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坚决防止疫情通过交通领域蔓延

北京: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坚决防止疫情通过交通领域蔓延

2月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次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主持。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冀岩,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出席发布会,介绍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北京市交通行业针对疫情采取的应对措施:

截至目前,交通行业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1 民航和铁路方面:

按照国家卫健委标准,全面做好机场、民用航空器、火车站和列车的消毒工作;加大空调换风功率和通风量;对全部进京旅客采取“远端测温,到京复测”的措施,体温检测率100%,

检出体温超标者,严格按程序移交;严格执行全部旅客信息采集登记制度,配合有关部门核查;多种方式宣传提示乘客佩戴好口罩和配合做好信息登记。

2 市内轨道交通方面:

经过紧急采购调配防疫物资,从1月31日首班车起,轨道交通全路网已陆续实现“测温”进站。其中,一些常规大客流车站采用非配合式热成像方式进行体温检测;其他站采取手持式体温监测仪对进站乘客体温进行检测,在遇有大客流时,启动抽测模式加快乘客疏散速度,减少乘客在密闭空间滞留的时间。

各站遇体温异常乘客按程序做好就医提示和移交处置。

同时,加强车站、车厢消毒,列车在上线运营前、回库后均对车厢进行消毒,并在每节车厢内风挡玻璃处(或通道连接处)张贴消毒标志,明确消毒日期。

车站出入口、手扶梯、自助机具、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和设备设施每日消毒三次,车站安检设备每小时消毒一次。

车站公共区域和隧道区间,每天保持22小时通风;地铁列车上线运行期间,车厢按最大通风量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畅通。

3 市内地面公交方面:

北京公交集团每天指定专人对所有车辆和场站进行消毒不少于2次,重点线路适度加密。在车辆运营过程中结合实际增加开窗通风次数,每车次运行结束后打开全部车窗进行通风。

4 出租车方面:

巡游车、网约车驾驶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车辆每日消毒两次,引导乘客优先在后排就坐。目前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鼓励出租车驾驶员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多出车,保障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

5 高速公路方面:

目前各条高速公路运行正常,服务区室内公共区域全面实施通风、消毒;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间已延长至2月2日24时;为保障重点物资和鲜活农产品快速通行,各高速公路主线站已增设货运绿通专用通道

以京开高速西红门收费站为例,进京方向在原有2条绿通专用通道的基础上,采取弹性增加绿通专用通道的措施,优化现场车道设置。

白天设置4条绿通专用通道,夜间结合交通量情况增至8条,平均单车查验时间大大缩短;对于在收费公路上跨省运输疫情防控物资和人员的往返车辆,制发专用通行证,建立专用通道,专人引导,做到“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和优先通行”。

6 货运方面:

根据城市生产生活物资保障需要,已向商超配送运输车辆增加发放了足额的白天五环路以内货运临时通行证,并对持证车辆临时取消了早晚高峰时段限行的管理措施。

同时,为确保外地进京的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已临时调整京开高速公路南六环双源桥至南四环马家楼桥路段的外埠货车管理措施,将准许进京的时间提前至晚八点,增加了4个小时的运营时间。

总体来看,

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交通行业内部全面加强从业人员排查,有到京前14日内离开湖北地区或者有过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接受监督性医学观察,杜绝在此期间上岗作业。在岗一线员工,上岗前一律进行测温并必须全部、全程佩戴口罩。

对春运返京客流情况的预判和预案:

春运已过了24天。数据显示,春运前期,即1月10日至23日,全市进出京客流总量为1761.48万人次,同比上升12.52%。春节期间,即1月24日至2月1日,受疫情加剧及防控措施升级影响,进出京客流为348.7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1.76%。市内地面公交客运量1498.02万人次,同比下降64.60%,轨道交通客运量735.56万人次,同比下降83.93%,“五站两场”接续运输总体平稳。

未来一段时间,从订票数据来看,铁路民航进京客流明显下降。

2月2日至2月18日(春运最后一日)铁路进京旅客总人数206.02万人次,同比下降74.27%,民航进京旅客总人数71.42万人次,同比下降73.83%。据此判断,抵京客流总体呈现平缓态势,不会出现往年大客流集中抵京现象。

下一步将会同民航、铁路部门,通过运力调配主动分散、均衡进京客流,避免集中返京,同时持续监测旅客定票情况,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轨道、公交、出租都将加强运力调配,做好与5个火车站和两个机场的接续运输服务。

恢复上班以后的交通出行保障: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职工陆续上班,生产逐步恢复,未来一段时间交通行业疫情防控仍面临巨大压力。我们将在继续做好“防输入”的同时,进一步聚焦“防扩散、防感染”,集中力量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防控措施:

1 政策方面:

1月26日,市教委宣布北京地区大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1月31日市

政府发布了在疫情防控期间本市企业灵活安排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在2月9日24时前组织员工弹性上下班、利用网络灵活办公。这些政策将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从源头上减少出行需求,预判近期不会形成道路交通拥堵。

同时,为了方便因春节假期延长而推迟返京的自驾车市民回城,经市政府同意,2月3日至2月9日,本市五环路以内道路仍继续按照节假日模式进行交通管理,暂缓恢复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也就是暂缓恢复尾号限行措施。

2 公共交通保障:

进一步周密做好公共交通的保障,让市民对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有信心。

在扎实做好公共交通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科学优化运力调度和客流组织。将以“降低客流密度、加快客流疏散”为目标,把“站区拥挤度、地铁满载率、公交满载率”作为重点控制指标,采取“灵活调度、站外限流、增派运力、加强疏导”等综合措施,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

具体来说,轨道交通方面:

一是增加疏导人员,针对常态化站外限流车站,客流高峰时段在现有人员基础上每站增加5至10名工作人员进行宣传疏导。

二是控制进站速度,降低排队人群密集度,引导乘客分散出入口进站。在安检点,由安检员根据排队情况分批次进行安检。

三是控制站内人员密度,在站厅层与站台层安排站务人员,根据站台拥挤情况及时在扶梯位置采取管控措施,适度控制站台候车人员密度。

四是控制车辆满载率。做好运力配置,各条线路保持最小间隔并适时采取增发临客、区间车等措施迅速疏散客流。在站台由文明引导员、站务人员等进行劝阻和引导,控制乘客上车数量,确保适度宽松的列车满载率。

地面公交方面:

一方面将加大站台疏导力度,做好站台秩序维护,控制排队人员密度;另一方面将加强客流监测,根据客流变化适时采取开行区间车、大站快车等多种调度形式,增加客流较大线路的发车车次,确保车厢内乘客数量适中。

请广大市民放心:

我市在公共交通领域所采取的措施是到位的,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出行过程中都自觉佩戴好口罩,积极配合站务人员疏导保持车厢内合理客流密度,并按照卫健、疾控部门的提示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手卫生,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是有安全保障的。

提示大家,自觉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对全社会最大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