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波的作品有什麼優點與不足?最近看了《黃金時代》,還有沒有好的作品推薦?

學習以後


王小波當然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了。他小說可以在現在和過去,想象和現實之間隨意切換,充滿黑色幽默,智慧和想象力。

要說不足的話,感覺在一些小說過於掉書袋,寫作技巧比較先鋒,像知識分子小說。技巧太炫目,是優勢也是不足,看你怎麼看了。

十年前看王小波,那會還小,一邊看一邊笑的肚痛,現在再看感覺有點膩味了。

而且王小波寫的內容主要是針對過去的專制時期的社會現實(文革),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沒那麼專制了。

現在的社會比過去要自由開放的多,但卻是一個平庸低俗的時代。專制時代是有理想的,只不過那個理想是虛無縹緲的,現在的人都認識到過去的理想是虛妄的,只有錢是真實,又落入了拜金主義的平庸低俗中。


姑蘇慕容興復大燕


高曉松說,王小波是神一樣的存在。

神也有缺點。

馮唐認為王小波小說的三個不足是 " 文字寒摻、結構臃腫、流於趣味 "

馮唐的評價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我認為王小波的作品,除《黃金時代》外,其他小說的結構有些臃腫,但這也無傷大雅,因為他的文字處處閃爍著思想的光芒,而且很有趣味,並不是流於趣味。

我覺得看王小波的作品,兩本足矣。一是《黃金時代》,一是《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大多數》更有價值。


這本雜文隨筆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識分子的處境及思考,社會道德倫理,文化論爭,國學與新儒家,民族主義等問題;包括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出來的各種真知灼見。在九十年代出現這樣的文字,確實令人震撼!

他是魯迅之後無人匹敵的雜文大家,他的文章使很多以雜文自居的人相形見絀。

我覺得一個讀書人,都應該看看《沉默的大多數》。

這本書我已多年不看了,其中文字至今還記得。


騷客文化


王小波小說的幽默語言, 對王小波而言,幽默是生命的水源,也是生活的調料和必需品。王小波認為,想得到美好與浪漫就需要生活於輕鬆的社會中,想要幽默就只能生活於呆板的世界裡,在這裡起碼你可以得到黑色幽默。在文學創作中,王小波的審美標準是詼諧、幽默、戲謔,他常以諷刺、戲謔的語言手法表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在王小波看來,文化是民族在長期發展中積累而成的,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富裕地區的文化未必比內地文化好,因而,他非常鄙視崇洋媚外的中國人,諷擬,即諷刺性摹擬,是對確定對象進行戲仿或笑謔,以取消其唯一性與自足性。戲謔,王小波的調侃式語言看似漫不經心,但內容卻詼諧而狠毒,輕鬆而沉重,頗有教育意味。王小波小說有著“狂歡化文學”的詼諧、粗俗、粗鄙。王小波小說中有大量的罵人話,王小波試圖將詩歌藝術融入小說創作之中,他非常注重詩歌的節奏感,常常將詩歌的押韻引入小說之中,使小說語言有著詩歌的音節和節奏;王小波小說的句式也有著詩意化的傾向,他常將詩化語句直接引用到小說之中。

小波在創作中,始終以一個“觀察家”的姿態關注社會普通民眾面臨的問題。這與他的生活有關,也與他樸素的價值觀有關。因此,在他的小說中, 經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瑣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後卻飽含了他對生活和生命的獨特理解。

小波小說的語言是樸實無華的,沒有矯揉造作,這種所謂的“技法”是難能可貴的。當然我認識的小波,在這一年收穫頗多,不僅在小說創作上,也在詩歌和散文上,他的勤奮和努力換取了大眾的認可。

小波的文字涉獵了小說、詩歌、和散文,但以小說居多,也以小說見長。他關注這個時代,關注現實生活,並不是那種為寫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裡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摯的,感人的。

對於王小波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極端。一部分人對他推崇備至,將他推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覺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學。

從王小波的作品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總體認識和印象:中國文化觀念和現實政治中根深蒂固的“反智”傾向,使求知和求真的科學活動始終缺乏必要的合法性和獨立性,權力統攝、意識形態禁錮、道德規約等多管齊下,文化不斷走向歧途。即不是如培根所言“力圖按照宇宙的尺度”而是“按照人的尺度”來看待世界以及科學活動本身,這裡的“人”是強權者的代名詞,換言之,客觀性被主觀性,而且是極端狹隘和武斷的主觀性所取代,躑躅於歧途的是已經或多或少失去了個體自我之“尺度”的知識分子。

