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朝最牛的开国功臣,周昌为何敢于痛骂刘邦,并让吕后下跪?

文史砖家


周昌最牛?此言差矣!论功绩,他不是最大;论官职,他不是最高。他哪里算得上“最牛”?既然谈不上是最牛的开国大臣,可为什么他胆敢骂刘邦?残暴的吕后也会对他下跪呢?

他胆敢骂刘邦,是因为他刚强直爽的性格。吕后向他下跪,是因为如果不是周昌的谏言,吕后会死的很惨,更别说后来成为“太后”了。

周昌其人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秦时为泗水县卒史,与萧何、曹参是同事。那时刘邦还是沛县下设的一个“亭长”(方圆十里的“父母官”)。

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各地云集响应。刘邦杀掉沛县令,率领沛县人民也加入了滚滚的反秦洪流中。

(汉高祖刘邦)

周昌、周苛兄弟二人从此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秦灭后,刘邦被封为“汉王”,他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楚汉战争时,周苛在荥阳被项羽烹杀。周昌接替“御史大夫”职位,追随刘邦对战项羽。

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胜出,建立汉朝。因周昌多次建奇功,于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与萧何、曹参等开国大臣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汉开国大臣周昌塑像)

周昌骂刘邦

刘邦有个宠妃——戚夫人。此人有沉鱼落雁之貌,刘邦对她非常宠爱。他从征战各地,到初入关中,再到入蜀汉,然后定三秦,最后江东灭项羽,一直都是戚夫人陪在身边。

刘邦登上皇位后,也是戚夫人陪侍次数最多,甚至多过皇后吕雉的次数。

有一次,刘邦与戚夫人正在亲热。恰巧周昌进宫欲奏事,撞个正着。来的不是时侯呀!🤔他赶快掉头就跑。

刘邦不但不避嫌,反而出房追上了周昌。他骑上周昌的脖子,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要类比,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

这要在平时,那还了得?这不是骂刘邦好色吗?这不是在诅咒他贪色误国吗?夏桀和商纣王不就是因为好女色而毁了几百年的夏朝和商朝吗?

冒犯皇帝,就算不治死罪,活罪也难逃啊!可是刘邦当时并未生气,反而哈哈大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周昌是坚忍刚强的秉性,敢于直言不讳。这么多年的相处,刘邦非常了解他的为人。周昌有口无心,并无恶意。其用意是借机劝谏他远离女色,以夏桀、商纣为鉴。

刘邦不仅没治他的罪,反而日后更加敬畏他了。

吕后跪谢周昌

吕后的儿子刘盈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被立为太子,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在汉九年(公元前198年)被封为“赵王”。后来,刘邦想把刘盈的太子位废掉,改立如意为太子。

按常理,刘盈的太子位不应该被废掉呀!因为他是皇后所生,不存在废与立的问题。

但是刘邦还是想废掉刘盈,立如意为太子。这是因为:

①刘邦更喜欢如意。他认为如意在性格上、气质上以及相貌上更像自己。而刘盈生性仁慈、软弱。刘邦认为他没有能力做皇帝。

②刘邦最宠爱戚夫人。而戚夫人也知道,吕后最忌恨她。若刘邦死去以后,她必将遭到吕后的打击和残害。唯有母凭子贵,方可保住性命。于是她经常在刘邦的耳边吹枕头风,苦苦相求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朝中多数大臣都不同意重立太子,御史大夫周昌反应最为强烈。他据理力争,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刘邦的诏令。此事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此时吕后就在东厢房,她对周昌的抗辩听得一清二楚。她见到周昌后,诚心下跪向周昌表示感谢:“若非您老据理力争,吾儿太子位很可能被废了”。

历史总会有悲剧。

后来刘邦又几次反复,想改立太子,最后吕后采用张良的计谋,才使刘邦的想法刹了车。

一次群宴,刘邦见太子刘盈的背后站着四位耄耋之年的长者。而这四人正是刘邦寻找多年而未得的隐者。刘邦认为刘盈能得到这四位贤能之人的相助,羽翼渐丰,便彻底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既然不能改立太子,那就要为如意作个安排。他担心自己驾崩以后,如意的小命难保,他得找个可靠的、并且是吕后敬畏的人来保护赵王如意。

于是他找到了周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从朝廷“御史大夫”到诸侯国的相国,这其实是降了一级。刘邦歉疚地说:“只有你可以担此重任,只好委屈你了”。

刘邦驾崩以后,吕后对刘邦的嫔妃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尤其是戚夫人。

他先将戚夫人囚禁起来,然后派人去召如意回宫。周昌践行承诺,不负所托,保护赵王如意。

他明白使者的来意。召回是假,诛杀是真,便将使者挡了回去:“高帝将年幼的赵王托付给我,我听说戚夫人遭太后怨恨,想召回如意一并诛杀,故老臣不敢让赵王去都城。况且赵王正生病,不能奉诏”。

