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座一线城市?

Ocean_Song


本人杭州土著,但是个人支持成都或者是沈阳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

首先,杭州就在上海边上,作为中国少数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杭州铁路居然是属于上海铁路局所辖。由此可以反映出从建国开始,国家重点发展上海的思路。与杭州相同,苏州和南京也一样,都由于地缘关系,不会是国家的首选。

东北和西北缺乏重点城市,虽然区域内也有其他大的城市,但是沈阳和成都,相对的辐射面会更广一些,而且本身也是大型城市,在历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三箭一雕230


感性上来说,我一直认为杭州、南京、天津这三个城市是最接近“北上广深”后的第五座城市,但是一查数据,感性和理性毕竟还是有差距的。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首先经济总量是排在一线的,至今未被超越,而且这四座城市都是人口超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300万左右,但是实际管理人口是超过2000万的(深圳的常住人口和实际管理人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也不知道啊),广州也存在这个情况,2018年常住人口是1500万,但是据说实际管理人口也超过了2000万(这个差距也是让我一脸懵逼啊)。

不管如何,这两个城市首先是经济重镇,经济总量是排名前4的,那么第五位城市至少在经济总量上要排在第五。另外就是人口上,人口是经济的基础,人口数量小,想要登上一线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人口就决定了这个城市发展的上限。

2018年经济总量排名前10的城市有哪些?

上海高居第一位,GDP高达3.3万亿,北京也达到了3万亿,深圳和广州分别是2.5万亿和2.3万亿,也就是一线城市的门槛已经上升到2.3万亿了,而最接近这个经济体量的城市是重庆,但是重庆一方面这两年经济在放缓,2018年增长只有6%;另一方面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大城市,但是整个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距离一线城市的差距要远大于经济的差距。

天津,天津的GDP是1.9万亿,紧随其后,但是天津作为直辖市,曾经发展很快也抱有希望,但是这几年通过经济挤泡沫,经济增速也在放缓,2018年经济增速不到4%,已经连续2年是这样了。


苏州,苏州经济体量是1.8万亿,属于制造重镇,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在经济的均衡性方面不足,武汉、成都作为中西部城市的龙头,经济体量明显比其他城市大,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影响力不够;

杭州和南京,在全国的影响力是足够,但是经济体量偏小,核心原因是人口不足,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是980万,南京2018年常住人口是840万,这个人口体量和一线城市拥有较大差距。

重庆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足够,尤其是有3000万的人口(城区人口也不过1000万),但是全国影响力不够,产业结构就更加不具备这个条件。

总结:北上广深之后恐怕不会有第五个一线城市了,没有一个城市在综合实力方面能够赶超北上广深。城市的赶超是需要时间窗口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宏观经济较快的增长,城市自身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比如天津,之前大力引进投资,利用重资产投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宏观经济放缓,在宏观方面已经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在这种 客观环境下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好就好在,我们的二线城市足够的多,不同区域的人都可选择距离比较近的城市进行安家工作生活。

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壹号股权


天津人一直不懂“北上广沈”,还有“一县城市”,说的是什么?就知道在天津的老坦儿总爱说“北上广沈”,弄不弄就“北上广沈”的,要么就“一县城市”,纳闷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嘛意思呢?



门道儿71928316


第五座一线城市——天津

虽然天津这几年表现不如杭州、成都抢眼,人均经济数据还不如南京、武汉。

但是别忘了,四大一线城市有一个共同点是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很高。如果单看区域经济,厦门和珠海也很强,但为什么厦门珠海一个在二线一个在三线?就是因为地盘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低,规模达不到要求。

换做其他城市也是同一道理,一线当中经济最弱的广州,GDP总量都在2.1万亿以上。所以不论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从经济规模来说距离一线都有很大差距。

单从经济总量来说,重庆是最接近一线的,不过重庆名为市,实际不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是省级规模,人均经济数据勉强高于全国平均值,但连一线平均值的50%都不到,和一线差太远,所以也不可能。

天津人均经济数据虽不及宁杭出众,但并不比京沪差多少。总量则高居全国第六,GDP破2万亿近在咫尺,是距离一线最近的城市。同时天津的人口规模吻合一线标准,并且城市化率远超同等规模的成都。从城区人口规模来说,天津在全国仅次于北上广深。

在2018-2019年城市综合排名当中,天津以总分第六的成绩位居北上广深以及武汉之后,由此可见,天津不论GDP还是综合实力,最差也是全国排名第六。但是GDP第五的重庆人均值差一线太多,综合第五的武汉GDP差一线太多,唯独天津GDP和综合实力都最接近一线。

