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两套及两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没有房子的人要多得多,请问你身边的情况如何呢?

红牌楼观察


如果你身边有两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没有房子的人要多得多,那么你的收入地位是小康的,还是不错的,当然这种我们说的有两套及两套以上的房子是不包括父母的房子的,如果把双方父母的房子都算是的话,这个就不对了。虽然作为独生子女未来可能继承父母的房子,但是也继承了父母的养老,父母的房子严格来说是父母的养老财产。

朋友A在一线城市有房,在老家的城市也有一套房子,当然了农村也是有房子的,算是有2套房子的,不过一线城市的房子面积不大,未来还需要更换,老家城市的房子是空着的,因为自己是不会去居住的。他这种情况是代表了一类人的,来一线城市奋斗,也有了房子,这种情况的朋友还有好几个,在一线城市有了房是一定会在这边发展的。

朋友B在一线城市有房,但是是作为投资的,自己的工作城市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在二线城市有房,父母也都单独有房,这个也算是有2套房吧。这种也代表了一类情况。原来是在一线城市发展,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二线城市,这样的生活质量更高,两个城市都有房。

朋友C的情况是在二线城市有房子,但是在一线城市没有房子,但是在一线城市周边有了一套房子,一线的房价确实太高了,周边的房子先买一套再说,他们的工作依然是把重心放在了一线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完全确定下来,还是有可能回到老家的二线城市去发展的。

朋友D的情况是在一线城市没有房子,但是在二线城市 有房子,现在是在一线城市工作,在做最后的努力,在一个年龄的关口会决定是留在那里作为最终的发展地。像D这种情况的另外一个朋友已经选择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收入比原来低一点,但是生活的幸福指数确实是高了很多。

朋友E的情况是在一线城市家里拆迁分了套房子,父母也有房子,爱人也是拆迁分了房子,夫妻俩名下的就有2套房子,父母的房子不算是他们的,也算是有两套房子吧,不过没有房贷的,生活是很惬意的。

朋友F的情况是没有房子,这个是完全没有房子的

,一心要在这个城市扎下来,在奋斗中。

中国到底有多少房子,够不够住?

中国的房子一直是一个谜,坊间传言很多,有说够34亿人居住的,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1978年的时候,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7平米,当时也能够把人住满了,没有人睡大街,但是人均7平米的面积,我们可能还无法体会居住在这样的空间下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一个三口之家的面积也只有21平米。这个还是建筑面积,而非套内使用面积。

最近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9平米,比1978年提高了32.3平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是是47.3平米,比1978年增加39.2平米。也就是说过去40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居住环境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改善。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这是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中国的房子足够多少人居住呢?

结论恐怕就是刚刚足够我们自己的人口居住

,城镇人口平均居住面积39平米,也差不多是一家一套的房子,如果要考虑 到一些空置的因素,实际的居住面积是没有这么多的。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一套房子是一个平均水平。一个家庭有两套房子是要高于人均的情况的。

至于那些说中国的房子足够30亿人居住的言论,呵呵就可以了,管理者并不是傻瓜,这个国家的管理者的智商是比大多数人要高的,如果中国的房子已经足够30亿人居住了,那么早就房价跌成渣渣了。


壹号股权


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往往就是穷的穷死,富的富的要死。

以我们科室为例:我们所在科室目前一共有十个人,连同部门总经理一共十一个(我们部门分为4个科室,在不同办公区,部门老总坐镇我们部门),十一个人的房产情况:

1、总经理:3套房子,六十几万炒股资金,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老总每年的年终总结及个人资产情况汇报(我们是国企,中层及以上的领导干部要汇报个人资产情况),都是我帮忙整理罗列交给人力部的。

2、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的房产情况未知,就日常中听说的最少有五套以上,总助是一个guan二代出身,属于不缺钱的主。

3、两个主管:有一个主管家庭负担重,去年才刚买的第一套,另一个主管,今年刚新买的一套180平的(原来有旧的),所以最少也是两套之上。

4、七个科员:我们七个普通的科员之中,结婚的三个女的中,两个与她们老公名下各有一套房子,均在市区;一个在市区、县城以及县城下面的乡镇各有一套(她在市区工作,他老公在乡镇,老家在县城)。未婚的四个中:一个富二代美女,全科室房产最多的一个人,有次大家一起吃饭聊到房子时,细数一下,她家有12套,完全可以靠收租生活的,上班完全是玩的,最厉害的是去年我们当地新开一个盘,她家一下子直接买了3套;另一单身女子,自己购买了一套房子按揭;我自己也是只有一套房子按揭;最后还有一个男的目前未买房。

也就是有我们科室11个人中,目前拥有2套及以上房子的人最少有7个人,而只拥有1套房子的3个人,未买房的仅仅只有一个,所以真的是有两套及两套以上房子的人比没有房子的人还多,也就是所谓的穷的穷死,富的富死,这个社会两极分化真的是极其严重。


鲤行者


其实,现在的中国我们身边有两套及两套以上房子的人,确实比没有房子的人要多得多,或者说现在的中国基本上找不到根本没有房子的人,为什么呢?

