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浙江一帶的人有的那麼富裕,他們大都是做什麼的?

太始弓


每個省份都有富人窮人,存在貧富差距,即使是江蘇、浙江這樣經濟發達的省份也不例外,他們並非都有自己事業、自己開公司當老闆,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只不過江蘇、浙江一帶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薪資水平高,因此人均收入更高,富裕程度也就更高了而已。

富不富裕主要看人均收入。2018年浙江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5840元,僅次於上海、北京兩個直轄市;而江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8096元,位居全國第五。總的來說,江蘇、浙江的人均收入相比其它省份要高出不少,但如果說農村別墅林立,家家都是幾百萬的住建房,那就有點過了,江浙一帶農村並非都是“華西村”,即使在城市裡每家每戶也不可能都有幾百萬的住建房。能達到這麼富裕的家庭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錦繡中源


本人是江蘇人,對浙江不太瞭解,但是江蘇是很瞭解的,而且在蘇州底下的一個縣級市一張家港。

在網上都說江蘇很富,只是相對於山溝溝裡面的人可能要好一點點,也就是地理優勢吧,是大平原。交通比較方便發達,去個縣城不會繞很多路,不像有的地方去個縣城,幾十公里路在山裡面繞來繞去變成100多公里。

江蘇人大多沒很富有,大多數給私人資本家打工,只是那邊工廠比較多,你打工的話可以在家門口打工,你就不用租房費啊,成本低一點。

江蘇人所謂的富,其實是勤勞。流血,流汗掙一點。其他地方六七十歲在家享福了,江蘇六七十歲,廠裡不要了。還在地裡面種地。

但是江蘇這邊廠很多,工作非常好找。

江蘇這邊就是風氣比較好,治安比較好,人文素質比較高,工資不拖欠。

歡迎大家到江蘇張家港來工作。


江油附片607


在中國大陸,江浙經濟整體確實很發達,人均收入也較高。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傾斜。在中國,一個地方要發展,政府的各項配套政策如招商引資、稅收、人才引進等都很重要。比如,蘇州的新加坡工業園區就入住了很多國內外公司,這個工業園區在人才引進方面也做得很好。為了鼓勵人才留下來,企業給員工交的住房公積金比例非常高。

二、地理位置優勢。這裡屬於長三角地區,歷史上就是魚米之鄉,水運、航運都很發達,方便開展貿易。並且,很多跨國公司的中國總部雖然設立在上海,但是會把工廠放在江浙,帶動了江浙的經濟和就業。另外,雖然冬天也會有霧霾,但是整體氣候很適宜生活。個人最喜歡的城市是蘇州。

三、江浙人自己也比較爭氣,民間創業氛圍很濃。浙江的民營企業尤其發達,浙商老闆很拼,並且很團結。我接觸過不少浙江企業,老闆和下面的高管做事都很專業。寧波有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均勝電子,在十幾年前的時候裡面的人就都是各個知名大企業挖過來的,按流程按規矩做事。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收購了多家歐美日汽車零部件企業,比如美國的百利得、日本的高田、德國的普瑞等。

那麼,江浙人靠哪些行業致富呢?

江浙企業家涉及到的行業多種多樣,企業規模也有大有小。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很多小商品(鍋碗瓢盆等)都是在浙江的民營企業造的。技術含量高點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家電及零部件企業在江浙也很多。這幾年,浙江的互聯網企業也很出彩。網上不是經常把上海和浙江對標,質疑為什麼浙江的互聯網企業風生水起,而上海完全沒有動靜嗎?

江蘇的情況也差不多。只不過蘇南更發達一些。

對江浙本地打工者而言,可選的企業就更多了。除了民營企業以外,還有不少大型國企和有跨國企業。

當然,在江浙經濟發展過程中,江浙的不少農民和其它本地居民也由於拆遷補償等原因手裡握有大筆存款和多套房產。要知道,同樣是拆遷補償,江浙的標準可比中西部地區高多了!


勇侃德國


家家都是百萬別墅,這種說法肯定過分了。不過從統計指標上來看,江浙地區相對於其他省份確實是比較富裕的。

至於江浙地區做什麼致富,這實際上就是主導產業的問題。江浙兩省的主導產業還是有差異的。兩地都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相對來說江蘇的產業更重一些,浙江的產業更輕一些。

江蘇的製造業當中,鋼鐵,機械,造船,化工,電子的地位比較高。浙江的製造業當中,紡織,塑料,小商品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另外,依託阿里巴巴和義烏小商品市場,浙江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非常好,不過這不屬於製造業而屬於第三產業。

提問當中所描述的場景,應該是來自江陰華西村。華西村實際上是打著農村牌子的工廠。早在六七十年代,華西村就開始自辦工廠,改革開放以後憑藉著自辦企業迅速繁榮起來。時至今日,華西村的這些企業發展其實並不是很好。現在主要依靠政治資源投入來維持運轉。而且必須指出的是,家家小別墅,存款數百萬,指的是核心華西村的村民。也就是當年最早和村支書吳仁寶一起創業辦工廠的那批村民。後來併入到華西村的村民,沒有辦法享受這麼好的待遇。而且華西村作為一個樣板,並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江浙農村。


用戶4325101516


我認識的江浙富人都是家庭作坊起家,做汽車配件產品的。發財了以後就徵地建廠房,擴大規模。在江蘇丹陽一帶幾乎家家有廠,至少是家庭作坊,恨不得70歲老太太都在上班,很少看到打麻將的閒人,活該人家發財,勤勞啊!家家都有錢,所以家家都挑兒媳、挑女婿,強強聯合,日子越過越紅火!