吕后先后派了三拨使者过来,周昌都没有让他们把如意带回宫中。 于是吕后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他先找借口派人把周昌召回长安,然后再把如意召宫中。

(临朝称制的吕太后)

结果戚夫人和儿子如意都遭到了吕后的残害。

由于觉得辜负了刘邦所托,由于没有保护好赵王如意,周昌心中忧愤,从此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后,周昌带着遗憾和愧疚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那个世界,去向刘邦和如意说“对不起”去了。要怪只能怪吕后残暴而又诡计多端,老臣已经尽心尽力了呀!


衡阳泉湖人


作为汉朝最牛的开国功臣,周昌为何敢于痛骂刘邦,并让吕后下跪?

  周昌是汉朝最牛的开国功臣之一,这没什么问题,至于痛骂刘邦,让吕后下跪,说的不是一件事,咱们一起回顾一下。

  周昌骂刘邦的事情是这样的: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大意讲来是说周昌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腻歪,周昌见着转身就跑,刘邦追来,骑在周昌脖子上问他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抬起头说,刘邦就是桀纣一路货,刘邦哈哈大笑,从此更敬畏周昌了。

  桀纣是史上有名的暴君(至于冤不冤,反正他们自己也没机会喊),所有皇帝都讨厌自己被人看作是这一类人,周昌敢当着面说刘邦,可见周昌的胆量。但是咱们想啊,周昌能说出这句话,固然是周昌的胆量奇佳,但也是刘邦的容人之量。要知道当时是休息时间,下班后,人家刘邦回宫抱抱小老婆,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何况周昌进去,根本就没人通传,直接就进去了,这家伙,可见平时就不太讲究礼仪这东西,刘邦一发问,周昌这么一比,刘邦竟然还没有生气,大笑着终结了这次尴尬的会面,以后也没找小鞋给他穿,甚至还把照顾心爱儿子的重责大任交给他,可见刘邦的大气。

  除了这一点,周昌作为刘邦的老伙计,明白刘邦虽然有流氓气,有的时候不太按套路出牌,但是他在大事上,向来不糊涂,这也是他敢于直言的一个原因,要是碰上喜怒无常的高家人当政,他周昌才不会这么说话呢,虽然他不滑头,但是能混成刘邦的重臣,没点眼力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周昌让吕后下跪的事情是怎么样的?

  其实准确来讲,不是周昌让吕后下跪,是吕后自愿跪谢行大礼的。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刘邦想废长立幼,把原太子刘盈换成心爱的儿子刘如意,这事在朝堂上一摊开,人人反对,周昌自然也是其中一个。在所有臣子当中,周昌的表现最明显,他当着众臣的面在朝堂之上就和刘邦犟嘴,盛怒之下的周昌说话都不利索,毕竟他原本就有口吃的毛病,他说自己不太能说,但是这件事情他是如何也不会答应,就算是刘邦下了诏书,他也是不会奉旨实行的。就这样,周昌特别强烈地显示出自己的立场。当时吕后呢,是在东厢听到了来龙去脉,等见着周昌后,感动地对着他行了大礼,说没有他周昌的话,刘盈的太子位就保不住。

  没有周昌,是不是真的就保不住位子,这当然不好说,但周昌在刘邦面前如此坚决地否定废长立幼,给刘盈,给吕后带来的巨大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吕后和周昌原本就熟悉,既是同乡,也是一起从乱世成长起来的伙伴,周昌和吕家一系也多有来往,于吕后而言,对周昌行个大礼,算不得多委屈,人家毕竟真的是拿自己的官位在替刘盈谋福利。

  吕后对敌人,向来是狠厉果决的,比如韩信等人,比如戚夫人,比如刘如意,而对有恩于她的人,也是相当看重,要不是她对旧时的战友们还心存善念没有动手,哪还有后来吕家团灭,她血脉全无的下场。

  周昌为人向来耿直,敢直言,就连萧何曹参等人都对他十分敬重,他背后站着的,可是丰沛旧臣旧功勋体系,他涮涮刘邦,让吕后感激也就正常了。

抛砖引玉了,祈祷朋友们平安,期待您的关注。


叶之秋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周昌,骂过刘邦,劝过刘邦,吕雉下跪,这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刘邦是什么人?汉朝开国皇帝。吕雉是什么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三大权后之首。他二人为何对这个周昌如此礼遇呢?周昌到底是个什么人?

