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固定存1万(没有分期和外债),超支了宁找别人借,也不动存款的人,是什么心理?

用户2600209177143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而且还不算少,不过这样的人挺让周围的人厌烦。这样的人这种行为是什么心理呢,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自己做练习册,但是空着又让自己心理不舒服,所以他们的选择是拿起答案把空白处填满,这样行为就是自欺欺人。还有也是在上学时,宿舍里有个别同学要科学作息,晚上到了时间就不允许其他人发出任何声响,早上到了点不顾其他人还在睡眠中只管自己起床洗漱,很是机械。练习册填满了,按科学时间作息了,每个月固定存下了钱,内心就默认自己这些事做的非常好,能够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与奖励,使自己产生充实的感觉,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其实这种行为类似于做了坏事去烧香磕头只是求心安,对于自己工作学习没有什么进步意义,除了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差一些之外没有什么积极作用。有些人说这是自律,但是相对于自律我觉得这更像一种行为艺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存部分钱,但是存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开支外可以将节余的钱存起来,但是每个月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这个月生病了花费多了,天冷了需要添置衣物了,或者有朋友结婚需要随礼导致开销增加了,那么可以少存一些嘛,等哪月开销少了,或者有了额外收入(奖金,外快)可以多存一些,这样轻松随意,生活就应该如此。如果每月定额要存足多少,那么存款这个事在个人生活中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任何开销花费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算计一下,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发展到借钱也要满足月定额存款,也影响到了其他人的生活,这样让自己累也让别人厌烦。

肯定会有人说,这样是真能存的到钱,不这样的话可能是存不住钱,这个说法是一个伪命题,能不能存的住钱在于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与责任感,不在于用什么方法。这样的行为的人与其说这样为了存钱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强迫症的心理需求,是不健康的。

人生在世,要洒脱随意,顺其自然,遵循大的做人规则,不要斤斤计较细枝末节。


蓑笠子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每个月给自己定一个固定的存款金额,剩下的是日常开销,如果不够就刷信用卡,下个月再还,如果下月还超支,就会回过头查看有哪些不必要的开支,以后不买了,我有记账的习惯,记个大数写在本子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写下来月底都不知道钱花在哪了。

我定额存款不是为了利息,而是强制自己存款不乱消费,不至于月光,家有宝宝过日子不得不算计,不必要的节省一些,该花的也绝不吝啬。老公辛辛苦苦在外赚钱养家,我得把这个家当好,把钱都用在刀刃上。


双面随心


首先,我很佩服这样的人,能够每个月存下来一万,从不间断,我就做不到这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断存款计划,或者懒得再开一个户,把钱都存一个户里,买理财时候也方便。

但是对于超支就找别人借钱,而不去动用自己的存款,这个做法,要是偶尔还好,且是向身边比较要好的朋友借,那也无所谓,下个月还了就是了,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就会令人反感了,经常这样做,我就会觉得这个人拿别人的钱不当钱,就自己的钱值钱。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其实他家境挺好的,如果有别的朋友请客的话,他会很豪迈的点很多菜,但是到了他请客的时候,他就点菜很吝啬,每次都找借口说自己没胃口,不想点太多,一回两回就算了,但是每次都这样,大家就不想和他一起有钱上的来往了,渐渐的也就在朋友圈淡了不怎么联系了。

所以说,经常这样做的这种人,会没朋友的,即使别的地方很优秀,但是一旦涉及到钱上,多少都会比较敏感的。

(周婷婷)


家族财富密码


我身边的一个姐妹就是这样,月工资4000多元,因为其他原因老公的工资用来还债,一家三口都靠她的工资生活,因为生活所迫,想尽办法赚钱补贴家用。

接触基金定投后,每个月都把固定的金额购买基金,遇到当月小孩要交学费或者其他大笔费用也雷打不动的定投,宁愿省吃俭用或者去跟亲戚朋友借,也不动用存款。

起初跟我借的时候,我心里还不是太情愿,因为知道她是有钱的,只是存起来了而已,后面换位思考了,觉得她真的很了不起。为家庭付出很大,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脑力不断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明年应该存够首付可以买房子了。

所以,如果遇到有这种朋友的话,她们并不是抠抠索索的,只是很努力的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生活而已,金额不大能帮的都尽量帮忙,因为他们没有坑蒙拐骗,靠双手和小智慧让家庭变得更美满,真的很伟大!


