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为什么没落了?

白丨芍


谁说的?我们一直都在。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会越来越好。

不是自我感觉,而且现在社会太过于浮躁功利!

就像南怀瑾老先生所说:道家是良药。

这病,得治!

顺便发几张我修行的道观照片吧





玄真观三泽


作为道教弟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道家只是一种学术界给定义的学说上的流派,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是从祖天师张道陵开始的。

其次,不提道家与道教之别,“道”这种独特的思想学说,并没有什么没落兴盛与否,兴盛没落都是“道炁”运转所致,作为道家弟子当行大道,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

世间所有都在道的规律下运转。即使你所说的道家没落了,“道”依然存在。

由于道家,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等思想,道家弟子大多并没有特立独行,好多在家修行的道家弟子,可能就在你身边,他们也有会说脏话,抽烟喝酒烫头什么的,所以看起来道家好像已经没落不见了,其实并没有只是不显而已。

道本来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早已渗透阴于到我们各类文化思想中,所以是没有没落之说的。

最后,作为道教弟子也希望“诸天炁荡荡,吾道日兴隆”


术数天地


非常遗憾,道家真的在没落,佛家也在没落,传统文化其实都在没落中。

肯定有许多喜爱传统文化者愤怒,哪里没落了,佛寺道观不是越来越多,信道家佛家的中国人还有许多人嘛!那么,这些佛寺道观进去要买门票吗?烧香价格又如何?许多人进寺观仅仅烧香请愿可以视为信众吗?

要看一件事的成败可以观察青年人是否热情关注和支持,现在又有多少年青人看过佛经与道德经?又有多少年青人经常谈论佛经道藏易经八卦?如果烧个香戴个珠串挂个神像就是信众,那么这门槛是否太低?

而且,许多人入佛寺道观并非信仰三清、信西方三圣,他们只信赵公明大财神,他们只是希望诸天神佛为其财富之路大开方便之门!甚至专门坑蒙拐骗的也不忘烧香求保佑一路顺风!社会风气如此。道家佛家的香火越旺,却离真正信仰越远!又如那位某地道协副会长,家产上亿,豪门风范,道家学问无师自通,这是什么情况?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古代时道家往往掌握天文历法、武术、医术、机关术、帝王学、风水术、音乐等等,等于是站在当时之科技潮头,是最高人文、艺术、技术的传承者,现在又如何?只念经不入世,只定坐不行善,这道还能够修练吗?

最大证明就是→谈论明星事迹往往有上千言论,而谈论佛道的人数很少,道家要推广很的很难!











云灵寻道


“中国道家”并没有没落,而是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道家文化,最早起源于五千年前的“轩辕黄帝”,而后集成于道教的道祖“老子”,被后人称为“黄老之学”,在如今,中国道家文化,看似已经没落,但是我觉得,中国道家并没有没落,而是深深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道家的礼仪,节日,经文经典等,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了。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与正月十五吃元宵“迎福气”。

在道家文化里,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之一的“天官大帝”下凡赐福之日,道士们会举行仪式,展开灯火,迎接天官大帝。后来道家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元宵节”其中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仪式等,来迎接福气,道家文化中的节日,还有很多都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例如: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在道教七月十五,是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道长们会念诵“中元地官大帝宝诰以及度亡方生等科仪。

综上所述:“中国道家”并没有没落,而将道家文化,深深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金吾文化


道家文化并没有没落,它只不过是蕴含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深处了。

之前看南怀瑾的文章,他说到儒家文化就像中国人的粮食铺,是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从中汲取营养的,道家文化就像药铺,当我们的民族和社会生病时,我们需要从道家文化中获得救治药方。

我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过道家文化,只是很粗浅地对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我觉得儒家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曾经构建了完整的古代思想与社会制度。先师孔子推崇的“仁”,其实师传于道教文化,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是生化万物的根本。老子提倡的“德”,则是道统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孔子提倡的“仁”是给每一个个人都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修道的方法。我们基于自身的德性,对我们的行为提出合乎道统的要求,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总体模式。

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我们中国的思想文化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百家争鸣的时代就已经成为过去了。其实这个问题有好也有坏,儒家文化确实有它的合理性和一定的高度,只有治世才适合这样的思想推广。就如我们的先师孔子,在他那个年代要推行“仁政”确实很难,因为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的互相吞并之中。只有到了治世,到了汉朝的太平盛世儒家文化才有机会发挥它的功能。

古代的时候,之所以道教的存在感渐渐地降低了,就是因为道统文化是乱世的治世良方。当我们的国家出现朝代更迭和政治动乱的时候,我们国家往往会出现拨乱反正的道家人物,不管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后来的武则天,他们都极力推崇道家思想。也正如南怀瑾所说的那样,儒家是治世的粮食,道教是乱世的良方。

当今时代,与过去的时代更为不同了。在上个世纪,我们传统的道统文化面临了危机,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给我们带来了民主科学等思想,国内的精英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去寻找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方式。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尔后的实践中,我们伟大的领路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治世思想。