周昌其人

首先,周昌之时西汉开国工程之一,而且算不上是大功臣,顶多是个中不溜的功臣。像大功臣,类似于萧何、韩信、张良,这些人周昌是望尘莫及的。

周昌是沛县人,他与他哥周苛本来都是沛县的狱卒。从刘邦沛县起义时就跟着刘邦举义,可以说算是老一辈的“革命家”。周昌这个人默默无闻,但是周苛这个人却有勇有谋。因为公开劝降项羽而被项羽活煮了。

周苛死了,官至御史大夫。刘邦很是心痛,就让他的弟弟周昌承继了官位。周昌就这样以御史大夫的身份,跟随刘邦平定天下。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为父亲的功绩而被封为高景侯。

口吃铮臣

周昌本人是有一些口吃的,但是并不阻碍他成为发挥自己的政治才干,也并不妨碍自己述职。自己作为御史大夫,就是要劝谏皇帝、弹劾百官。

周昌有一个特点:直言不讳。这一点就连萧何也自愧不如,周昌是想说就说,从来不避讳什么。

有一次,周昌觐见刘邦,不知道搞得,周昌都已经进到宫殿里面了,刘邦还在和嫔妃调情,搂搂抱抱,体统尽失。周昌不小心看见,连忙遮住自己的眼睛,很是羞愧的又撤了回去。刘邦见周昌进来了,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急匆匆的追了出去。

周昌走的比较慢,刘邦又跑得比较快,一下子扑倒了周昌,骑在他的脖子上,笑着说道:“你看我像什么样的皇帝?”周昌低着头结巴道:“我看陛下像桀纣之君!”

这句话现在看来是稀松平常,但是放在古代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古人是崇人不崇神,明君作比喻的时候都是尧舜长,尧舜短的。说某个君王是暴君,就说他是桀纣之君。周昌这样说可是大不敬之言。结果呢?刘邦嘴角上扬,毫不计较,也且越发尊敬这位敢于直言的铮臣了。

直言劝谏

周昌不仅怼了刘邦,而且使吕雉给他下跪了。

吕雉可不是因为周昌是一个铮铮铁骨的御史所以诚心拜见,当然,吕雉的下跪与周昌的直言劝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吕雉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刘邦建国之后,太子为吕雉儿子刘盈。刘盈是刘邦嫡子但并非长子。处于很多种因素作用,刘邦终于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俗话说母凭子贵,若是刘盈的太子位被废,吕雉的地位必然也会被牵连。就子啊吕雉苦苦相劝但又无济于事的时候,周昌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太子废立这种事情虽然关系到国家社稷,但终究为皇上家事。历代卷入皇子夺嫡的大臣能有几个有好下场?人们都是避而远之,但是周昌迎难而上,给刘邦开展了思想工作。

周昌的意图很明确,嫡长子继承制是祖宗法制,动摇有伤国本,并且举出了秦帝国二世而亡的事件,并说道:“如果按照始皇的意思传给扶苏,那局面又会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一番唇齿相加之后,刘邦似乎有些开窍,对废太子这件事情就不再提了。此时的吕雉就在侧边厢房里面,将所有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对话结束之后,吕雉来到前殿,跪倒在周昌面前,说道:“若不是先生,太子必定被废!”

结束语:这就是周昌怼刘邦,吕雉跪周昌的故事,以彰显周昌为人正直,刘邦的大义凌然,胸怀傥荡。吕雉对于周昌也是怀有恩情,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专权。此时的周昌在赵王的封国里面做相国,但是赵王因为受到吕雉猜忌而被杀,却唯独给了周昌一个恩典,没有动他。因为吕雉害死了赵王,周昌一度拒绝上朝,吕雉都容忍了。三年之后,周昌抑郁而终。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

秦时为泗水卒史,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所以周昌就追随刘邦,被刘邦封为御史大夫,后来又多次击败项羽的军队,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年),被封为汾阴候。

周昌为人坚韧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萧何、曹参等人对他非常敬畏。有一次,周昌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看见刘邦和戚夫人正在搂搂抱抱,他便立即走了,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后问到:“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答道:“陛下,你就是商纣王、周幽王一样的皇帝。”刘邦听后哈哈大笑,因此以后最敬畏周昌。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封吕后为皇后,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可是这时的吕后,已经人老珠黄了。这时刘邦宠幸戚夫人,想改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朝中的大臣,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刘邦无奈,想立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反对!不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又心有不甘!所以刘邦心里面迟疑不决。吕后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担忧,她就去找足智多谋的张良,张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叫吕后去请“商山四皓”,这四位是山中隐士,因为不想在朝为官,所以隐居山中,如果把他们四位请来,出入宫廷叫他们跟随太子,让皇上看见,这个太子之位就可以保住了。吕后按照张良的方法做了,果不出张良所料!刘邦看见太子身边的“四皓",是自己都请不来的隐士,认为太子已深得人心,羽翼丰满,暂时没提另立太子的事了。

