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落后时代110年前东北发生的鼠疫,中国人是怎样防治的?

野骆驼9005184025938


鼠疫这种疾病在以前可谓是相当致命的,往往都会死很多人。在满清末年的1910年时代就曾经爆发过一场非规模非常大的鼠广没,当时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性。幸好当时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有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去防治。

据说是当时由东北一些捕鼠的人感染了鼠疫病毒,随后在东北大量的传播造成了非常大的一场瘟疫,当时东北死了不少人。以东北的大城市哈尔滨为例,当时总共也不过7万人而已,但是却在这场瘟疫中死了5000多人,从这个比例来看,那时候的这场鼠疫可谓是相当恐怖。

当时,传统的医疗手段对鼠疫这种瘟疫根本就是束手无策,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碰到了,往往也只能够硬扛过去,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不过当时满清面对这种困局,启用了北洋陆军医院医生伍修德前往东北处理鼠疫病毒。

伍修德到了东北之后,采取现代化的一些方法,例如阻断交通,焚化尸体,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等等。伍修德还从其他地方抽调了不少医务人员前往东北,有力的阻击了属于的传播。最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伍修德他们终于解决了这场大的瘟疫,但是当时已经死了数万人。不过在当时的那种医疗条件下,能够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发生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其房屋估价焚烧,去执行任务的员役兵警也死亡相继。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还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特别由于交通断绝而影响了城镇人民的正常生活。

  

  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在这期间,清政府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整个华北和东北都按伍连德的建议进行防疫,成功地控制鼠疫的扩散。俄国方面也积极配合,在阻止鼠疫在俄人居住区流行的同时,控制鼠疫经西伯利亚铁路的传播。在华的外国医生和医学生,更是义无反顾志愿去疫区参与防疫工作,多人殉职。当地的中医也勇敢地主动医治鼠疫病人,伍连德组建的防疫队伍也付出巨大牺牲,直接接触病人的护理和救护人员将近一半人员殉职。

  

  由于各种防疫措施处理得当,在当时疫情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成功扑灭了这场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震惊世界的烈性传染病,指挥这次防疫的伍连德也因此名扬世界,而清政府在这次鼠疫大流行中尽管在初期存在缺乏应急措施、个别官员渎职等问题,但在其后的措施处理可圈可点,不但尊重专家建议,为防治疫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甚至在冲破世俗偏见上所表现出的开明,在今天看来也令人钦佩。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组织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伍连德当选为会长。各国专家对东北抗鼠疫行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伍连德被冠以“鼠疫斗士”称号。


历史爱好者123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东北的鼠疫其实并不稀奇,甚至中国关内鼠疫也不算奇袭。

在没有特效抗生素的情况下,鼠疫难以得到控制,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死者无数。

1894年,鼠疫又在广东爆发,广州城在十日之内全城蔓延,并传至香港。

广州和香港成为鼠疫流行的中心,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估计在中国和印度便导致约1200万人死亡。

东北原本情况比较好。虽然东北紧靠最可能爆发鼠疫的蒙古草原,但一直人口较少,大城市更少,农民自耕自种,互相隔离,所以传播有限。

加上鼠疫主要依靠老鼠携带的跳蚤传播,而东北秋冬季节户外严寒,老鼠无法活动,所以鼠疫传播也比较困难。

但1910年的鼠疫则完全不同。

一来当时由于清政府放宽闯关东的限制,东北人口暴增,而且很多人聚集在比较容易打工的城市。

二来此时鼠疫所有变化,人传人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由此,东北这次鼠疫特别严重。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爆发鼠疫,仅仅2周后就传到省会哈尔滨;10 月 30 日,长春告急;11 月 2 日,沈阳沦陷。

11 月 15 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

一说这是西伯利亚爆发鼠疫,大量在这里的中国劳工被感染(居住条件恶劣,数十人住一起)。沙俄政府为了避免处理这些麻烦,将中国劳工赶回中国。

这些工人回到满洲里就病倒,由此鼠疫传入中国。

当时满清政府慌了手脚,不知道如何处理。

要说政府无能也有一定好处,就是他们不会自以为是的乱来。

于是,满清政府把防疫工作交给专家来处理,就是著名的防疫科学家伍连德。

伍连德是马来西亚华人,1896年到1899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研究传染病及细菌学。

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在当时的中国,这种医学博士专家屈指可数。

清政府病急乱投医,在12月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调查并开展防治工作。

年仅31岁的伍连德是有真材实料的人,而且具有医生特有的济世救民的心理。

1910年12月24日,伍连德不顾危险,率助手即陆军医学堂高年级学生林家瑞到达疫区中心哈尔滨,领导防治工作,在四个月之内控制了疫情。

传统观念认为,这种鼠疫只能由老鼠传给人类,英美的医学专家也是坚持这个观念。但东北当时正是严寒季节,老鼠根本无法在旷野行动,鼠疫却蔓延到农村。

伍连德高度怀疑此次鼠疫是人传人,所以必须彻底改变防疫的方法,不然根本就是胡来。

这就需要解剖尸体。

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同意验尸的,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最大的侮辱。

