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脑梗的危险信号吗?如何预防?

平常心185797423


很多中老年朋友在做健康体检时,如果有颈动脉彩超这一项检查,都会发现颈动脉斑块的问题,但出现了颈动脉斑块,就等于离脑梗不远了吗?就说明脑梗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吗?还不能这么说,颈动脉斑块虽然是导致脑梗发生的一个风险因素,但风险到底大不大,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具体评估。

颈动脉斑块与心脏冠状动脉血管上的斑块一样,之所以会出现斑块问题,主要还是基于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发生,不管是颈动脉还是冠状动脉的斑块问题,我们都要科学辩证的来看待,虽然都是“斑块”,但斑块的情况不同,其风险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之所以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还是由于没有及时被代谢的血脂在受损的血管壁内皮下方形成堆积,最终形成的一个含有脂质核心,上方覆盖纤维帽的血管“斑块”,斑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通常说来,脂质核心较小,而纤维帽较厚的斑块比较稳定,而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较薄的斑块则更容易破裂,斑块破裂或者溃破时,会引起血小板等凝血物质的聚集,从而形成血栓的风险, 如果是颈动脉斑块破裂,就会有一定的几率形成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从而引起梗塞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脑梗的发生。

因此,不要一听说有斑块问题,就吓得不行,斑块的大小,稳定性,导致颈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等,决定了不同的斑块有不同的风险,比如说一些小的斑块,甚至连斑块都算不上的颈动脉内膜增生现象,就完全不必过分担心起引起脑梗的风险,而如果是形状不规则,低回声,纤维帽不完整的不稳定斑块,则要积极的评估风险,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控制,尽量减少颈动脉斑块引起血栓梗塞脑血管的风险。

不要被颈动脉斑块吓住,但也要正确的认识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如果颈动脉斑块属于低危风险的情况,同样也要注意做好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控制,因为血管斑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注意生活调理,同时注意控制好相关指标,血管斑块可能会停止生长甚至变小,但如果是不管不顾,生活上不注意,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慢病也不控制,稳定的斑块一样会继续发展,最后发展成易损斑块,导致更大的心脑血管风险。

想要减少颈动脉引起脑梗的风险,即使是对于低危风险的颈动脉斑块情况,也要从生活上积极的进行调理和控制,低脂低糖饮食,加强运动锻炼(运动不会使斑块脱落,完全不要担心),控制体重,避免熬夜,戒烟限酒,这些方面,都值得长期坚持,如果有三高的问题,也要尽量的控制好,调理好血脂水平,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到2.1以下,就能够减缓动脉硬化进程,保持斑块的稳定;把血压稳定的控制在130/80以下,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0%以下,都能够有助于减少三高对于动脉血管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发展,从而减少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的风险。

如果是高危风险的颈动脉斑块,则要更加注意生活调理和相关慢病的控制,这时候,生活上的调理不能放松,血脂的调节要求更为严格,最好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则更好,同时可以结合情况,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来进行血栓的预防,对于高危风险的颈动脉斑块,同时有可以实施手术的,也可以考虑选择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来去除斑块,减少颈动脉斑块引起的脑梗风险。

发现颈动脉斑块问题,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控制和调理,不管是风险高还是风险低,这都是我们的身体给予我们的健康警告,只有对健康存有敬畏之心,能够严格自律,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遵医嘱合理用药,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的风险,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颈动脉斑块并不是引发脑梗的唯一风险因素,高血脂导致的脑动脉硬化,房颤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脑梗的发生,因此,如果想要减少脑梗风险,就应该全面的做好心脑血管健康的预防和防护,只有全面控制心脑血管风险,尽量减缓动脉硬化进程,才能够全面的做好脑梗的预防,减少脑梗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重视,很多人每年都会进行体检,检查出来发现报告单写着“颈动脉斑块”,邻居老李一看,哎,你这以后要脑中风的,注意了,切莫惊慌,请看过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颈动脉斑块的那些事

1、所谓“粥样斑块”,其实是附着在血管内膜下的呈黄色的像小米粥样的斑块,它会使我们平滑的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慢慢的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当狭窄的越来越厉害的时候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例如头晕等。

2、科普一下,其实很多年轻人去做血管彩超,一般不会提示说动脉硬化了、粥样斑块形成,倒是很多

中老年人体检报告单上经常有这么几个字,其实导致斑块形成的原因主要就是各种慢性病以及一些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不爱运动、饮酒等,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动脉内皮受到损伤,血流就会开始变慢,脂类物质在血管内皮损伤处沉积,并使得血小板黏附、聚集,逐渐在内皮下层形成富含脂肪的泡沫细胞和脂肪条,并扩大融合成片而形成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分类

  • 其实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硬斑块(稳定斑块)和软斑块(不稳定斑块)。
  • 硬斑块:它这个斑块里面含有较少的脂肪,表面附盖着厚而坚硬的纤维帽,所以一般来讲,是比较稳定的。
  • 软斑块:不同的就是这个纤维帽比较的薄,内部脂肪含量大,不仅造成管腔的狭窄,而且还会破裂、出血、脱落、阻塞血管,所以危险性是比较大的。

颈动脉斑块最常规的检查手段-B超

1、颈动脉B超是常用、实惠、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和其它的部位检查不一样,它要求患者平卧,取头仰位,头略偏向检查的对侧,然后医生再把探头放在颈部的两侧,来看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情况。

2、优点:它可以非常清晰的显示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并清除的看到颈动脉血流是否通畅,血管壁是不是有异常,管腔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程度、范围如何,再通过回声的强弱以及斑块的形态区别斑块的性质,所以我是非常推荐这个检查的,是一个初筛的手段,如果狭窄程度比较厉害、有头晕症状,可能需要临床干预等,那么还可以进一步做血管造影来精确定位。


