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吾和重耳都曾流浪在外,为何最后重耳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睿妈教育在线


夷吾与重耳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他们的母亲又同是戎女(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的母亲是姐妹关系)。两人的父亲都是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因此两人不仅出身相同,早期的经历也相似,逃难的原因和过程也差不多,连国君之位都同是秦穆公扶持上位的。但是一个却成为俘虏,弄得国内国外都不待见,另一位却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的晋文公。两人的差别在哪呢?

仿佛复刻般的前期生活

夷吾和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同时从翟国娶了两位戎女,年纪更大的史书称大戎狐姬,也就是重耳的母亲,年纪更小的史书上叫小戎子,也就是夷吾的母亲。

两人出生之后,自然就成为了晋国公子的身份。但是晋献公的嫡妻是齐国姜氏,这位嫡妻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太子申生。所以夷吾和重耳两人当时都没有想当国君的想法,而且从有限的史料中,他们兄弟和太子申生的关系还不错。

但是晋献公后来又娶了更年轻漂亮的骊姬姐妹,这两姐妹后来也都生了儿子,于是申生、重耳和夷吾的生活开始出现危机。一开始骊姬劝说晋献公要把自己的儿子调到重要的地方去才能保证忠心,于是老迈的晋献公把年长的儿子中最出色的三个都调到地方去任职,太子申生去了晋国的发源地曲沃(此时的晋国已经是曲沃代翼之后的晋国),重耳被安排到了蒲城,夷吾则到了屈城。随后骊姬又陷害申生说他在献给晋献公的胙肉里下了毒,导致太子申生被迫自杀。而夷吾和重耳闻讯后赶回国都,骊姬又向晋献公告发说夷吾和重耳都知道太子申生下毒的事情,于是害怕受到迫害的重耳和夷吾都逃回了自己驻守的城邑。

得知两个儿子不辞而别的晋献公大怒,分别派人去抓自己的两个儿子,重耳在蒲城待不下去只好开始逃亡国外,而夷吾还在屈城组织了一些人抵抗了一阵,后来也不得不逃出晋国。

逃亡路上的抉择

首先出逃的重耳第一个逃亡目的地是母亲的国家翟国,毕竟这里有他的舅舅狐氏家族。比他晚一些出逃的夷吾本来也想逃往翟国,但是他的谋臣郤芮向他建议,如果他们兄弟一起逃到一个国家,那么晋献公一定会发兵攻打,而且翟国是小国,即不能抵抗晋国的进攻,也不能扶持他们回国争位。不如逃到与秦国更近的梁国,这样一旦有什么风险可以马上逃往秦国,而且还可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位,于是夷吾选择了逃到梁国。

随后晋国果然放生了内乱,骊姬姐妹的儿子都在内乱中死了,晋国一时陷入国中无主的局面。于是晋国的士大夫们开始选择逃亡在外的公子们来回国继位。首先此时出逃的在外的公子只有夷吾和重耳兄弟两个与晋献公和太子申生血缘关系最近而且都有贤明,所以他们兄弟是首选。此时在晋国执政的是大夫里克,他首先选择了重耳,但是重耳却拒绝了回国继位,于是里克转而选择重耳的弟弟夷吾,夷吾想回去,又是他的谋士郤芮提出即使回国也必须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去,同时还要与里克谈妥条件。

于是夷吾安排谋士郤芮去往秦国求得了姐夫秦穆公的支持,然后与国内的实权派里克谈妥了条件,夷吾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到晋国继承了国君之位,他就是晋惠公。此时重耳和夷吾的人生开始了不同的变化,夷吾在谋士郤芮的安排下通过割让利益回到国内继承了国君之位,而重耳却放弃了回国继位,继续他的流亡生涯。

差距之一:从信义角度看夷吾比重耳在政治格局上差距较大

夷吾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到晋国即位成为晋惠公,开始了他在晋国的十四年的统治生涯。但是原来在晋国做公子的时候与重耳齐名的夷吾却一再犯错,导致他的统治内外不得人心。他与重耳的差距也在这一段时期集中的体现了出来。

  • 割让利益回国即位是否明智:抛开当初逃亡梁国和翟国这个出逃地点的区别,夷吾和重耳兄弟可以说找不到任何区别,真正开始两人的不同是在是否回国即位的问题上,重耳选择了拒绝,而夷吾选择了接受。重耳拒绝的原因史书中没有展开,只是记载了重耳的一段场面话,没有多少价值,而夷吾一方则是在与里克谈妥了条件,即保证夷吾回国继位,就把汾阳封给里克作为封赏,而秦国则是用割让河西之地来换取秦穆公的支持。表面看重耳似乎是不出卖国家利益,是更高明的一方,但是利益交换本身就是政治上一种常见方式,而且在春秋时期,这种行为并不是罪无可恕的,所以夷吾通过利益割让的方式换取国君之位并不是导致他失败的统治生涯的根本原因。

  • 背信弃义开始体现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果说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还涉及国家利益,夷吾回国后反悔还可以勉强说的过去,那么将汾阳封给有拥立之功的里克则是夷吾作为君主理所应当要兑现的承诺或者说是应该有的酬功之举。但是夷吾不仅没有将汾阳封给里克,还夺了里克的权,夺权还不算,又害怕里克不服,于是干脆找了不高明的借口逼死了里克。这种对臣子不守信的行为才真正是夷吾与重耳的差距。