王小波在作品中注入的歷史觀念與“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王小波徜徉於歷史與現實之間,肆意遨遊,目的並非尋找什麼大道或背離主旨,相反,他在體道適性,以求“有智、有性、有超”。而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個人情感與主體精神一以貫之。

在建構歷史故事過程中,王小波並非泥古不化,處處以史料的真實性為依歸,執著地向著那個已逝時代的本來面貌復歸,力圖全景式展現一個時代的風貌,尋求一種純粹意義上的真實。相反,他始終以—個現代人的視角、現代人的價值觀念和主體立場來重構歷史,在歷史建構中實現對現代性、現代精神的復歸。因而作者筆下的人物與其說是歷史人物,不如說是現代人,他們所具有的是現代人才具有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與生命狀態。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批判融入文本,以寓言、戲謾、反諷的修辭方式以反神話的寫作進行到底。

王小波的這種描繪,事實上是對思想領域內“規訓與懲罰”現象的生動描摹,是對福柯“權力製造知識”這一命題的審美性再現。與其說作者在寫未來,不如說是在寫現實、寫歷史。寫歷史上形形色色的、造成千百萬人文知識分子精神創傷的“思想改造運動”,以及當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裡的種種清規戒律與思想鉗制。實際上,王小波對限制個體發展、鉗制個人思想行徑的反感與抨擊是一貫的,他曾說:“在現代,知識分子最大的罪惡是建造關押自己的思想監獄。”王小波雜文中的大量篇章都是在懷疑、反叛、攻擊這種權力話語對個體、尤其是對自由知識分子的壓制,表達的是對完整生命和高度自由的追求與嚮往。這種對個體自我形象的展示、深入心靈世界的拓展,以一種戲謔與近似黑色幽默的筆觸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而激烈難平的憂憤、高度深沉的壓抑、飛揚跳動的生命激情飽蘊其中。

羅素的自由主義思想對王小波的思想和行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王小波在文本中追求與張揚的即是這種自由主義的精神,他以自由主義思想來書寫文本,以自由主義思想來統領文本中的歷史世界。以自由主義思想來與筆下人物和已逝歷史進行對話,以自由主義思想對—切非自由、非理性的存在進行抨擊與反諷。因此王小波筆下的歷史又都是自由主義思想史。

王小波在自己幾乎每一篇小說之中都有“王二“這樣一個敘述者,王二身上又灌注了作者王小波身上的某些特徵,這樣就會造成讀者對於王二和王小波的等價認同的一種閱讀狀態。在《萬壽寺》中,王小波寫到王二是因為不願做領導交代的事而進行小說創作,在最初就強調了一切敘述的虛假性,王二的玩世不恭讓讀者想到王小波的敘事姿態,這樣 便不再期待從王小波的敘述中獲得一種意義,而是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虛無感,因為在最初就規定了一種必然走向虛無的結局。在《黑鐵時代》中,王二本身就參與了“黑鐵公寓”的管理,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王小波自己與世俗的合謀。這樣,最初的強烈的心理衝擊就得到緩和,敘述者變得不再可信,敘述者的話語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符號的堆砌,這樣荒誕感就誕生了。

歷史本來在正史中的面目是清晰、確定、嚴肅的,但是王小被卻將歷史放入了一種滑稽有趣的情景之中,使歷史降格為滿足心理戲謔需要的故事,而正史則被拐下了道貌岸然的面紗,比如在“思想純粹”的“黃金時代”也有精神上另類的狂歡者,而李靖這樣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卻也像凡人一樣擁有庸俗的一面。歷史在時間的河流中被抽出,被重新建構,轉向世俗的一面,這樣原本正史中歷史的神秘感不再,歷史也失去了深度,而退化為一個空間場,承載著作者創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狂歡,歷史在被消解的過程中被俯視,而在歷史中的人物的狂歡之中,時間變成一種毀滅性的力量,強烈的時間流逝感便產生了一種深刻的荒誕感。

王小波有種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他筆下的文字沒有邏輯性,話語和話語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繫,具有很強的跳躍性。

王小波一生酷愛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價值、自由的寫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他的寫作特點最大的特點自由,他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他的思維天馬行空,獨立。

總之,王小波語音的特點就是幽默,風趣,直白,真實,犀利,諷刺,自由,智慧,透徹,這些可以在《黃金時代》中有所體現,除了《黃金時代》,還可以看看《青銅時代》、《白銀時代》、《沉默的大多數》《我的精神家園》等。


納蘭自強


短篇必看《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看一遍笑出聲,看三遍微笑,看到五遍就很難過,再看就忍不住流淚。

