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4名同学,只有3名能过普高线,大家怎么看?

海洋叫小明


全班五十四名同学,班主任老师说就三名学生能过普高线,也就是说,上普高的学生占比6%都不到,这只能说明这所学校真的是蛮差的。

前段时间看到本市的一份关于2019年指标生招生的相关数据。所谓的指标生,是指一些重点中学把他们的高中招生名额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配到各个初中校区,让那些相对较差的学校的学生也有机会有可能去上名牌中学。比如说本市招收指标生的学校分别有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第十三中学和第二十九中学等共六所高中招收指标生。

但是招收指标生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入学以后的学习情况,能不能跟得上,所以也设定了最低标准,即不能低于本市第一批次录取的分数线。比如说今年市区的高中指标生投档控制线为574分。指标生的录取办法是给各个初中校一定的名额,在报考指标生的学生中,从高到低录取,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所比较差的学校里面读初中,你考到了574分,这个分数在你们学校是排名第一,如果你有报考了名校的指标生,你就有可能被名校录取了,而名校非指标生的录取分数要比这个高得多,比如说南师附中2019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42分,比指标生投档线高了68分。当然,如果这所初中里面最高分也没有人考到574分,那么给你学校的指标就意味着浪费了,起不了作用,在我看到的相关数据里面就有好多所学校指标生的完成率为零,这只能说明这些初中学校真的是不太好,即便给你降分录取,而且降分幅度如此之大,你也进不了那些名校。这样的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能够进入普高的学生比例相信也不会太高。

题主说到的班主任说全班54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能考上普高,班主任一定是参照前些年自己学校里面学生的情况,以及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说出的比较客观的话,他没有必要哗众取宠。这并不奇怪,我相信家长对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的情况应该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不会糊里糊涂的。那本来不怎么样的学校,你还自我感觉特别好,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争取最后的冲刺,在中考之前能够自己的成绩有一些提升,获得进入普高的资格。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确实不是那个学习的料,上不了普高,通过努力,上一所好一些的职高,也是一种选择。毕竟职高和中专中也有层次差别的。


苏小妮


我读初三时,我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对着所有的家长说:“我们这个班全班有70名同学,但按照我的估算,可能只有1个能考上省重点高中,2个可以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最多10个可以考上咱们县的普通高中。”

要知道,我们当时读的初级中学已经是我们县排名第二的初中了!而且我们班还是学校的重点班。如此估计,当然会让那些家长有比较深的危机感,于是才会更多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

其实,后来的中考结果,我们班光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就有6人,考上市重点高中的有20人,其余的大部分都考上了县属普通高中,好像只有3人去了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就读。


轮到我孩子读初中时,我参加了孩子班级的家长会。她的班主任老师说,这个班只有多少多少人能够考上省重点高中,有多少多少人可以考上市重点高中……历史总是这样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当然,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中考的家长来说,如果听见像本问题中提到的,“全班54名学生,只有3名能过普通高中线”这类话,肯定会被吓得不轻!如此这般,我的孩子还有读普通高中的希望吗?心里肯定会有这重重的顾虑。

其实,无论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还是其他老师这样说,他们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先给家长打一打“预防针”,让家长的心理预期不要太高。也可以给家长们泼一盆凉水,让他们时刻有危机感,多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

不过,有些排名末尾的、很差的初级中学里面的比较差的班级,全班54名学生,还真有可能只有小几名学生可以过普通高中线,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些班级的学生,可以说是反复挑选再挑选后剩下的学生,个个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当然非常难考上普通高中,这很正常啊!


按我说,因为初级中学最终考进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基本维持在50%左右;因此家长们自己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测,很快就可以测算出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机会考上普通高中。

只是,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属于优秀的行列,初中阶段多多努力一些总是对的;掌握好了初中知识,就为高中阶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为以后的高考做了铺垫。眼光放远了,才能看见更远的地方。


感动时代


我现身说法吧。本人44,女儿现在读国家重点高中高二。根据题主的问题我感觉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重点班老师说可能只有3个人能考进高中。只能说读的很普通的初中还有可能是很差的这种初中。普通初中的重点班可能还不如市重点初中的差班。其实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竞争了。小学四年级是学习成绩的分水岭。学习好的百分之十能进市重点初中。百分之二十能进好的初中。其他的人只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如果题主的小孩进的是很普通初中哪怕就是进了重点班。这样的重点班成绩基本不如市重点初中的普通班,甚至不如重点初中的差班成绩。54个只能有三个考进高中就不奇怪了。我女儿初中读的市重点初中。中考的时候全部考进高中。48个同学40个考进了重点高中。8个同学考进了普通高中最好的励志班。我想说的是教育其实从小就开始竞争了。以我小孩为例,幼儿园开始就会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会写一百多个普通字。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做完作业才吃晚饭。从小到大作业我基本没有管过。主要是上幼儿园的时候遇到好老师了。就养成了好习惯。记住了那课不足一定要去补课。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努力都在补课。如果你基础不牢又不够刻苦还不想补课。不要说大学可能高中你都进不去。家长一定要耐心鼓励学生。打骂对现在的初中生一点作用也没有。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一些家长朋友们。


