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

教育有方


2000多所高校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呢? 其實很簡單,任何一所高校都是由若干學科門類組成,目前我國學科門類共有12個 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基本的判斷標準就是: 其中設有3個學科門類以上主主要學科的高校稱為大學,設有1個學科門類以上主主要學科的高校稱為學院。



當然大學和學院除了學科門類的不同外,還有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基礎設施、辦學經費、領導班子等判斷標準。

學科門類: 大學主要學科門類》3個 學院主要學科門類》1個

學科專業: 大學每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 》3個 學院每個學科門類專業 》3個、 大學碩士學位授予 》2個 、大學本科專業總數 》20個 ,學院無要求

師資隊伍: 大學正高級職位專任教師數》400人 、學院專任教師總數》280人 、大學正教授職務專任教師》100人 ,學院副高級職務專任教師》30% 、大學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50% 、學院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30% , 大學博士學位專任教師的比例》20% ,學院必修課和基礎課配備副高專任教師2人 、 學院專業必修課配備副高專任教師1人 、學院每個專業配備正高專任教師》1人

基礎設施: 大學學校生均佔地面積》60平方米 ,學院校園佔地面積》500畝, 大學校舍生均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學院校舍總建築面積應》15萬平方米

辦學規模: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8000人,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5000人



知道了教育部對大學和學院的命名後,很多同學和家長開始糾結,大學和學院是不是大學好一些,學院差一些?

答案是: 不一定,比如說:現在的大學的醫學院等,雖然教育部對於大學和學院在學科、師資、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硬性規定,作為學生及家長在選擇院校時的重要參考,不能僅憑此來簡單判斷大學與學院的水平高低,學校的行業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畢業生就業質量這些軟實力和一些院校的各類排行榜也同樣重要,可以綜合參考。 那麼大學和學院應該如何給選擇呢? 一般來說:大學和學院的專注重點不一樣。大學是綜合性的學校,學院則是以某一類為主打學科成立起來的院校,比如說醫學院,學校的主打專業就是醫學類的。師範學校,學校的主打專業就是教育類的。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未來具體的職業規劃和喜歡專業門類進行選擇。 大學不光是積累知識的一個過程,還是思想思維慢慢轉換的一個過程,大學的選擇也不是因為是否叫大學或者學院決定的,不管讀什麼學校,努力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努力學習和生活,讓青春更加光彩。


優途未來


我國現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學與學院之分。關於大學與學院的區別,教育部有著非常具體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和學院都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和相應規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總的來看,大學比學院的要求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就一定優於學院,在一些專業學科上一些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可能高於某些大學的同一專業。根據教育部2006年9月28 日發佈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


量子小飛豬


我國現行的高校有學院和大學之分,主要在辦學規模、學科與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基礎設施五個方面有明顯區別:

辦學規模

  1.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2.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學科與專業

  1. 在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科(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學院的應擁有1個 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2. 稱為學院的其主要學科門類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專業;稱為大學的其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 的一級學科,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的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師資隊伍

  1. 普通本科學校應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力量,專任教師總數一般應使生師比不高於18∶1;兼任教師人數應當不超過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1/4。
  2. 稱為學院的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應不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 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一般應不低於專任教師總數的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各門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基礎必修課程 ,至少應當分別配備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2人;各門專業必修課程,至少應當分別配備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1 人;每個專業至少配備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人。
  3. 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教學與科研水平

  1. 普通本科學校應具有較強的教學力量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教育部組織的教學水平評估中,評估結論應達到“良好”以上(對申辦學院的學校是指高職高專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對學院更名為大學的學校是指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稱為大學的學校應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2. .普通本科學校應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水平。稱為大學的學校還應達到以下標準:
  • 近5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萬元;
  • 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
  • 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
  • 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基礎設施

  1. 土地。普通本科學校生均佔地面積應達到60平方米以上。學院建校初期的校園佔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
  2. .建築面積。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應達到30平方米以上。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類應不低於15平方米,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30平方米。
  3. 儀器設備。普通本科學校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理、工、農、醫類和師範院校應不低於5000元,人文、社會科學類院校應不低於3000元,體育、藝術類院校應不低於4000元。
  4. 圖書。普通本科學校生均適用圖書,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80冊,人文、社會科學類和師範院校應不低於100冊,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80冊。各校都應建有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
  5. 實習、實訓場所。普通本科學校必須擁有相應的教學實踐、實習基地。以理學、工學、農林等科類專業教育為主的學校應當有必需的教學實習工廠和農(林)場和固定的生產實習基地;以師範類專業教育為主的學校應當有附屬的實驗學校或固定的實習學校;以醫學專業教育為主的學校至少應當有一所直屬附屬醫院和適用需要的教學醫院。


溫國強生涯規劃


中國的學生覺得大學比學院好,可是大學真正的好在哪裡,你們知道嗎?