有些人在城里打工,城里没有房子,在农村是有房子的,你在这个城市没有房子,在另外一个城市是有房子的,完全没有房子的人不会超过3%,有多套房子的人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是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大量过去城市周边的农村都变成了城市,每个城市周边过去的农民都变成了城里人,而且还有多套房,这样的情况在我国太普通。

其次,每个家庭都在买房,小孩长大了结婚都会买房,一个家庭变成了几个家庭,家庭房子是越来越多。

其三,家庭改善住房,有了钱就买更好的房子,旧的房子并没有卖,家庭房子也就增多了。

其四,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工作,又在另外的一个城市买房子,过去的城市的房子还保留着,多个城市多套房的现象也很多。

所以,在中国有两套房以上或多套房的人比没有房的人确实多,这非常正常,现在随便一个中国人有几套房是很普遍的。

你在现实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财富生活联盟圈咨询。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楼主郑州,做房地产营销类工作。大学在本省211大学学的新闻类专业,工作后觉得媒体工资太低太累就转行去做了房地产。从一个策划助理开始干起。刚开始工资2500一个月,刚开始觉得大家都象我一样穷。但是后来跟同事一块散步回家发现他已经在西三环买过房子了。而且他告诉我跟我另一个女性同事也在管南片区买了品质楼盘的房子。他还告诉我说我们的直系领导,约35岁左右,女性,手里有5套房子,其中一套在海南。而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大boss,38岁左右,男,手里保守也有四五套,家里是郑州东边郊县的拆迁户,家里也分了两套房,在市区也有投资的商铺。公司有些做上总监或经理级别的人也都有一套甚至两套的房产。刚开始真是觉得贫富差距好大呀。

楼主有一位表兄,目前跟我合租在一起,他做的室内设计,听他说他老板,约43左右,男,在郑东新区(均价2万2左右)就有三套房。听说他看了房地产税的新闻,最近正着急出售卖出一套呢。

楼主近期准备在郑州南五环外买套零首付的小三方户型,算了一下,月供3700左右,近期要把20多万的首付付了,基本上月需3800左右,加一起就是7500左右每月需要还银行,觉得压力太大,没有偿还能力,无奈作罢。只能以后准备结婚的时候买些二手房。

其实吧,只要等我们工资月薪一万以上,感觉买房是可以的,先找些首付分期的楼盘。一大学同学,月薪4500左右,女朋友月薪4000左右,两家人一同付了首付,在南四环附近买了套房子,准备结婚了。

有时候确实是感觉很不可思议,压力挺大的,但是奋斗吧。毕竟身边还是有很多人靠奋斗买的房子。身边那些有两三套甚至四五套房产的人,每个月也背负动辄高到一两万的月供,人家也是靠自己奋斗买来的,也不是大风吹来的。总之,奋斗吧,朋友!


羊羊羊视频剪辑


我身边的人,得分两批。因为我是从一个小镇出来到省会城市工作的人,我认识的人第一批是我老家的人,我老家的人在城里面别说有两三套房了,大部分,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无房的人,这些无房的人呢,有的留在小镇结婚生子自己盖房或者跟父母住老宅,有的出来城市里面工作拼死拼活,能在城市里面买房定居的也只有那么几个,很幸运我是其中有房的那一个,但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毕竟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未来的世界不知道会怎么样改变,况且我们小镇是一个很大的乡镇,即使有很多老同学老朋友在小镇定居了并不代表别人不富裕,可能人家过得比我们在城里面还房贷的还要好呢。第二批认识的人就是我的同事,我的同事正好与之相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有房之人,毕竟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公务员,有好几套房的也是大有人在。那我的同事呢肯定都是生活比较富裕的,谈不上大手大脚但是肯定的比农村的人幸福吧!毕竟好几套房子摆着呢!小孩上学也不用愁。反正各有各的幸福吧!


套路专家被套路


看身边人层次而定。我是农村出来的,每个学习阶段不样,接触的人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不同群体说起。你说的房是指城市里的房子吧,农村的自建房算不算呢?

