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七绝?你愿试写一首吗?

诗词格律浅说


疏影寒枝暗香幽,

独拈芳韵醉九州。

冰清玉洁翘昂首,

笑颜且把春来候。






孤鸿清影


问题:怎样写七绝?你愿试写一首吗?


前言

绝句,就是四句的诗。七绝,就是七言四句的诗。七绝有古体、有近体。

一、近体七绝

近体七绝有四种形式,下面四首是老街以前写过的四种形式的七绝。

1、仄起平收 首句押韵

江雨江风不觉寒,南楼独倚小阑干。光骀荡偏宜酒,早把烟波醉眼看。

觉,入声。看,平仄通用,此处作平声。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2、仄起仄收 首句不押韵

江畔钓舟横野渡,南园谢燕绕帘帷。春君应爱桥边柳,早晚牵风左右吹。

这首的首联对仗,不过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

3、平起平收 首句押韵

江风吹破小桃红,南国烟光细雨中。春事不因人事改,早寒天气古行宫。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 首句不押韵:

江云自在江风暖,南陌长亭尽折枝。送沧波舟一叶,早梅疏影寄新诗。

折,入声。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有时候平仄会用这种符号表示:〇表示平;◎表示仄可做平;●表示仄;⊙表示平可做仄

二、古体七绝

古人的七言绝句,大多是近体诗(格律诗),古体七绝极少。但是五言绝句中,古体绝句数量就非常多。

这是因为五言的绝句早在格律诗完全定型前就有了,所以五言绝句古体和近体分庭抗礼。

七言诗在唐朝才渐渐成熟,此时格律诗也开始定型,因此七绝以近体为主。

但是,仍旧有些诗人留下了不少七言古体绝句。

例如李白的几首古七绝,押平声韵:

《结袜子》 三平调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登庐山五老峰》三平调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孟郊的《洛桥晚望 》押仄韵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苏轼的古体七绝《元丰七年访庆老不见》 押入声韵

押屑韵卷卷长廊走黄叶,席帘垂地香烟歇。主人待来终不来,火红销尽灰如雪。

老街也写过几首古体的七言绝句:

绣岭风烟摇红绿,舞殿歌台人如玉。上皇粉黛俱尘埃,唯有春波唱旧曲。....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三、关于绝句的对仗

多说几句,绝句是不要求必须对仗的,古人的绝句中,关于对仗也有四种形式:

四句都对仗;前两句对仗;后两句对仗;四句都不对仗。

1、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后两句对仗,宋僧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前两句对仗,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4、有四句都不对仗的,如苏轼《绝句》: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

结束语

文似看山不喜平,绝句的关键在于第三句的转折,转得好便有味道,转得不好就索然无味。

所有的诗,都是定主题,选意象,然后就是情与景的安排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这八句算什么绝和律》

不通格律别写联?

且看喷子骂莫言。

五柳南山称圣手,

晋人才识桃花田。

唐公李白自由写,

长行短句都入禅。

诗词贵在有新韵,

不服但看辛稼轩。

(如今诗坛也好,词坛也罢,讲解平仄格律的高才太多了。真是诗必盛唐,词非两宋。不然者便这里不对,那里不是。殊不知诗词歌赋这种玩的艺术,既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被大众认可,是不是也该允许跳出某些框框套套?有符合時代口味的创新?否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狗了。传统是要坚持的,不过太过份强调了,等于挖坑给别人跳。所以我创作诗歌,不论是五言七言的句子,从来不标什么律什么绝,要挑毛病的人就逮不住把柄。反之,你一卖弄,破绽就出来了。不信你瞧瞧头条里那些每天的出联人,一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的小把戏,求对就求对吧,可偏要另标一行平仄平仄平平仄,甚至怕人不懂他的大作多么优秀,还要要求符合什么新韵水平韵,等于考你的语文常识。于是那种好为人师的耳提面命,常常绕开就是,懒得去高攀,省得闹笑话,而往往是争论一番其实也争不出什么结果。干脆不去接嘴为好!)



李老根2017


写格律诗,尤其是押平水韵,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以下是我写的一首平水韵七律,拆开就是两个七绝了。

七律·缘浅

几时初见几多情,缘浅江湖各自行。

只道春阳尚有晦,何堪秋雨最无晴。

雁单天阔群云伴,烛短夜长孤月明。

我笑苍天苦太少,半根红线惹残生。



之所以说没那么难,是因为现代平仄与平水韵大部分都一致,只有一部分不一致。

在写诗的时候先确定用什么韵脚,一般以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的韵脚为基本点,确定平水韵的韵脚。然后用现代汉语的平仄写诗,再依据平水韵的格律调整个别汉字,使之符合平水韵格律即可。

另外,写诗一定要语句通畅优美,增加可阅读性和美感,最好是常语中见真章,千万不要用生僻字,有的人很会写诗,很有学问,但诗词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并不被人喜欢,从千古名句当真也能看出来。


青衫李公子


琼花玉屑似蝶飘,

冰簇雪拥殷红笑。

幽幽暗香蕊间浮,

莹莹喜泪花中抱。

栉风沐雪送春归,

凌寒怒放迎春到。

国色天香全不妒,

我本岁寒第一娇!