风的自由58


我教初中30年了,全班54名同学,只有3个学生能够过普高线,这是难以想象的。

一、全国大多数地区普高与职高招生的比例是1:1,全市范围之内,一半学生上普高,另一半学生上职高。如果生源相当、教学质量相当,那么54人中就应该有27人左右上普高线。

二、优质生源被挖尽。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城里学校规模要大一些,教学质量高些,造成城里学校人满为患,乡镇学校招生困难。我县是一个小县城,总人口不到30万,每年初中毕业生在1700多人,县城的两所中学收生都350人以上,但是两个偏远乡镇的初中每年招生不足100人,而且所收的生源都是最差的,好成绩都跑到县城学校或者是外县的私立学校了。

三、54个学生只有3个能够上普高线,估计这个学校在初中的时候分了快慢班。虽然原则上不允许分快慢班,但是有的学校师资水平不太好,仍然分了快慢班,结果造成全班没有“火车头”,班风可想而知,可能会存在只有54个学生只有3个上普高线的现象。

总之,我个人认为,54个学生,只有3个学生能够上普高线,只能够说明教学质量太不行了。


平淡是真oymlq


一个班级54名同学,只有3名能过普高线,这确实令人绝望,这样的学校,一般都是乡镇中学,这些学校,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水平没有多大提升,和城市学校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了。

我90年代上的初中,那个时候全校只考了6个高中生,很多同学,在初三就开始被老师陆续劝退了,剩下那些想学习的学生凑在一起,即便这样,也只考了6个学生,而且还有的是通过交择校费上的高中,其中重点高中有2个,其他几个都是普通高中。

20多年过去了,现在很多乡镇中学的高中入学率依然没有多大改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家长不重视:我觉着这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在那些升学率超低的学校,家长绝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期待,给孩子提供的,也只是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的需要,能不能上好学,全凭孩子的“才分”,这样的家庭,无法给孩子树立榜样和目标,家长甚至期待着孩子尽快初中毕业,然后打工补贴家用。

2、学校师资差:这是第二个原因,乡镇中学的硬件基本上都不存在多大问题了,很多学校都建的非常漂亮,但是老师的情况却非常堪忧,学校老师年龄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又招不到年轻的大学生,即便招来,也留不住人。我一个教师朋友说,他们那里的年轻老师,没有超过10年的,只要过了5年,可以参加城里的教师选拔考试,老师就会陆续考走了。这还是离城里不远的乡镇中学,对于那些偏远地区,那就更难了。

3、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其实,在小学和初中,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原来很多家长也不懂教育,但是经常会以周围某个成功的家庭为目标教育学生,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了,那些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就业和生活方面,都没有体现出非常成功的转型,反而是负面的榜样越来越多。

没有很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其实早早就放弃了学习,只是无法退学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上学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出一个班只能考3名普高学生的事实,这对于家长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我觉着家长不要泄气,只要孩子努力,哪怕只考1个,考上那个是你的孩子,对你来说,就是100%的成功。

而且,根据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多数学生考上大学之后,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因为这些学生是能吃苦,能奋斗的,他们之前之所以考不好,更多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旦和其他学生到了同一起跑线,就有了更快的发展。当年我考入城里高中时,在60个学生中排名52名,但是仅仅半个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考到了班级23名,之后持续进步。

所以,条件再艰苦,也不要放弃细心!越是穷人家的孩子,也不能相信“读书无用论”,就如同越是穷人,越要买保险一样,因为关键时候,这钱能救命。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4名同学,只有3名能过普高线,听了这句话,我作为一位中学教师,深感惭愧,一个班考上普高的人不足6%,我不知道老师给这样的班级上课是什么心态?其实,最难受的还是学生,绝大多数同学也知道自己连个普高都考不上,他们还是要规规矩矩在教室里坐着装模作样听课,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煎熬和折磨,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老师的悲哀。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这所学校离城区较远,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认为孩子读了初中就可以了,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还可以为家里减轻经济压力。学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就走向了社会,由于那时还比较好赚钱,有的学生在读初二时就辍学了,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打工赚钱了。这种情况下,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

