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王朔、王小波、馮唐誰的文學造詣更深?

麵茶油餅


要論這三人的文學造詣,王小波應居首。雖然他們都是北京人,(王朔生在南京,長在北京),他們行文風格迥異。


以小說為較,王朔動物兇猛些,不假修飾。馮唐奶油氣質濃點,雖然他書中主角多帶著一股野蠻生長的架勢。小波屬於正經文學路子,總有穿越時代的前衛思想。

王朔的作品有“世俗文學”、“痞子文學”的稱號,其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影視劇。大街小巷飄蕩著《過把癮就死》王志文的歌: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


他的作品曾影響整整一代人,多少人渴望過他筆下,快意恩仇不虛偽的愛情人生。

年輕時元元曾經覺得,王朔的沒心沒肺、特無聊的調侃特真實,沒有虛偽的深沉,痞子英雄很酷,愛情不著掩飾。正如他所言,敢於對抗所有人,把夢做到底,是一種做人的極致。

後來覺得其實《頑主》們不過大院的叛逆青年,左衝右突並不敢造反。經風雨深刻少,感覺總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有玩世不恭的遊蕩目光。

所以他早期紅火的作品,挺適合青少年的品味。後期朔爺漸趨於正統,如《橡皮人》《看上去很美》可《千萬別把我當人》。

王小波多才多藝,可惜英年早逝,沒能多寫幾部文青奉為經典的佳作。《黃金時代》等,身後如火如茶,其文字巧拙內秀,有理工男的邏輯思維方式,文學性上對時代的剖析批判,舉重若輕。王二和陳清揚,無疑超越了他們身處的時代,成為精神上另類的狂歡者。

他好比私下裡很狂野的文人,上了場合也能一本正經講大道理,不過忍不住要講出幾個含意含豐富的俗語,知者莫不忍俊不禁。

王小波和王朔談論過彼此,王小波說王朔的小說挺好看的,而王朔說可以與之交相輝映。文人有相輕之性,總歸彼此客氣,高看一眼的。

而馮唐曾言勤能補拙,是安慰普通人的,婉約自視為天才級。他曾自稱“詩第一,小說第二,雜文第三”,其文筆絢爛,果真《春風十里不如你》,關於泰戈爾詩集譯文的流俗,又缺點大家氣度。



商界醫班精英的出身,使他的書更合時下中青年時尚口味。(八十年初代王朔也在醫藥公司呆過,只不過不成功,才棄商從文。)

讀其文的快感與二王相比,香脆而爽快,兼人顏值長得非油膩大叔氣,據說女粉超多呵。

關於愛情的文字描寫,王朔勇猛,小波有趣,馮唐彬彬有禮,作者真實的感情有所映射罷。


總體來說,王小波的的文學高度勝在,他的書可以一讀再讀。

(雖元元也王家人,不偏不倚,個人感受,不喜勿噴,謝謝。)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王朔當年《玩的就是心跳》出版後,接受採訪。有記者問他是不是參考過《麥田守望者》,王朔回答,沒有。不過參考過另一本法國小說,不過書名就不告訴你了。王朔賣了一個關子,我也一直沒能解開這個迷。

多年後,我買了本《暗店街》,也是莫迪亞諾得諾獎那年。看了開頭,忽然就想起王朔了。迷語終於得解。王朔當年鉚足了勁要寫長篇,把寫長篇當作是成為一個優秀作家衡量標準,順便也把魯迅黑了一把,魯迅也沒有長篇。可惜的是《玩的就是心跳》開篇還挺精彩,然後直接就翻了車。倒是他的發小葉京在10多年後幫他挽回了面子,把它給改編成《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雖然劇情有部份也比較跳,但還是勉強能給個及格。王朔的強項還是在短、中篇上《動物兇猛》,《一點正經沒有》非常好,語言也很生動,他的出現,一舉摧毀了長期以來的歌頌體文學。小說人物終於有了人性。而且王朔的文字非常有鏡頭感,改編成劇本,要比別的作家容易。王小波曾寫過一篇《我看王朔》分析非常精準。

《萬壽寺》,也是模仿的《暗店街》,把《紅線盜盒》與現代的穿插起來。這個時候體現了王小波一個優秀理工男對邏輯的超強把控能力,怎麼寫都不會亂。我個人的感受是《萬壽寺》比《暗店街》精彩多了。不過我略嫌《萬壽寺》,結尾那部分有點突兀。我看王小波已經是他去世之後,所以有個問題出現了,《青銅時代》不是不是作為遺作發表出來的?就是說我認為王小波本人並未完全定稿。