周昌也因为刘邦想另立太子的事,在朝堂上与刘邦争辨,刘邦问他理由是什么?周仓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加上当时心情非常气愤,他口吃得更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刘邦听完后,高兴地笑了起来,欣然的接受了。吕后因为在东厢恰巧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她一见到周昌,就跪谢道:“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要被废掉了。"

刘邦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另立太子了,封刘如意为赵王,刘如意此时只有十岁,刘邦担心自己死后,刘如意会被人杀害。刘邦身边有一个叫赵尧的人,他已经猜到了刘邦的心思,便对刘邦说:“陛下最好派一个地位尊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前往辅佐赵王,还必须是太子、吕后、大臣都敬畏的人才行。刘邦想到了周昌,便把周昌叫了过来,叫他去给赵王做相国,周昌起初不愿意,但是为了不让刘邦失望,必须保住赵王的性命!他答应了。

刘邦死后,令他担心的事发生了。吕后派使臣召刘如意入朝,周昌让刘如意称病,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坚持不送刘如意进京。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命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以后,去拜见了吕后,吕后骂了周昌一顿,因为吕后最恨戚夫人,所以连他的儿子也不想放过,周昌居然阻止刘如意入朝!但是吕后并没有治周昌的罪,因为他有恩于自己。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刘如意入朝,刘如意来了,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后,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周昌因为这件事,就称病引退,不在上朝拜见吕后,没能保住刘如意的性命,他心里面很自责,三年之后,他也死了。


阿卿聊历史


作为汉朝最“牛气”的开国功臣,周昌是汉高帝刘邦的老乡,年轻时跟堂兄周苛一起担任泗水卒史(低级官吏)。当时,刘邦担任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所长),跟周氏兄弟不仅是同僚,而且还颇有一番交情。跟萧何、曹参等人一样,自从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后,周氏兄弟便加入他的队伍中,属于最初、最忠实的追随者。



周昌最初在军中担任职志(掌管旗帜的小官),因为在此后屡立战功,官职、爵位随之不断得以升迁。等到刘邦出任汉王后,周昌已经被提拔为中尉(相当于卫戍区司令)。汉王四年(前203),时任御史大夫的周苛被项羽逮捕、烹杀后,周昌接任这项职务,并因此后的一系列战功,在汉朝建立后,得以被刘邦册封为汾阴侯。


在秦汉两朝,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肩负着监察、弹劾百官的职责。据史书记载,周昌质朴少文、性格刚强,在担任御史大夫期间,以直言敢谏、纠弹不避权贵著称,因而多次受到刘邦的嘉奖。正因如此,包括相国萧何、大功臣曹参等人在内的文武百官全都害怕周昌,每次见到他时都不免低声下气,生怕遭到弹劾(“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史记·卷九十六》)。



周昌忠于职守,岂止是对百官不留情面,就连身为皇帝的刘邦,也领教过他的火爆脾气。某次,周昌在皇帝休息时入宫奏事,恰巧看到刘邦正跟戚夫人搂抱亲热,因为觉得很难为情,便低头屈身,匆匆地退出去。刘邦被周昌坏了兴致,心中很不爽,便跑出去追赶周昌,然后骑在他的脖子上骂大街。不仅如此,刘邦还略带调侃地问周昌:“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是个爱惜身份的人,因为受不了刘邦羞辱,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便脱口骂道:“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都是暴君!”刘邦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便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之处,于是便笑着安慰周昌,就此化解一场尴尬。经此一事,刘邦对周昌敬畏不已(“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引文同上)。



刘邦因为太子刘盈生性仁柔,担心他将来难以承担社稷重任,因此便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为储君。某日,刘邦将周昌召进宫中,将改易储君的想法透露给他,希望他能起带头作用,说服群臣拥护这项决定。没想到周昌断然拒绝,声称就算是把自己罢免,也坚决不会奉诏。刘邦见周昌执拗如此,虽然一直微笑不语,但心中却很清楚,易储之事已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让刘邦、周昌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进行密谈之时,吕后却隐藏在殿内东厢,将君臣之间的一番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吕后因为感激周昌,所以事后在见到他时,便向他跪谢道:“如果没有您的据理力争,太子险些就要被废黜了。”经此一事,吕后对周昌感激不尽(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引文同上)。



太子刘盈固然保住了位子,但作为竞争对手的刘如意,处境却变得无比凶险起来,搞不好将来还有性命之忧。刘邦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便决定派一位忠诚可靠,而且深为吕后敬畏的重臣去辅佐刘如意,以帮助他免于杀身之祸。最终,刘邦选中了周昌,并任命他为赵国相国,以辅佐当时已被册立为赵王的刘如意,时在高祖十年(前197年)。