岁末一枯荣


应该是在消费方面非常节制的人,不过,也可能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

说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小伙子其实收入不错,在一家大型集团企业的本部,做到了小主管的位置。

他给自己定的消费标准很低,说每个月只花500(这个数字 有些日子了,现在可能已经提高了吧)

住自己的房子,单位早中晚都有食堂,确实开销就很少,但500怎么说也是很少的。

因此,他会拒绝所有的清单买单行为,一般不出去吃,即便出去吃,也不会主动买单。

外出会随手带着自己的水杯,不买矿泉水喝。


小伙子还没有对象,有次部门的老领导介绍了朋友的女孩让他认识。

见完面回去的路上,女孩说有点渴,想去买瓶水喝。

小伙子非但没主动说去帮忙买,而是说:你看,没多远就到家了,回家再喝吧,现在买了也喝不完,多浪费。


可想而知,相亲自然是黄了。女孩子也把这事说给了介绍的领导听,老领导觉得老尴尬了,怎么给推荐了这么一人。以后就再不想给他介绍对象。


说起来的时候,我们调侃说,这是来自外星球的物种,不是地球人。

所以说,消费节制也应该有个度吧,合理的消费是应该的,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康愉子


小编认为这是自私、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每个月固定存1万,那就是说ta每个月最多跟别人借两三千块,不会很多。3000元定期,我们就按目前最高利率5.6%(民营银行5年定期)来计算,每个月利息也就14元。

为了这14元的利息,就总是跟别人借钱,即便是朋友多,亲戚多,别人愿意借,可那也是别人的钱,难道就ta知道理财挣钱,别人不知道吗?当别人出于友情或者亲情帮助ta时,实际上是舍弃了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事,偶尔几次,大家称之为应急,但总是如此,未免太过自私,心里只想着自己收益最大化,可否想过别人利益损失,更重要的是借钱给ta是一件麻烦事啊(比如有家的,要跟另一半商量一下,而且什么时候可以还钱也是个问题)。


闲散的小愚民


银行有存款但是都是定期,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提前支取,突然发现生活超支了,宁可借亲朋好友的也没有取银行的存款,这种人的心理算是利息大于亲情、精打细算生怕掉了一粒豆子的,也真是舍得下脸皮,心理素质一定很高,也不拿亲朋好友当外人,并且一定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首先,借钱难于上青天,能借来就是本事。现在有钱人都不敢露富,就怕穷亲戚朋友借钱,而没钱的人和有钱的亲戚借一次就没法做亲戚了,借钱遭拒容易伤和气,一来二往,穷人和富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反正没法长期交往的。能够借得到钱的,一定得是人缘好,有东西抵押,亲戚朋友两家或者两个人关系特别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把还款的事儿说死,立下字据,让人心甘情愿地拿出钱来肯借给你,这才是本领。不管怎么说,银行有存款,不愿意提,能借得到钱也算是有能耐。

其次,银行存款提前支取利率损失大。精打细算好像在现实中都成了贬义词,简直就是“抠门”的代名词,其实吧,个人觉得能存款是好事儿,能保住利息不到期不取才是高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就是不动定期存款。每月固定存1万,1年可以存12万,如果存的是5年期的定存,按照上浮55%的年利率4.2625%,差不多一年利息就是120000×4.2625%=5115元,5年利息25575元,提前支取利率按照0.35%计息,12万年利息只有420元,二者相差12倍。为了这一年好几千的利息,也是拼了,舍下脸皮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借钱,不管怎么说,借来无息款就是胜利。

再者,利息和亲情孰轻孰重。关系比较好的亲朋好友可能不需要多说,借款也是不好意思要利息的,如今和别人借钱涉及大金额的借款别人都借口没有,一口回绝了,能借来的顶多万儿八千的,生活超支而已,估计一千八百的,但是借款人不能为了省这点儿利息,到了归还时间还不还钱,造成亲情的泯灭,两个人因为借钱反目为仇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是借款人没有遵守好借好还的规律,不守信用,有一次就不可能有第二次,与其借了不还,丧失信誉还不如搭上利息提取银行自己的存款。

不知道当自己和别人借钱,提出借款的理由就是“我这个月生活费超支了,我有钱,只是存银行定期了,还没到期,先借点儿用用”,别人听了怎么想,会不会以为此人省钱省到家了,为了一点省下利息,而不惜借别人的钱,假如别人问你要利息比银行定存利息还要高,你还会不会借钱?就是无息借给你难道就不欠别人情分吗?说不定还人情比利息还贵!


财富公元


只能说明这人有超强的自控能力。

他的这种做法,不能简单归纳为吝啬。通常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先动用存款,因为这样不用求人。这是人之常情。

但这个人情愿借款也要完成自己每月定期存款的目标,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是非常坚韧的。向人借款,是一定要还的,看得出这人想借他人之手,帮助自己控制支出,这也算是一种自我约束。

这种人,如果能坚持做一桩事情,成功的概率很大。因为他懂得自律,懂得对自己欲望的约束。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只有一大爱好就是存钱!

具体来说,我是不存钱没有安全感的那一类,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月发工资以后,留好生活费和一部分应急资金,其余全部转入固定账户存起来。

如果有意外情况就先刷花呗,下个月再还回去,然后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超额的情况,自己记笔账,留下点痕迹,也学到点教训。

在一部分人眼里这样的行为有点变态,可是看着卡里每月增加的余额,幸福感真的无法形容,太TM舒心了😄


彧庾


一个很会理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