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澳大利亚科技也不发达,我国留学生到澳大利亚能学到什么呀?

一滴水1973


其实论科技水准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敢和我们天朝可以抗衡?但是无论去澳洲,美国还是加拿大等其他国家,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眼界,如果你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一家大公司面试,两个孩子对本土认知类似,而其中一个孩子在海外生活过,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面试官的天平会倾向于谁呢?

其实这就是对孩子未来成为专业特种兵还是全能型领导的改变性选择。


东土三千界


很多人是去野鸡大学弄个文凭,因为在国内他们考不上大学。我认识的一个人在澳大利亚某大学待了五年,回来后,竟然当不会说英语,他老爹花钱为他找了个翻译工作,结果工作时手机拿个翻译机,就一天工夫就被开除了,他爸爸气病了。


热拓


澳大利亚常被描绘成一个以农村或农业为主的国家,有时给人偏僻或落后的印象,事实上这都是误会,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全球领先,拥有很多足以自豪的科技成就,例如检查怀孕妇女的超声波成像技术、拯救过无数生命的西药盘尼西林、现今全世界通用的飞行记录仪黑匣子、以电为动力的心脏起搏器等等,都是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明。截至2012年年底,澳大利亚先后有十三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

191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威廉·罗仑兹·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HenryBragg)因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的贡献,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威廉·罗仑兹·布拉格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在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获得诺贝尔奖时年仅25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而在同一个城市出生也在同一家大学毕业的澳大利亚医学研究人员弗罗里(HowardFlorey)因对盘尼西林的应用研究,与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和钱恩(ErnestBorisChain)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后,缺乏制成产品的技术,弗罗里和钱恩成功地把青霉素制成可以真正使用的药物盘尼西林。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印刷和流通塑料钞票(准确地说是聚合物钞票)的国家,早在1988年就试验流通塑料钞票,澳元钞票手感犹如塑料和纸的混合,用特殊的聚合物制成,防伪程度很高,即使火烧也只是变形但不损坏,平均流通寿命比传统钞票长五倍。澳大利亚对塑料钞票技术的掌握是如此的成熟,以至于它为至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承印钞票,包括文莱,智利,印度尼西亚,科威特,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新西兰,中国香港,加拿大,巴布亚新几内亚,罗马尼亚,西萨摩亚,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泰国和孟加拉国。


笑澳江湖2018


呃,我认识一个以前是成都办公家具行业翘楚的企业主,他的儿子就是去澳大利亚留的学,还泡了一个台湾女朋友回来。

一时成为成都家具行业的佳话,大家都是一溜的羡慕嫉妒恨,认为这是成都家具二代的最完美诠释。

于是该家具厂也大肆扩张,准备成为西南办公家具行业的龙头。不过随后形势急转直下,这个企业遭遇了灭顶之灾。

其原因就在于他那个在澳洲留学的“优秀”儿子,在澳洲什么先进理念、技术、知识没有学到,倒是把赌博学了个溜。跑到澳门去一晚上输掉1500万现金流,还欠了赌场的债人被扣了。后来是成都家具业界龙头级企业主去澳门担保把人取出来。

其实这就是国内很多有点钱了眼睛就往外瞄的家长的缩影,有一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不惜砸锅卖铁、负债卖血都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以为到了国外那花花世界,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从此顺风顺水,呼风唤雨了。

殊不知,哈佛是名校,但是世界上有几个华人翘楚是哈佛毕业的?剑桥很拽,华人不也就出了一个徐自摩吗?而且徐自摩的人生到底是幸福还是悲伤,只有徐自摩知道。

实际上,如今很多留洋的学生特别是硬是用钱堆出来的留洋学生,已经没有了老一辈留学生的那份做大事业的家国情怀。他们不过是去花花世界里面沉迷去了,甚至于根本不上学,骗家里的钱在外面挥霍,因为山高皇帝远,父母难以节制,就更加放荡不羁。

澳大利亚不但科技不发达,文化底蕴也不值一提,唯一的就是他是一个白种人国家。因此在国内很多家长眼里,它有没有媲美国内学府的实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了。

