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世界众多节日当中屈指可数的一个旷世节日,没有任何一个节日可以与春节相媲美,受众面之广,涵盖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举世难找。那么春节又是怎样成为一种文化的呢?阆中又是怎样成为春节文化之乡的呢?春节发源地又怎么落户阆中的呢?

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2007年,随着阆中文化界相关落下闳研究的深入,为适应当时中共阆中市委提出“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完成实效化”的“三化”要求,我作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提出了一个“落下闳与春节论坛”的项目,但是后来因为人力、技术、资金、条件等诸多因素,这一项目没有通过。

2008年4月,世界江河论坛在韩国召开,北京大学孙教授与阆中市委及宣传部、文化局主要领导受邀出席。在论坛上关于世界江河保护话题中,阆中市委书记做了精彩的发言,中国阆中这一东方古城在这次会议上备受关注,举世属目,由此确立了第二次世界江河论坛在中国阆中举行。届时却逢“5·12”汶川地震,论坛搁浅。

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但通过这次事件,阆中市委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学习考察,尤其是向省内遂宁市学习如何做好文化品牌,学习遂宁市被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观音故里”,“观音文化之乡”称号的模式。考察回来后就要求宣传部要向遂宁学习,探究一下阆中要授予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之乡。

接此任务后,我组织一起去遂宁考察的市文联、市名城研究会负责同志及众多本地专家一起商榷,但因阆中文化要素太多,不乏“风水文化”,“科举文化”,“三国文化”,“人祖本源文化”等,因考虑到这些文化有的缺乏唯一性,有的又缺乏充分的史料依据。我们取得共识后提出了以“春节文化”“春节源头文化”为品牌。理由是:

第一、这里有神话传说,是人祖之母华胥的故乡,华胥孕育伏羲,伏羲执规置春,有春的故事、春的文化根脉;

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阆中春节文化公园

其二、落下闳是阆中人,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落下闳制定了《太初历》,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恒定了春节,这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第三、《太初历》当中第一个节气叫立春,有了立春才有了春的全部,确定孟春正月为岁首才会有春节的恒定,有岁首才会说守岁,有守岁才有过年;

第四、这里有传承弘扬春节的很多国内唯一的文化活动元素,如腊月三十祭拜人祖伏羲,正月初一亮花鞋,正月十六游百病…张飞巡城、春节老人赐福等。这里有制定春节的人一一落下闳,也有关于春节的历法——《太初历》。春节大家都公认,落下闳其人也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应该提春节源头文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全国都找不到相同之处。因此我们要大胆地说阆中就是春节源头文化之乡。

2009年,国家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考察验收,一致通过授予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品牌;我们为此又规划设计了国内唯一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至此,“春节文化”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罗杨同志在授牌仪式上声情并茂地诵道:春节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萦绕于心的情结,也是中华民族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为什么要过年,每个中国人都会讲出很多理由,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行动就是过年我们都要回家,“一年不赶,赶三十晚”。尽管回家的路可能很长,但是回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浩浩荡荡的春运就是例证。那么春节的老家在哪里?当然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当然在春节老人的家——阆中。


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历史上的阆中与春节的发祥有着不解之缘,今天的阆中又与春节的文化繁衍密切相关。如果说春节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胎记,那么阆中就是这颗胎记的一个源点;如果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那么阆中就是民族情感的凝聚点;如果说春节是一颗千年古树,那么阆中的古城就清晰地镌刻着这颗古树的年轮。

在阆中过年,你既可以和春节老人对话,又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还可以找到春节家乡的感觉。读懂了阆中,就读懂了春节。读懂了春节,就读懂了我们这个民族。读懂了春节的意义,就读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不衰的生命力之所在。


春节发源地“落户”阆中的来龙去脉

继罗杨到阆中后,中央电视台在中文国际频道又做了一期《春节民俗在阆中》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于是我们对外宣传文化旅游就开始使用“风水之都,春节之源”这个广告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