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道思芡62744334
現在種植水稻畝產唇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從你的描述來看,你現在畝產還倒貼1百多元,還種植有意義嗎?不過,我們要先分析一下原因。
我們知道,在你承包土地後,只有承包土地的租金是固定不變的,你想賺錢就要純收入大於承包土地租金的費用。好嘛,你的終極目標是要畝產收入大於400元不貼錢種水稻,如果想賺錢的話,就要純收入畝產大於500,或者600元?我想說的是,畝產600元困難嗎?其實不是很困難的。
如今水稻種子都是高產優質的種子了,畝產1000多斤應該是不難的,就算水稻價格1.15元一斤,畝產毛收入在1000多元吧。對於目前我國種植水稻的區域,一年兩季稻或者三季稻,或者中間加一季油菜或者小麥種植是不難的。也就是說,一畝水田可以一年可以種植兩到三季,一季1000元,一年一畝田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租金一年400元,你自己算算一畝田能有多少收入,純收入多少?
現在從你描述來看,你是不是把水田土地沒有利用好,人可以歇一歇,但是水田土地不能讓它種植一季後就荒廢了,這樣才可以賺錢。一般來說,晚稻在秋季收割之後,你還是有四五個月的空置期的,這個你不能讓土地空著,你可以選擇種植油菜,如今菜籽油價格也不便宜,糧油是一家,你有水稻,還有菜籽,能多創收不少。
你還可以選擇種植秋冬茬的蔬菜。比如白蘿蔔、紅菜薹、牛角包菜等這些能耐寒的蔬菜,蔬菜種植的好,其實很賺錢的。你看今年的蔬菜行情多好,種植蔬菜的農民今年賺不少。
事在人為,水田土地不能空著,要一年四季讓土地產生豐收的產品才能賺錢。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我承包10畝多一點水田種水稻,每畝租金一百斤雜交米,也就是200以內的租金,還是旱澇保收的放水田,離路又近。如果不是關係好,我還不要哩!我們組有近十畝拋荒田,分錢不要,白種,但沒有人要,只好連年長草。我是以養羊為主,附帶種二十畝水稻。
老胡種地的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
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是現有形勢下所有種植人面臨的真實寫照,所有糧食產區都面臨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夠順利渡過這個難關。
問題一、租金問題
目前來說租金每畝300元已經算是非常便宜的了,300元的租金在平原的地區很難找到了,目前一般的租金都穩定是1元一平方了,就以湖北潛江為例,2014年開始一波水稻的上漲行情,帶動了土地的上漲,以湖北監利為主要代表的種稻高手來大面積的承包土地。糧食價格好除去租金所有成本開支一畝地可以收入500元左右,種植200畝田大約純賺10萬元左右,16年開始的一撥好的小龍蝦行情,土地租金基本上在850元/667平方,高昂的租金將是規模農業發展的一個屏障。高租金使得農業水稻種植毫無競爭力可言。
問題二、純收入低的根本來源是高昂的成本
水稻種植現在所有的成本在上升,種子、農藥、化肥、人工、機器等等,這些成本是不斷增加的,特別是人工成本,一個工最少150,一包煙兩餐飯,同時負責任的工人非常難請到,增加的成本就是減少的純利潤。社會的水平上來了,沒得辦法,承包多了自己總是幹不了。
問題三、不穩定的收入
農業依舊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現實,老天爺不照顧的時候很難過日子,現有的農業保險也解決不了,保險的最高的賠付也就是400元每畝,糧食價格下降之後,曾經很風光的萬畝千畝的種植大戶都基本上消失了,基本上都是奧迪變摩托,農業種植大戶在減少。沒有穩定的收入,誰來冒這麼大風險呢?
