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政壇的政治犯,被舉報而獲罪的一共有三個

由於政見和利益歸屬不同,歷朝歷代都有政治犯們被處理,三國時期蜀漢政壇雖然短短半個世紀,也出現了不少了位高權重的政治犯,獲罪的方式大多數因言獲罪,其中有三個很是特別,他們都身居要職,極富才華,也得到劉備父子的重用,卻因同僚舉報謀反、謗主而獲罪,最有意思的都認罪,還滿懷希望輕判重新得到啟用。

蜀漢政壇的政治犯,被舉報而獲罪的一共有三個

這第一個政治犯彭羕是被五虎上將之一馬超舉報的。

彭羕蜀人,是個高富帥,才華橫溢,眼高過頂,在劉璋時期混了個書佐就因人誹謗被問罪,剃頭帶鐐貶為奴隸,可見周圍沒啥交心的朋友,而且本身嘴巴大得罪人。

劉備入蜀,彭羕覺得機會來了,他想毛遂自薦自己,就曲線應聘,先去拜訪龐統,雖然素未謀面,但是彭羕的才華此時就顯示出來了,不但混吃混喝混住宿,還能夠把龐統聊的開開心心,可見彭羕還是才學不俗的。

龐統對彭羕感覺非常的好,而在蜀中的法正作為益州老人,也深知彭羕的能力。於是兩人同時把他推薦給了劉備,劉備一見之下也非常欣賞,幾次讓彭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結果都做得非常到位,因此得到寵幸,當劉備入主益州牧後,提拔彭羕為治中從事。

蜀漢政壇的政治犯,被舉報而獲罪的一共有三個

這時彭羕發飄了,開始有點得意忘形,這是諸葛亮看在眼裡,雖然外表對其客客氣氣,背後多次給劉備諫言,說彭羕這人不靠譜。於是劉備留意查看彭羕,逐步疏遠,將其調到江陽做太守。

彭羕就這樣走了就沒事了,但是非要去拜訪馬超,談到落寞處,居然罵劉備老兵荒唐,沒有什麼可以說的。又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馬超本來就擔心遭到猜忌,這話聽後嚇的趕緊跑去告發了彭羕,彭羕立即被下獄。彭羕在獄中寫了一篇長達七百字的檢討信給諸葛亮,在文字言辭上從各個方面來獲得輕判的機會,但是事與願違還是被處斬了,死的時候三十七歲。

一句似是謀反的話,就可以判人死刑,蜀漢的刑罰也真夠重的。


第二個政治犯是廖立,舉報他的是蜀漢四相之一的蔣琬。

廖立是劉備在荊州時候錄用的人才,當時劉備只有荊州四郡時就提拔其為長沙郡太守,可見重視程度,諸葛亮也把他和龐統一起引為可以共商國事的良才。

可惜此人很奇怪,在孫權派兵掩襲荊州南部的時候,其作為一郡太守,居然跑了,而且回到了成都。劉備愛才,沒有責備,又用他為巴郡太守,後又為侍中。劉禪繼位時,任命為長水校尉。

廖立自負才華,覺得自己只比諸葛亮差一點,不應該職位還在其他人之下,常有懷才不遇的鬱悶。

一次廖立在與蔣琬、李邵聊起了國事,廖立為了展現自己的遠見卓識,先是點評劉備荊南三郡、漢中、襄陽的戰略失誤;有說關羽打仗沒有章法;接著說向郎、文恭是俗人,郭攸之是個和稀泥的老好人,王連也是俗不可耐。

蜀漢政壇的政治犯,被舉報而獲罪的一共有三個

一口氣將一船人全部打翻,問題說的還都有點道理,這樣驚人之語的重點攻擊了政權的戰略決策和用人策略,又不是和可以決策的人討論,必然會引起權威的喪失和政權的公信力。

蔣琬兩人當時就把這些話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上表大肆批駁了廖立後,將其廢為庶民。

廖立帶著一家人遷徙到汶山郡躬耕,後來聽說諸葛亮去世了,廖立流著眼淚嘆息說,我終身都沒有機會回朝廷了。

想當朝中重臣,卻不能承擔壓力和犧牲,有才華見識卻不能和政權同心協力,總在一旁非議,這樣的官員如果啟用了,真的只能給政權帶來混亂。


第三個政治犯是楊儀,舉報他的也是蜀漢四相之一的費禕

楊儀此人襄陽人,本來是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叛了曹魏投奔了關羽,關羽任命其為功曹,送信到成都,見到了劉備後就被留用了,後來還升為尚書。

諸葛亮北伐時,多次隨軍為北伐籌備糧草,制定計劃,深得重用。但是其與魏延不和,一直靠諸葛亮中間平衡。直到諸葛亮去世於戰場,兩人爭奪軍隊掌管權的鬥爭中,楊儀得到大家的支持,成功族滅了魏延全家,將大軍從戰場帶回成都。

蜀漢政壇的政治犯,被舉報而獲罪的一共有三個

但是朝廷只封了個閒職給他,而封蔣琬為尚書令,反而超過他當初的官銜,於是經常就有怨憤的語言,當時很多同僚都不敢接近,怕他沒有節制亂說。只有當時後軍師費煒去看望他,楊儀對費煒說,如果丞相亡故的時候,我若帶軍隊投奔魏國,哪會有今天這般田地。

於是費煒舉報了楊儀,廢楊儀為庶民,遷徙到漢嘉郡,其到了地方,依然上書解釋,但是言語激烈,毫無控制的亂說,最後被下獄自殺。

其心生怨望,就不受理性的控制隨便亂說,情商不是一般的低。

能夠在同僚面前說大逆不道的話,可見蜀漢政壇還是比較開明的;舉報的人對蜀漢朝廷有信心才會甘願成為出賣朋友的告密者;而獲罪之人能去認罪,去辯解,說明對蜀漢政權有信任感的。

雖然蜀漢朝廷兩世而亡,從政治犯的事件上來看,真非治理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