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那么软,写出的字为什么可以行云流水,又可以入木三分?

我来陪你玩GOOD


书法是因毛笔书写而产生的一门一艺术。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毛笔书法的魅力,就在于笔毫的柔软,使毛笔的运动形态丰富多彩。在水平运动中产生使转的笔法,在垂直运动中产生提按的笔法。

同时,勤于练习,方法得当,还能使笔毫凝聚,产生万毫齐力的效果。

当然,还可因书法家的个人爱好、审美追求,产生仕女簪花的流丽风格和壮士横刀的雄强特色!








柏夫文艺


正是因为毛笔的软,成全了它在书写中的丰富变化。

中国的书法和西方的书写,是非常有意思的两个取向。

中国书法在记录思想和存储语言的时候,还不忘表达自己的艺术特点,时而端庄俊秀,时而粗犷奔放,时而流云行水,时而盘整如石。

而西方人从一开始用羽毛头,到后来的钢笔头书写,只是为记录而记录,笔只停留在工具的使命上,所以,它无法上升为书法艺术。

再看中国实用中的硬笔书法,因为它的笔头是硬的,能变的,只有纸张的厚度,用笔压迫纸面,而求得有限的粗细变化,这也局限了硬笔书法的发展。

毛笔峰回路转时,

纸传行云流水声。

当然,正是因为这由软而生的丰富多彩的线条呈现,使初学者如骑上还未驯服的马儿,东奔西窜,难以驾驭。

一直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苦练,才能将这柔软的笔头如驯服的骏马一样,听命于书者,自由而潇洒地奔驰在纸面,成就一篇篇书文并茂的艺术品。


云中一击


长期不断的练习,撑握了笔的性能,熟练了用笔技巧,稳定了控笔的力量,使心力,臂力,腕力,指力协调配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1b39eb86c2d440c92ced887d0526495\

书香中华643


毛笔软,是相对于现在人的书写硬笔而言。民国前几千年中国人都用毛笔,已然发展成熟。至于为什么写出的字能行云流水,入木三分。一是毛笔通过几千年的书写和改进已经成为很好很成熟的书写工具。,二是,不是每个人写字都可以笔走蛇龙,行云流水。需要一定的书写功底。有的人穷且一生都在追求书法造诣。

在古代书法作为很高的艺术追求存在,是上层艺术。流传下来的也是书法大家之笔。所以我们今人看到大多是他们的字。看着都用入木三分之功力。

再有,我们现在人用硬笔写字习惯了,突然拿起毛笔写字就感觉软趴趴的。这是我们用现在用笔的姿势和力道去用毛笔写字,当然会感觉很软[灵光一闪]

另外,毛笔也有硬豪软豪哦⊙∀⊙!










拂尘浮生


无论是“行云流水”还是“入木三分”,其实都只是一种形容。

行云流水是形容一幅书法笔意连贯,一气呵成,这是建立在通篇布局成竹在胸,运笔控笔游刃有余的基础上的。

而“入木三分”是形容笔力刚劲,笔法凝练,这是由于长期的扎实练习而达到精神与身体的完美统一而形成的。

所以,“行云流水”固然是一种抽象的表达,而“入木三分”也并不是真的把笔墨沁入木板中三分深。

试想一下,我们写书法,把笔墨沁入这么深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写字还是刻字?同理,“力透纸背”也是一种形容而已。

当然,如果真想实现“入木三分”也很容易,只要选择疏松一点儿的木材,比如泡桐或者松木,然后用比较稀的墨汁,把笔蘸饱墨汁,写的时候慢一些,别说入木三分,入木一寸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入木三分只是一种形容,并不是真实的情况,也不是学书法需要追求的效果。自然与毛笔的软硬也没有关系。

最后贴几幅我自己写的书法作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省思斋


拙笔



赵军书法


书法家的高底一般看写出的字在运笔上有没有劲力。如果劲力浅,书法中显露圆滑飘逸之感。劲力十足,书法中暗藏坚木硬骨之气势。

这就和气功大师发力推物一样,柔和挺进。

木入三分难能到达,纸透三张不是不可能。

书法家多有,木入三分不妄虚名。待见!






郭玺清


书法,其实是一种思想的作品化,毛笔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古人用其书写文章,承载的其实是人精神活动的产物。

在中国哲学中,有“精气神”之说。精,其实代表的是物质,气代表的是无形中流动的力场,神,代表的是精神。

而书法,其实就是通过毛笔这一物质,表达精神面貌的创作过程。

而毛笔的柔软,恰恰是老子道德经的精髓,以柔克刚。

而书法写出的字行云流水,是一种贴近自然状态流淌的心态,而入木三分,便是力道力透纸背的功底和气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