用户长华


绝者截也,就是说绝句由律诗截半而得。属近体诗一种。因律诗有五、七之分,故绝句亦有五、七之別。绝句仅只两句,字数也就只有二十字或二十八字。因其字少,若无熔铸情志哲思的手段,很难驾御这种体裁来写作。格律规范凡绝句一一不论五、七,皆有四式,即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四个分句中每字亦有平仄要求。然而随着音韵流变,现代人写诗已在平仄方面不甚考虑,而更多着眼于诗意的熔裁。四个分句同样讲究起承转合,起句或即景或言事,承句必须与起句在意义上形成顺承,补充,拓展的关系。转句是全诗诗意寄托句,故诗家于此着力最多,或可称为触媒,即灵感生发点。合句作收结,使所兴之情有一落脚点。姑以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出塞》为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一横空而来,写边塞阔大之景。万里长征人未还一一因景言事,说战争之残酷。但使龙城飞将在一一思绪转向深邃的历史,想到汉时名将李广。表面颂古,暗激时人,今之边帅当以飞将军为榜样。不教胡马度阴山一一戍边之人有了飞将军神勇,必有如斯之理想结果。五言绝句构思与此类似。当我们为生活中的外象所触发,兴怀勃郁,需寄情歌詠之时,若想以绝句为体裁,先应多多学习唐宋诗中的代表性绝句,久之成诵,临下笔时,自然吐字属词暗合格律章法,俗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解吟。指的就是这种境界。下附拙诗,乃吾在亡母尽七日含泪而作,祈同好斧正。凭棺哭罢母入泥,儿心箭穿母不知。天国菊盛缘泪洒,夜梦绕膝在几时?一一写至此处,余不觉眼酸。


松间弈客


之前有段时间哈,贴吧诗的氛围特别好,组织比赛,参与程度高,评委分析评价也较为公允。大家热情高涨,每每一期还没结束,就嚷嚷着要办下一期,虽有个别人不满意的,总体还过的去。都不是为了钱或名,———这样的自发组织,本身就没什么赞助———图的就是一个和睦氛围,相互学习和提高,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

那段时间我写的比较多,因为有激情,写起来也顺手。写作需要情绪,情绪上来了,找到感觉,下笔如流。缺少感觉,拿起笔来如高考差不多。写七律,写七绝,看图发挥,随便出个题目,总之是组织者出啥写啥,来者不拒。有一次出题(农耕),每人不超过三首。这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了,小时候田间地头的情景一一浮现,割稻栽秧的场面就在眼前。农民写农民,感情更深沉!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白了棉花稻子黄

秋收秋种农耕忙

鹭鸶不问人来去

信步田间巧拾荒

将童年骑牛牧草,与鹭鸶咫尺相望的场景注入笔下,语言再淳朴不过了,还有两首已不记得。自己特别喜欢那种感觉,人与自然,没有期待,没有争夺,各安天份,悠闲自得,有一些世外桃源的意境在里面,并且,已深深融入了心中,成了不可抹去的美好的记忆。蓝天、白云、荷塘、炊烟像串串珍珠般闪烁于心灵深处,如梦如幻。

不成想,参与者有人不擅长写诗,吵吵着要诗词并重,题目一样,体裁不管,各人发挥,组织者就同意了。结果,评审时,一下子乱了,写诗的攻击写词的,写词的恶语写诗的,本来清纯的评选局面,瞬间破了,最终大家不欢而散。后来又举办了一期,就停办了。大家都有情绪,组成各自帮派,已经无法心如止水的去做这样事了。而在之前,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都写得出彩,连外面请来的评委也赞不绝口。也许应了那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哈!

写七绝,要先写好五绝。有了词感,慢慢适应平仄规律,练笔多了,出了感觉,就容易得多。但要写出意境,还要看悟性。王昌龄,杜牧,李白,苏轼等都是圣手人物。





诗易人生


春雨。七绝

春年立至过九六

雨落疏柳江南留。

风清碧河泉涌尽

鸣虫伴燕舞春聆。




玲孙玲


先即兴一首,大家评论啥绝

公交书文

周末冬阳暖人身,闲坐公交游深圳。

莫问七绝如何写,有感而发书心声。

文章本无好和坏,勿教新人学古人。

天下文人是贼乎,翻尘推新诗已出。

回归正题,对于七绝的概念,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绝句也就是截句,七绝是从七律那里截来的。所以,我们对七绝的认识,常常认为它是掐头去尾的七律。其实,针对七绝而言,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我们都知道,七绝写作的特点,一般是以起句押韵为主的,看这起句的平收而押韵的特点,就打破了截句的平衡对称的概念。七绝的文体特点,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更适合表达一种“意”。表达情感的细腻和起伏感。可以肯定的说,七绝不是七律的“截”,而是自成一体。近体诗的几个体裁中,七绝的特点是最鲜明的

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七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附:( )中 可平可仄, 注意韵脚。 第一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言老爸


智者勤,能者达,劳者获,勇者胜,专者精,聪者规,备者福,丰者喜,足者乐,学者升,创者生,谋者顺,才者博,悟者通,晓者知,诚者灵,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虑者密,缺者补,群者义,廉者安,信者盛,诺者守,容者大,谦者礼,忠者稳,忍者兴,错者改,危者变,险者避,洁者轻,进者取,退者阔,难者帮,急者救,奸者惩,恶者除,叛者诛,犯者监,骗者罚,偷者关,抢者毙,狂者亡,纵者悔,多者贱,少者珍,守者落,贪者狱,拐者灭,坑者失,蒙者丢,赌者败,困者助,贫者扶,懒者穷,浪者耻,节者荣,合者贵,和者谐,诚者盈,正者钢,善者扬,仁者敬,老者尊,幼者爱,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强,俗者随,恒者成,坚者赢,志者壮,强者锐,德者重,王者圣,适者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