1,先來從學校的生源來講。

大學需要全日制的在校生多於8000人,切研究生(劃重點)的比例要達到5%以上;學院通常全日制的學生在5000左右。

2,師資隊伍的差距。

通常來講,大學老師要求的學歷比較高,多為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並且全體教師的學歷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比例。而對於學院來說就相對容易一些,並沒有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到達一定的比例。一些較為優秀大學的研究生就可以有被錄用的機會。

3,在學科方面。

大學包含的學科及其專業比一般的學院要更全一些。並且因為其有碩士生源,所以相關大學還會有碩士的相關專業,與學院相比沒有碩士點的限制。

4,學院榮升大學所需要的必要條件

學院首先要具有10個或以上的碩士授權點,並且要有5屆以上的碩士畢業生。在國家方面,必須要有省部級以上20項科技成果,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重點學科。

而核心學科也有一定的範圍:人文科學中的文學、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科中的法學、經濟學、教育學,除此之外還有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這些學科中有一個核心學科叫做學院,有3個核心學科叫大學。

5,學院也是大學的一種

除了一些技術學院之外,學院也是大學的一種,只是辦學標準有著一些不同。肯定是大學要高於學院,畢竟經常聽到學院榮升大學的,沒有聽過大學進化成學院的。

6,大學校長要比學院校長政治級別高。

大學比學院規模大、規格高是眾所周知的。作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基地,大學肯定要別國家牢牢地抓在手裡。很多的大學校長的政治級別都在省部級,而民辦大學並沒有這些殊榮。

7,國外的大學與學院沒有涇渭分明的差距。

與國內大學等級分明不同,國外對於大學和學院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劃分。比如最出名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方面肯定要遠遠高於其美國國內雙一流大學的學生。

因為在國外的學院通常是具有高等教育學校的通稱,或者只有本科課程的學校,隸屬於某大學的某專業院校,簡言之就是專業性強的叫做學院。在拿最出名的麻省理工學院來說,它以世界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聞名世界。

而國外的大學,則就是那種以綜合性比較強的。大學至少設立有文理科及其專業課程,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必須要有一種領域的研究實驗室,和類似於醫學、法律這種學士學位後的專業課程。

我們在把目光放到國內,就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高考能報考大學就不要去報考學院。因為很多學員都是民辦的,學費費用非常的高。哪怕這個學院是一個本科,一年動輒也要支出上萬元的學費。但是也不排除一些極為出色的學院,這就需要你自己去發現了。謹記以某某大學冠名的學院,質量就非常的差了(我知道你們要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不管考了多少分,都希望你們可以在報考中綜合性考慮,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學校,不要讓自己的未來留下遺憾。


王豔麗的話


學院,大學,為啥有的大學叫學院,有的大學

大學,另外專科層次還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專科學校等。

先說專科院校

專科院校一般叫高等專科學校,這類專科院校是最正宗的專科院校,一般將來很大概率升格為本科院校,就是改名叫學院,直接改名大學是不允許的。


高等專科學校實力是專科中最強的。一般是實力比較強的中專升格,或者建校時候就是高等專科學校,一般是某個學科專業比較強。

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專科院校是: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一般是中專升格而來,一旦有這個職業倆字,想升格為本科就不太容易了。原則上現在國家不同意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


目前職業技術學院一般升格為職業大學。


2019年,國家公佈了首批職業大學。河南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本科大學,不再升格為本科學院,再到本科大學,直接一步到位改名職業大學。以後就在職業技術界混了,標準的應用型本科線。

2019年,國家公佈了高職雙一流院校,這些入選院校不能升本,保證高職特色。

所以某稱程度上講:職業技術學院比高等專科學校檔次要低一點。

另外還有一種專科院校,名字也叫大學,這是當年政策所引起的,當時設立大學命名不規範。比如河南的開封大學,洛陽大學,中州大學,南陽大學等。


這些雖然名字是大學,但是卻是百分百的專科院校,這些院校如果保持專科不變,那名字不用改,但是要升格為本科院校的話,就得按照本科院校設置規定,必須去掉大學倆字,因為實力不滿足大學標準。