综上所述,能不能成为一线,不仅要看自己城市多强,更要看和一线的差距,纵使经济已经非常繁荣,但如果和一线有很大差距,那就不可能成为一线。之所以叫一线,就是因为这些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代表着一个高度的门槛。故而想做一线就必须成为主要参数最接近一线的那一个。至少从目前看来,GDP总量、人均GDP、城镇人口、综合实力这四要素最接近一线的只有天津。


城市发展报告


中国有且仅有四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这四座一线城市,不仅经济总量全国领先,综合实力更是不可撼动,处于城市体系的最顶层。

除此之外,综合实力最强的二线城市,包括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与经济排名基本吻合。


(2018全部城市GDP尚未公布,但前十名与2017年完全相同)

其中,重庆和天津是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区,总是按照城市排名并不合理。而且重庆的人均GDP很低,发展质量并不高。近几年天津的经济增速也在持续下滑,明年将被苏州反超,远期可能跌出全国前十。

武汉和成都均属于省内独大的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并不弱,但总体上属于“大而不强”,距离一线城市还有不少差距。苏州只是普通地级市,虽然是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而且人均GDP全国第二,但综合实力还称不上一线水准。

南京和杭州都是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虽然经济排名不是特别高,但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医疗教育、交通建设等等基本没有短板,属于发展质量极高的顶级二线城市。

(所谓新一线城市,仍然只是较发达的二线城市)
但南京和杭州与四大一线城市仍有不小差距,吸引力和可持续竞争力都要更弱。所以客观来说,尚未出现第五座一线城市。总而言之,一线城市不是靠自封,当自身的综合实力跻身顶尖水平,自然就是城市体系中的“一线水平”。


坚果旅行


毫无疑问是杭州(武汉郑州成都等中西部城市毕竟是中西部的,能力有限;南京产业单一,没有完成产业升级;苏州地位太低、只能凭借制造业创造GDP,从没有机场就能看出来。其他城市比如天津和苏州重庆一样纯粹制造业的城市,工资才4000来块钱,产线工人可能也就3500)

杭州有那么多大公司:阿里系各公司(淘宝,阿里巴巴国际,阿里巴巴中国, 速卖通, 天猫....)、蚂蚁金服、淘票票, 菜鸟网络, 阿里云, 口碑, 曹操出行, 微医, 云集, 华数传媒、华为(研发、开发)、网易(网易严选, 考拉, 云音乐)、 恒生电子, 银泰集团, 通测医疗, 解百集团, 海康威视, 同花顺, 老板电器、方太电器、吉利汽车(含沃尔沃)、苏泊尔、哇哈哈、农夫山泉、万向、绿城集团、滨江集团、纳爱斯、贝因美、斯达康、华三科技、大华股份、广厦、蘑菇街、天天快递等等, 还有很多还有数以万计的淘宝天猫中小公司和中小型工厂。另外杭州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都是全国前五名的!

有人说杭州只有一个西湖, 如果没有西湖, 杭州什么都不是. 可西湖就在杭州!

有人说杭州只有一个阿里, 如果没有阿里, 杭州什么我不是. 可阿里就在杭州!

有些城市靠着强大的制造业, 吸引了庞大的工业企业落户, 比如苏州,重庆, 郑州, 武汉, 工业强大就产生了庞大的GDP. 然而这些和百姓关系不大. 市民关心的是收入, 环境, 人文, 文明程度等. 这也就是为何2017年杭州的流入人口达到了28万的原因. (前三名分别是深圳、广州、杭州)。

有人说杭州的房价全国第六太高了,房租水平也是全国前五。 而可能大家并不知道, 杭州的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并且部分行业超过广州了.

关于杭州的收入情况不多做赘述, 网上都能查到.

杭州目前的独角兽企业是全国前四五名的样子。杭州的上市公司市值可以排名第四第五的样子,总值是南京所有上市公司的4.5倍。

抛去阿里,杭州其他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也是南京的2倍。

杭州借助2022年亚运会的契机,正在大修地铁和旧城改造。2022年前会新通10条地铁。届时,杭州的城建、交通等公共设施会迈上新的台阶。

全国所有省份里都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比如江苏南部对于北部,广东的珠三角对于其他省内城市。然而浙江省就是一个发展十分均衡的省份。浙江数以万计的小企业遍地开花, 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力是远超过国营企业和外资的。而杭州作为民营企业的总部未来会更好的。民富不过浙江(义乌、宁波、温州、台州、绍兴小老板很多),而很多公司做大了都会把总部放在省城杭州。

不管中西部省会城市、周边邻居南京、苏州怎样挖苦杭州,都不是问题,杭州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杭州不是只有阿里,更不是只有互联网,杭州只是率先完成了产业转型,借助互联网的大风,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从2015年起,杭州的外来流入人口一直稳坐全国前三名。未来会持续吸纳更多人口来杭定居、就业的!


