不幸就来源于过早放纵了自己的心、不思进取,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终会知道:人生的一切,还是要靠自己争取。

当自己没有优势、一无所有的时候,却妄图得到高高在上的美好,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一场梦,如果硬要让这个梦实现,结局多半是惨淡的。

当女性有了独立,有了金钱,那么迟早会遇见爱情。当女性有了立足的能力,便能看破清浊、躲避污秽,让自己保持洁净。当女性有了独立跟立足的底气,便时刻有了后退保身的勇气。

试着想想,当女人连一衣一物、一饭一粥都要别人维持的时候,是不是连说“我爱你”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虚?

《第一炉香》告诉女人:要读书还是要嫁人?要金钱还是要爱情?


自己成就自己,自己解决物质,那么爱情只剩下精神共鸣这么简单而已。抵抗诱惑、坚持自我成长、有清醒的意志、懂得区分金钱跟爱情、知道掌控自己人生,才是明智女性要做的事。

“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妥协得越多,能够喘息的机会就越少,人生不是用来将就的,你将就得越多,幸福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不妥协跟将就于短暂的华丽假象,把目光放长远,才是真的为自己打算。

这一点,值得所有女性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