沉澱姐姐


江浙滬作為最早的包郵區域,可見商貿之發達。江蘇、浙江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9.26萬億元和5.62萬億元,分列全國第二第四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15168元和98643.41元,分列全國第四第五位。無論總量或人均都這麼富裕,江浙是如何做到的?

江蘇浙江都是全民經商!江蘇私營個體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9.9%,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5.6%。2018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286.79萬戶;全年新登記私營企業48.95萬戶,註冊資本25838.02億元。年末個體戶590.10萬戶,全年新登記109.54萬戶。浙江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759個,2018年交易額為2.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十億級市場268個,百億級市場39個,千億級市場2個。

(江蘇建材市場)

兩省商貿發展各具區域特色,帶動效應顯著。

區域性塊狀經濟覆蓋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江蘇揚子江城市群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1.4%;沿海經濟帶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6.6%。浙江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浙江省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2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義烏小商品市場)


蒹葭ZH


不是浙江人真的很難理解他們的勤勞,辛苦,早在80年代,他們的勤勞勤儉樸素可以說超乎人類的想相,很多廠裡上完中班回家(夜裡11/12點)只要不是大黑天,一碗稀飯後,再到地裡幹活,一直到第二天中午11點左右回家燒飯,睡覺,下午3點再去上班,總是白天黑夜的幹,現在都有半夜承包地裡打著頭燈幹活的人,和很多外地打工朋友聊天,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說,你們浙江(蕭山)人想不通,這麼有錢還要這麼辛苦的工作,一天都不肯休息的。而說到溫州樂清蒼南等地方的人,山區多,大多數年輕人到外面做生意,特別團結,都有生意頭腦,一句話,浙江人的財富大多數都是勤勞所得,你們就不要羨慕了。


清風8828040155269


家家都是百萬錢財,這是事實,實際上百萬是貧困戶。做小作坊,小店鋪,小生意為主,也打工,也投資理財。千萬不算富裕,在蘇南,浙江,沒有半個億都不好意思說可以。


慕仙學道


眾所周知,中原是華夏文明的始發地,從上古的黃帝炎帝,到夏啟商湯周文武王,華夏文明的早期歷史記載都是從中原開始。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對那裡進行了深入的開發,更準確來說是在吳越定都於江浙一帶,形成了自己的諸侯國。

秦也好,漢也好,主要的政權和經濟發展都在關中或中原,因為北方有遊牧民族持續的對抗和侵襲。直到三分天下時,江浙一帶才進入統治階級視野。特別是到了二晉時期,北方勢力強大,使得統治階級安心經營長江流域。直到隋煬帝的京杭大運河,才勉強形成了南北兩大經濟中心的格局。國富民強的大唐,才使北方經濟重新發展。戰亂結束後,北宋定都開封,使中原經濟再次繁榮,但這個時候,中原的經濟水平遠遠的被江浙魚米之鄉落下。所以才有了南宋遷都臨安,得以喘息苟活。元朝的入侵是經濟發展的退步,不做過多評論。宋元時期北方多年的戰亂,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到了明朝,江浙一帶經濟進一步發展,甚至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江浙一帶一直是明朝的經濟中心,即使遷都北京,局面也沒有改變。清朝入關後,學習漢人文化,滿漢一家,雖經濟總量雄居世界三成以上,但是卻以農耕經濟為主,但江浙一帶的商人遍歷大清版圖。明清的閉關鎖國,也使中國封建社會走上了滅亡的道路。民國時期經濟南廣州,中上海,北天津。建國初期,東北最早解放,經濟最發達。改革開放初期,雖是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但允許個體經濟的發展,個體工商戶在江浙閩粵蓬勃發展,打造了中國的第一批富裕階層。之後國家政策,人才流向都是以沿海地區為主,使得江浙一帶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之一。從製造、貿易、科技、創新、目前江浙都走在中國大陸的最前沿。


AAAA4個A


這一帶的居民是怎麼富裕起來的?肯定是很大程度的融入了經濟。那裡有相當比重的居民從事工業、商業等經濟活動。像義烏這個內陸小城市,純粹是因為商業貿易而興盛起來的。那裡的工業和工業都不算髮達,但商品集散、轉運、批發帶來了巨大財富。因此,當地居民相當富裕。

(義烏)

江浙一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最富裕的地區。應該說從春秋時代的吳國、越國,到隋唐時代的揚州、蘇州,再到現在的上海、蘇州、杭州,都是持續繁榮。所以說,江浙一帶,已經繁榮了2000多年。

古代江浙一帶的繁榮主要是因為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地形平坦、陽光充足、雨水豐沛,所以當地的農業特別發達。“蘇湖熟,天下足”就是指當地的農業產量高。農業發達之後,手工業、商業也就會繁榮起來。江浙的絲綢就是農業發達之後的產物。京杭大運河的開通,為江浙地區帶來滾滾人流物流,商業開始繁榮。唐朝中後期,揚州就成為了全國最繁榮的城市。“揚一益二”的說話就是印證。

到了近代,江浙一帶遭受了很大的摧殘,包括太平天國運動、日本侵華戰爭等。但由於這裡經濟基礎較好,所以經濟社會文化恢復很快。1949年之後,江浙一帶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地區,佈局的大量產業,包括汽車、鋼鐵、石化、紡織、造船等等。上海、南京、杭州成為了全國知名工業城,“滬寧杭”工業帶由此出名。

1978年之後,這裡是國家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上海、南通、寧波、杭州成為了重要港口城市。隨著大量外資的湧入,江浙一帶經濟,尤其是外資經濟發展的非常好。像崑山、張家港、江陰、常熟、太倉等中小城市的經濟迅速崛起。目前在全國百強縣的前10強中,江浙兩省佔了大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