問題四、種植補助
國家目前所有的補助基本上都是補助給了土地承包的主人,也就是原土地的人,他既得了租金也得了國家對水稻種植所有的補助,包田的人一般是沒有補助的,除非你能搞到項目金,糧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國家加大了對土地的補助,很多時候真正承包種植的人沒有得到這個實惠,國際糧食價格都低迷,所以國家給補助。大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小結:水稻最近十年來產量沒有明顯的增加,增加的也不顯著,袁隆平一畝2000多斤的超級稻跟老百姓種植的水稻還是有差距的,豬長趕不上價漲,何況這時候水稻價格還降低了不少,如果你找不到提效降本的方法的話,還是放棄算了,別幹了,種地虧欠何必呢。
能夠一年兩季或者三級的地方還好點,像東北這樣一年一季的區域,2019年就特別難,本身受天氣影響產量就非常低,糧庫的收購價格又非常的不積極,高庫存是前幾年的積壓結果,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希望以後了大家種植都能賺到錢。
未來很美好,現實很骨幹,土地拋荒會是可怕的結果,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希望這不是口號,如果真的出現了危及,是沒有外國會賣給我們糧食的。不是你全球能採購回來的,加油中國農業,留給轉型的日子不多了。
龍蝦說
水稻價格低,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很多農民把土地流轉,外出打工了。我們當地的農民,70%已經全部外出打工了,土地只有少數人才種植了,平均每戶一對夫妻承包100畝以上,全部採用機械化種植。人工種植現在已經沒有利潤了,一個人工要每天要200元,已經請不起人工幫工了, 農村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在家, 也找不到合適的幫工來幫忙了,所以,從播種到收割全部採用機械化了,一對夫妻全年平均出勤日只有100天。我們當地農民明白水稻種植,價格可能不會上漲,只能從內部挖潛,所以早在20年前就開始,採用直播技術,就是將水稻催芽“破胸”後直接撒到水稻田,減少中間栽插環節,降低了栽插成本。另外選擇高產、優質新品種種植,這幾年我們當地水稻產量年年提高,2017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200斤,2018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400斤,2019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900斤,都是選擇新品種種植,購買種子種植。每年我們當地農民,都種幾畝新品種,產量高就在來年大面積推廣。 我們當地有農機專業合作社,承包我們當地水稻機械化耕作任務。水稻採用大型旋耕機旋耕,100畝水稻田只須3天就平整好了,直播也可以採用機械化直播,為了節省成本,我們當地農民都是採用人工直播,就是夫妻倆自己將水稻種子撒到水稻田裡。另外我們當地承包大戶已經從小農機時代,發展到現在大農機時代了,很多農民已經購買了大型輪胎旋耕機、收割機、播種機、運輸機、機械噴霧機, 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我們當地農民從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上嚐到甜頭,很多農民覺得承包100畝土地已經太少了,紛紛到外地去流轉土地承包經營。,去年我們當地有幾戶農民去鄰縣承包了500畝水稻田, 不過都虧本了, 原因是沒有機耕路,只能採取人工種植,沒有灌溉或排澇設施,水稻田比較低窪雨季被淹了。 從我們當地水稻種植經驗來看。水稻種植必須採取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你就是畝產達到1萬斤也掙不了多少錢。因此關於水稻怎麼種?我認為還是搞規模化種植,將水稻田集中連片機械化種植,就是建設高標準農田,興修小水利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使水稻田旱能灌澇能排,大型機械能開進田間地頭。我們當地水稻田1000畝,只有8戶人家 承包經營,每戶只有一對夫妻在家種植管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機械化耕作,機械化噴霧打藥 施肥,去年我們當地採用無人機噴霧,1000畝耕地只用一天時間,化肥也採用無人機撒施,水稻成熟後,採用大型聯合機收割,然後用運輸機運到米廠銷售,不用曬,不用揚場。 去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900斤,單價1.20元/斤畝產值2000左右,每畝純收益1000元左右,平均每戶純收益在10萬元以上。不過像2019年這樣的年成很少,大部分年份種植水稻每年純色收益在3萬元至5萬元左右。
