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從小到大,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我們總是習慣做選擇題,“有一條河從岸邊到彼岸,有多少種方式?”然後下面給出A、B、C、D,4個答案。

但是生活真的能像試卷一樣,給我們標準的答案,供我們選擇出正確的那個嗎?

01

“知足常樂”二選一,只是為了逃避深度思考?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我很喜歡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鄧超扮演的父親馬皓文說過的一段話:

“真正的人生難題,不會像考卷那樣,會自動跳出ABCD四個選項,有且只有一種標準答案。而是會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開出XYZ的腦洞。”

這段話展開了我許多深度思考。

確實,上學的時候,我們習慣固有的模式,每一道選擇題,總會給出幾個趨近的答案,實在解題無門的時候,大不了把答案的結果往題幹套嘛!

可是,在我們生活中是沒有人會給我們選項的,也沒有誰可以站出來告訴你,這個答案就是你的“最優解”。

你有沒有想過,脫離了學校後,我們仍然保持著自己學生時代的“選擇題思維”?一些事情,看起來存在矛盾,可能簡單思考得出沒法兼顧的結論,我們下一步就會理所當然的二選一。

二選一之後心裡會有創傷吧,怎麼破呢?最好的“自我安撫法”就是告訴自己,“知足常樂”“有舍才能有得”。

就像我們常有的體會:在上學的時候認為培養一門特長和掌握好學業是衝突的,在工作的時候認為個人精進和升職加薪是衝突的,結婚後又會認為家庭和工作只能選一個。

相對於深度思考,找到事情可以兩者並存的方法,其實我們還是更習慣做選擇題,放棄慾望稍微弱點的選項。

02

為什麼我勸你一定要“魚和熊掌都要都要拿到”?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想:“兩個都想要,會不會到頭來什麼都做不好呢?”

首先恭喜你,在你遇到事情的時候能提出具象的問題,這就已經甩開了很多人。接著,拋出問題後,我們一起思考,“真的沒有辦法同時擁有2個選擇嗎?”

為什麼有的人,在上學的時候又是好的班委,可以組織好班級同學的學習,而且還能讓自己的成績穩步提升呢?為什麼,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比我們年輕許多,就可以同時擁有工作和美好的遠方呢?

這說明,我們看似對立,無法融合的“非A即B”其實是可以並行的。

舉個例子,我在知乎上認識了一箇中v柴桑,她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孩,和我同齡都是97年的。

在曾經我也侷限於固有思維,認為“在年輕的時候要想學到東西,就不能在意錢”,於是在自己前段時間用了2年的手機卡得連微信都點不開的時候,我一直違心的告訴自己,“再堅持一陣子就好了,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

但是柴桑不一樣,她在大一的時候就很有自己的思考,在大二的時候逐步開始玩各種繪畫藝術、去各處旅遊、考取營養師證書、在知乎上答題……她不給自己設限,嘗試了自己感興趣的每個可能,後來她在知乎上一篇爆文《2塊錢的維生素C和98塊錢的維生素C有什麼區別?》取得全網閱讀量1000w+的好成績。由此解鎖了她一面各種文青玩樂的生活,一面又享受約稿、簽約不斷的提早高回報工作,大學就攢了快20w……

看到這裡,也許你仍然會覺得,這不過是個例,生活中哪有這麼多“幸運的柴桑”呢?透過這件事情,我所思考的不是柴桑的成功有多少運氣成分,而是更多會關注她是如何做到,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掙到麵包的方式。

03

如果你想同時擁有更多,這是你不可錯失的“葵花寶典”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在知道了柴桑的故事後,我又陸續認識了許多像柴桑一樣“有趣的人兒”。也通過對他們一路歷程的分析,對於同時兼顧工作和生活,我總結出幾點重要的實操方法論:

1、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這裡所指好的開始,更多是指一遇到事情,就要保持好的應對心態——相信自己可以同時取得不同的東西。

可能在這時候,你又會出現疑問“你上面說的我都看明白了,為什麼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我還是會有不得不的難堪呢?”

就拿寫作來說吧!在我們寫作訓練營,很多小夥伴都有一個思維上的誤區,認為報課就是學習,認為按時聽課做筆記就是在學習,最後會疑惑為什麼自己做了這麼多,還是沒法寫出好的文章呢?

事實上,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在知道之後,你花了多少心思設計自己接下來的發展路線,或者在你知道正確的方法後,你又有多確信自己的堅持就是對的呢?

