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德国为何要放弃大陆战略,扩张海军?欧洲均势打破了吗?

世界史图鉴


因为陆军以够强大,发展海军,可以抢到更多殖民地,更可以和世界第一殖民帝国英国,一较长短!


小楼听雨71514


德国之所以放弃大陆战略,而选择海洋战略,并不仅仅是威廉二世的穷兵黩武,更在于德国的国力发展在当时的欧洲势头迅猛,更像是水到渠成。但是没有一流的外交活动,大规模的发展海军必然会造成周边国家的警惕,所以选择海洋战略的德国并没有错,而是在两大国家战略更替之时,德国是否能够瓦解或者减少欧洲国家对自己实力发展的敌意。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部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南部依靠阿尔卑斯山脉,海岸线共1300公里。德国有发展海军的基础,但是海军力量一直较弱,主要任务是国内防御,其作战活动范围也局限于北欧地区。19世纪末,由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再加上英国的不断扩张,占领世界殖民地,获取更多的资源掠夺以及强大的海军力量。这时的新兴的德国希望成为英国甚至击败英国。毕竟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并控制主要贸易航道。

不仅是德国,包括对其他国家这也是一种威胁,曾经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受英国邀请,以海军元帅的身份率领一支德国舰队出席盛大的英国皇家阅兵式。在这场仪式上威廉二世给自己精心挑选的德国战舰与英军相比相形见绌,这极大的刺激了威廉二世的自尊心,他对于这个海上霸主十分羡慕。数年之后充分准备的威廉二世公然宣布德国不仅要成为世界强国,而且德国未来的强大应当放在海洋上。

他没有顾及自己的这些话,对周边国家会带来多大影响?毕竟德国在当时已经具备欧洲大陆陆地战争最强大的军队,而德国如果将自己的剩余精力全部投入到海军之中,这硕大的海军,如果战斗力与陆军可以相提并论,那么整个欧洲将对德国产生敌意。而最先警惕德国的国家就是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

在俾斯麦时期的德国,海军方面一直采取防御态势。此时的德国海军相比于当时的列强要小许多,属于近海防御力量,依托海岸线,对自身进行防护,并有效防卫出海口和港口,但是缺乏公海的航行和作战能力无法产生威胁到其他列强的远洋投送能力。而威廉二世确定世界政策以后大肆扩充海军,并明确指出强大的海军是德国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使德国成为最伟大的海权国家。

虽然德国在当时无意对英国发动战争,但是英国人很显然感受到了这种威胁,双边关系趋于紧张。德国也不仅是说说,在其国政方针调整以后很多新型装备的研发和装备都陆续服役,并积极参与到国际军事行动当中去。逐渐德国的军舰出现在了世界各地,而且德国也并非一意孤行,而是拥有极其雄厚的科研实力,甚至在当时是第一个研制出潜艇专用柴油机的国家。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都一直保持着常规潜艇建造技术上的优势,这是德国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的第一步。德国对于海军的重视并非威廉二世的一厢情愿和穷兵黩武,而是在当时海外贸易对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德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以后海外扩张成为其国家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环节。这是国家发展的程度使然,而非一个君主就能决定的。在当时不仅是威廉二世包括德国的普通民众,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拥有一支世界前列的强大海军。整个国家都仿佛投入到了创立和建设海军的工作之上。

在此情况之下,德国所面临的海洋挑战当中,威廉二世就依靠马汉的制海权为主要作战目标,并不存在盲目发展海军的计划,而是对德国自身的海军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劣势的对比。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英国对德国是保持克制的,毕竟德国的基本盘太过弱小,与法国俄国甚至是意大利相比都没有绝对优势,很难直接威胁英国的海外殖民利益。

德国大力发展海军,但是其沿海防御的战略思想和国策指导,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德国在当时对海外殖民地的所求也是以高超的外交手段获得,所以虽然英国在长远来看确实将德国看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在短期内英国是保持克制的。但是英国也并没有掉以轻心,在德国加强舰队建设的时候英国也对自己对海洋的控制权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