拿王朔與王小波來比,其實並不太合適,因為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這個非常殘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成就。如果非要定義,王朔是個解構者,王小波是一個解構加建構者。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詩人


文學成就,單單指文學性,二王誰第一都可以,非要二選一,那應該是王小波。


王小波主要發力在小說,雖然為人熟知多在雜文。小波的小說不僅僅好看,而且具有對特殊歷史時期的解構和反思,比如最有名的《黃金時代》,很多人都知道里面直寫性事,但其實有明確的隱喻,性本身就是人的基本權力,人的天賦人權在世俗權力或者準確的說在政治權力面前都被控制被把玩了被界定了。


嚴格來說,文學性,王小波在此三人中排第一,最充分。


王朔未必沒有能力寫嚴肅小說,但是王朔的確寫的是通俗文學,就是寫給大眾逗悶子的,就是娛樂大眾的。當然,王朔天賦很高,的確是非常出色的作家。


最讓人難以抉擇的是王朔因為在一個特殊年代結束後穿造型的發明了一種磕兒,就是把北京俚語文學化了,這個具有時代性,而且影響太大了,可以說影響了中國那個時期的語言。王朔雖然寫的是通俗小說,但依然有其深刻性,這毫無疑問。但是嚴格論文學性,我想王朔先生自己著力在什麼地方,他自己也很清楚。他未必寫不出,只不過在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候,金錢名利個人訴求種種原因吧,他沒有花大工夫在寫一本文學性很強的作品上,我個人以為王朔實力絕對是夠,但是他畢竟沒留下幾部這樣的作品。


而且,王朔對待文字是認真的,也是苛刻的,能封筆不寫,這是了不起的。


馮唐的文學素養,或者說人文素養,在三人當中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文筆是最具有中國文化性的。


王朔王小波成長於文革時代,讀書上學有限,馮唐則品學兼優,不僅學業好,而且從小就讀了很多大部頭,對於中國文化是很熟稔的。


其他回答裡有人說那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明顯是亂說,不是這話不對,而是放在這三個人身上比文學性的時候,這話沒用。


論文筆,馮唐和王朔都可以是第一,嚴格來說馮唐文筆第一,沒毛病。時代不一樣,成長期讀書條件也不一樣,這是時代造成的,不是個人選擇。


但是文筆,學識,人文素養和文學性,文學成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馮唐的文章好看,小說,至少早期的,也是好看的。天賦不用說,見識學識更是字裡行間。


但是怎麼說那,皇帝貴族大商人寫文章好的,其實不少,但是寫的一個坎上,或者馮唐先生自己說的金線以上的,其實並不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時間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那裡。


曹家如果不敗家,曹雪芹寫不出《紅樓夢》,雖然我個人完全不認為紅樓是部半自傳體小說。


文學天然帶著悲天憫人的使命,不是說必須寫大部頭,而是內核應該是悲天憫人的,單單這一條,馮唐不是那一路。


馮先生,一生太順了,珠光寶氣見的太多了,傷害了文學性,甚至傷害了他的文筆,其實他可以寫的更好,但是有必要嗎?


剛才不說了,曹家不敗,曹雪芹不會那麼個寫法。


但是,《三十而立》這個小波的中短篇小說,我看了不下十遍,不膩,常看常新。馮先生的文字,初看好玩,再看也不孬,三看文筆還是好,有調調,但是整體膩歪了。


好在,本問題只是討論文學造詣,那麼,小波第一。


亦二三讀書會


先說答案,沒有懸念也毫無爭議,必須是王小波。記得當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候,評委對他作品的定位是:“魔幻現實主義大師”,這當然是諾貝爾評審專家組和多數外國人對莫言作品準確的描述、認可及定位,但是,我想他們沒有讀過王小波,不要多,一本就夠了,讀完《紅拂夜奔》他們就知道哪位才是中國乃至於世界上最頂級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師。當然,這裡只是在用王朔和馮唐與王小波做平行比較,如果僅僅是文學作品綜合水平高低的這三人間的比較,我認為王朔排第二吧,至於說馮唐……和第二還是有差距的。(很想展開聊聊)


三毛來自公雞圖


王小波,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代表作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當過工人做過老師,當過知青插過隊。

在寫作方面,王小波富有創造性,具有批判思考精神。雖說創作獨特,但又不失理性。

其作品多以第一人稱敘寫。他是用生活在寫作。

王朔,作家、編劇,比王小波小五六歲。參過jun,做過銷售,經過商,最終以寫作為主業。代表作《空中小姐》《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等,是電視劇《編輯部的骨氣》《渴望》編劇和策劃。

