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员工怎么样?出路在哪里?

温哥华iu


干劳务派遣没有前途,更无出路。

劳务派遣由西方引入,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然壮大,不过并没有因此受到褒赞,反而是骂声一片,究其原因与其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不无关系。

弊端一是工资低。劳务派遣人员的定位是从事辅助性和临时性的工作,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劳务派遣人员从事的工作与正式工无异。干同样的工作,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不及正式人员的一半,有的甚至三分之一都不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普遍。

弊端二是没有归属感。劳务派遣人员属于临时工,人虽然在用人单位上班,但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与用人单位无关,而是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由劳务派遣机构发放工资。这种劳动关系,使得劳务派遣人员丧失了很多晋升的机会。换而言之,劳务派遣人员在用人单位干得再好,实际上既不能转正,也不能提拔,毫无获得感和成就感可言。

劳务派遣这种用人方式对用人单位和劳务机构都有利,唯独劳务派遣人员本身不得利。用人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解决了编制不足问题的同时,节省了用人成本。劳务派遣机构在获得用人单位的劳务支出后,从中抽取差价获利,留取比例越高,赚得越多。商人的趋利性使得劳务派遣机构都在变着花样压缩支出,无形中就减少了劳务派遣人员所得。劳务派遣人员因此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说白了,劳务派遣不能干,要干也不能久干。


80后小公


我以多年国企工作经历告诉你,如果你没有强大的领导背景,基本上不用思考出路了。

我们在项目部的时候,招聘了一大批外聘人员作为技术人员,干活都与我们正式工一样,但是福利和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那他们图什么?

能够长期坚持在外聘岗位的人,多半家里还是有背景的,总在伺机转正,但机会很少,毕竟国企对于编制还是卡的很严格的。

那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外聘人员来讲,基本上谈不上出路了。唯一期盼的是不要在中年的时候被项目部裁员,或者项目部在转移的时候希望领导能带上自己。

曾经我们在转移到下一个项目部的时候,很多中年外聘人员希望能够跟着项目部一起走,只有这样才有工资,否则基本上就等于失业,这样的工作不稳定性注定了他们的前途,所以这些人只能仗着自己在项目部工作多年,熟悉领导脾气,给领导私下送些礼品,只是希望能够跟着项目继续工作。实在可悲可叹吧!

当然,也没有升职的可能。曾经我一个项目部的办公室主任给我讲过一个道理,如果一个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是个外聘人员,那对于正式工技术员是一个很大的侮辱,对领导也是不利的,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所以我在项目工作了五年,底层技术负责人从来没有一个是外聘人员。


其实现在世界都是瞬息万变的,与其这样耗费自己的青春,还不如早点寻找自己的合适的赛道,让自己能够和别人正常竞争。


-END-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银桑笔记】,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师,十年职场人,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


银桑笔记


这个问题问的就挺尴尬,我理解题主什么意思,因为我也做过劳务派遣工,总是寄希望于改革,能够把待遇和地位提上去,哪怕是有点什么好消息传出来也行,最起码能有个盼头。


但是现实是劳务派遣员工,出路在哪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离职,再找一份工作,即便是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再来,也比在这里消耗时间强得多。


我在做劳务派遣工时,就有一个干了整整十年的老同志,才当上了一个小队长,没有任何实权,随便遇到个正式编制,照样点头哈腰的,屁都不敢放一个。因为任意一个正式编制人员,都能把他挤兑走,而且一旦这份工作没了,出去又能干什么?那可是十年,就这么扔在劳务派遣这个“火坑”里了。


在以劳务派遣员工的身份闯出一条路,还真有可能,但幸运儿不会是你。


在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救火的视频,一名消防员抱着着火的煤气罐狂奔,被人们成为“抱火哥”,事件一出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抱火哥”一夜走红,但他当时的身份是合同制消防员,跟劳务派遣一个性质。


就因为这件事,群众的反响非常大,所以“抱火哥”才能从劳务派遣转正为事业编,论功的话确实有,但是这个功远远不够转正的,真正让他成为事业编的是群众舆论,是“群众的力量”成就了他,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份天大的运气。


劳务派遣转正陈格日事业编有多难,从工作性质上讲根本就不可能。


我在事业单位做劳务派遣工的时候,听说过一件事,当时好像是因为创城,有一个机会吧,有可能会转正,当然这不可能属于我们,因为这拼的就是背景,别的部门有个劳务派遣工家里的背景是亲属是厅级干部二把手,在我们县级的地方都没好使。


所以说这就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首先需要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正好你歪打正着给解决了,又正好人民群众都看到了,又又正好群众的反响非常大,造成足够的舆论压力,最后才有可能成为那个让所有劳务派遣工都羡慕嫉妒的幸运儿。