幹農業必須要有勇氣、膽量,敢於投資、敢於下成本。我們當地農民有一句調侃的話叫“種水稻不下成本,就等於賭博不下注一樣”,這句話雖然有點比喻不恰當,但也道出了幹農業的真諦。過去農民幹農業不掙錢,就是因為規模小,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市場化、企業化是當今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還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我們當地農民水稻 從返青期到收穫每隔7天——10天噴霧農藥防治病蟲害一次,從水稻返青期到水稻灌漿期追施返青肥、拔節肥、孕穗肥。水稻封行後, 還要“曬田”7天——10天,“曬田”後,還要追施穗肥,水稻揚花授粉期要避開高溫時段,確保水稻田環境溫度在35°C以內,能達到增產效果。水稻生長週期 每畝水稻追施尿素4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氯化鉀肥1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旋耕機費用每畝100元,播種機費用為每畝100元,收割機費用每畝100元,土地租金每畝250元,抽水費用每畝100元,農藥費用每畝100元,銷售費用每畝100元,合計水稻種植費用每畝1000元左右。幾十年來我們當地農民每掙一分錢就投入到水稻種植上,購買農業機械,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現在高壓線已經下到田間地頭,水稻田旱能灌澇能排,抽水灌溉都採用高壓電抽水。因為不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稻就沒法種植了,因為農村已經找不到人工種植了,只有投資購買農業機械,才能種植。如果前怕狼後怕虎,沒有勇氣去投資,去下成本種植,水稻是沒法種植的。我們當地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小麥幾乎只能保本,全年收入就只能靠水稻種植了,因此,我們當地農民千方百計地降低水稻種植成本,內部挖潛,提高水稻產量,才能確保水稻種植有較高的收益。如果我們幻想水稻價格能上漲,那也只能是幻想。目前我國水稻庫存在1.3萬億噸以上,去年我國水稻產量在1.3萬億公斤。國際市場上,2020年大米產量預計略減0.16%,至4.98億噸。2019年結餘1055萬噸,2020年大米需求量4.94億噸,過剩4570萬噸。到2020年期末庫存繼續提高2.6%。,至1.78億噸,庫存消費比36%,比上一年提高0.5個百分點。水稻價格上漲是不可能的,種植水稻我們只能在產量上下功夫,在內部上挖潛力,在降低生產成本上下功夫,才能種好水稻。
長江老農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我給你靠譜回答,保準你今年種水稻能掙著錢!
地確正向小編提出的問題那樣,種水稻價格低,承包費高。一畝地能掙個三頭五百很不容易,那麼怎樣在水稻價格低的情況下,怎麼幹才能掙到錢呢?
當下種水稻專指靠買是不行的,因為現在種的糧食基本是傳統做法,就是打的糧食買給糧販子,糧販子再賣給糧食加工廠,這中間一斤糧食已經被扒了兩次,糧販子送到加工廠每斤至少掙六分錢左右,如果遇上老實農民不知價,叫糧販子忽悠了。恐怕販子一斤水稻至少掙一毛左右。加工廠收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再批發給糧米店,中間利潤不說恐怕你也知道一二。
我的一個朋友種水稻一百餘畝,承包費每畝300元,他的做法是打的水稻一斤不賣,全部走水稻深加工路子,他的十幾萬斤水稻加工成大米,春節前全部售出,而且供不應求。這樣一斤水稻達到一元八左右。
所謂的深加工,就是把自產的水稻拉到水稻加工廠,自己加工大米並裝袋,打入城裡糧食批發市場。
那麼,現在農民一家水田只有三五畝地,自己走深加工量太小,不成規模怎麼辦呢?各戶必須聯合,一起做,這樣即有量也有規模,而且往外發大米成本也低,糧米店也易接收。
總的來說,走水稻深加工,銷售是關鍵,應在城裡有親投親,有友投友,自產大米打開城市糧食市場並不難,也以說非常容易。現在很多種地大戶已經這樣做了,而且效果相當不錯。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沙塵暴5478
座標:江蘇揚州,做為江淮流域魚米之鄉,水稻種植已有悠久的歷史,毫不誇張地說,新型農業技術的研發並拓展,化肥、農藥、除草劑等技術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從國家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的耕地水稻和小麥等糧食產量不斷提高有目共睹。
說實話,也由於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畢竟做為有十四億之巨的人口大國,糧食的保障並充裕能供給,關係到國泰民安和社會穩定,農業是國民建設的基礎,從歷年來黨中央把每年的第一號文件都是圍繞“三農”(農業、農村、農民),說白一點,就是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讓農村人能擺脫貧困,邁過小康,從而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正是國家持續不斷地加大對“三農”政策的傾斜並扶持,首先取消了農業稅,並逐步提高了糧食(水稻、小麥、玉米等)的收購價格,並實施了農業種植補貼政策等,糧食產量穩步提高,糧食近十多年來庫存量累積增漲相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當然,我國是人口第一大國,更是糧食消費大國,把糧食的安全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更是根本,從相關媒體披露,我國曆年積存的糧食水稻有1億多噸,而據筆者理解並分析,有這巨量的庫存是好事,畢竟十四億人口平均下來也不多,更何況糧食生產的週期性長,更受到天氣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多方面影響,農業並糧食產量也不可以盲目並樂觀。
再回到題主的話題並分析,做為有多年種植糧食的老農有話說,這幾年糧食收購價格的下調的變化是事實,而農業生產資料和人工上漲等諸多更是事實,與此同時,人才用工成本的增加,純農業種自己的承包地的收入顯然與去外打工掙錢要相差許多,因此,也可以說95%以上的農村人更願意把自己家庭的承包地流轉給外人(願意來承包的農業大戶),這樣,承包地不荒蕪,也可以每年能得到一筆流轉租金,在外能安心打工並能得到穩定的經濟收入。
