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逍遥
“三味”教了30多年书,管过15年的学校教务工作。说实话,对于尖子生多的班级老师的管教能力并不怎么赞赏,但对平均分高的班级老师的管教方法,确实特别佩服!
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真正的尖子生或学霸,是不需要老师的特殊培养的,也不是仅靠老师培养得来的。
“三味”是一位农村初中老师,从教几十年,自己从没有、也极少见别人有这样的“奇迹”(成绩):通过自己1—3年的努力,将一名在小学时就从未当过“尖子生”或“学霸”的学生,推送到顶尖或霸主之位。
因为真正的尖子生或学霸,基本上全是“天资”与“人为”两大因素完美结合的结晶。
“三味”经过了几十年的中考工作,确实有很多届毕业班出现过这种情况:同校同生源的几个平行班毕业班中,有时某个班上重点高中的尖子生有10来个,而有些班级一半都不到。
但如果去小学了解一下便知:这些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基本上在小学时就属尖子或学霸型苗子。
原因之二:班级平均分高,必定是教师善教善导,创建了一个学风好、班风浓的良好班集体。
所有做个老师的人都清楚:要想提高班级平均分,仅重视少数几个“尖子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让班里所有(至少也是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上来,特别是设法让那小部分的“学困生”(或学渣)的学习成绩要提高接近平均水平。否则,一个“学渣”的威力可以将平均分拉低1分还多。
比较一下:培养(更多是保住)一个尖子生与改变一个学渣,谁难度更大?
“三味”从教几十年,最佩服一位同事:
她最擅长“哄骗”学渣去为她学!同一年级几个平行班中,她所接手的班级,最多一学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三年下来,她所带班级便活生生变成了“重点班”,成绩上将别班甩得远远的。当然,这样的班级,往往尖子生也不亏。很多老师表示,最怕与她教同届,荣誉净是她的,批评全是自己的。
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何,直接体现了学校是重“尖子生”,还是重全体学生(平均分)。重视升学率或“重点生”的学校在评价教师成绩时,往往会在“尖子生”比率上赋分较重;而真正将教育面前全体学生的学校,则一般会在评价中侧重平均分。
“三味”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评价制度上应侧重平均分。这更能考核出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三味聊教育
我曾经教过一个班,每次平均分都很高,但是,尖子生少。
那个班,一共45人,全年级,一共220人。我们班的水平,全在年级15名到100名之间。
也就是说,全是中游偏上的人。
而一个班,如果没有差生,平均分就会特别容易上来。一个差生的分数,可以说对整体平均分拉下了。
但是,这种尖子生,一定是可遇不可求的,也许有的班,能遇到好多,有的班,就没有一个。
所以,平均分高,没有尖子生,也非常正常!
Longsuixinyuan
我在小学任教二十多年,一直在一线教学。个人认为,尖子生必须是极优秀的学生。怎么个优秀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必须是保持前三,不能出现好一次,坏一次。我今年带一年级语文,这次期末考试,班级均分99点几。班里双百分孩子12个。是不是这12个孩子都是尖子生呢?不是的。今年班里43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尖子生就一个。
再说说班级均分高低问题。班级均分高其实并不取决于尖子生,而是取决于班级差生。现在已经不叫差生,叫潜能生。
因为班里人数少,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就会把你的班级均分拉低,要考高分,就得保证班里没有低分考生。所以,补缺补差对于提高班级均分来说更重要。
再来说说尖子生吧。对于那些成绩优秀又稳定的学生来说,只要是老师课上教过的,差不多都能记住。不需要老师三番四次强调。而对于其他普通学生,许多重点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再三强调,他们也有可能没全部记住。
我前几年教双班语文,那年也是一年级,我自己带二班的班主任,同时教一班和二班的语文。讲真,我对二班真的巨下功夫,而一班,正常上课,但是每次大考,二班很少能考过一班。都是我教的学生,一班上课学生思维活跃,重点讲到就行,不用反复强调,孩子们掌握的又快又好。二班上课,不够活跃,一些重点各种方式强调,效果却不如一班。就拿选班长组长,一班比比皆是,随便拉一个孩子就可以用。二班选来选去,悉心培养,可用的孩子真心没几个。
所以老师和学生其实是互相成就,尖子生真的是本身素质好,会学习,自身占一半。
所以班里没有尖子生的情况下,均分高,真的说明老师厉害,能把落后的学生都拉起来了。提高均分正确做法,抓两头促中间。
一个爱狗狗的语文老师
我是一名高中地理老师,这种情况在我现在所上的班级就有,在我们学校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01
现在我带了一个我们学校的应届高三B层次的班级,一个高三补习班,其中应届高三B层次的班级,在同层次中考试平均分与及格率不是排在第一就是排在第二,但是最高分很少有排在同层次第一与第二的。
我特意分析了这个班级的成绩,发现不仅仅是地理高分人数少,其他科目也是一样的,所以总分排在同层次靠全面的也很少,但是平均分很多科目都在在前面。