那时的一个班也有60多人,每年考上普高的有10人左右,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1~2人,有时候一个也没有,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也不愿意复习,他们纷纷踏入了社会,而如今他们也为人父母,知道赚钱不容易,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无论如何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点文化知识,他们也会把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就导致了现在农村学校的优生流失,剩下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好,优秀的老师也纷纷离开农村到城里去任教,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一个班上有50多位学生,真的只有3个学生能够考上普高,这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农村,目前读书仍是主要的出路。万般皆天下,唯有读书高,这个道理是不变的,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铸就未来,看到题主的提问,心里阵阵发凉。


Lance课堂


这比例也太低了……

实话实话,这样的环境会拉低孩子整体实力的,如果有条件,还是给孩子找个更好一点的高中吧。

笔者初中上的县区里最好的初中。

那年中考,笔者班里是有50个人,记得那年统招加上分配,上普通高中的人数大概有20个左右。

统招分数线是576份,分配分数线556分,那年笔者班里,很少有人低于500分。

这就是学校好带来的尖子生效应。

在那种大家都是你追我赶,争相学习的情况之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即便不想学习,也不得不学习。

因为除了学习,他没有其他的事情做,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如此情况下,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高中也是不错的选择!

希望能够帮到您!


家里蹲大学毕业生


由题主提出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班级的学生成绩确实差到了极致!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初中班级,能够上重点高中的都是一抓一大把,而能够上普高的基本上是九成五以上的同学。当然,我所在的那所中学,当时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大部分人的心思都在学习上。而出现54名同学只有3名上普高线的情况,我觉得和以下原因有关:

原因一:一些优秀的教师在践行“孔雀东南飞”的理念。

在一些乡村的初中学校,教师的待遇是相当“精致”的,很多老师教龄达到十几二十年,而他们的收入差不多只停留在三千多,四千多的打卡工资算是混得比较久、评职称比较早的牛人。在待遇如此“精致”的乡村中学,很多优秀的老师不是被“挖走”了,就是自己践行“孔雀东南飞”的理念,纷纷向更好的中学靠拢。

原因二:优秀的生源质量向其他学校或者其他班级靠拢。

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纷纷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附近的学校,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举个例子,我们村就有好多家长自己都是在外谋生,有些搞“网苗”(网络贸易)的家长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把孩子送往档次比较高的中小学就读。而让孩子留守在一些档次不高的乡村学校,这些家长要么非常信任该学校的老师,要么自己的经济状况很一般,或者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成才不甚在意。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在旮旯学校的生源质量自然每况愈下,54人只有3人能上普高线也相当正常。

原因三:学校管理存在短板,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问题。

如果一所中学的校长是“佛系校长”,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作为的话,那么这种款式的校长后面肯定会跟着一大批的“佛系教师”,而在“佛系校长”的“无为而治”和“佛系教师”的“顺其自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想要出成绩,除非学习天赋逆天才有可能办到。同时,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问题,比如孩子一回家就玩手机成了习惯,这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这个班级是普通初中学校的普通班,在这样的班级里,师资力量是非常有限,班风、学风班级纪律都非常差,这样的班级别说有3人上普高线,就是一个人上普高线都已经是“烧高香”了。

你觉得为什么有的班级普高的上线率如此低呢?欢迎留言。


微雨润苗


现在农村的中小学不知道是怎么教的。一次听一家长说孩子班上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刚好孩子也在旁边,我随口问孩子一句:说一个无理数。孩子错愕了一会,说自己不知道。我心里顿时一万个……奔腾而过,要知道孩子已经上 初二 了,孩子在班上成绩不是最差的。就这样的成绩,据说班上大部分同学被学校动员去上了职高,学数控,模具啥的,真是无语了。学校老师的良心不会痛吗?


浪里个浪鹅


还记得,03年高考后,班主任当着我的面说:耶!你也考上了迈!那个眼神和语调终生难忘!

  • 却不知,自己那个黑色的高三怎么过的!回想起来,实在恐怖!

  • 现在依旧有些老师口无遮拦,喜欢对比,喜欢挖苦!
  • 我觉得,只要孩子自己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

但是,老师不能保证你考一本,但是,肯定能保证你考不上一本!

  • 今天,接着后面聊一下老师的“语言暴力”


  • 语言暴力,这个名词听起来很陌生,但它的确是现实存在的。虽然极端的事情不经常有,但类似的伤害却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而且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磨灭的。据《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1%的小学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会伤害人格尊严;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 教师语言暴力不同于身体暴力,从表面上看,它造成的伤害并不明显,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造成的后果会更为严重,对学生的伤害持续时间更长,甚至会影响一生。
  •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学生生活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消除“语言暴力”,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但愿在教育园地里,不再听到语言暴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