伍连德无奈之下,找到一个日本医生,他的妻子刚刚病死。

在日本医生的允许下,伍连德连夜对这个日本妇女进行验尸,迅速确定了确实是人传人。

于是,伍连德迅速调整了防疫策略。

首先,他对于疫区进行严格的隔离,不允许疫区的人随便出入。

其次,他对于疫区内的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严格的病区隔离。

再次,对于所有疫区严格消毒,病死者尸体立即火化。

还有,减少人传人的危险,采用包括口罩在内各种方法。

等等。

这些方法立竿见影,很快感染者数量减少,最终基本消失。

然而,过程却极为艰苦。当时满清财政几乎崩溃,无钱无设备。

伍连德没有办法,被迫向在东北有很多利益的沙俄和日本求援。

沙俄和日本虽不关心中国人的死活,却也不希望东北由此崩溃,自己还怎么殖民。

在伍连德的恳求下,沙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

比如他们提供了1300 节火车车皮(内置取暖火炉),伍连德由此得到了大量的隔离病房,解决了病人的隔离问题。

日本方面,也提供了一些药物和医疗设备。

靠人不如靠自己,伍连德自己也做出无数努力。

比如他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大大减少了人传人的感染率,这种口罩后世被称作“伍氏口罩”。

当然,难题有很多。

比如火化病死者的尸体。

在当时中国都强调土葬,火化尸体是大逆不道行为,任何人都不会接受。

伍连德为了说服家属同意火化,软硬兼施,最终将所有尸体火化。

甚至一些先期已经被埋葬的死者,也被挖出来火化。

这些高效的工作,效果非常好。

1911 年 3 月 1 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 67 天,这里终于没有一个的病人。造成6万多人死亡的鼠疫,被控制住了。

要知道,伍连德的工作不但可怕,而且危险。

法国医学专家梅斯尼赶来哈尔滨参加治疗,然而9天以后就病死。

在此次防疫行动中,参与工作人员 2943 名,297 人殉职,伍连德也是九死一生。


萨沙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灾祸首发于傅家甸(今道外区)。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很快延及哈尔滨,危及东北全境。

清政府急电召伍连德赴哈尔滨调查处理疫情,伍连德乘马车入傅家甸。在伍连德等人的推动下,1913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公布了关于尸体解剖法规的总统文告,随后颁发了详细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方准许尸体解剖的法律性文件。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患,成本费仅需当时国币2分半钱。

鼠疫发生之初,政府为死者提供棺材安葬他们;到了后期,尸体也便被直接放在坟场。随着天气渐冷,这些尸体也都被随意弃之于坟场地面上,已经至少6周有余。伍连德注意到,这些尸体各种姿势都有,有的甚至还保持着坐姿。

伍连德凭借直觉,感觉鼠病菌在地面下也是可以存活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处理掉这些尸体,唯一的办法是集中火葬。 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挑战。 

他思来想去,最终给清廷上书,请求颁布准许火葬。

伍连德雇用了200名工人,把棺木和尸体以100为单位,分成22堆。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用消防车在尸体上面浇上煤油。火点起来,尸体迅速猛烈地燃烧起来,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灰飞烟灭了。伍连德后来写道,目睹亲人遗体化为灰烬,两万名傅家甸市民面无表情。

1月31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大年初一,此时,傅家甸已经有1/4的人染鼠疫死亡。 

适逢春节,防疫部下发传单,号召大家燃放爆竹。伍连德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爆竹里的硫磺同样有消毒的功效。大年初一这一天,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从183名下降为165名,“此后日渐消减”,而且再也没有回升过。 

1911年3月1日午夜,当鼠疫死亡人数为零的报告传来时,坐落在哈尔滨傅家甸的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几日后,鉴于鼠疫死亡连续多日为零,防疫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哈尔滨鼠疫之后,伍连德又转战长春、沈阳等地,经过努力,到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






历史系小怪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那次鼠疫大流行,造成5万多人死亡,险些让东三省变成人间地狱。

东北那次鼠疫是1910年10月份开始的。初期的传播媒介是俄国西伯利亚一种被称作旱獭的啮齿类动物,它身上感染了鼠疫菌的跳蚤,跳蚤把细菌传给了在俄国做皮毛生意的中国商人。