阿何老師常說“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做成一件事情前,首先你一定要很相信、很相信,這件事促成的幾率也會更大。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2、沉下心來,深挖事件本身,合理調和矛盾

上面這一點,更多講的是兼顧做好多件事的“心法”,有了穩定的心態後,接著我們需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去思索怎樣解決眼前選擇的矛盾性。

a、把讓無法抉擇的選項清楚地記錄下來

這裡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做行政,那時候每天朝九晚六,跟父母朋友有豐富的各種出行活動,後來因為經濟,我面臨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留在深圳繼續做行政還是到廣州做訓練營統籌?

在深圳繼續做行政固然可以擁有大把的私人時間,但是我所在的崗位,也讓我有強烈怕被淘汰的恐慌,也因為之前報課欠下如山的網貸,可能繼續安穩下去,總有一天會壓垮自己;而去廣州,我幾乎要放棄自己眼前的一切:時間、旅行、父母朋友、上家待遇頗豐的住房公積金&一檔的醫保……

當時這個痛苦的抉擇使我一個月以來都寢食難安,做各種恐慌的噩夢。也是因為後面得到訓練營同學的指導,我開始選擇在紙上列下了我心中的兩項矛盾。

b、找到各個選項中存在的矛盾點

當我清楚列舉這兩個艱難的抉擇時候,心中的焦慮也隨著降低了不少。

逐步恢復冷靜後,很容易的我就發現了兩個選擇中間的矛盾,其實留在深圳和去廣州最大的矛盾是:我希望自己能賺更多的錢,但我又不想走出眼前的舒適區。

然而那時金錢的壓力,又迫使我一定要做出決定……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c、深入分析事件本質,得出更優解法

找到事情的最主要矛盾後,你最多是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陷入這種難堪的境地,但是仍然不知道怎麼解決。

這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方式——“保持深入思考,分析事件本質,得出更優解法”。

接著說我去廣州的例子,其實我想去廣州最深層的原因就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機會,可以改變自己眼前窘迫的生活。

而我想留在深圳,更多是因為想保留更多個人精進學習的空間,愉快地和身邊人在一起。

其實分析到這裡,就不難發現,“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時候無論是選擇留下還是離開,都會有一個新的兼顧方法。

比如,我最後選擇的是離開深圳,來到廣州做統籌,在處理妥當社群之餘我一樣可以繼續學習自己必須的課程,在不忙的時候,我也一樣可以選擇給朋友、家人打電話,或者找機會回去看他們。

在想明白這一切後,我做出了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一面承接著各式應接不暇的訓練營新挑戰,一面和有限的時間“鬥智鬥勇”,搶奪自己的業餘精進空間。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3、在起步很難,必須二選一的時候,我們可以麼辦?

比如儘管你用上述的方法,明白了自己抉擇困難的矛盾處,也透過事情本質瞭解了自己背後的需求,這時候你仍然碰到了一些不得不二選一的事情怎麼辦?

“萬事開頭難”,很多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最難堅持的階段。

我在訓練營有個同學,阿菁。她最近就面臨了一個十足艱難的抉擇,她在工廠上班每個月拿著很微薄的工資,但是她自強不息渴望把寫作作為自己的技能,渴望繼續學習拿到學歷改變自己當前的命運,但是她的工作兩班倒,工作時手機也要被沒收,下班後累得就只想休息……

這樣的情況,她到底是選擇繼續做工廠,能夠維持養活自己的狀態就好,還是應該保持初心堅持學習技能、提升學歷呢?

面對這樣的情況,也不是毫無解決的餘地,我給她的建議是:她可以選擇,暫時“接受”自己工廠的工作,沉下心來做,在養活自己之餘積攢可以供自己換下份工作的資金,換一份清閒的工作,接著可以並行自己的學習精進計劃。

暫時退卻,不代表放棄,是暴風雨前夕的力量儲備。耐住性子,即使慢了一點,我們也仍然可以實現“二者兼顧”。

誰說掙錢、生活,只能二選一?掌握這招助你兩者都能一路開掛

總結:為什麼“魚和熊掌都要拿到?”只有保持雙向獲得思維,你才不會被二選一的誤區給侷限。

如何實操兼顧多件事情的方法論呢?1、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2、沉下心來,深挖事件本身,合理調和矛盾;3、只能“二選一”的時候可以怎麼破局。

運用好以上心法,堅持深度思考,你會獲取更多自己無法想象的巨大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