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黄皓要不要为蜀汉的灭亡负责?为什么大智若愚的刘禅会宠信他?

历史简单说


大家好,我是野史共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回答第一问:蜀汉的灭亡黄皓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都知道白帝城托孤后,其实蜀汉大权在诸葛亮手里,此时的后主刘禅想干啥都得经过诸葛亮点头!但是后来诸葛亮病死于北伐的路上,后来虽然董允,蒋琬等接管蜀中大权,但是他们都命不长,尤其在董允死了以后,刘禅便开始亲信宦官黄皓,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大将军姜维多次向刘禅进言除掉黄皓,因为姜维看出黄皓必定会误国,但是刘禅都没有理会!

公元263年,姜维率先发现,曹魏军马出动,并且将这一军事急报送于蜀中刘禅,不过刘禅面对如此大事,竟然没有通知蜀中众位大臣去商量对策,而是直接与宦官黄皓私下商量,还听信了黄皓之言!“曹魏不可能翻山越岭来攻蜀中!”如此小儿之语,刘禅居然相信了!当邓艾偷渡阴平之时,刘禅觉得他的末日就来了,即使派遣了诸葛瞻救援,但仍然改变不了任何局面!最终选择投降!所以说黄皓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回答第二问,大智如愚的刘禅如此宠信一个宦官,其实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在世之时对刘禅管理得太严格了,自己贵为一国之君,却事事听从他人,自己没有一点实权,连朝中刘禅选取妃子,当然这事是董允负责,董允认为刘禅妃子已经有12人,已经完全够了,当然了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对此事的看法也是一样,因此刘禅始终不能继续选妃,久而久之刘禅或许对诸葛亮也会产生些许意见!从诸葛亮死后,刘禅就立马抄了诸葛亮的家,可以看出刘禅对诸葛亮是极为不满的!只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不敢当面表达出来!

至于宠信黄皓,刘禅完全把他当作是“另外一个自己”自己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全部都由黄皓完成!至于刘禅宠信黄皓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诸葛亮当时太过于强势,太过于霸道,他受够了诸葛亮的摆布,现在有一个对他阿谀奉承讨好自己的人,从这些方面来看,刘禅亲信黄皓也是正常的!黄皓让刘禅找到了自己才是老大的感觉!


野史共享


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外有丞相诸葛亮统军,总理一切军事外交的大事;内有董允、费祎管理朝政内务的事情。一个还不成熟的孩子,只有天天上朝走走形式,也没有啥事,天天在后宫和众多美女腻歪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就够了。

有个宦官叫黄皓,善长察言观色,投刘禅的喜好。没事就陪刘禅斗斗蛐蛐儿,刘禅也是乐在其中。也就逐步的宠信黄皓这个玩伴,黄皓是个有心计的人,便阿谀逢迎,想处心机虑往上爬。

可是朝廷的侍中董允看穿了黄皓的意图,多次当面警告责骂黄皓。黄皓是十分的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做歹。

公元246年,侍中董允去逝。陈衹接替董允的职位。他不再排斥黄皓,使得黄皓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

公元258年,陈衹病死。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他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

蜀汉灭之后,邓艾多次想杀黄皓,但是黄皓用重金贿赂了邓艾身边的人,得以免死。

黄皓肯定是一个奸佞的势力小人,蜀汉的灭亡与他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朝廷里无所事事的刘禅,需要一个经常陪他玩的人,来消磨无所事事的时光,后来逐渐的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隐者康司马


黄皓是否要为蜀汉灭亡负责

如果将蜀汉政权放到现代社会比较,那么就如同一家家族企业,而企业的负责人就是刘禅。蜀汉政权的最终灭亡,犹如企业的破产,那么要负责的也只能是后主刘禅而已。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皇帝与外戚集团之前矛盾,最后催生出宦官专权,甚至宦官权利最终强大到不受皇权制约,直接决定天子的废立。

以大汉延续为使命的蜀汉政权,到后主刘禅手中依然延续了东汉王朝宠幸宦官的癖好,让宦官黄皓参与政事,最终专秉朝政。虽然蜀汉的黄皓远远没有发展到东汉宦官专权最厉害的地步,依然依赖与后主刘禅的宠幸,但是此时黄皓已经可以通过后主刘禅对官员进行打压,培植自己的势力。