長篇推薦《紅拂夜奔》。想象力和幽默感都特別厲害。

很多人說的黃金白銀黑鐵三部曲其實感覺很一般,只是因為帶黃而被關注。



我瞎說的


如果不是看到一些關於王小波的報道,我不知道還有王小波的這樣一個作家。在我閱讀的視野中,王小波似乎是被邊緣化了。

無論是現代作家群,還是當代作家群,在很長一段時間,王小波都不是被常常提及的一位作家。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無論是魯迅,巴金,郁達夫——還是當代作家賈平凹,路遙,王蒙等等,都很難見到王小波的影子。王小波被主流文學排擠在外,似乎是心照不宣的事實。至於何種原因,不得而知,不過時間是最好的佐證,近年來,王小波熱讓其作品越來越被人關注。

從前些年出版的中國文學結集類叢書,無論是短篇小說還是中篇小說優秀作品集裡,我們都很難看到王小波的作品。

《黃金時代》據傳是王小的代表作,對於《黃金時代》的褒獎和讚譽也隨著其本人的聲名鵲起達到了巔峰狀態,記得有人曾稱《黃金時代》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難得一見的名篇佳作。

前幾天,終於讀到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如果說,談談讀後感之類的,實事求是的說,並沒有讓我在剎那間拍案叫絕。不過有些作品,我在第一次閱讀時,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種閱讀的震撼。比如郁達夫的《遲桂花》,沈從文的《邊城》,畢飛宇的《玉米》以及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卡爾美拉》————這些作品在我第一次閱讀時,那種瞬間恍惚震撼的情景,至今依然記憶猶新。後來,也驗證了我的感覺,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學佳作。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大概是改革開放後,文藝作品掙脫了政治色彩,時代性的主體迴歸。是思想解放的浪潮下,為自由和人性積極謳歌的第一批先鋒派文學作品。

《黃金時代》以大膽的性愛描寫,來揭示人性與社會的衝突,這在當時,無疑有著巨大的風險性。

可以說,《黃金時代》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分水嶺,是中國歷史特定時期的自我吶喊。在灰色的社會環境下,王小波試圖以獨立特行的自我來宣誓人性的主張。

這種主張是什麼呢?顯然是束縛下的掙脫,是桎梏下的狂奔,是社會深處的呻吟。

社會與人性的矛盾,從來都有對立的存在,是秩序與自由的對峙。無論是矛盾還是對峙,都將無法調和與達成。因為人性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醜陋的一面。

這才是根本,任何一廂情願的訴求,都是一種狹隘與偏見。


在塵埃裡相遇


王小波作品,語言洗練,組織文章像數學講邏輯,高級黑,偏偏又有一種玩世不恭的痞子味道,秀著智商,玩著曖昧而不淫,調侃著時代又不越界,透著一種骨子裡的優越感。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對中國文壇是個傳奇,引得一批人膜拜,擁躉者號稱“王小波門下走狗”。

他作品,小說是三大時代“黃金”、“白銀”、“青銅”,散文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都很棒。

看看應答區,竟然一片“不知道”、“不看”!王小波去世後,其遺孀李銀河一直活躍著,並助推王小波熱繼續延續;王小波的書也是出了一版又一版,直到開始五折了。近幾年來,李銀河也沉寂下去了。王小波看來也要遠去嘍。

其實王小波調侃的東西,一直存在著。只不過現在人熟視無睹而已。另外 王小波的小說看似直白,實際要讀出味道,真需要好好品位。相比較而言,他的雜文讀起來更痛快些。




長劍不出鞘


小波是村裡的文人,小芳是村裡的姑娘!


文人的溫柔,文人雅騷,文人的自負!充斥在小波的世界裡,天馬行空,自命不凡,看不慣現實,且又碎碎叨叨,我有上帝視角,俯視眾生,悲天憫人,我有現實,我看透人生,我靈魂有趣,雖然這個世界很無趣!

但我與主流格格不入,我像極了流氓,無法收穫愛情,我像個痞子,那來信任。最後,小芳走了,我也走了!

另:黃金,青銅,白銀,黑鐵,都是我的時代!


觀乎心齋


王小波以自己的視角關注現世與未來,採用骨子裡的黑色幽默手法,詮釋了他對世俗內外的觀點。講述了一個在他那個時代所見的未來。

作品從來都離不開作者本人,王小波的作品在戲謔中有種憂鬱的氣質。


1z2d3h4m5x


推薦黃金時代、紅拂夜奔、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唯一的不足是去世太早了。不然成就應該是可以超過莫言的。


的地得的地


王小波,我最喜歡的作家,他的小說既幽默又純淨,我認為至今無人可比。正如他所說:“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