王朔有些不正經,有些痞子氣,作品中帶有調侃。

馮唐,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人,跟王小波、王朔不能相提並論。

馮唐是婦科大夫,取得了醫學博士、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業餘是個作家,代表作《萬物生長》《北京北京》《活著活著就老了》。寫的小說有些小清新。

馮唐是前幾年才火起來的。他的作品閒來讀讀還行。表面上用混的語氣說出深刻道理。

文學作品,尤其是具有年代性的小說,沒有生活和經歷的讀者是感受不大的。所以,作品的好壞,沒那麼絕對。


將心獨妙


那不容分說是王小波,王小波明顯高出一截。大學裡曾經流行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八十年代是個思想爆炸的年代,王小波沿著魯迅的方向探索中國歷史循環,個人自由,國人如何活得從容優雅等等。他是我見過文筆和思想不分家的作者。

王小波作品是那種對人生智慧的玩味,目前來說後無來者。王小波的文字滿滿都是自由思想和生存尊嚴,這些恰恰是中國缺乏的。王小波是一個有深度的文學家,他的思想不乏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另他的文筆直刺天空,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目光銳利,睿智過人。他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四大金屬黃金.白銀.青銅.黑鐵已成為王小波的人生符號!

在王小波的小說中,你可以看到,歷來文學所謂性規則全都被從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辭方式來寫小說,大量的即興發揮.錯位的角色語體,寓莊而諧.寓文雅於粗野,讀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小波被譽為中國"喬伊斯兼卡夫卡",也是唯一一個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王小波雖然離開我們整整二十一年,但他對社會的敏感度和預見性是超乎常人。他生前有一段話是這樣描寫的"唸書就是為考大學,考大學就是為讀博士,讀博士就是為以後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為貪汙公款.",這不就是當今社會的眾生相嗎?望世人警惕啊!


張文禪


記得王小波和王朔都談起過彼此。

王小波在《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中說“在文學方面,我同意王先生(王力雄)所說,中國作家已經痞掉了,從語言到思想,不比大眾高明,到說人家人品有問題,我認為是不對的。沒有杜拉斯,沒有昆德拉,只有王朔的調侃小說。順便說一句,我覺得王朔的小說挺好看的。但要說那是modern classic,則是我萬難接受,萬難領悟的。”

王朔說“小波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倆不存在誰蓋著誰。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更**,他好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交相輝映可以吧?”其實王朔這段話,非常有意思,耐人尋味。你要跟人家交相輝映,其實有點借別人光輝的意思。

至於馮唐,小說沒讀過,讀過他幾首詩,有的很是簡單粗暴,有的也頗有幾分浪漫,比如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春風十里,不如你。”

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更喜歡王小波!



我家有個火星人啊


其實我覺得,這樣來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也都有自己專屬的人生書寫方式。他們怎樣理解人間的愛恨痴嗔,如何解讀生命中的苦樂悲歡,以怎樣的態度面對無限的時空,這些全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作家是作品的創造者和載體。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種變形。

有的作品讀完之後,讀者的領悟,感受,體味,共鳴,也各不相同。同樣一部作品,在有些人的眼中,如珍珠瓔珞般晶瑩璀璨,為他們照亮前方的路。可在有些人的眼中,就如同塵土枯枝一般尋常無味,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不下任何一點痕跡。

有的作家某一時期的作品如黃鐘大呂,另外一個時期又如瓦釜雷鳴。

另外,讀者的歷練,心境,年齡,等各種要素也決定了其眼中呈現的作品狀態。比如,我三年前根本讀不懂《百年孤獨》,三年後一天就能讀完讀懂,並且從中得到啟發,聯想到身邊的人和事,第二天還寫出來一個短篇小說。

所以說,把幾個作家橫向做比較,意義不大。莫不如比較一下有共同特點的作品,或者還有些價值。

文學能提升人的氣質,教人洞明世事,練達人情。更重要的,它能夠帶領我們沿著時光隧道走向歷史,邁向未來,去看看另外那個時空的人和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許多想法都會改變,重要的變得不再重要,不重要的變得彌足珍貴。失去的不再緬懷,得到的愈加珍惜。