樊建、董厥、诸葛瞻统领朝政,面对黄皓玩弄权柄,诸葛瞻、董厥却选择了迁就庇护,只有樊建进行反对。同样,姜维面对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主张将其处死,但遭到刘禅反对,认为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最后姜维感到畏惧,只好请求沓中屯田,远离成都避祸。

可以说,黄皓的专权完全是来源于后主刘禅的支持。面对满朝大臣和黄皓之间,后主刘禅选择了自己身边的黄皓。即使姜维上奏提防关中的钟会,后主刘禅依然选择相信黄皓的鬼神巫术,认为钟会不会进攻蜀汉政权。

因此,蜀汉的灭亡,真正要负责的是后主刘禅,宦官黄皓只不过顺着皇帝的喜好为其服务罢了。

刘禅为何会宠信黄皓

刘禅宠幸黄皓完全是与蜀汉群臣博弈的结果。

蜀汉政权从建国以来就存在三股利益集团,分别是本地的益州集团、刘焉(刘璋之父)入蜀带来的东州集团、刘备入蜀带来的荆州集团。三股势力共同瓜分益州这份大蛋糕,始终存在分封不均的情况,于是三股势力存在竞争关系。

刘备时期,毫无疑问,荆州集团分着益州这块大蛋糕。诸葛亮时期,继续延续着刘备的政策;可等到诸葛亮去世,刘禅掌握了蜀汉大权,东周集团也就顺势再次强势起来。而无论是刘焉、刘璋时期,还是刘备、刘禅时期,作为东道主的益州集团一直处在末尾,也就决定了益州集团对蜀汉政权是排斥的态度。

无论益州、东州、荆州集团哪方面主持国家朝政,作为国家负责人的后主刘禅都不希望自己仅仅做一个名义上的皇帝。那么,他选择培植自己的代言人,那就是自己身边的宦官黄皓。

后主刘禅之所以选择相信黄皓,其实从他与姜维之间的对话就可以看得出来。黄皓在后主刘禅的眼中,永远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永远需要自己的支持。而相对应的姜维为代表的群臣,在刘禅眼中就成了可以限制自己权利的大人物了。

小人物是没有威胁的,大人物就不同了,所以,当姜维让后主杀掉黄皓时,后主刘禅选择了拒绝。意思很明显,黄皓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而已,何必要与他一般见识,真正要在意的就是你姜维这些大人物啊。


安定郡小书生


黄皓不但不需要为蜀汉灭亡负责,相反他才是那个一心延续蜀汉的人

那些说黄皓要为蜀汉灭亡负责的人,先来回答这个问题:

都说黄皓乱政,黄皓做了什么坏事?杀了几个功臣?

事实是黄皓没有处死一个蜀汉文臣武将,也没有做出有损蜀汉的事情。

历史对于黄皓过于夸大其词

1、黄皓最高官职就是中常侍、奉车校尉,而姜维是大将军,黄皓地位远远不及姜维,如何能够杀害姜维;

2、都说黄皓将罗宪从太子舍人调为巴东太守是打击报复,可罗宪在蜀汉灭后在东吴围攻下坚守半年,不算是黄皓用人之明?

3、甘陵王刘永10年见不到刘禅,究竟是黄皓阻止他来朝见,还是刘禅不想见到他呢?刘禅若想见他,黄皓能够阻止?

4、黄皓要用阎宇取代姜维做大将军,不是黄皓一个人这样想,诸葛瞻、董厥等也支持让阎宇取代姜维,这算是黄皓的错?何况黄皓还是依照刘禅的命令,向姜维赔礼道歉。

事实上,262年蜀汉朝廷主流是罢免多年北伐无功的大将军姜维。

5、作为黄皓好友的陈祗、阎宇人品都不错,黄皓人品也不会太差。陈祗是蜀汉尚书令,阎宇曾任庲降都督、右大将军、永安都督,素有战功,做事勤勉、精细,和马忠名声差不多。


黄皓干政其实是黄皓意图继续陈祗治理蜀汉模式

258年8月,陈祗死亡,刘禅任命董厥为尚书令、诸葛瞻为仆射,让董厥治理蜀汉,诸葛瞻辅助;

261年10月,刘禅樊建为尚书令,让樊建治理蜀汉,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脱离治理,诸葛瞻兼管尚书省,辅助治理。

这足以说明,董厥、樊建、诸葛瞻三人治理蜀汉不力,完全失去了陈祗治理蜀汉时的“幹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成绩,这才有黄皓联合其他不满3人治理的蜀汉大臣进行干政:

“士大夫多附之”

足以说明黄皓干政并非不得人心。

蜀汉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姜维率军在外屯田,在得知曹魏大军进攻消息时,姜维非但不积极回防汉中,还继续在沓中继续屯田。

虽然姜维要求刘禅调兵守汉中,但蜀汉精锐5万大军都和姜维在沓中。合计蜀汉全国10万兵力,基本上可以调遣的兵力都在姜维手中,刘禅是无兵可调。钟会攻打汉中时,汉中守险关的兵力只有1万人,如何抵挡10万钟会大军。

若姜维马上回防汉中,钟会攻打汉中只能是以失败告终——5万大军据守汉中对抗10万钟会军,绰绰有余。汉中不丢,给邓艾一万个胆,也不敢偷渡阴平奔袭成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黄皓,我们知道,是蜀汉的宦官,其实魏蜀吴三国,也只有蜀汉的宦官比较出名,而东吴与曹魏就比较少看到宦官出现,曹魏的曹操与曹丕明确定下妇人与宦官不得干政的规矩。

而曹魏与东吴的朝政,要么是皇帝当政,要么是权臣当政,比如曹魏的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懿,或者东吴的孙琳,诸葛恪等人,宦官基本没有什么露脸的机会,自然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力。

其实蜀汉的情况和东汉中后期的情况会比较想象,东汉的皇帝往往不能自处,只能靠着宦官与外戚对抗,原因是东汉皇帝年纪太小,另外文官们也基本是跟着外戚的,毕竟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们,是看不起宦官的。

黄皓的情况,有点像,又有点不像,刘禅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七岁,而且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情况下,所以刘禅的话语权也没有多少,而朝中的大臣,比如蒋琬,费祎,董允等人,是跟着诸葛亮,如出师表那样,对刘禅是各种规劝。

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却是逆耳,比如刘禅想要扩充自己的后宫,而董允却以古代后妃不超过十二个,将刘禅的想法打消掉了。

刘禅或许是听进去的,或者是被迫的,但心里终究是不大高兴的,所以他就开始宠信了黄皓,黄皓也很会溜须拍马,但是董允在呢,黄皓也不敢有所造次,所以董允在的时候,黄皓仅仅是个黄门丞而已。

可是董允在公元246年就死了,而诸葛亮早在公元234年就病死了,接替董允担任侍中的是陈祗,陈祗是许靖的外孙,陈祗这个人到是不排斥黄皓,他还与黄皓一起合作,掌控朝政。

公元258年,陈祗死了,黄皓就控制了朝政。刘禅的弟弟刘永不喜欢黄皓,黄皓就在刘禅耳边说刘永的坏话,刘禅就疏远了刘永。

很多大臣都依附黄皓,但是罗宪也不喜欢黄皓,被贬到巴东当太守。

公元259年,诸葛瞻与尚书令樊建庇护黄皓。

公元262年,姜维奏请刘禅说黄皓是个奸臣,要处死他,可是刘禅不以为然,让黄皓向姜维道歉,姜维担心黄皓加害自己,只能避于沓中种麦。

公元263年,姜维听说钟会要攻打蜀汉,可是黄皓却找人算命,跟刘禅说钟会不会来,所以刘禅也没啥准备,最后蜀汉刘禅只能向曹魏投降。

邓艾打算杀掉黄皓,可是黄皓买通邓艾的身边人,竟然没被杀死,或许他也觉得刘禅能投降,黄皓也是有功劳的吧。


历史简单说


愚以为,应该为蜀汉灭亡负责的人还只能是刘禅。

一则是,火烧连营的惨败、诸葛亮的去世、元老英臣的相继离世,都是败相纷呈的表现,虽然姜维等努力伐魏,但已是强弩之末。历史的发展,到刘禅时已经是气数将近。

二则是,蜀汉气衰,魏晋却反而气盛,不仅司马懿老谋深算,后辈才俊如钟会邓艾等都是沙场劲敌。此消彼长,回天乏术。

三则,还得说,刘备没有留下好后,虽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但是毕竟愚钝,实在不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才。要不然怎么会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呢?他宠信黄皓岂非大错?黄皓之于刘禅无非大粪之于蝇蛆,皆是自身感召,什么君感召什么臣而已,合该刘禅亡国。

四则,假设天不灭蜀,则诸葛不会早丧,若诸葛再活二十年,恐怕魏后不复有晋矣!然历史可以假设乎!呜呼!天将灭蜀,必先折其大枝大干矣!