周昌虽然并不乐意辅佐刘如意,但碍于君命难违,加之刘邦的殷殷重托,却也只能勉为其难。周昌的确是个值得托付之人,在刘邦驾崩、惠帝刘盈登基后,多次婉拒吕后对刘如意的召唤令,始终不肯让后者入朝,以免会遭遇毒手(“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引文同上)。吕后对周昌的做法很生气,但念及他有大恩于自己,却也是无可奈何。



为了能达到谋害刘如意的目标,吕后最终用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先是把周昌召回长安进行监视,然后才将刘如意召入皇宫并毒死,时在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虽然刘如意遇害跟他没有关系,但周昌依然觉得自己有负刘邦的托付,所以此后便一直郁郁不乐,整日躲在家中养病,再不肯上朝。就这样过了2年时间,周昌在家中薨逝,时在汉惠帝三年(前192年)。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面对刘邦有失礼节都敢怒骂:“桀纣样式的暴君”以鉴警示。“改立储君”刘邦抵不住戚夫人纠缠,又观察到太子刘盈生性仁柔,将来难以担当社稷重任,想改立刘如意为储君,朝堂上众大臣反对,周昌更是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并以罢官相逼,刘邦只好作罢!吕后见此情景,即迎周昌跪谢感激。

周昌画像

周昌终随刘邦敢于直谏

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同在泗水当职时交情不错,刘邦沛县起兵反秦时,同萧何、曹参同时期加入刘邦队伍,成为忠实的追随者。

刘邦拉队伍初期周昌在军中只担任掌旗小官,在战场中周昌不畏艰难,屡立战功升迁就比较快,等到刘邦出任汉王后,周昌已经提升为中尉(卫戍司令)汉王四年又出升为御史大夫,汉朝建立后,刘邦封为汾阴候。

周昌的职责是监察弹劾百官,担任御使大夫期间,以直言敢谏、不避权贵,多次受到过刘邦嘉奖,因此萧何和曹参以及文武百官都非常畏怕周昌,每次不免低声下气,生怕遭到弹劾。忠于职守的周昌,不当不给百官留情面,面对皇帝刘邦也是敬畏他的火爆脾气。

刘邦戏辱周昌遭怒骂

一次,刘邦下朝休息时,周昌入宫奏事巧遇刘邦跟戚夫人亲热嘻嘻,匆匆低头退身离去,刘邦见壮急忙追赶上去,骑在周昌的脖颈上谩骂,还调侃周昌说:“

我何如主也?”意思是说“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受不了刘邦的羞辱,带着愤怒情绪脱口骂道:“陛下即桀纣之主也,”意思说“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刘邦先一愣意识自己有失礼处,哈哈一笑而去。经过这次后,刘邦也敬畏周昌,“然尤惮周昌”。

废立太子,吕后感激跪拜

刘邦早在汉王时期,就已经立刘盈为太子,深感他生性仁柔,难担帝业重任,难抵戚夫人的长期纠缠,他有意改立戚夫人所生刘如意为储君。

周昌敢于言谏,直言不讳的讲出来是以事实为依据。刘邦宠爱戚夫人和刘如意,出于私心想要废掉太子,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周昌在朝堂上跟刘邦的极力相辩,刘邦问周昌你出于何理由,他认为应该遵循以前的立嫡长子为储,并且吕后和刘盈有没有犯什么错误。周昌本来就有可吃的毛病,愤怒着急说话更结巴,他说道:臣期..期知其不可为,臣期..期不奉诏。”

大致意思是,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也知道这件事情是肯定不可行的,如果陛下执意要这样做,就算罢免我官职,我也不奉诏。刘邦认为周昌这样坚定,自己也理亏,只好作罢。刘邦下朝离去后,吕后进前一步见到周昌跪叩谢道:“没有你,太子差点被废了”。

结语

周昌就这样敢直言怒怼皇帝刘邦,在汉朝高帝位时还没有几人敢这样做。称作是公私分明,廉政而生畏,能够在关键事件上敢于直谏,从正义道德层面上去言谏,即刘邦、吕后也生感敬畏,其他大臣更加敬畏他。

皇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刘邦担忧怕自己日后死了,刘如意会有危险,就选择周昌作为赵王的辅助相国。周昌性格耿直,对刘邦及汉室忠心耿耿,并且“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这说明刘邦对周昌完全信任,把这重任交于他。周昌的公正耿直获得后世的敬仰。


斌哥居丹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话说的好,家有倔儿不败其家,国有倔臣不亡其国啊!这周昌就属于倔臣,把他惹急眼了,他开口就骂,刘邦瞅着都头疼,甘干败下风。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问了:“那要是依照刘邦的脾气,这周昌后来是不是被刘邦给咔嚓了?”