HidinhlY


除了北上广深,还有西南有重庆成都,江浙有杭州南京,北京附近有天津将来还有雄安,个人觉得根据地域的情况,江浙一带的资源汇集在上海,苏州杭州很难再大,华北的资源汇集在北京,接下来大量的投资在雄安,天津也很难再大,而西南的重庆成都,西北的西安或许有机会做大做强,成都是个慢节奏城市,自古以来成都就是天府之国,宜居的好地方,看好重庆!!!

其实山东也是经济强省,但是经济分布比较平均,当然这是好事情,没有展现出哪个城市很强,青岛,济南,烟台,潍坊,淄博,滨州都是经济强市。

还有东北的大连和沈阳潜力一般。



我爱吃茄丁面


东北、华北和西北是不会有这样的城市了。

能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的有如下几个候选:

成都、重庆、武汉、天津、南京、杭州、青岛。其他暂时不考虑,因为还差的不少,比如宁波、长沙、郑州等地。

就说上面的七个城市:

成都、重庆虽然很大,但是大而不强,消费能力不行,可以排除。

天津和武汉也很大,武汉说过几年要实现常住人口2000万,GDP2万亿,但是也是喊喊口号,发展质量不行。天津也是这个德性,前几年GDP还严重造价。这两地方都可以排除!

青岛虽然沿海,但是孤悬在山东半岛,独木难支。

就是南京和杭州最有可能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了。但是,杭州比南京要好,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常住人口,都比南京强,杭州的消费水平也直追北上广深,预计过不了几年,杭州就成为一线城市了。南京还要再等等。


坐看东南了


在这里纠正一下,天津最近几年经济确实不怎么样。纠其原因,和滨海新区主动缩水有很大关系。滨海新区一个gdp年过万亿元的新区,去年主动自检、主动缩水,从过万亿缩到6600亿,对整个天津gdp影响还是很大的。gdp是代表城市的面子,天津之前存在很多水分,敢于正视,主动缩水。其他地方gdp也肯定存在很多水分,苏州、杭州、南京、武汉等等,肯定也存在很多水分吧。所以,一个城市怎么样,gdp并不能代表一切,亲身去一个城市体验感受,才有发言权。作为一个外地人,苏州、南京,我都去过,苏州gdp确实比南京高,但是我还是感觉南京整个城市建设要高于苏州。天津近两年发展确实很慢,但是除了北上广深,能和天津媲美的,我感觉也就杭州了。其他的城市整体建设还是不如天津的


贪婪的狗毛


看了楼上几个答案,前三个分别是:没有、杭州、重庆,然后就没有看下去了。因为,竟然没有人说青岛,所以我就打算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答案,青岛。

由于本人不是经济学家,无法从经济总量、结构、重心等方面分析;

不是地质学家,没能通过地伦理位置差异、优势去评判;

更不是大领导,不可能从国家战略层面去预测。

但我目前是居住在青岛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今天下班回来看到路边立了一个挺大的横幅:

“学深圳,赶深圳!”

一下子热血就沸腾了!超过了深圳,第五座一线城市舍我其谁?

不过,事后从一个非常朴素的角度思考了一下,咱们赶上深圳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引用一楼的数据,上北深广四个一线城市的GDP分别是:3.3、3.0、2.5、2.3万亿,深圳排名全国第三(城市排名)。

而青岛的GDP是1.2万亿,深圳的一半不到。

又去调查了一下两个城市的GDP增速,深圳是7.5%,青岛是7.4%。

于是用我初中数学老师教我的内容,算了一下:

假设未来50年,两个城市的增速相当,那么青岛要赶上深圳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如果从2019年开始,深圳经济增速停滞,青岛仍然能保持以每年7.4%的经济增速,那么1.2 * (1.074^n) = 2.4,n=10,即还需要10年的时间。

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老大哥,得到各种政策倾斜,位置上毗邻香港,一条街道诞生了一百多家互联网公司,我们平头百姓都很难想象未来10年,深圳会发展成怎样一个巨无霸,更别说未来10年它经济发展会停滞了。

可能按照世界公认的,用经济总量(GDP)来评判一个城市是几线城市,咱青岛任重而道远。但是从气势上,口号上,我们早就是一线城市中的第五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