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這幾天野味市場都消停了,水果卻成了春節時期的香饃饃。當下時節裡最搶手的水果,在南北地區有著很大差異。北方追求水分足的水果以彌補冬季身體水分的缺失,南方則以口感好作為選擇標準。不過最近筆者發現,有一種水果越來越難吃,卻賣得越來越貴了,到底怎麼回事呢?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隨著春天到來,春節也慢慢離我們遠去,臍橙的季節也要結束了。但近期臍橙市場卻出現了一片利好景象,原本年前賣6元一斤的臍橙,過了年之後價格賣到了8元一斤,足足上漲了2元。2元錢對消費者可能影響不大,但在產地果農面前,影響卻是深遠的,哪怕是上漲一毛都能多收益好幾千塊錢呢。

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但臍橙也是普通水果,越到季節尾巴的時候,果子口感就越不如前期成熟的口感。此時的臍橙如果是年前採摘的口感已經開始發酸,如果是現採的口感還會好一些,不過從現在產地整體情況看來,幾乎沒有掛樹上的果子,全部都是果農堆在家中代售的,所以口感都已經發酸,接下去還會越來越難吃。這就出現了一個現象,臍橙越來越難吃,可市場價格卻越來越貴,到底為何呢?

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筆者從2個方面對此作了個簡單地分析,一方面是受當下疫情影響,水果比野味更受歡迎,又是春節前後需求比往常大很多,市場行情自然就好了。一方面是當下臍橙接近季節尾聲,存量已經所剩不多,無法滿足當下市場的需求,自然引起一波漲價。在這個水果相對較為緊缺的季節,除了南方的青棗當季之外,就剩下臍橙和砂糖橘等水果,其餘絕大多數都是反季節水果,市場自然沒有當季水果火了。

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臍橙大家都喜歡吃,但它卻不是國內原產水果,而是在17世紀從美洲地區引進的一種外來水果。自2000年之後,臍橙開始在國內市場發力,這種外來水果才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國內臍橙種植直到解放後才開始受種植,在90年代走紅市場。臍橙因具有無籽、口感甘甜多汁,很快打敗了我國原有橙子品種,佔據一大部分的柑橘類市場份額,至今依舊是被稱為柑橘三巨頭之一。臍橙的受歡迎程度一點不亞於砂糖橘,甚至在許多年之前市場份額都比砂糖橘要大一些。如今臍橙被廣泛種植於長江以南地區,其中較具規模的種植產地為江西贛南、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可以稱得上是南方到處種植了。

賣到8元一斤,越難吃越貴,曾是外來品種,如今被到處種植

那麼近年來有人很擔憂這臍橙是否會跟柚子一樣,很快在市場走下坡路呢?筆者認為在於柚子市場對比下,橙子市場至今還沒有出現一種新品種能與臍橙較量,所以臍橙市場前景在接下去幾年依然會不錯。而柚子當下品種多樣,國外引進和國內培育的品種每年都在增加,老品種必定會遭受市場淘汰,價格遲早出現低迷。那麼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著臍橙外來的市場前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