我所上的高三补习班,平均分与及格都在排在同层次第一,而且总分排在前面的也比较多,有好几个同学,地理成绩还一直排在全校前几名。
02
为了这个事情我特意去学校教务处把我们学校B层次的这个几个班的学生高一结束后分班的成绩找来对比看了,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分班的时候我所上的这个班很多科目的平均分与及格率和其他几个班都差不多,但是几乎每一科
为了这事,我也去问了学校教务处的老师,他也说这是学校故意这样做的,几年都是这样了,所以后面几个班级是考不赢前面几个班级的,特别是在高考后,从考上一本的人数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03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班尖子生的多少与学生的原先基础有很大关系,有的班级原本尖子就突出,后期这部分尖子成绩是很容易保持下去的,这样在后期尖子生就会很突出,而原来尖子生少的班级后面尖子生也不会太多。
原本尖子生就占优势的班级,那么到后期这个优势会更加的突出,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好的可能会更好,差的可能会更差。
尖子生多了,大家之间会相互竞争,大家的竞争会相对激烈,尖子生会带动其他同学成绩的提升,那么尖子生会越来越多,班级成绩会越来越多。
这就是我们地理上面常说的辐射带动作用,通俗点讲,比如上海经济很发达,那么它就会带动上海周边其他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周边城市经济也就为会变得好起来的。
所以,
我认为影响一个班级尖子生的多少很班级学生初始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班级管理,认可老师上课水平等因素有关,但是初始成绩相对重要。
一个班要想尖子生突出,尖子生数量多,那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同一个班级的老师就应该好好商量,在班级培养几个各科成绩都还不错的尖子生,并对于这些尖子生班级老师多给予照顾,他们的成绩提升了,那么对于整个班级的成绩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有利的影响。
我是“地理视角看教育”,分享知识、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欢迎关注、点赞!地理视角看教育
老师教的班既然平均分数高,说明这个班学生的基础并不差,也说明这个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该不错,那么,为什么尖子生少呢?
出现这一局面,实事求是的说,也可以不客气的说,这与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学能力与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一、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决定着班级尖子生少
这样班级的老师绝对是务实的人,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是极其负责任的人,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地比较扎实,学生学习负担应该比较重,学生大都靠死记硬背,一味刷题,实行题海战术来掌握,落实并巩固,但在教学方法上欠火候,主要表现在:1、缺少“培优”的方法技巧,我们知道,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班上的“培优转差”工作,像这样的班级,差生肯定很少,很好解决,但应该注重学业突出学生的培养上,做到因材施教,对这类学生提高高层次目标,加大力度强化训练,这样才会涌现出尖子生。2、老师教学方法陈旧,靠刷题死记硬背来提高学生成绩,学生的灵活度不高,应变能力不强,思维能力也跟不上,这样怎么可能出现一些尖子生呢?
二、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决定着班级尖子生少。
这样的老师大都思想保守,四平八稳地拉好四十八板,他们一般重知识、轻能力,让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不能放手学生,忽略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让学生一味地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低“能”,遇到试题灵活度高的就束手无策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水平欠佳,老师靠刷题,大搞题海战术,不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类、提炼,找出解题技能技巧,上升到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如果做到这样的话,就一定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结束语:这样的老师事业心绝对一流,对工作也绝对尽心尽责,如果老师能够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那么,这样的班级成绩绝对能够爆发“小宇宙”,尖子生也绝对不在少数!
