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本来师从儒家,是荀子的学生,为何最后反而称为法家的代表?

因为韩非子的老师就开始对儒学产生质疑了,韩非子更是明白:儒家救不了天下之人!仁政也救不了性恶之人!

在韩非和荀子师徒的眼中,人性是本恶的,需要法度法规教化,才能让社会安定,而且从秦始皇之后的历代君王,也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之本。

韩非本来师从儒家,是荀子的学生,为何最后反而称为法家的代表?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并不吃香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争不乱,天下是相当的混乱,诸子百家争相宣扬自己的观点。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吃香,他带着弟子四处周游,想让君主采纳自己的儒家思想。但是天不遂人愿,在乱世之中,没有哪个君主肯用“仁爱”来治理国家。

那时候的诸侯们真正想要的是啥?更强的军队、更听话的百姓、更大的地盘。但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用在盛世发展还行,用在乱世之中争地盘是完全不够看的。

韩非本来师从儒家,是荀子的学生,为何最后反而称为法家的代表?


你想想,敌国的马蹄子都踏你脸上来了,你能跟对方说爱与和平吗?儒家的荀子就发现了乱世之中,更加需要的是法度去管理百姓,而不是用道德去感化百姓,而且荀子还提出了“人之初,性本恶”,需要用“刑名法术”强硬的扼杀人性之恶。

二、韩非发展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作为儒家的荀子,已经从根本上对儒思想产生质疑了,而他的学生韩非子更是继承了他的思想,并且将他的思想升华,开始对人性进行剖析。韩非子认为乱世之中,需要用法度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条理清晰的法令可以限制人性的恶,更高效地提高国家实力。

韩非本来师从儒家,是荀子的学生,为何最后反而称为法家的代表?


简单来讲,儒家是用爱来感化民众,让民众发展生产,缓慢提升国力;而法家则是用规章制度来清晰地告诉人们,你需要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这样可以让人们行为更加规范,快速的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

而且法家更加注重君王的利益,乱世之中的君王们也乐意接受法家。比如商鞅、李斯皆为法家之人,秦国正是依靠法家的思想,开始变法强秦,一扫六合,结束了混乱的战国时期,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三、混乱的战国时代更需要法家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也是混乱的时代催生的,儒家是注定无法在乱世之中立足的,韩非子有荀子的指引,清晰地看到了天下时局变化:混乱的时代,人的恶念会被扩大,需要有法度来限制人性的恶,从而诞生了法家的思想。

韩非本来师从儒家,是荀子的学生,为何最后反而称为法家的代表?


而且儒家的思想并不清晰,如果遇上明君,百姓可能幸福,但是遇上昏君,天下百姓会更加痛苦。但是有了法家的思想之后,以法度来治理国家,那么不需要君王多操心,国家也会井井有条。且法家的思想是更偏向君王的,也加固了君王的统治,可以让百姓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韩非本来师从儒家,是荀子的学生,为何最后反而称为法家的代表?


自韩非子以后,法家思想便成了帝王必备之物,就算是汉代的“独尊儒术”,其骨子里还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之后的历代帝王更是将“外儒内法”一直贯彻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