而1890年德国先后开工建立四艘博兰登堡战列舰,突出了公海战斗的需求,将舰队海上思想放在首位,这时的英国才真正将德国是做海上霸权的挑战者。当时德国海军的发展正值海权理论诞生,在整个世界引起轰动,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海洋。在20世纪的前十年里,世界前所未有并有目共睹的最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开始。其中德国海军与周边国家的海上纠纷和交战最为明显和普遍。

当时受制于国内的问题,英国希望建议与德国双方签订停止一年建造军舰的协议,但是被德国拒绝了。在德国看来这是英国实力不足的表现,并进一步制定排斥英国海军的作战计划。英国警醒并与法国和俄国结成同盟,共同封锁德国走向欧洲霸权的道路。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当德国决定进行世界战略的同时,自身的利益就已经受到了损害,因为这样一个德国从根本上打破了欧洲维持数年的军事状态,德国的强大陆军已经无人能及,而如果同样拥有着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周边国家的日子也要大打折扣。


大秦廷尉府右丞


俾斯麦下台以后,德王威廉二世曾苦苦哀求与英国和好,但是英国拒绝了德国,恼羞成怒的威廉二世任命精明强干的提尔皮茨为德国海军统帅,他要求提尔皮茨打造一支强大的德国海军,以此来教训和对抗英国。

提尔皮茨为了不引起英国的怀疑,于是他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计划:

一、英国本土的安全和利益完全依赖英国海军在世界的霸权,所以提尔皮茨认为德国海军不必超过英国海军,只要能重创英国海军就可以了,那时英国海军的世界霸权将难以维持。而后英国断然不敢与德国开战,相反,英国将会与德国和好。这就是著名的“风险理论”。
二、提尔皮茨认为:大英帝国的利益遍布全球,所以英国海军被分散在世界各地。而德国海军主要集中在北海一带,等到德国海军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之后就会对英国本土构成军事威胁。

但是,提尔皮茨考虑的不周全:(1)他严重低估了英国维护其海上霸权的决心,在德国开始扩建海军后,英国便以十倍的速度壮大英海军!英国海军的实力越来越强。英德两国海军实力相差越来越大,以至于在一战期间,德国眼看着自己的海军被英国全部歼灭,却无可奈何。(2)德国花费巨额建造的海军:在一战即将结束时,德王竟然命令所有海军和英军拼死一战!德王这个错误的命令,葬送了德国花费巨额建造的海军的最后一点希望。

可以这样说,是提尔皮茨亲手葬送了德国海军。在1898年3月德国通过《海军法案》之后,英国就意识到德国将会建立海军,于是英国立即放弃了“光荣孤立”的传统政策。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将远东一部分的利益让给了日本,从远东抽调大量军舰回到英国本土;1904年4月,英国又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约》;1913年,这样一来,英国便在在北海西欧对德国海军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提尔皮茨的理论表面上是正确的,但却没有考虑到英国要消灭德国的决心,最终在一战中德国海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公元前


关于这个问题,史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在大观君看来,回答不必过于复杂,只要

搞清楚以下几个事情就可以了:


1、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国家是谁?答案是英国。he


2、英国的强大体现在哪里?作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是其强大的标志。强大到什么程度,全球海军老二和老三加一块,不能超过英国老大。


3、当时全世界增速最快的国家是谁?很多人回答是德国,这个答案也对,但不完整,完整的答案是德国和美国。


4、德国为什么比美国着急扩张?答案是德国地处欧洲,没有发展空间了,而美国本土面积巨大,当时正好是西部淘金潮,所以,德国扩张的愿望比美国强。,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势力范围?所以比如要大力发展海军。


5、但英国最终还是破例了,为了谁?当然不是德国,而是美国。倒不是因为同文同众,而是因为美国离得远,而德国离得近,普法战争以后,德国的陆军在欧洲已经没有对手了。


洋杨大观,帮你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