然后这些携带病毒的商人从西伯利亚传到中国满洲里,随后传染到哈尔滨,长春,哈尔滨;以及河北,山东等地。

鼠疫发病之快,死亡率之高令人咋舌。只要接触到鼠疫患者必死无疑!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于鼠疫,有点出现“灭村”“灭门”恐怖现象。

在110年前,中国医疗水平低,根本没有专业的防疫机构。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清政府束手无措。

而当时俄国,日本在中国东北都有自己的势力与地盘,并虎视眈眈想进一步掠夺中国更多的领土。

这次鼠疫为日俄提供了一个契机,日俄两国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想派兵维持秩序。

从表面上看,日俄都是一片好心,是为了帮助中国防疫;实际上是想借机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日俄步步紧逼的态度。清政府外务部施肇基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祖籍广东台山的华侨伍连德。

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后接受袁世凯邀聘回国任教,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

清政府命伍连德为总医官,负责东北鼠疫防治工作。

伍连德到东北之后,深入疫区调查,查找病因与病源。最终发现东北大面积爆发鼠疫,与当地不卫生环境,病死的人掩埋方法不对有关。

于是,他要求各地做好卫生,如有患者死亡,其所居住的房屋及用品,直接烧掉。

不仅如此,还将新近病死的人和掩埋的尸体挖出来,统一焚烧。

他还发明自制口罩,建立医院收治患者的规章流程,严格控制二次传播。

为避免鼠疫向中原扩散,还在山海关设立了检查站。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在此停留5天予以观察,甚至连进贡的贡品也必须检查。

100多年前,国人的观念非常保守,传统认为“入土为安”,认为尸体焚烧是大不敬。

所以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隐瞒家中患病的病人,另一种则是无力承担安葬的费用,就将家里病尸悄悄丢在街面或外面。

这就造成了新的传染源,不断引发新的疫情。伍连德克服种种困难,挨家挨户的告知,有疑似病人尽快入院治疗的必要性。

一旦发现病尸,马上做焚烧填埋以及公共空间用生石灰消毒的处理。

接着,他又建议封锁了东北三省的铁路交通,并在山海关设立了隔离区。所有出入的人,都要观察5天后,确定身体没有异常,方能离开。

同时他还面向医护人员和其他尚未感染的公众,推广戴防护口罩进行防护。

这个防护口罩还是伍连德发明的,是把两层棉布口罩之间,放上吸水药棉,能有效的隔断呼吸道传播、因为成本低廉效果好被广泛使用。公众在这种自我保护中,发现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大家记住了这位医生,还把这种口罩称为“伍氏口罩”。

回想起来,伍连德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好了三个方面:一是有效的切断传染源,二是阻挡传播途径,三是保护公众安全,减少感染风险。

想一想,这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举措,其中不少我们现在都还在使用。

尤其是对传染源的管控以及交通方面的隔离,很快就起了效果,伍连德一连串有效措施,制止并消灭了这场大规模鼠疫,也粉碎了日俄想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 让人钦佩。







仁德历史


110年前的东北大鼠疫,是在清政府日暮西山的期间爆发的,那场鼠疫能被控制住,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联想到最近的新型肺炎,本人也是去翻阅了一些中国历朝历代有记载的大瘟疫,读罢便是认识到了东北鼠疫控制,是封建王朝中做的最好的。

对比明朝末年的大瘟疫,清朝时期的东北鼠疫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当时的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鼠疫。

明朝末年的华北鼠疫,大概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覆盖了大明的半壁江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就是流民的迁移。

因为当时很多百姓不得不逃荒,明朝末年年年都有天灾,小冰河期导致了粮食产量锐减。随着这种流民的移动,使得鼠疫往相对富庶的地方传播。

所以明朝末年的大鼠疫,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直到吴又可发现了鼠疫的传播原理,这才明白了鼠疫的控制方法。



此后吴又可的《瘟疫论》,成为了疫情控制的指导文献,清朝控制疫情,基本按照上边的方法和药方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尸体和隔离。

首先尸体要进行焚烧处理,同时患病的人用过的东西,全部都需要烧掉。还有就是接触患病者的人,也需要将他们区分出来。


同时将病人分为重症,轻微等,将染病的人全部妥善隔离看管起来。且其中记载了一条,那就是如果一个村子疫情导致全村空了,那就得烧毁这个村子。

所以在东北鼠疫的时候,清政府在东北推行的就是隔离,村与村之间的隔离。且这种隔离是更加强制性的,加上当时有伍连德这样的留洋专家。

伍连德也算是鼠疫研究中,最杰出的人才,也是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者。可以说有此人,实乃是民族之幸。


小司马迁论史


伍连德医生国外留学回来他学的流行病学,细菌学。是伍连德医生叫大家戴口罩,然后还做口罩。把病人分开,轻症的,重症的。然后把死了的集体焚烧,后来才缓解了,天佑我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