全民话教育10911
有的老师教的班平均分高,而尖子生少,这种情况在许多学校是常见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生源有关。有些学校在分班时,常常依据学生入学成绩编班,这就势必会造成有的班级有尖子生,也有最差的学生;有的班级中等生占大多数,这样的班级平均分高,尖子生少是自然而然的。
二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关。平均分高低往往取决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以及作业训练时,主要面向中下等学生,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以保证中下等学生都能学会、学好,但却有意无意地把尖子生也降低到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这样以来平均分自然就高,尖子生反而不尖。
三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有些教师教材钻研不深,教学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而平时考试主要以基础知识考察为主,故平均分高,尖子生少。
四是与学校的评价方式有关。有些学校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时,主要以平均分为主,不注重优秀率,导致许多教师把精力用于提高平均分上。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教师要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精准把握课标要求,深刻挖掘教材,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面向中下等学生,也要面向尖子生,以保证让中下等学生吃得饱,也要让尖子生吃得好。学校要以教学质量评价为导向,引导教师既抓平均分,又注重培优转差。同时,要按照国家标准人数均衡编班,坚决消灭大班额,减轻教师工作量,以保证教师能够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事实上,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足够高,在平时教学中面向中下等学生,提高平均分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俗话说:“水涨船高”,能把中下等学生教好,在总复习的时候适当拔高,尖子生自然就会冒出来,刻意培养尖子生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我们单位一个年级九个平行班,班主任班级管理各有千秋,个个是能手,学科平均分往往不差上下,但如果排全县前100名,就拉开了差距。
年前期末考试,六年级共500名学生,选出全校前100名进行表彰,九个班,平均十一人。但是选出来的有的班二三十个,有的班十来个,有的班二三个,学校召开质量分析会,任课教师就各班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梳理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语数英三科齐心合力,不能出现偏科。如果哪个学科教师力量薄弱,学科成绩不均衡,三科都优秀的人数较少。
二、分班因素较大。有些班拔尖生少,后进生也少,中间力量强大。
三、教师配备上也会影响。某一学科特别强,其他学科就会比较弱,直接影响到班级拔尖生。
四、与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也有关系。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还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这种教育理念最有利于挖掘优秀生的潜能。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力合作,加强薄弱学科教学,关注优秀生培养,充分发挥优秀生潜能,取得最佳成绩。
教育采撷
这个问题很简单,这样的老师个人能力不是很强,或者说,不专注于高效课堂的备课,不会高效训炼学生的思维,不能把尖子生的潜能给挖掘出来,但是很敬业务实,管理严,靠的是用时间去“磨”学生,这样能够把中等生和差生的成绩保持在一个高度。我是一个具有28年教龄的初中教师,实话实说而已。
春暖花开144055775
班级里学生成绩总是有高低分的!而一个班级的平均分高,说明班中学生低分少,或者就没有低分,学生们分数聚集在75---90分之间(按照满分100来计算),说明老师真的是一位好老师!能抓住班级中层,所以保证了较高的平均分!
一个班级优等生,和学困生是两头人数很少,中间部分才是大部队!作为老师都希望班级学困生越少越好,有没有尖子生则要看运气,分到了好好培养,分不到也不强求!因为一两个尖子生对班级平均分影响有多大呢?班里的平均分还是要中间这部分来支持的!
其次,尖子生的产生有很多的因素!很多优秀的学生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课远大到理想,到了高中不论是哪个老师来教他,他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和老师亦师亦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中间这部分学生,学习要依靠老师!老师教的好,他们学起来轻松,愿意学,成绩自然理想!平均分也就高了!所以,能抓住中间部分的老师一定是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这样的老师能够赢得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所以我们也把班级的平均分看做是老师教学成绩好坏的一个依据!
肖老师英语课堂
出现这样的情况,恰恰反映了老师的管理水平高超和思想意识水平高。
在现实教学中,尖子生多班级平均分又高的班级,无一例外在分班时都是得到特殊照顾的,而没有尖子生的班级都是在分班时直接就没有给分配尖子生。尖子生百分之八十的情况下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与学生本身的天赋和学习品质有极大的关系。
如此情况下,那些没有尖子生的班级,要出成绩,只能面向大部分中等学生(实际在这些班级的老师眼里,他们就是尖子生,只是放在学校大环境下,他们算是中等生),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学要质量。如此双管齐下,带来的结局就是班上出现众多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就造成班级平均分高的现状。毕竟,众多中等生都是在学习品质方面有某种缺陷造成的。只要加强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他们的成绩虽不是尖子生,但也不会差。
所以,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分班时不被照顾被掐了尖,但科任老师们和班主任都尽心竭力,给管理要质量给教学要质量出现的结果。也恰恰反映了这些老师“面向大多数”的育人理念,这是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