3、注意了:对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应该是要小于1毫米的,如果在1-1.2毫米之间则为内膜增厚,如果在1.2-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如果大于1.4毫米,那么就是颈动脉狭窄了,根据研究数据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会增加10%-15%,脑卒中的危险就会增加13%-18%,尤其是检查提示是“软斑块”,一定要高度重视

4、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一种全身动脉广泛受累的病变,颈动脉斑块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而已,但是通过颈动脉的情况基本就可以判断身体其它地方动脉情况怎么样了,就像糖尿病的病人如果眼底检查做出来提示累及视网膜了,那么肾脏基本也就累及了,所以眼光不可太局限,以为别的地方没事就万事大吉。



颈动脉斑块和脑梗的关系

1、相信通过前面我对病因的梳理接下来也比较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在颈动脉狭窄前期,这是一个量变得过程,还没有引起质变,一旦斑块扩大,狭窄程度严重,就会有临床症状了。

2、

狭窄往下一步发展那便是“小中风”了,专业学名又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是由心脏像脑供血最主要的血管,正是因为狭窄到一定程度后就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头晕渐渐的过渡到一过性的意识丧失,或者半身不能动,持续一会后又会恢复,一般最长不会超过24个小时。

3、如果出现以上这些情况还是不够重视,血压血压不控制好,危险因素也不干预,反复多发作几次,软斑破裂出血、暴露的脂质以及一些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血栓形成,那就直接变成“急性脑梗死”了,这就是它的演变过程

颈动脉斑块的预防与处理?

1、一旦形成了,那么就是定期复查,动态观察斑块情况以及狭窄程度,必要时进行干预,如通过药物或者支架等方式进行处理。

2、人到中老年,即使保养的再好,动脉逐渐出现硬化难以避免,但是你重视了那肯定要比任其发展更好,有高血压的把血压控制好;有糖尿病的把血糖控制好并保持稳定;有高血脂的把血脂降下来;爱抽烟、喝酒的就赶紧戒了;身体肥胖的抓紧减肥。

3、注意低盐低脂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瓜果,保持心情愉悦,身体放轻松,不要太过劳累,早睡早起,平时多多锻炼身体,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均可。

作者寄语:每天定时更新科普内容,身边如果有需要的朋友、亲人可以把它转发给他们看看,经常会有病人问到这一类的问题,所以今天特意查阅了不少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如果对你有帮助,喜欢这位用心的作者,那就给我点一个免费的赞👍吧,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参考文献:

1、华杨.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179.

2.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717.

3、李有忠,胡爱云,单秀琴.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0):26.

4、王星,周建房,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9):685.


张垒医生


颈动脉是负责为脑部供血的主要血管,在长期的血液循环过程中,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导致颈动脉内皮损伤,防御功能下降,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小板等物质会在损伤部位积聚,并逐渐扩大,即形成了颈动脉斑块。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关系。

颈动脉斑块为何是脑梗的危险信号?

颈动脉斑块形成后一方面会使颈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从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肢体感觉异常等初期症状,当狭窄超过一定程度,血流严重减少,脑血管由于缺乏血液灌注而发生缺血栓塞,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和细胞缺血坏死,就会引起肢体偏瘫、口角歪斜、发音困难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即为脑梗塞。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并非十分牢固,会在高速血流的冲击下发生脱落,脱落的斑块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中,引起脑血管堵塞从而引发脑梗塞。所以说颈动脉斑块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发脑梗,是脑梗的危险信号,需要高度警惕。

如何预防?

1. 生活方式

颈动脉斑块形成离不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减少油脂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把血脂血糖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应减肥、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尽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 运动

适当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血脂的清除,可防止或减缓颈动脉斑块的出现,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生。

3. 药物干预

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从源头上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原料产生,另外还有对已形成的斑块起稳定的作用,防止斑块脱落。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了血小板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催化作用,从而防止斑块形成。

4. 定期检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颈动脉斑块会逐渐出现,且已形成的斑块也会不断扩大,所以对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或冠心病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颈动脉B超,如发现狭窄应及时治疗。

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病高发病,所以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后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干预才能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药师方健


“脑梗”是“脑梗死”的简称,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供血减少或中断而导致脑细胞最终死亡。因此,血液供应的减少或中断是脑梗死的关键原因。

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血栓形成:头颈部动脉病变,如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动脉夹层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血管壁局部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

第二、栓塞: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碎片颗粒阻塞特定脑区的动脉通路。

第三、局部或全身灌注不足:多种原因导致的血压剧烈下降可导致脑部缺血,如存在局部脑动脉狭窄则缺血可能更为严重。

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斑块是脑梗的危险信号,大部分的脑梗死,都是颈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脑血管后引起的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导致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糖块状结构,其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肥胖、长期吸烟、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血栓流入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栓塞事件,诱发脑梗死等问题。

调查显示,50岁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约占15%,而到80岁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斑块主要是血管内膜受损,和三高及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预防。

1.饮食

斑块的形成与饮食脱不了关系,预防斑块的形成就要注意饮食要清淡,低盐、低糖、低脂,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胆固醇摄入,保证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吃的过饱。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息息相关,因此要积极治疗自身的疾病,严格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

3.药物预防

通过药物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是很重要的预防举措,但是药物选择要合理,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不要盲目用药。

4.调整生活作息

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不吸烟不酗酒,积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5.坚持适当的锻炼

每天进行适当运动,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6.定期体检

体检是及时发现各种危险的最有力举措,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