综上,诸君之怨尽可息矣!


四为堂主人


自古宦官弄权而导致王朝走向覆灭的事例便不少,如秦之赵高,汉末十常侍乱政等等。说到蜀汉的灭亡,一方面是蜀国自身的先天不足,蜀国偏居西南,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蜀主刘禅非贤明之君,并无远志,若有称霸天下之志,效仿当年秦国东出,奇迹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蜀国无明君,加之先天条件不足,故远不及占据经济文化重心的曹魏,长此以往,只要魏国不出大的动乱,蜀国迟早为魏国所灭。至于说到黄皓的出现到底要不要为蜀汉的灭亡负责呢?这个多少还是有责任的,因为他的出现,加速了蜀汉的灭亡。那么历史上的黄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刘禅又为何会宠信于他呢?他又是如何加速蜀汉灭亡的呢?下面我们一一进行细说。

黄皓其人

黄皓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善隐忍,识时务,晓权谋”。黄皓跟随刘禅的时间很早,自公元223年刘禅即位,黄皓便是刘禅的近侍,而黄皓真正“出人头地”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公元258年,镇军将军陈袛死后,黄皓才开始专秉朝政,整整经过了漫长的三十五年,黄皓才熬出了头。那么在这期间,黄皓是否遇到过危机呢?自然是有的,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劝诫刘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后汉因何倾颓?固然有外戚之祸,然皇帝身边的宦官专权,祸乱朝纲更是一大原因。

诸葛亮的进言虽说没直接点出黄皓,但毫无疑问这阻碍了黄皓自身的发展,不过黄皓这人倒是很识趣,诸葛亮在世期间还算规矩。

诸葛亮死后,到董允担任丞相一职时,黄皓仗着有刘禅的宠信,逐渐开始有接触权利的苗头,不过很快便被董允打压了下去。《三国志》记载: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董允曾多番训斥黄皓,对此黄皓还是很识时务,并没有和董允对着干,故在董允死前,黄皓的职位不过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敢参与朝政。直到公元246年董允亡故,黄皓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时黄皓乃刘禅近臣,深得刘禅宠信,但要真正走上仕途,他还需借力,而当时的尚书令陈袛与他有同样的需求,故两人一拍即合。陈袛借助黄皓逐渐深得刘禅信任,而有了陈袛的照顾,黄皓也逐渐开始参与朝政。

祸乱朝纲

公元258年,陈袛病逝,时黄皓在朝中已经培植了不少亲信,内政名义上由樊建、董厥、诸葛瞻三人主持,但实际上却是黄皓只手遮天,连大将军姜维对他也无可奈何。黄皓专权期间,大肆排除异己,不少忠臣良将被他挤出朝堂之外,连大将军姜维亦未能幸免。姜维与黄皓素来对立,时黄皓因受刘禅宠信而朝中谄媚之臣皆依附于他,黄皓一面联合众臣打压姜维,一面提拔将军阎宇,欲取而代之,使得姜维无法立足于朝廷,无奈出朝屯田,远离是非。

在黄皓专权政期间,蜀汉朝政一片混乱,终在公元263年走向了尽头。话说蜀主刘禅为何会宠信如此一个奸佞小人,并纵容他肆意妄为呢?一方面自然是帝王权术之道,宦官没有背景,一般帝王是不会觉得宦官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的,而利用宦官又可以有效制约朝臣,从而达到皇位稳固的目的;另一方面当然也融合了个人情感,宦官是皇帝的近臣,长期相处自然容易产生信任,只可惜刘禅对黄皓过于信任,终究没把握好一个度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不需要,蜀国这样的政权,应该完蛋,居然还有43年的国祚,按照正常的情况,早该完蛋了。

蜀国灭亡前几年,吴国国君孙皓的弟弟出使蜀国,回来时报告蜀国国内的情况:“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就是说整个朝廷上没有讲真话的,政治上小人当道,混乱不堪;在民间,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经济上都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你看看,这个反人类政权,岂是一个黄皓能搞出来的?

当初刘皇叔从刘璋手上夺取益州,为了搜刮民财,发行当十大钱当百大钱等虚值货币,当时民间用的是五铢钱,每枚铜钱重量五铢,现在大耳儿一枚五铢钱当十枚甚至一百枚用,不接受者格杀勿论,很快就将几十年未经战火,富庶的益州掠夺的国弱民穷;等到诸葛村夫上台时,发行"太平百钱"虚值货币,一枚重量一两株的铜钱居然要当一百枚五铢钱用,掠夺何其惨烈!!

