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是不是唯一发球方处于劣势的球类运动?

邹庆征


认为排球是发球方处于劣势的球类运动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1.一攻和防反

从接发球到二传组织到完成进攻叫一攻(或称一次攻)。

一攻过网后,发球方从拦网开始组织防守反击,简称防反。

曾经,排球的发球一方确实不占优势,优势在接发球一方。也就是说,一攻比防反更主动,得分也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打不好一攻,就表示你的攻击力较弱。

2.菜球和好球

这里所谓菜球和好球,是指不同性能的发球。没有攻击性的发球叫做菜球,反之则是好球。

有球迷对发球失误不太理解:篮球的篮筐那么小,距离8米10米人家都能投进,排球场这么大,国家队队员水平这么高,发球怎么总是下网出界呢?

其实,只是想要把球发到对方场区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发球仅仅进区要求就太低了,必须得有攻击性。早在袁伟民执教的80年代,就十分重视发球的攻击性,发“菜球”是要挨批的,因为发菜球等于是把进攻的主动权拱手让人了。

3.发球带拦防

所谓发球带拦防,就是用高质量的发球来带动拦网和防守,以免一上来就陷入被动。

这不算什么先进理念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排坛的普遍共识。

由于发球的攻击性越来越强,一攻和防反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说白了,现在的发球就像是一攻,而一攻更像是防反。

男排就不说了,咱们来说意大利女排埃格努的发球。当她发出高质量的大力跳发时,对方很难接好,一攻时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4.羽毛球的发球

生活中许多人爱玩羽毛球,一看到有人发头顶球,就知道此人很“业余”,因为这在专业羽毛球比赛中是被禁止的。

羽毛球的发球,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近网短球,二是后场高远球。

无论发哪种球,击球点都不能在腰部以上,否则将被判发球违例失分。

羽毛球的好发球不是指其攻击性强,而主要是靠分寸的拿捏,短球要够低够短还得进区,高远球要够高够远还不能出界。

因此,羽毛球要把球发好特别困难,而且发球一方确实不占优势。

【结论】

1.排球曾经是发球一方处于劣势的球类运动,现在已经不是了。

2.发球不占优势的球类运动,我们最熟悉的就数羽毛球了。


李家慧说排球


小众运动不谈,隔网发球的主要就是排球、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其中,网球的发球方占据绝对优势,道理也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快是硬道理。另外,乒乓球的发球方也可以运用旋转、落点占据战术上的主动,但是不是绝对优势。然后,羽毛球的发球方,其实也是相对劣势的,因为羽毛球的球速过快,事实上是第一快,必须限制羽毛球的发球动作来保障比赛的竞争性,所以,羽毛球的发球,绝大多数是为了不让对手抢攻或者起主动手,这样或多或少发球方是劣势的。最后排球,因为接发球的难度比发球要小,而接起球后,专业球队一攻的威力是很大的,所以发球方往往比较困难!


流浪的无涯


排球在1999年之前绝对是发球方占优势的,因为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不是发球方赢了只能夺回发球权,而不能直接得分,所以当时发球方绝对优势;

1998-1999赛季,由于我国排球联赛最早采用了“每球得分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促进了99年世界男排锦标赛对每球得分制的采用。采用这种每球得分制的主要原因是能很好的控制比赛时间,方便为电视转播的要求。

采用每球得分制后,发球方的优势就基本没有了。当你发球后,球权就交给了对手,而对手是能够直接的分的。

但是每球得分制采用后没几年,为了减少发球方的劣势,跳发球在很多国家出现。特别是在男排比赛时,更是常见,因为男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使得跳发更具威胁。但同时,跳发的失误率也比普通发球高很多,这样会造成对手直接得分。

所以综上所述,排球的发球方是不占优势的。


在风中飘舞


不是,只要规则里曾有过发球权得分的运动都是发球方不占优势。如羽毛球。


拿了桔子跑啊


比赛规则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发球方占优,规则会规定轮流交换发球权,比如网球、乒乓球;如果发球方处相对劣势,则规定上一轮赢球方发球,以尽量保持比赛的均衡性,比如排球、羽毛球。由此可见,排球并非唯一。


sidneyto


“劣势”一词其实并不十分妥当,倒不如说排球比赛中的发球一方在球发过网去的瞬间就使自己转变为防守的一方,相对而言,就是被动的一方了。

1998年的10月28日之前,国际排球比赛采用的是和现在一样的五局三胜制,不一样的则是每局(前四局和第五局决胜局)都是15分。而且采用的是发球的一方发球得分,对方进攻时己方拦网得分,己方进攻时扣球吊球得分,以及对方的失误送分等等才能算是真正的得分,而在对方发球的时候,无论己方通过怎样方式的“得分”都不是真正的得分,而是“夺回了发球权”。

国际排联之所以在1998年10月28日做出依然是五局三胜制,但前四局改为每局25分,第五局决胜局保持15分不变,但取消了“争夺发球权”,而是“每球得分或失分”的新规则来(至于有人说新规则是1998年至1999年我国的排球联赛首先实行,然后国际排联推广的根据是什么,本人就不知道了。),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原来的赛制中比赛拖延的时间过长,比赛的激烈程度不足,有时候发球权争来争去,比分却没有改变,造成观众观看比赛的情绪下降,以上两点也影响了电视转播商转播比赛的积极性等等。时间的推移证明了国际排联的这个规则的改变在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上乃是正面的因素居多,说它“功不可没”并不为过。

那么,发球一方的被动的因素是不是绝对的呢?当然不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排球的发球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发菜球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发球的一方不仅由此摆脱了被动的局面,而且还能够通过高质量的发球直接得分或者破坏对方的一传,使对方不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然后再通过己方已经提高了的防反的能力取得比赛的主动。比如意大利的埃格努等发球好手。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埃格努的发球断送了球队胜利的情况也曾经有过。

所以,发球一方除了在发球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以外,提高己方防守的韧性和反击的能力也是正招。从这个方面来看,国际排联的“每球得分制”的实行也是推动排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功莫大焉”的举策。至于是不是“唯一的”?垒球和棒球虽然与之有所区别,但也有相似的成分。只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使有些相似 ,却也不可一概而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