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溫槍,就是他們的“武器”

測溫槍,就是他們的“武器”

測溫槍,就是他們的“武器”

乘客在地鐵站接受體溫檢測。福州日報記者 葉義斌攝

福州日報記者 黃戎傑 朱榕 林文婧 通訊員 王婷 江曲

他們有千人之眾,是一支混合編成的部隊。穿白大褂的醫務人員、綠色或黑色制服的路政和警察、戴紅帽的志願者是他們的主基調,鮮紅的黨旗是他們的主心骨。

他們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部隊。每天檢查車輛12萬輛次、火車310列、飛機200架次、人數超過30萬人次。雖然查出發燒比例不到十萬分之五、確診病例不到百萬分之一,但仍然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春寒料峭,在風中雨中寒夜裡值守的他們,有很多樸實的故事可以分享……

地點:福州南高速出入口

你的安危 我的堅守

位於福州南高速出入口的臨時檢疫站,穿著反光背心的路政人員,攔下一部部過往車輛,開窗、詢問、測溫、登記,一絲不苟的工作流程,週而復始的動作,大家絲毫不敢大意,因為他們深知,一個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將“病毒”放入城中。

2月2日下午4時前後,一輛武漢牌照的車輛載著四五名乘客,駛出高速口。市交通綜合執法支隊高新區執法所負責人施孝春和同事立刻攔停查問。車上乘客解釋,車輛是租來的,未去過武漢。但他們並未大意,將人員留在原地,並聯系租車公司、乘客所住社區進行核實。其間,幾名乘客情緒波動,執法人員耐心安撫,經過反覆溝通、核實無誤之後,才放車輛入城。

這個24小時臨時檢疫站,只是簡陋的活動板房,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要在戶外的寒風中站上10多個小時。

福州南高速收費口,每天平均要過境車輛1萬多輛次、人員2萬多人次。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這份工作既辛苦,更存在風險。施孝春1日從早上8時站到晚上10時,2日又從晚上8時值班到3日上午9時,和家人幾乎見不著面。每次回家,他總是將身上仔細清理一遍,才敢走進家門。

“雖然辛苦,但我覺得值!”讓施孝春印象深刻的是,2日下午,“一點點”奶茶特意給他們送來了熱騰騰的奶茶。雖然只是一杯奶茶,但被人惦記著,施孝春心中暖流湧動,感覺到枯燥工作背後的神聖和意義。

地點:公交仁德站

乘客來來走走 我們風雨中等你

昨日下午,天上下著小雨,仁德公交首末站內客流稀少,每趟發出的公交車內空蕩蕩的,但現場堅守的職工卻有10多人,比乘客數量還多。大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守護著場站安全。

“特殊時期,市民可以宅在家裡,但我們不能退。”分片督導仁德站的市道運中心黨員倪海紅口罩下黑黑的眼圈,顯示出連日的辛勞。從1月28日開始,她每天都要頂著寒風騎上一段路,在仁德站工作一天,時刻督查駕駛員佩戴口罩、測體溫和場站消毒殺菌落實情況,及時糾正指導。

場站內、候車走廊上,保潔人員仔仔細細地對扶手、座椅、地面噴灑消毒藥水。特殊時期,場站一天四次消殺、公交車廂則要求一趟次一消殺。

記者看到福州公交集團馬尾公司一車隊連雲凱時,他正忙著為駕駛員測體溫,“35.9℃,沒問題,上車吧,注意安全!”春節期間,每天仍有10多路、約90趟次公交車從仁德站發車,每一名在崗職工每天都要測量兩次體溫。“有情況要及時說,這既是對乘客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連雲凱總是不厭其煩地“絮叨”,仔細檢查員工的口罩佩戴情況,及時糾正錯誤的佩戴方法。

為了確保嚴格執行佩戴口罩乘坐公交車,空閒出來的駕駛員,也當起跟車督導員,督導上車乘客佩戴口罩。

地點:福州火車站

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閃失

“K803次福州站終到,有一名發燒兒童,請前往接洽處置。”1月31日,福州火車站外勤客運值班員餘瑋娜接到通知,馬上向站臺跑去。經確認,小孩已經退燒,但餘瑋娜還是聯繫120接走小孩一家人。

特殊時期,這樣的“逆行”,是這名孩子只有9個月大的媽媽最常乾的事。每趟列車到達,餘瑋娜除了引導旅客有序出站,體溫測量也是工作的重點。

幾天前,一名旅客想去上饒,買票時不僅沒戴口罩,還不停咳嗽。這令餘瑋娜警覺起來,立即通知了民警,查看身份證後發現,這名旅客是從武漢過來的,測量體溫也不過關。“這名旅客不肯就醫、堅持要去上饒,沒辦法,我們連同民警、醫護人員一起,把他送到醫院。”餘瑋娜說。

“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閃失。”餘瑋娜和同事每天都在站臺一線忙碌,至今已檢查出發燒旅客11名、從到達列車上接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旅客2名。

回到家面對孩子,餘瑋娜卻有說不出的愧疚,“換好衣服洗完澡,才放心好好抱抱孩子”。

“作為一名黨員,必須得挺身而出。”餘瑋娜期待著早日打贏這場阻擊戰,自己有更多時間陪伴寶寶。

這些令人動容的瞬間,不過是千千萬萬公共交通領域防疫“戰士”的日常。截至昨日,元翔福州空港已對1444架次航班、16萬人次旅客和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在地鐵各站點,工作人員嚴格執行體溫檢測、“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在站內日行萬步。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戰“疫”一線的硝煙中,口罩就是他們的“盾牌”,測溫槍就是他們的“武器”,一次次測溫,一遍遍核查,只為守護群眾的生命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