蜀汉政权能撑那么久,本身就是个奇迹了。





老贾先声


用心解读历史,大家好,我是心说历史,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黄皓何许人也?黄皓乃是蜀国的一个宦官。要知道,东汉就是以为宦官才亡国的,所谓三国其实就是东汉的三个碎片,三国所行的制度与东汉时期大体相似。东汉时期,宦官可以利用制度大权独揽,三国时期也是一样的。

宦官黄皓最后做到了中常侍、奉车都尉。这两个官职笔者稍作一定解释,首先奉车都尉,这个事实管理皇帝的御用车马,食奉是两千石;再说中常侍是皇帝的宠臣,食奉是两千石。当时两千石的大官不在少数,但是中常侍能插手中书省的管理,当时谁插手中书省谁就能左右朝局。黄皓在这个职务上,极度排挤蜀汉名臣姜维,陈寿于是评论:他需要对蜀汉的灭亡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笔者认为,蜀汉蜀汉就是不出黄皓,也一定会灭亡,那么这需要黄皓负什么责任呢?

诸葛亮的隆中对说的很清楚:刘备集团如果占据荆州、益州,只需要等待天下有变时,再去图谋天下。对蜀汉来说,益州是用来自保的,荆州是用来进取天下的。然而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汉政权只能龟缩自保,等待被统一的命运。

反观诸葛亮,有学者认为,诸葛亮为天下一统遭成了阻力。因为当时,蜀汉无征伐天下的实力,然而诸葛亮偏偏要劳民伤财,六出祁山。楚汉当时的形势是:粮食极度不足,自保尚且存在问题,更何况六次北伐。

这是个死局,实力决定,谁解也解不开,因此就算是蜀汉政权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阻止不了上述韩政权灭亡的命运。

再来说一下黄皓:虽然排挤姜维,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阻止姜维的继续北伐,让老百姓享受灭亡之前的美好史官不是很好吗?

以上只是笔者一家之见,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心说历史


按常理来说,诸葛亮生前对刘禅说的:“亲贤臣,远小人”,刘禅应该能够理解,但事情却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董允去世之后,黄皓被刘禅提拔了上了,而黄皓却瞧不惯姜维的所作所为,经常在背地里给姜维使绊,而姜维也是无可奈何。并且黄皓还经常说刘永的不是,刘永是刘禅的弟弟,结果刘永被刘禅贬职。

刘禅宠信黄皓,据历史记载“便辟佞慧”。诸葛瞻在临终前说出了真相:“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何敢言返?”。意思是:诸葛瞻和他父亲诸葛亮相比没有多少才华,也无法做到内外兼顾,在朝廷,他无法将佞臣黄皓斩杀;在战略方面,他无法牵制姜维的行动。这也是为什么诸葛瞻一定要出战邓艾,主要是因为他心中愧疚。

很明显,诸葛瞻已经说出了刘禅为什么宠信黄皓。黄皓是一个宦官,而他的主人就是刘婵,如果不是主人刘婵的默许,宦官黄皓怎敢胡作非为。黄皓之所以敢放纵,与刘婵有很大的关系。在刘禅看来,黄皓能够牵制姜维的北伐,但是姜维与诸葛亮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刘禅明面上不敢动姜维,只能用宦官黄皓,这也使得黄皓的权力过大,让蜀汉内部不得安宁。

如果黄皓不专权,蜀国是不是就不会灭亡呢?

诸葛瞻曾说“”“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说到底就是他没能专权而已,没能像他父亲诸葛亮一样,朝廷内外他一人说了算。但是,如果他把黄皓搞下去,并且他让姜维规规矩矩听他的话,那么他也不能挽回蜀国的败局。

当初,姜维让刘禅杀了黄皓。如果刘禅真的把黄皓给杀了,姜维也不可能打败魏国。在《三国演义》里,姜维正在节节胜利的时候,黄皓却给刘禅说姜维有可能要篡权,让刘禅把姜维立即调回来,以至于,姜维的北伐功亏一篑。这只是小说虚构的情节,宦官黄皓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所以,黄皓肯定是一个奸臣,但是,蜀国的灭亡和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不是主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