總之我覺得,文學的精髓在於體悟與感知,而不是陳列與比較。

鄙人拙見,不喜勿噴。


如鳴倉庚


小說嘛,大抵是二類:不是大開大合,就是小門小戶。夾縫裡的也有,可總不是沾了前者的邊,就染了後者的色兒。

這一來,王小波小說就是前者,儘管有時覺著不大,細咂摸,內勁可大的沒邊。所以,讀這廝的字兒,要對著燈影想一會兒,許會想笑了,想哭了,絕不會讓人心無波瀾。

王朔的大院小說也並非蹴在那旮旯,念他的字兒,必得是正經八百的人,看到一個哩啦歪斜的新世界;耷拉肩斜叼煙卷的渾不吝,就跟回爸媽家嘬了半斤燒刀子似的;說這小說開合,不象王小波那麼大,說不大,又特有那時代的範,應該就在大開大合與小門小戶之中躥吧。

至於馮唐,也就看了不幾本,一開卷,嗬!好傢伙,佛學,玄學,哲學,甚至這廝的醫學專業,撲面而來,讓小民們秉服個五體投地;可惜,掇放大鏡子細瞜一周遭,不過就是弗洛伊德羴玄教,人世間一切來龍去脈,無不可用性詮釋的。儘管這慫文字綺妮,可怎麼也跑不脫骨子裡那股子羊羶氣。

不過,胡咧瞎侃了一溜遭,甭以為是瞎這三個寫字人,如今現下,這仨還是要給大拇哥滴,開他們的卷,是不會白開的,這就了不得。


o北日o


王朔、王小波、馮唐誰的文學造詣更深? 三個人都是北京人,王朔,王小波是五十年代生人;馮唐,是70年代生人,都是叫的出名的文學作品,併為廣大讀者熟知。要說到文學造詣,這三個人似乎都不怎麼達標,但硬要追究這個話題,那麼王朔這位被大家成為痞子文學的作家,應該算吧。 王朔這位京腔十足,作品眾多,流行很廣,痞風十足,爭議不停,緋聞十足,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90年代文壇影視的金主、熱鬧多年的文學創作者,與才女徐靜蕾的不清不楚,前些年一直活躍在文學、影視的風口浪尖上,賺足了眼球,賺足了錢袋,也惹出諸多議論的、文壇奇葩人物。王朔總是在公開場合,引爆激烈的言辭,且針對文壇或其他行業有成就的、引人關注的人物;王朔創作的文學語言特色,受到平民的喜歡,他創作上的原汁原味京腔,邊緣化的社會底層人員的生存狀態,叛逆、迷離、可憐、可恨的交融,聚焦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頑主》《玩的就是心跳》《無人喝彩》《動物兇猛》《過把癮》等被改編的影視劇,讀者和觀眾都非常喜歡且熟悉的《編輯部的故事》《渴望》,馮小剛、葛優、江珊、王志文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明星,也因在這些作品中的塑造,被廣大觀眾喜歡並認可。所以,王朔本身作品語言的簡潔、形象、生動、平民化的特點,依然說明了他其實還是有濃烈的傳統文學的文風色彩,而後只是融入了自己的個人元素,擁有了更為豐富的語言特質,讓讀者看到了那些頹廢背後的辛酸、眼淚、無奈和悲傷,適逢90年代初文學發展和轉型期,王朔的文集和大量改編作品來看,他的文學功底還是有基礎的。只是王朔本身的分裂型人格,和過於自戀的、口無遮攔,無法讓讀者真正的尊敬他。 王小波,已經逝去的中國當代學者、作家,因為他的離世,他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曲才被廣大讀者熟知。他筆下的人物,多發生在現實和歷史的徜徉交錯中,反映一種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和個人主義的主張,時而虛假時而虛無的的表達,有時讓讀者感到荒誕或不解,或許,這就是一個學者與真正作家的區別?他的敘事和表達,總是讓讀者有閱讀慌亂的錯覺。正如作家哲夫對於他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極端。一部分人對他推崇備至,將他推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覺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學,有點兒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統的人們所不喜歡。”王小波是位非常優秀的、有前途的作者,可惜斯人已逝,可惜。 馮唐,一個70後生人的當代幸福人士,不用靠文學養家餬口,但依然可以顯示他才華的,出版《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馮唐詩百首》等一系列符合作家才能的作品,語言清新、嫻熟的寫作技巧,受到一些文學愛好者和年輕知識分子的喜愛,特別是他在婦產科當過醫生、是前麥肯錫合作人這些工作履歷,馮唐這位集作家、醫生、商業CEO等標籤集與一身,他是文壇的異類。自然被許多人津津樂道。還有與曾經在央視的出鏡記者柴靜的真假戀愛故事,更讓這位時代多職、多金的幸福人身上,有了更多被現代人關注和羨慕的成功符號。 所以,僅從從三人的文學成就、作品來看,王朔的文學貢獻和造詣還是要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