要想真正醉心学术,为了学术而飘泊世界,而不仅仅是为了面子,恐怕还得再过一两代人。等浮躁的这一两代人都老了,等我中华真正的成为全世界膜拜的圣地的时候,我们才会把心收回来,不再以屹立于五千年厚重文明之高,去艳羡那一二百年文明之低的荒谬。


谢金澎


我的澳大利亚导师

(临时客、Robert )

前几天,驾车外出拜访客户。路过新南威尔士大学,霍然想起:自己又有一、两年没有回母校看看了。悉尼虽然很大,但是由于经常开车在外,路过母校的机会是很多的。可能是因为久居此地,并没有产生紧迫感的缘故,每次路过时,都是在车上匆匆一瞥,没有多想。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是屈指一数的工科大学,地位如中国的清华大学相仿。除了良好的教学设施之外,还有非常漂亮的校园,简直让人留连忘返,更不用说她还是我的母校了。

但更令人难忘的是我的导师,每次回母校,拜访导师都是我的主要内容之一。导师的办公室在机械制造工程学院的四楼,国外的专业分类与中国不一样:像空调制冷专业,在国内属建筑环境类,而国外属机械制造类。走过那熟悉的通道,就来到了导师的办公室前面,见到了上面的牌子:“DR. I. L. MACLAINE-CROSS” (麦克莱恩-克劳思博士)。往事如烟,又历历在目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次见到导师是12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从中国大陆来到悉尼,还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语言学校里学英文呢。此前我已经跟他通过信,表示对他研究的太阳能空调项目有兴趣,他也曾复信表示欢迎。但当我真正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还是被他的形像吓了一跳!敲开了房门之后,发现是一间凌乱而又闷热的小屋,导师满脸的大胡子,两眼深凹、直勾勾地盯着我,开口第一句就没有客套:“Who are you?”我只好硬着头皮,用半生不熟的英文说明了我的来意。一旦发现我是真的来找他的时候,导师顿时变得非常热情。马上表示了欢迎,而且说:乐意担任我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读硕士学位的导师,并亲切地问我有什么困难。刚到澳大利亚,当然是困难一大堆,但我只能捡最重点的说。我说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导师一听就大笑起来,诙谐地说:“Don't worry, I am sure your 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别担心,我坚信:你的英文一定比我的中文强得多!)。这么一说,我倒也被他逗乐了,看起来:这大胡子导师人还不错!

待到我完成语言学院的学习,正式开始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导师的作用就日盛一日了。第一学期,我选修了他的一门应用空调原理及设计课。发现他的授课方式跟国内的教授简直是天壤之别,第一次上课,就开门见山地表示:我并不准备、也没有能力教会你们什么,你们的一切知识将来自于你们的自学,你们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如参考书、图书馆、网络、同学之间的讨论会,来完成我每次布置给你们的自学任务和作业论文,至于我,对于你们而言,只不过是一本会说话的参考书而已。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也就是这么说说而已。没想到:他还真就这么干了。他老人家基本上不备课,就这么晃悠着来上课了,每次上课第一句话就是:“Any question?”(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人提问,他就要布置下一次的自学内容和作业了,再没人开口提问,他就要下课走人了!

头一两次,大家还有点犹豫,不太敢提问。到后来,自学的内容多了,那问题就多了去了!每次上课,大家都是一连串的问题,导师倒也从容不迫地给予解答,从不吝啬时间,就算是到了下课时间,也要把问题说清楚。搞得每堂课都像是开讨论会,而在不知不觉的讨论中,大家对自学的内容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有趣的是那些难度极大的作业题,如果经大家集体讨论也没算出来的话,我们就会利用上课时间,要求他演算给大家看,可是他也并没有准备,所以,狡猾的导师往往会要我们派一个代表先在黑板上进行演算,他坐在一边挑毛病,不时还插科打诨地取笑一两句,待到他看出一点名堂,就会跑上去亲自演算了。但由于准备不足,并不是每次他都能顺利地完成演算,也经常有出错的时候,每当这种尴尬的局面出现的时候,他总是夸张地一举手:“Next one please!”(请下一位同学接替我演算!)。由于他的表情非常滑稽,往往会逗得哄堂大笑。而受到取笑的导师却洋洋自得地对同学们说:“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请别为我哭泣,阿根廷!)。估计这是他老人家常常唱的一首流行歌曲,用于此处,估计是请大家别为他难为情的意思。适应了导师的教学方法之后,也挺方便的,期末考试,大家都取得优异成绩,于是全班都获得他的表扬:“I am so proud of you!”(我为你们感到自豪!),云云。

