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在人类历史中有一段历史发生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在这个人类的星球上,空间位置具体位置在地球北纬30度左右。

东方、西方这个时候群星璀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黑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来。

这个时代在西方世界,称为轴心时代;而在东方,我们古代中华民族称之为百家争鸣。但是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个时代都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


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轴心时代

位于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和别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墨子的一生相伴着各种各样鬼斧神工般的发明,而这些发明被巧妙地运用到墨子的思想实践当中。

在纷乱的战火间,墨子和他的弟子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非攻主张。所谓兼爱,即是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所谓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在这个时代还有一个伟大的道家思想家,庄子。与墨子激进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探寻自然,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真谛,可谓众说纷纭。


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然而,所有的这些思想都与一个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学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正是被后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


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孔子


孔子呢,在开始的时候,他就反思对人的理解,人就是全面的人,而且怎么样通过人的自觉,人自己的努力,人自己的修养能够成仁。

以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孔子追求着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

孔子在世时,他的主张始终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颠沛流离时如丧家之犬。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后,亚圣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然而,他的仁政主张依然没能被任何一位君王接受,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儒学依然没能成为治世之学,甚至内部还出现了裂痕。

大儒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更因为主导焚书坑儒而被众多的儒者被为最大的仇敌,秦朝时期,儒学坠入深谷,儒家思想似乎将永远湮灭于历史烟云之中。在山东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珍藏着出自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彩绘绢本《孔子圣迹图》大部分展示的是孔子颠沛流离的一生,然而其中的《汉高祀鲁》图却描绘了一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唐丽 孔府文物档案馆 副馆长:太牢礼主要指的是全牛、全猪、全羊,这个也是规格比较高的一种祭祀礼仪,刘邦祀孔开了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


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荀子头像

焚书浩劫十八年之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用最隆重的太牢礼来拜祭孔子,那这个太牢礼指的是什么呢?太牢礼主要指的是全牛、全猪、全羊,这个也是规格比较高的一种祭祀礼仪,刘邦祀孔开了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这是史料记载中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似乎昭示着儒家思想重获生机。

这个时候,大儒董仲舒应运而出,董仲舒最为世人所熟知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然而,所谓罢黜百家并不是废弃各种思想,儒家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众多思想的精华,成为经过改良后的新儒学,此时的儒学在秉持仁、义、礼、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

百家争鸣,儒家为什么能占主流


当中国重新建立起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宋朝时,一大批儒学思想家再次应运而生,其中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新学说被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继续秉持着以礼治国的儒家基本思想,使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道,成为最能稳固宋朝统治的官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由此再度振兴。然而,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前期,程朱理学被凝固在了刻板的书本当中,曾经活跃的思想已经变得保守与僵化,此时的儒家思想需要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青春气息。

到了明朝,在大多数科举士子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之时,有一位十六岁的狂狷少年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他就是王阳明,不羁的个性,注定了他坎坷而传奇的人生,也在助推着一位儒家圣者的诞生,丰富的阅历和不辍的思考让王阳明在儒、释、道之间有了崭新的领悟,他不拘于程朱教条,持续推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命题,构筑起他的阳明心学,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他是吸收了各种不同的思想以后,它的认同更壮大,同时它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得它能够一度一度的重新再建,然后重新发展,这种比较宽广的这些韵律呢,这是儒家使得中华民族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

正是有这些伟人的努力,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法、释、道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些思想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礼仪道政治观念,影响着诸多政权的成败兴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