而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我们的领导人提出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口号,我们国家也在慢慢地恢复国学教育。其实我们的儒家思想和道统文化不是什么维护大地主阶级和封建王朝的理论武器,恰恰相反,儒释道的古老思想是我们中国人不可以抛弃的思想根源。抛除了这些思想,我们中国人就会像日本一样成了没有内核的“洋葱文化”。而事实是,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治世思想,我们也永远不会走入像日本一样的文化死胡同。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期甚至提出要彻底抛弃日语,而改用英语。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也许这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而不曾断绝的原因。现在我们虽然是共和国体制,但是我们国家的古老思想也正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生发光彩,相信经过正确的引导,古老东方文化一定会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在与我们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结合过程中重新焕发青春。

道教文化从未走远,它那超越时空的智慧只会愈加强大。


冷風及月


另类君解题^_^

道家的没落原因复杂。大多数人认为道家之所以没落是因为佛教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教派的“鸠占鹊巢”,然而以中国人民族性的“敝帚自珍”属性而言,占据话语权的士大夫和士绅阶层往往都会对道家青睐有加,历史上偏好道家的皇帝也数不胜数,例如秦皇汉武,例如徽钦二帝,例如嘉靖隆庆万历这爷仨……

我们仔细推究一下即可得知,道家崇尚的清静无为和淡泊名利都是出世的态度,然而他们好像也专精于“房中术”“春药”之类的纵欲思维,而这些东西也往往都害人不浅,例如唐太宗就是春药服用过量而驾崩,后世的嘉靖、康熙、雍正、乾隆之死也都无不和春药有关。

道家也因此常常被人诟病,至于他们炼制的仙丹就更是被吐槽的终极标靶。

相比而言,佛教的禁欲是个颠扑不破的命题。

可以想见,那边你炼制仙丹让人长生不老,最终结果是死翘翘,你宣讲房中术让人啪啪一时爽,爽后火葬场,而这边让人清心寡欲,修养身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帝王们谁还相信道家那些奇技淫巧的勾当?

同样的道理,基督教的兴盛也在所难免。如果用教义相比较的话,道家许多理论并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反而总是抱残守缺,无法自圆其说。

国人确实给予了道家无比淳朴的善意和认同,例如鲁迅就曾说“中国人讨厌和尚,讨厌神父,讨厌教民,却唯独不讨厌道士懂得这个问题者,懂得中国问题大半”。

除了道教外,其他所有教派都是舶来品,然而抱残守缺的道教却因为自身的痼疾和短板,最终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

另类君一己之见,请同道赐教!


另类文史


道家确实没落了,而且,不止道家,佛家,基督家(包括天主家、耶稣家、东正家等等在内),伊斯兰家都没落了,没办法,这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必然。现代文明之前,大多数人,都很闲,闲下来,就要有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信任宗教,尤其是到具体的宗教活动场所活动,成为很是兴盛的活动。

但现在的人们:

第一,工作真的很忙。早七晚十,这成为常态。早上七点一睁眼,忙碌一天,就晚上十点了。然后最多玩一会儿手机,就睡觉了。

到了周末两天,睡大觉,看了电影。我去,一天没了。第二天聚个会,收拾个家,洗衣服总得吧。然后,又开始周一了。

他们,真的没时间,理这些道家什么的啊。

第二,娱乐活动多。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发达后,这倒逼着,道家也得在自媒体上活动,以吸引信徒的注意了。

人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类娱乐活动,尤其是手机占据了。他就不再有精力,去关注别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一点儿是,虽然道家没落了,但道教的信仰,在中国,还是非常广泛的。大多数人,只是不去道家参加活动,不关注,但内心,还是信仰的。


董江波


道家没落了吗?其实这是你看到的假象,好像社会上很少有人再宣扬道家思想,反而在近现代以来有许多国外的思潮涌入到国内,什么个人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自由主义等等甚嚣尘上的思潮占据了人们的视听,如此一看似乎道家思想确实给人一种日渐式微的感觉。

其实不然,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已经早已经说透了,说明白了,已经没有什么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地方,倘若有那也只是个体的领悟深浅而已。道家思想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为世人熟知,它真正面临的难题不是去解读它,而是人们是否做好了选择它的准备。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理论,现在人人都可以花十几块钱买上这么一本凝聚了伟大思想的著作,市面上同时也有大量的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几乎可以说要让一个人理解《道德经》究竟阐述了什么思想并不是难事,但其根本问题在于人们是否敢于按照《道德经》所阐述的思想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乃至国家?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走的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儒家却推崇有为而治,所以两者相比,道家并没有像儒家那样建立一套精细的“有为而治”的理论和措施,而这恰恰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表现。

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道家提倡“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其目的是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境界。而儒家则不同,《论语》、《大学·中庸》都是在建立一套标尺,这是两者之间根本性的不同。

由于儒家有了这么一套精细化的标尺,所以被推崇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而道家则鲜少得到重视,那么是否可以说道家没落了呢?

不然,实际上道家思想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为思想,修身养性,人生哲学等等都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操控风险,故并没有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更多的是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核心,“道”一直以来是中国文化围绕其发展的原点,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根本就是在围绕着这个“道”在发展,什么君子之道,为人之道,治国之道,天道,人道,妇道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个“道”字。

所以你能说它没落了吗?