有此一问的小伙伴,应该是感觉刘邦这人小肚鸡肠不容人,开国杀了不少的功臣悍将的印象。

咋说呢?周昌这人眼珠子里容不得沙子,刘邦做的不对,他也提鼻子就骂,但俺要说的是,刘邦死了之后人家还活的好好的,不仅如此,刘邦还把身后事交给周昌来办,就这份信任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咱就说了,刘邦虽然提刀子杀了不少功臣悍将,尤其是兵仙韩信,让大家伙感觉印象不佳,其实刘邦杀的人这都是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人,想周昌这种出发点为了国家好,你就算是骂他,他也能容你,如果不容,那不成了昏君了吗?还咋开创大统一王朝?是不是这个理!

好,咱接着说周昌。

咋说呢?周昌的耿直和他们家族遗传应该有关系吧,咱就从开头简单的捋捋,大家伙也有个印象。

周昌其人

最开始的时候,周昌是秦朝泗水下边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叫卒史。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这卒史有多小。他工资是一百石,西汉的时候每个郡设卒史十个人,后来你都想不到直接加到了二百人。

从这数据您就知道这官有多小。

周昌最开始就是这么个小官。

当年刘邦砍了一头白蛇,打沛县这块可就算是起兵了。话说那会刘邦的个头也小,体量不大,但就这还是把泗水郡给干趴下了。

得!这没人发工资了,周昌和自己的堂兄周苛这就以卒史的身份开始跟着刘邦打天下。

最开始周昌和自己的堂兄也没啥功绩,所以周昌这就做了个管旗的,他堂兄就做了刘邦的宾客。

这不后来,刘邦的盘子是越做越大,最开始跟着刘邦的老兄弟们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这兄弟俩也没有因为刘邦落魄了而逃跑,所以堂兄做了御使大夫,而他做了中尉。

那么说道这里,咱不得不提一下周苛,毕竟从周苛身上,咱就能看出周昌的为人,毕竟都是老周家的人吗?

大家伙也知道,刘邦和项羽这俩人那就是天生的不对付,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节奏,这不后来就打起来了吗?

最开始的时候,项羽也是厉害,力拔山兮气盖世那不是吹的,汉王四年的时候,项羽在荥阳就把刘邦给围了。

刘邦一瞅就这架势,这小城压根就守不住啊,兵少不说,粮食还不多,所以就把守城的重任交给了周昌的堂兄周苛,自己悄摸兮的跑了出来。

这不后来项羽把荥阳这地给拿了下来,项羽到是挺佩服周苛,想要招揽他成为自己的将领,毕竟要是给周苛足够的兵力和粮食,项羽能不能拿下荥阳这都是个未知数。

结果你都想不到,周苛压根就不同意,大骂:“你们还不投降汉王,这不找死吗?很快你们就会当了汉王的俘虏!”

把个项羽气的够呛,立马丢到大锅里给烹了。

所以从这事上,咱就能看出老周家都是些硬脖子,周昌也是。

题主的事

这不开国之后,周昌就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因为周苛的原因被封为了高景侯。

那么周昌这人做了侯爷了,这脾气还是没改,当打对面说话,他总是直来直去的,压根就不喜欢和你弯弯绕,绕半天他觉得头疼。

于是这么一圈下来,不仅仅是刘邦,萧何,曹参这样的人瞅见周昌这硬脾气脑仁也疼。

咱举个例子,大家伙听着也是一乐呵。

大家伙都知道,刘邦后来有了戚夫人之后,就不咋去吕后哪里了,毕竟吕后这都人老珠黄了,而这戚夫人——漂亮,男人嘛就这德性。

这不有一天周昌有急事,这就跑到宫里边和刘邦说这事。话说就这时间点上按照刘邦的作息时间,那是休息娱乐时间,概不办公,周昌可不管这个,一推门可就进去了。

好吗?你猜刘邦在干嘛?对喽!刘邦和戚夫人正好抱一块了,那么抱成了啥程度了呢?历史书他没说,俺也不能瞎说去,大家伙可以自己脑补一下。

周昌一瞅,一张老脸直接红到了脖子后边去了,回头就跑,连门都没有关。

刘邦到不客气,撵着周昌的屁股后头就追,这也算是一景,大臣和皇帝追着玩。

结果当然是刘邦把周昌给撵了上去,刘邦一跃而起直接骑到周昌脖子上了,一脸严肃的就问周昌:“你瞅俺是啥样的皇帝?”

周昌这老脸那红色还没退下去,也不客气,脖子直接就硬了起来,抬头就说:“陛下……你……就是……夏桀……纣王一样的……皇帝!”