进入第二学期过后,我决定开始写毕业论文了。在充分了解了导师的工作方法之后,在选题方面,我没有跟他进行过多的探讨,便自己决定了题目:“将干燥剂太阳能空调用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可行性”。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好奇的一个问题?跟导师一谈,他马上就极为赞同:“That's an excellent topic!”(那是非常不错的选题!)。接着,我跟他谈了自己的困难:资料收集、实验设备、以及资金需求等要求,每一项都得到了导师全力支持的承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我何时何地去找他,导师总是耐心地给我指导和帮助。而每次我产生任何新想法,他都会不遗余力地鼓励,与此同时,也会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我注意到导师有一种非常高超的本领,那就是:在大张旗鼓地赞扬同时,又会不露声色地对任何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在他的指导下,我的自信心空前膨胀,积极性越来越高,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实验和论文。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导师对于我的毕业论文的态度。此前,我曾经在中国的湖南大学拿过一个工程硕士学位,那时候,我们的硕士生对于毕业论文的过关都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对于导师们的严厉和挑剔,流行这么一句俗话:“初稿批评教育,再稿教育批评;实在不行,推倒重写!”但这句话如果用在这位外国导师的身上的话,可以改成:“初稿表扬赞美,再稿赞美表扬;如要过关,易如反掌!”按说,我论文的结论对导师并不有利,我研究的结果是:如果要将他研究的这种干燥式太阳能空调用于中国的华南地区的话,按照那个地区的太阳能辐射强度和目前的接受效率,加之我对这些设备的成本核算,要长达25年才能收回成本!25年是多长的时间啊,目前的房屋贷款也不过是25年还本还息,谁会有兴趣来买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太阳能空调呢?所以说,这个结论应该是不符合导师的心意的,但他对待这个结论的满意程度超出我的想像。夸奖我做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工作,至少我们弄清楚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设备目前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他鼓励我:按照原来的思路把结论写进去。

跟导师混熟了之后,发现他这个人非常诙谐幽默,爱开玩笑,所以,我也渐渐地敢跟他开玩笑了。有一回,我对他说:以你这种不着边际的教学方法,要是搁在中国的大学里,早就被校方赶出校门了,还能心安理得的当教授啊!导师听后,哈哈大笑起来,顺水推舟得意地表示:“That's why I never spend one second to study Chinese, I can't working there.”(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花一秒钟学习中文,因为我没法在那里混下去!)。还有一回,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的姓氏里面有一条横杠,而这种情况在别人那里很少见呢?他坦然地告诉我:麦克莱恩是他父亲的姓,克劳思是他母亲的姓。因为他出生之时,他的父母亲尚未结婚,也没有决定将来是否长期生活在一起,没法决定让他跟父姓还是跟母姓,所以就把父母的姓氏都连在一起,中间用一条横杠隔开,以示楚河汉界之意。他倒是什么也不避讳!