考察我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道家思想绝大部分情况变成了文人骚客们的一种消极的隐世思想,比如仕途失意的文人很喜欢隐居山林,以排遣忧思和痛苦,或者暂时寻求一种宁静的生活。然而,这些都是他们被迫寻求的退路,鲜少真正有主动迎合道家思想而隐世而居的人,主要也是由于董仲舒独尊儒术以后使得文人的思想统一为了“治国,平天下”,所以就造成了这些人在思想上形成儒前道后的局面。

也就是说人们在思想上首要认可的是儒家的治国理论,只有当这个理论破灭的时候,道家思想才会跳出来发挥作用。所以,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人施展抱负的舞台,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这些人独善其身的庇护所,中国人对山水文化的情有独钟实际上就是道家思想的表现。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也在无时无刻指导着人们的思想,中国人做什么事都会下意识的向着一个道字靠拢,深怕违背了“道”而沦为众矢之的,归根结底,几千年的发展孕育让中国人对“道”充满了敬畏和崇尚,既害怕违背了“道”,但又崇尚依“道”而行,什么天人合一,替天行道阐述的就是这个思想。所以,并不是道家思想没落了,而是它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习惯里,你只是已经不在关注它而已。

其实,如果你对《道德经》稍有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没有了这块基石,中国文化这座大厦就会轰然倒塌。


文化十分钟


我就简单讲两点。

第一点,道家与道教虽然区别很大,但是二者关系荣损与共,道家喜欢隐居,弘道的职责全由道教担当。作为一种文化而言,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是语言与文字,道家有些密法就是口传,如果师傅还没传下衣钵就暴卒,那么道统就此失传。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著书,白纸黑字或者石刻,广为印刷,即使兵火虫雨,总能保存一本。那么后人如何得到传承?首先必须识文断字吧?那么如何识文断字?在古代,官办学馆,民办私塾等等大都由儒家把持,传授儒、史、算、律、兵、医……等知识,而且为了迎合皇帝的信仰,同时开讲道、玄、佛等知识。加上佛教开坛讲经,玄道设帐授法,如果遇上一位信道的皇帝,道家则会井喷式发展,三岁入道的传说大有人在。对比当代,九年制义务教育取替三教,教化职责由《思想品德》担任。一句话,道家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启蒙这一步已经落后,等到三十四岁启蒙,建树能有多大?只有啃着古人的牙慧,发表昙花一现的观点,瞬间就被历史淹没。

第二点,社会知识中西合并,包罗万象的道家无法只手遮天,古代的军事家、医家、科学家、数学家等等诸子百家必定会被拉入道家范畴,那个时候道教横行,摩尼教的典籍都被收录《大宋天宫宝藏》,保罗也被清初《真仙通鉴》封神,谁敢道个不字,现在能行么?

✌接下来我再补充两点。

第三点,道家的一些观点在当代已不适用,比如《道德经》所说:“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思想往小了说是愚民,往大了说是反人类反社会。不教人民识字,全去结绳记事,好神奇[抠鼻]还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叫什么话?老聘愚民、反仁义、反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非常浓郁,黄帝也被他鄙视过,详见《庄子·外篇·在宥》,这里就不贴全篇:“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撄就是挠乱的意思。这些观点道教大抵修正过来了,你敢传道时说做人不要讲仁义,口水都会淹死你。

第四点,手机打字累,都散了吧。


上古真虫


道家与道教,完全是两码事!

道教属宗教组织。

道家,则属崇道的修为人士。

如今,伴随着道学理念的普及,及人类智慧上的普遍提高,世间的道修人士,不但没有减少,其数量上,反而还会在暗中得以不断的增加!

而道教的世存现状,却又大大不如佛教的世存规模。

为什么?

只因为佛教的信仰之门,当远远超过道教的崇信之门!

佛门宽,道门窄,才是道教不得弘扬光大的客观事实!

另外,佛教的信仰,虽然多存虚华与不实的迷信成分!

但是,其中的信仰理念,由于多建立在迷与梦的理想境界之中!

所以,才会广受佛信徒们的内心接受。

而道教中人,不但多受道教仪轨的束缚!

又由于广受其他宗教理念的影响,如今的教门中人,早已经远离了古传道念的本质,多处于一种重虚而不重实的融俗观念之中!

而道家的所谓没落,则主要在于道修的功果之上,多很难达于证果得道的修为境界之上!

所以,才造成目前的这种道信缺失与人气不足式的不良局面。

其实,道家的这种表面现象,亦属正常!

因为世间一切难得之奇货,则必然只能归属于世间少数的精英之士之手中!

此中的高低,亦必然会表现于人性先天智性上的差异之中!

因此,随着人性智慧的不断增长,未来的宗教信仰与道家的修为之道,此中的差别表现,亦当必然会回归于客观实践的真伪与功果的高低之中。

正如古今道人所言:修道者,如牛毛!

成道者,如麟角。

此,从古至今,皆属类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