说实话,劳务派遣的工作虽然又苦又累,工资不高,待遇也低,但究其原因就是工作的技术含量太低了,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基本都能照葫芦画瓢,干的还不一定比你差。可替代性高,触及不到企业的核心部分,无论能力多优秀,也不会给你什么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换句话说,根本不给你展示的机会。


所以劳务派遣工,能别做就别做,除非实在找不到工作了,可以过渡一下,但千万别长干,真容易把人干废,


朋也


出路,劳务派遣还想有什么出路?转正,别做梦了;升职,也不要谈,不被年老开除,中年失业就是最大的出路。

做劳务派遣不要心存侥幸

很多人在企业单位做劳务派遣还心存侥幸,认定会有出路,会有转正的机会,会怎么样,别做梦了?

100个劳务派遣里面,能有1个转正的就不错了。

就这一个,多半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他们是领导或者正式员工的子女,因为学习成绩不行,做了劳务派遣,然后想办法搞个转正的名额过度。

至于没关系,没背景的人,什么多少年会有机会,都是敷衍,都是忽悠。

那些拿出来宣传的人,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你打听打听,自然心知肚明。

与其耽误青春,不如早点脱坑

如果年轻,趁早离职才是正途。

在企业单位做劳务派遣,实话实说就是浪费时间和青春,因为本质上,你不是单位的员工,是第三方派遣过来的。

单位福利和你有什么关系,单位提拔员工,你都不是公司职员,只是派遣过来的劳动力,和你有什么关系。

干劳务派遣的终局就一条,什么时候干不动了,被解雇;幸运点的,领导安排个地方,一辈子在一线做到退休。

至于其他,就不要想了。

总结

  • 不要你所在单位的光环迷住了眼,你是劳务派遣公司的人,不是单位的员工。

  • 劳务派遣是注定没前途了,出路,这个性质就没出路。好比你问做普工出路在哪,怎么可能有出路。


歪理直说


事实现在很多国企单位由于单位员工不足,就会委托劳务公司提供人才,这种人来国企上班就是劳务派遣。

据我了解,劳务派遣和正式员工的待遇就在于五险二金,正式员工交的五险二金金额多于劳务派遣,不过依据近两年来看,劳务派遣有五险一金金额和正式员工差不多,只是没有企业年金。

不过,劳务派遣员工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努力工作,通过转正考试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企业每年一般都会有转正考试给劳务派遣人员提供转正机会,如果你自身实力不足,肯定不行。打铁还的自身硬。谢谢,本文为小编切身体会。


一个劲干


所有的劳务派遣人员是不是都应该行动起来反对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啊?


相信自己68023554


劳务派遣其实就是官二代或关系户开立公司,利用用工指标进行牟利,剥削员工的剩余利润达到部分人富起来的目的


欢乐迪2


劳务派遣收入肯定是低的,如果说正式工是一等公民,那么合同工是二等,劳务只能算三等。本人是卫生系统,我们单位合同工和正式工的收入是和单位的业务量有关的。目前我们地区卫生系统准备取消编制,而因我们医院发展所需,又需要人手,卫生局又不给名额,只能通过劳务派遣来招人,只能说没办法才这么弄。待遇方面,劳务派遣就是买断工资,不管忙与不忙,4k就是4k,5k就是5k。但是需要想到一个问题,进了系统才能考证,才有机会考编。

国家这么多年的发展,人才积累已经一些,就业要求也相应提高。加强自身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hr来招你的优质人员吧。


珏杀


没有出路,多数的过了四十岁就签不上合同了,而且还合理合法,很无奈


和风聊天


如果说开曼群岛曾经是避税天堂,那么劳务派遣就是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避风港。但近年来各地关于同工同酬的提案越来越多,或许实现同工同酬就是一个解决劳务派遣产生的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通过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招聘员工的行业是极其广泛的,既然有派遣工,就必然存在正式工,用人单位虽然在解决人手不足方面通过劳务派遣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从长远看,这种差别对待严重削弱了非正式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正式工的倦怠。甚至从某个层面来说,同工不同酬,也是导致一些行业衰退的祸根。

其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与《工资支付条例》里面,早就有同工同酬的规定,他的适用范围是全行业的,如果能够加强监督力度,相信用工生态发生好转后,也会对行业起到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绝对是正面的。

有的人就是见不得同工同酬,还说做临时工是不努力的结果。我想说一句,有的人之所以儿女双全,有房有车,靠的就是临时工对他从事的行业无私奉献,是因为他的一腔热血,如果非要把卖力干活的人污蔑成懒人,颠倒黑白,那么这些人会怎么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呢?还会无私奉献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