虽然我已经习惯了导师这种表扬、表扬、再表扬的工作方法,但最后他为我写的推荐信的时候,上面的溢美之词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罗伯特.汪先生在学习和研究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耐心、毅力和灵活性。他为人礼貌、举止大方,能作为他的导师,我感到非常的愉快。他赢得了我的同事们和他的同学们的普遍尊重。我毫无保留地向各位推荐:他完全能胜任市场销售、工程设计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说实在的,来澳大利亚之前,我在中国也学习过很多年,从来没有获得过师长们这么高的赞扬。我有时候甚至常常怀疑:导师的赞扬之中含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不管怎么说,我以优异的成绩在新南威尔士大学顺利毕业了。

临毕业之前,导师专门与我谈了一次话,他建议我:你将来应该从事空调设备的销售工作,因为,你除了掌握良好的空调理论基础之外,对产品的设备性能、运用特点,特别是市场价格有非常敏锐的反应,如能在这一行继续发展,将来则定会有所作为。应该说,导师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而我也把导师的临别赠言视为终身的努力方向。借助他的推荐信和大名的帮助,我很快在悉尼的一家空调设备生产厂找到了销售工程师的职位。从1999年在悉尼开始工作至今,我历经了很多的变故,曾经三次失去工作。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喜欢去导师那里坐坐,他也总是坐在那间凌乱的小屋里接待我,但从来不问我为什么去找他,只是跟我侃侃而谈太阳能空调的每一点新发展。我总是默默地注视着他:导师一生都从事这么一项很难用于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不是很枯燥吗?但他却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跟他的人生经历相比,我这点挫折又算什么呢?

这次见导师,我才把自己的近况告诉他:这两年我的事业发展较快,自己在悉尼开了空调公司,与国内的朋友合作,在澳大利亚销售空调设备,进展较顺。听了这些,导师又一次眉开眼笑地表示:“I am so proud of you! Robert.”不知为什么,听到这句他对我说过无数遍的赞扬,我突然有一种热泪盈眶地感动,一反中国人常有的礼节,我热烈地拥抱了导师,说了一句肺腑之言:“Become one of your students is my great honor in life。”(能成为你的学生,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

倚仗自己的中文写作能力,本以为能将此文一气呵成,却不料此文自动笔开始到修改完成,整整过了一个月,至今仍觉不满意。因为导师的很多美德及善良,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并没有完全地写出来。少年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那个不修边幅的日本教授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最后,我还是引用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的一段描述来结束本文:“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谨以此文献给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院的麦克莱恩-克劳思教授。

2009年5月1日 写于悉尼



临时客


在诺贝尔奖一百多年历史上,澳大利亚有14位获奖者,包括开发出青霉素的弗罗里爵士和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马歇尔教授。他们在各项领域为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澳大利亚人口基数小,一共就2500万人。请问这个“澳大利亚科技不发达”是跟谁比啊?


Peng180783102


想法很传统,思维很僵硬。去澳大利亚学本事?你想多了。去澳大利亚留学有三种人:国内考大学无望的去混个文凭。家境优越弄个留学背景镀镀金的。去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想留在澳大利亚工作的(这类人家境一般)。

能学到什么并非重点,能达到目的就行。


吴越之间


我国一些学生到澳大利亚去上学,目的就是去混张毕业证,这样也算是个海归了吧。一般来说,去不了美国、英国或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中国学生,都会涌向澳洲的,因为去那里留学的门槛很低,只要读书的资金够了,都可以去。我身边有不少的邻居、朋友、同事的小孩,都去过澳洲读书。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平,几乎都是重点学院考不上,又不愿意委屈读普通的,就由家长花钱送到南半球去"镀金"留学,混几年回国可以用海归身份找工作。实际上,都知道,与欧美学校的文凭相比,澳洲学校的文凭含金量很低,所以,很多从澳洲读书回来的学生一样找不到工作,其就业境遇还当不到国内一些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好。


一线天


澳大利亚是人均GDP超6万刀的一线发达国家,跟我国不处在同一发展阶段,澳大利亚的大学与发达世界全面接轨!

其他的不想说了,发现国内无知、自大的人太多了。。。不想跟无知的人多说。。。


RonnebyBoy


澳洲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可以用钱买,这就是国人云集的原因!出去玩几年,然后买个文凭回国招摇撞骗或者蹲在那里继续潇洒,一个澳洲一个新西兰都是这样,只要有钱没什么不可以。这都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曾几何时国内一些公司慢慢不招收澳洲毕业生,国内高校也都不太感冒他们的学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