中州大學升格為本科後,名字變成了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洛陽大學升格為本科後改名:洛陽理工學院,南陽大學升格為本科後叫:南陽理工學院。

本科高校

本科高校一般有兩類名字:學院,大學。一般最低是學院,然後是大學。

學院一般表示是學科比較單一的本科大學,大學表示學科門類比較多的本科大學。

大學不代表一定比學院厲害,目前很多重點大學叫學院,也有很多一般的大學叫大學。

舉個例子,國家首批16所全國重點大學。其中很多專業院校就是學院。


比如著名的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北京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

截至目前,所有的211重點大學都是綜合性大學,沒有一個叫學院的,所有都叫大學。好像當時設立211也有規定,必須是綜合性大學。


不過雙一流院校仍然不少叫學院的,比如北京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等。這並不是說他們學科實力不強,而是某種原因所致。比如外交學院是學科太單一,學校規模小,也不讓擴大規模。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原來的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為了和清華合作辦學,去掉了大學的名字改名學院,

不但丟掉了“大學”二字,而且丟掉了“中國”二字,目前已經貌合神離了。

國家隊本科院校升格為大學有比較多的限制,包括在校生規模,研究生規模,學科門類,教師比例,國家大獎等非常詳細的要求。

想改名為大學,就按照教育部的標準一條一條的對應,全部滿足要求才能先向當地教育廳申請,然後教育廳擇優向教育部申請改名。

申請改名,教育部規定:不得以“中國”,“國家”,“中華”等名字命名,也不得以不大區外命名,農林師範院校不得摘帽子。

不少以前很大的頭像的學院,升格為大學後,去掉了大帽子。

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升本科就必須去掉"中國"倆字,改名山東工商學院。現在又想升格為大學,叫山東財富大學。


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升格大學改名:江蘇科技大學。

目前來說,大學比學院名字聽著牛,所以都紛紛改名大學,因此全國的“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工業大學”滿天飛,都失去了特色。

咱中國人就喜歡大學,不喜歡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如果在中國,估計沒人報考了,天天想著改名:麻省理工大學。

老鐵們,我說的怎麼樣,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高校專業那些事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專業設置多少和學生人數上。大學的綜合性比較強,專業類別多,常見的工學、理學、農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這些專業一般都有,另一點是在校人數也比較多,大學在校人數至少應該大於8000人,研究生人數不少於在校人數的5%。

相比較而言學院的專業較少,專攻某幾個專業,人數上達到5000人即可。

學院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低人一等,有些學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學院只是規模上較小,所以比起那些綜合性大學要吃虧一些,但一些具有特色的學院在自己的領域實力並不比大學差。例如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當然最著名的還要數麻省理工學院。


英語中有兩個單詞都可以翻譯為大學,一個是College另一個是University,但如果作區分兩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College指的是學院,後者University則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大學。一所大學是由許多學院構成的,如清華大學有建築學院、環境學院、材料學院、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

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相比於大學,學院的地位仍舊很低,在組成上還是以二本和民辦學校為主。

所以有很多學校在極力改名,從專科學校到學院再到大學,你還別說從學院改為大學,立馬升一個檔次,招生都會方便很多。


考研小秘書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有的就叫大學,有的叫學院來著


用戶3303302765986


學院一般是專業性較強,大學一般是綜合性的,門類比較齊全。至於學術水平,沒有人說大學就一定比學院強。只是在中國,很多人存在誤區,覺得大學會比學院好,導致學校紛紛更名為大學。


用戶56611910556


中國對大學和學院是有規定的,大學要求學生數量,碩士數量,科研成果……,達到一定要求才可以申請改成大學。而有些專業學院,在其領域很優秀,但由於達不到條件要求,無法改稱大學,如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等。


江郎雜記


嚴格來說,大學屬於學院的綜合性統稱,即大學一般都由多個學院組成,其特徵是滿足教育部規定的達標的生源數量、碩士研究生數量和教師專家規模等等,其主要特點表現在“綜合性”三字上;

而學院則偏重於專業領域方向,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一般指的是在某一領域有特定優勢,而又無法靠這一項優勢達到“大學”的標準,故此,只能用“學院”來稱呼。

簡單點理解,可以這麼說,“大學”包含“學院”,特別注重“綜合性”;而學院一般只能獨立存在,特別注重“精”字,兩者可謂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遺憾的是,自從教育產業化以來,許多原本“術業有專攻”的學院過分追求“產業化”,而變身為名不符實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