话说这不是周昌被追累了,是周昌原本就口吃,一激动口吃就的就更加厉害了。

刘邦听了哈哈哈大笑,一点怪罪的意思都没有,他就知道周昌就这脾气。

这应该就是题主说的周昌骂刘邦的事。

后来大家伙也知道刘邦有了想要废太子的想法,把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那么这事朝臣都反对。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就属这周昌反对的最为激烈,跳的最高,你说他口吃,说的不那利索,所以他总是说:“我口才……不好,但我……就是知道这不行!”

得!刘邦拿他也没办法。

那么整个过程都被躲在一边的吕后听到了,后来吕后见到周昌,就给周昌跪下了说:“要不是您据理力争,太子这事还真就被废了!”

这就是吕后给周昌下跪的事。

从这些个事情当中,大家伙就能看出来,周昌这人他只论事,可不管面对的是啥人。

周昌之死

老话说无欲则刚吗?所以大家伙都有点怕周昌,就连吕后这样的人,在刘邦死了之后,她也怕周昌,毕竟你做错了,他就揭你老底。

所以后来刘邦快要死了,为了刘如意(戚夫人的儿子)不被吕后算计,就派周昌到了刘如意哪里当相国。

你还别说,吕后想法设法的想让刘如意回到长安。周昌蹲在哪里一瞅见使者,就说:“赵王身体不好,去不了!”

去了三次,三次都是这样,把个吕后气的够呛,最后没辙了,想了个办法先把周昌调回来。

调回来后吕后就把周昌骂了一顿,可周昌还就那个样。

周昌离开了刘如意,回头吕后就把刘如意给调回长安,一杯毒酒就给毒死了。

为了这事,周昌郁闷而死,他总感觉自己对不起刘邦的嘱托。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老泰迪讲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导读:即使周昌痛骂皇帝刘邦,刘邦也并未对其进行责罚,再者当朝吕后都要亲自下跪于他,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随着老泰迪往下看吧!

痛骂刘邦

首先我们知道周昌是追随刘邦一起打天下开国的功臣,其次啊,周昌这个人性格十分的耿直。耿直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次,周昌在汉高祖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不巧的是刘邦正在和戚夫人谈情说爱,打情骂俏。好家伙,这把周昌臊得呀,那是扭头就跑。刘邦看到周昌这种举动心里不免有些疑惑,随即便追过去,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就问:你觉得我这个皇帝当的怎么样?

周昌一扭头看到刘邦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当即大骂道:我看你呀,和商纣王没什么两样了!

刘邦自讨没趣,只好作罢,但对耿直的周昌甚是敬畏了。

这个故事讲的啥意思?那便是虽然你周昌骂了我,但是我也不是个昏君,我自然是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敬畏你是因为你不像别人那般阿谀奉承于我,“敢于直言”这点是最难能可贵的!倘若我因为你的敢于直言怪罪于你,那以后谁还敢说实话?

在这里老泰迪有个题外话,乾隆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还不杀和珅,为啥啊?因为和珅拿了钱会办事啊!贪亦有道!

吕后下跪

说到吕后向周昌下跪啊,这里还有个故事!

说这么一天,刘邦突然想废掉吕后儿子太子之位,准备立戚夫人儿子为太子。

这又是为啥呢?因为刘邦天天和戚夫人腻歪,很容易就被戚夫人两句甜言蜜语蛊惑。

朝廷里的大臣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不反对的。然而刘邦根本就不放在心里,大臣们十分气愤,这么大的事,下一代皇帝啊!这么草率,这么随意就给换了?

此时周昌突然站了出来大喊不行!刘邦这下纳闷是谁反对我反对的这么大声?定睛一看原来是周昌啊,于是问周昌反对的原因。

周昌这个人本来就有些口吃,这下朝堂之上更加是口吃的不行,结果没说几句话就被刘邦打断了,刘邦笑了笑,废太子这件事暂时就放下了。

而吕后呢,恰好在东厢侧耳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事后,吕后见到周昌立马下跪道:谢谢你得据理力争,若不是你,我儿子的太子之位可能就被废掉了!

所以为什么说吕后要向周昌下跪?因为周昌保太子有功啊!这么大的事,吕后就算感动的痛哭流涕也是很正常的啊!毕竟是千钧一发的太子之位!

这里老泰迪还有话要说,其实不难想象为何刘邦死后,吕后会残忍的对待戚夫人,因为吕后也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啊!吕后心里苦啊!