至於題主所述,種植水稻畝收益300元,而流轉土地租金400元/畝,我只能說,他算得不夠全面,而根據我的實際種田經驗並瞭解和分析,土地流轉承包租金並不以一季水稻種植來計算吧,現在農村土地流轉在我所在的揚州多地方年轉轉費遠遠會高於400元,水稻收穫以後再種植小麥季節上完全能跟得上,而根據在揚州寶應、江都等多區縣農業小麥、水稻產量,小麥畝產量能在1000斤/畝,水稻畝產量1200斤/畝左右,扣除各項農業種植和人工成本,再扣去流轉土地成本,僅以我知道的揚州寶應縣,去年有流轉承包大戶期滿後續籤流轉土地,每年流轉土地租金在糧食收購價格調低的情況下,續簽流轉租金700元/畝左右,照此分析,農業種植水稻(當然包括夏收小麥)不低於收益1000元左右吧!
老農話三農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四百元,怎麼幹?這個問題在農村比較常見也現實,下面說說個人看法。
一、擴大種植面積,爭取國家補貼,在小編這邊去年的水稻種植補貼標準是,連片水稻500畝以上,每畝可補貼三百元,這基本上可抵絕大部分的田租了。另外,在專用的農機方面也有一點的補貼。
二、提高種植水平,這個最主要的就是要增產增收。比如說別人種一季稻,而你種的二季稻,別人畝產量一千斤,你畝產量達到1400斤,比別人多種了季,產量也別人高,這個就是你的優勢。又或者,可以引進一些種養相結合的項目在裡面,比如稻田泥鰍、青蛙、王八、大閘蟹等等。
三、節約成本,這個又分為二個方面:
①節約種子、肥料方面的成本,這個都要經過精準的計算做規劃,該用的不少用,不該用的絕不多用。
②人力方面的成本,這個主要是要多施行機械化操作,減少人力勞動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因為水稻種植目前虧本主要就是虧在人力成本方面,只有把這個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實現利潤。
四、防敵害糟蹋,水稻成熟的時候,各種鳥類、老鼠都是糟蹋水稻的主力,嚴重的可導致水稻田減產十分之二,所以在水稻成熟季節要做的敵害的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總之,水稻種植利潤低、田租高,是目前許多地方的現狀。如果真的想在這方面長足的發展,一個就是要達到國家補貼標準(大面積種植),一個就是要提高種植水平,另外就是減少浪費節約成本,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會有微利。
壞男人說小龍蝦
題主所說現在種植水稻畝收入不足300元,這種說法感覺的有點的誇張。也就是說種植一畝水稻,在風調雨順的條件下,每畝水稻的純收入不足的話,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打一天的工收入高。這樣確實的水稻種植是沒法幹了,還不如種植其他的農作物了,比如說把水田改成旱田種植樹、玉米風收入也比種植水稻的收入高,或者種植大豆更方便,也比種植水稻的收入高了。尤其是現在種植大豆的補貼每畝達到了270元左右,加上每畝大豆至少也能收入二三百元。
先來算一下,種植一畝水稻的成本到底有多少?現在種植水稻食用的複合肥,每畝一袋大約在150元左右;使用農藥每畝地在50元到100元之間,這需要根據各年的病蟲害的爆發的情況來衡量;水稻育苗的種子錢每畝地也在50~100元之間,如果使用自己預留的水稻種子就不用花錢了;水稻插秧現在分人工插秧和機械插秧,如果機械插秧的話每畝地在120元左右;水稻的收穫每畝機械費在100元;在這裡個人工費就不算了。這樣每畝地的種植成本加起來平均在500~600元之間。
再來算一下,每畝水稻的一年收益有多少?每畝水稻的產量對於南方地區兩季稻的話,平均在2000斤左右,對於北方地區一季稻平均在1100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場的最低收購價格1.2元計算,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水稻收購價格平均在1.25元左右,優質水稻價格達到了1.6元左右每斤,東北地區的有機水稻達到了2.1元左右面積。通過這樣計算,基本上每畝水稻的純收入平均在700~1100元之間。如果除去水稻的承包費每畝400元的話,這樣每畝水稻的純收入也就在300~700元之間。這種計算的方法屬於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水稻穩產、高產,如果遇上了自然災害就會出現了虧損了。
總之,通過以上計算可以清楚的看到,種植水稻的收入的確非常的低,而且這兩年水稻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減少,主要是我國通過水稻的價格機制來調節我國普通水稻的種植面積,以增加優質水稻的種植面積。畢竟優質水稻的價格比普通水稻的價格要高很多,至少每斤高出了0.5元的利潤,這樣每畝的純收入能達到1000百元左右。如果說種植幾畝水稻的話,不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還不如外出打工賺錢。如果說種植幾百畝或者上千畝的水稻是可以在家裡搞農業種植的,比外邊打工要強很多,只是非常的辛苦而已。
宗元三農堂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當一畝田在農村可以種殖或養殖能有上千元或幾千元的收益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如此,就有人突破了這一概念!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農村的稻田除了種大米,還可以有什麼別的用途?