小学在村小学读书,身边的一起玩的都是小学同班的,班上包括我三人上完了高中,大部分初中毕业留在村里面,他们也平时出外到城市做生意,打工,他们除了村里自建房之外,仅有二个在打工的城市买房。

初中在镇上读书,情况与小同学差不多。继续升学的算入高中范围吧。

我们那时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也才20%不到。高中毕业生当时也比较少,近半上了大专以上。前年同学聚会,平时环得好的,高中毕业就业的,除了在老家有自建老房外,大都在市里或就业地有套房自住。有个生意做得好的,在某二级城市有七八套。

大学是毕业于南方985。平时在不同城市微信联系多,极少聊经济。偶尔出差机会见个面,前年一个深圳同学说,同班的去深圳的哪个没有几没有几套啊。


uin80000


富的真富,穷的真穷。

我父母两边的亲戚当中,目前只有一家没房的,而且所谓没房只是没有买新房,因为闺女还没出嫁,但他们自己有80年代的老多层自住。纯粹靠租房度日的一个也没有。家里两套房或者更多的占比三分之一,但基本是一套老房一套新房,最富的旧金山一套别墅、青岛一套别墅、三套住宅、两套酒店式公寓、三亚一套大平层海景房。


朋友和同学这个圈子,由于在异地工作的比较多,没有在异地买房肯定是普遍的,但在家乡基本都有房,除了个别还没结婚的几个还有没买房的,其中还包括不确定在哪里定居的。

所以自身感觉周边人群无房族还是少数,买不起大房子的也有小户型或者公寓,总归来说是有安居之所。

不过我奶奶家的老宅有几个邻居是真穷,单位效益不太好,工资普遍偏低,60年代房子住了一辈子还在住,竟然还有40多岁儿子没结婚的和父母挤在筒子楼里,也有的虽然结婚了,但租房住了十几年仍然没钱交首付。


城市发展报告


我有三套,办公室和各科室人均两套以上。现在都不缺房子,都住不了,别听专家忽悠。乡镇驻地盖的房子闲着60%,闲了七八年了,现在动员村里搬迁,但工作难做,且换届频繁,新班子一下手搞形象工程,全部刷墙……三四线小城市也闲着30%以上。也就是刚毕业的到外地工作的能缺房。



雨曦顿悟


看到楼主这个话题尴尬的笑一下: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也许就大体如此。楼主所在的圈子里面大多数人有两套及两套以上就推断出的论断,跟何不食肉糜何其相似?!

说到这个话题要从不同维度来看,才能得出较为通用的结论。笔者2000年读大学,我们的专业属于建筑类,同班同学也基本从事此行业,目前我了解到的信息是:班里面绝大部分家庭都有2-3套住房(分部在不同城市)。这跟我们从事的行业,对应的年代息息相关,毕业后赶上经济的蓬勃发展,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其实列举上面的一个个例,不过是为了给楼主一个思路,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切莫一叶障目。

以笔者所在的深圳为例: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深圳具有产权可供交易的住宅套数为170万套。深圳现有人口户籍人口450万,按照3人为一个家庭单位,户籍家庭数为150万,每个家庭即使平均下来也才1套多一点。深圳市实际管理人口2000万,常住人口1400万左右,这样算下来哪里能得出遍地的两套及以上住房的人。

在以楼主所在的圈层看,从事建筑行业。多套住房的人 一般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及以上阶层;甲方单位人员;监理单位总监级人员;稍大的包工头、飞机头;剩下的有住房也多为一套,较为年轻的大多租房。

现如今一线城市房价较贵,引来诸多抱怨。记得06年来深圳时,工资3000年福田竹子林房价10000,那时想买房真的是遥遥无期,也没那么多焦虑,想法就是好好干慢慢来。28岁才买了人生中第一个房子,结合我个人的经历看:只要选对行业踏实肯干,一线城市机会多相对公平,房子只是人生中探索进步的副产品。


地产杂货铺


我觉得这样要看圈子来判定!

先说说我老家农村同龄人的现状,基本上有1/3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只是有些在三四线城市,有些在一二线城市的区别,而另外2/3的同龄人基本上只是在农村拥有一套自建房,我算是我们村买房比较早的那一两个人,当时就是买在老家市区的4000多元每平米。

而身边的同事朋友中,大多数也就是在城市购买了一套房而已,只有少数人拥有2套甚至以上的房子,我有一个同事家里拥有4-5套铺子,不过是在其父辈留下来的,但像这样的基本上也很少,大多都是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第一代人,以目前的房价水平能拥有多套房的要么是祖上留下来的,要么是靠自己打拼下来的。

而至于身边的亲戚当中,买房的也就一半一半,大部分农村老家的亲戚要么在乡里自建房要么在城市里买房,买房最多的一个亲戚就是在一线城市通过奋斗买了两三套房,然后在老家也买了一两套,在乡里也修了一套,但这个亲戚是自己走生意的,所以有能力买这么多房子。

这基本上就是我圈子里大家的购房情况,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富裕的圈层他们可能拥有2套甚至更多一点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