老泰迪讲历史


说起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手下的那些功臣,人们自然会想起萧何、张良、韩信等人,也知道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结局都不大好,不过在刘邦手下的那些开国功臣中,有一个人,他不仅敢当面骂刘邦暴君,还让吕后向他下跪称谢,这个人就是周昌。

周昌是谁?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他是在初期的时候,就跟随着这个还不是皇帝的刘邦他的身边,更是在刘邦在这个夺得天下的过程中是贡献了很多。

周昌他和刘邦一样都是沛县这个地方的人,而且在秦朝还没有被推翻的时候。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 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刘邦,刘邦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后来他们都跟从刘邦入关,推翻秦朝的统治。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楚军在荥阳把刘邦团团围住,项羽杀了周苛。 于是,刘邦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敢痛骂刘邦呢?

周昌为人品格正直,坚韧不拔,凡认为错误的事情,哪怕是面对威严的皇帝,也敢于直言,甚至怒骂。

有一次刘邦在宫殿里休息,周昌有国家大事想要禀报,但是刘邦这时候却和戚夫人一起卿卿我我,周昌看见这样的景象,只能叹一口气,退了出去,没想到刘邦却追了上去,骑在周昌的脖子上,还问他我这么做怎么了?

周昌却直接回答,皇帝就像纣王一样的昏君,没想到这么一句话却让刘邦哈哈大笑。

后来刘邦对于周昌还是非常忌惮的,毕竟他是一个忠臣,不畏惧权贵,虽然自己是位皇帝,但没有理由的话也不敢妄杀朝廷大臣。

吕后为什么要给周昌下跪呢?

刘邦晚年的时候非常宠幸戚夫人,希望能够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作为皇太子的人选,等到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刘邦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但是他却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就是: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周昌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不攀附皇帝的意见,反而一直力争自己的立场,最后他的意见受到了接纳。他的性格虽然是比较直接,但是能够受到汉高祖的重用,就连吕后也下跪拜谢他,说明在朝中的威望是挺高的。

周昌的结局

邦后来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但是此时,刘邦已经50多岁了,他一直担心自己去世之后,刘如意会被人杀掉,毕竟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是会被他人觊觎的。所以就安排周昌成为赵王的下属,以保护刘如意。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就对赵王如意下毒手了,她多次派人征召赵王到长安。不过周昌虽然努力了,但吕后是什么人,当刘邦死后他早忘记了以前的卑逊,内心充满复仇的念头,最终刘如意被毒杀,而戚夫人则被砍掉手脚,挖出眼睛,又逼他喝下毒药,让他变得又聋又哑,最后被丢进厕所里,成了“人猪”。

周昌因为赵王被吕后杀害,觉得自己辜负了刘邦的嘱咐,后来也就称病隐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周昌最后是抑郁而终的,他在赵国辅佐赵王的时候,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在赵王有危险的时候保护他。

周昌的一生,性格耿直,深得刘邦的重视,他得到刘邦的嘱咐,照顾赵王,后来没能救下赵王,郁郁而终,足以见得他的忠心以及人品。


总结:刘邦他也是珍惜这个仅有的好兄弟,这个一直不离不弃的好兄弟,周昌他一直记着自己的职责,一直帮刘邦他当皇帝。对刘邦忠心,是周昌之所以能做到直言不讳的终极奥义,这种忠心,是从年轻时跟着刘邦起兵那天起开始,用一辈子的相随铸就的。


爱手工的李姐


周昌骂刘邦是因为他怕刘邦做个桀纣之类的帝王,吕后向他下跪是因为他保太子有功,周昌最后远离朝堂,郁郁而终。

说到刘邦手下的开国功臣,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汉初三杰”,这三个人为西汉的建立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三位,而是另外一个人,那便是周昌。周昌这个人看似没有所谓的汉初三杰名气大,但是他却敢骂刘邦是暴君,这就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了,不仅如此,连吕后都曾向他下跪过!周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昌本身是沛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刘邦起义时他和他的堂兄正担任泗水的小吏,后来跟着刘邦起兵造反。在刘邦成为汉王之后,他被封为中尉,在刘邦正式建国后,周昌更是被封为了汾阴侯。周昌这个人十分耿直,有一次他进宫,看见刘邦和戚夫人正在亲热,为了避嫌转身离去,而刘邦却追了上去,骑在了周昌脖子上问周昌,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得到的回答是他和桀纣一样。但是刘邦不但没有生气,相反还对他敬重有加。

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甚至想要废太子立其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有一次他就在朝堂之上提出了这个念头,周昌极力反对,但因为自身有口吃的毛病,他一段话说的不利索,反而把刘邦给逗笑了,这件事也就按下不提,这对吕后来说可不是件小事,她见到周昌后立刻下跪道谢。

刘邦生前十分担心自己最宠爱的孩子刘如意,于是下旨让周昌保护好赵王刘如意,但是汉惠帝即位后,吕后却最终毒杀了刘如意,这件事情让周昌十分内疚,他自此后称病不再上朝,最终三年后,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