首先,如今網上比較流行的是《鰍田稻》和《蛙田稻》,如果稻田的水源比較好的話,我們就利用這一條件,在種有稻田的田裡養魚,例如:鯉魚,或泥鰍之類的,現在很多地方的人,都是這樣混合種植養殖,特別是養泥鰍,一畝田裡面最少年產量在兩百斤,一斤泥鰍在18元左右,收入還是挺可觀的!
如果水源不好,也可以養殖青蛙,一畝田平均下來也可以養殖五百到一千隻蛙,一斤青蛙14元,也是個不少的收入,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對糧食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要求,特別是農藥這一方面,我們種植稻田養有魚或蛙,就不能噴灑農藥和施肥,這樣就形成了原生態養殖種植,大大提高了稻穀的價格,和稻田利用價值,所以現在一畝田400元,條件好的話,也是可以值得種植的。
鄉村愣子哥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選擇外出務工,農村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土地拋荒現象,有些農民外出務工,將自己承包村集體的土地,以有償的方式流轉給了種植大戶,或因家庭原因無法外出的農民家庭,具體承包費用雙方協商。但是,現在社會物價飛漲,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民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的成本不斷增加,而收益不斷下降,或虧本。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流轉土地的農民又該怎麼辦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本地實際,回答如下:
第一,重新協商流轉土地費用。
現在農村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種地無利可圖。我們試想,就是因為農產品價格太低,農民才不願意耕種土地,而承包土地的農民在同等種植條件下,要支付土地流轉費用,因為大片作業還要支付僱工費用,這樣成本更是增加不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承包土地的農民可與流轉土地的農民重新協商流轉費用,可在合同期內,減少承包費用。
第二,發展經濟農作物種植。
已經流轉了土地的農民,如果無法與流轉土地的農民就流轉費用達成共識,那也沒辦法,畢竟流轉土地的期限在合同期內。那麼,已經流轉了土地的農民就要“改轍易弦”,因地制宜的發展其他的經濟農作物,可不再種植水稻,而種植果樹、大蒜、生薑、蔬菜,或者瓜果、豆類農作物品種,這或許是改變當前窘境,實現經濟收入的另一良好出路。
第三,轉換土地經營方式很重要。
實話實說,就當前農民種植傳統糧食作物,確實收益很低;若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景,多少還有利可圖;若遇到天災年景,那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這說明了現代農民必須轉換對土地的經營方式,轉換思維,提高土地利用率。所以,農民可以發展優質水稻品種,開展稻田養蝦模式農業,這種立體式的田地作業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農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益。實踐證明,稻田養蝦農業模式,可以提高稻田生產力,增加稻穀產量和龍蝦產量,實現農民增收多收的目的。
總之,農民在流轉土地之前,必須有良好的種植作業基礎,具有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而已經流轉了農民的稻田,現在無法獲得收益,最好的方式就是轉換土地經營思路,提高自己的種植技能,使有限的土地上想辦法獲得良好收益;同時,農民朋友應加強學習,走訪種植大戶,尋找成功經驗,複製別人良好做法,多調查市場,多拜訪同行,多學習新型農業技術,這樣才有把握,也更容易成功,也不至於出現當前這種境況。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