  • 恩将仇报更是尽失内外人心:夷吾的国君之位是靠秦穆公的支持才得到的,夷吾回国即位后就找借口说割让土地国人不满,实在没有办法兑现承诺于是直接毁约了。这里或许还只是激怒了秦人,使得秦国认为夷吾背信弃义,但是后来发生的“粮食风波”就直接使得夷吾彻底成为内外唾弃的无信之人了。晋惠公(夷吾)四年,晋国发生灾荒于是向秦国请求买粮救济,本来因为夷吾反悔割地的行为,秦国即使拒绝也可以理解,但是秦穆公君臣商议之后认为,背信弃义的是夷吾,晋国的百姓是无罪的,于是秦国通过水路运送了大量的粮食到晋国。第二年恰好秦国发生灾荒,于是秦国向晋国提出买粮救灾,夷吾和臣子商量,以庆郑为代表的臣子当即认为当年不割领土已经是背信弃义,去年秦国借粮给晋国已经是以德报怨了,现在秦国请求借粮根本就不用商量,但是晋惠公夷吾却听了另外一些臣子的意见,认为秦国灾荒正是上天赐给晋国讨伐秦国的机会,不仅不借粮反而出兵攻打秦国。

夷吾登上国君之位后对秦国和臣子里克的承诺一概反悔不认,这就使他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名声,此后在借粮一事上又恩将仇报,不仅不借粮给秦国,反而派兵攻打秦国。这两件事情来看都体现出夷吾与重耳在政治和做人格局上的巨大差别。从重信义方面,重耳在城濮之战中的“退避三舍”已经成了重信守诺的一个典范。而与秦国的关系方面,重耳后来也依靠秦国登位,但是他在位时期极力避免与秦国发生冲突,这就是重视政治声誉的表现,虽然重耳也会从国家利益出发偶尔阴一下秦国,但是表面上他对秦国是克制的也是保持尊重的。


差距之二:从用人角度看夷吾比重耳更不惜才

重耳依靠那些跟随他流亡十九年的人才回国后,整顿国政,国力迅速强大,短短数年时间就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而有人提出重耳身边比夷吾身边有更多的人才,但是事实如此吗?

夷吾身边显然也有高人,前文已经提到的郤芮就是。他能在夷吾开始逃亡是帮他想好了借助秦国回国争位的方法和路线就显示了他的能力,后来在里克派人来迎立夷吾的时候他能迅速分析其中的危险,并且提出借助强国的力量回去即位这种更稳妥的方式,由此也使夷吾回国能够做到迅速夺取里克的权力。

但是夷吾确是不善于笼络和利用人才的国君。他回国后不仅不给封地还夺了里克的权,本就失了信义,而且还找借口逼里克自杀。这就导致了一批晋国的士大夫与他离心离德,比如当时出使秦国,替夷吾去反悔并道歉的邳郑。

同样的在“粮食风波”中,当时力主借粮以回报秦国的庆郑本是晋国的大夫。晋惠公六年度过了灾荒的秦国出兵攻打晋国,夷吾与庆郑商量,庆郑于是指责夷吾的背信弃义和恩将仇报导致了现在秦国的进攻,夷吾不仅不悔悟,反而决定不让庆郑为自己驾驶战车,结果在战场上他的战车陷入泥淖,夷吾情急之下又让庆郑来为自己驾车,庆郑认为夷吾根本不听谏言,不尊重自己,调头走了直接导致夷吾被秦国俘虏,夷吾被秦穆公放回国内后马上就杀掉了庆郑。

夷吾与庆郑之间的事,应该说前期肯定是夷吾的问题,但是后来庆郑在战场的行为也的确让身为国君的夷吾不高兴,但是如果他回国后能够放弃报复的念头,重新重用庆郑那么他肯定能取得晋国士大夫的重新拥护和支持。

反观重耳,他在回国即位的过程中,夷吾的谋士郤芮先是迫于秦国的强大倒戈支持重耳(此时晋国的国君已经是夷吾的儿子圉),后来又担心重耳会诛杀自己,于是打算先发制人弑杀重耳,被人告发后被迫逃亡国外,最终被秦人杀死,但是重耳不仅没有株连他人,即使郤芮的家人都放过了,而且后来还任用郤芮的儿子郤缺为卿士,使他成为晋国的一代名臣。由此可见重耳的胸襟气度和爱才惜才的用人之道。

综上,夷吾与重耳虽然成长环境相似,个人经历相似,两人在政治和做人格局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再加上对人才的使用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最终导致夷吾虽然统治晋国十四年,但是却内外人心尽失,自己也在史书中留下了骂名。而哥哥重耳却大器晚成,花甲之年登上国君之位,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使晋国成为春秋第一强国。


围炉品茗人


受晋国太子申生,遭晋献公宠妾郦姬以胙肉事件诬陷的影响,公子重耳逃到翟国,公子夷吾逃到梁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驾崩,他生前所立的太子奚齐和他与郦姬妹所生的悼子先后即位,都被大夫里克杀死。晋国大夫们欲拥立重耳回国即位,被重耳及其谋士以国内局势不稳为由拒绝。夷吾听取了大夫郤芮的建议,在秦国人的护送下回到了晋国。夷吾背信弃义,先后斩杀了拥立他的里克和邳郑,又没有划拨事先答应秦国的河西之地,导致怨恨。

夷吾执政十四年后去世,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圉曾在秦国做人质,因担心在晋国根基不稳,在做人质期间偷偷逃回晋国。

晋惠公夷吾与晋怀公圉父子在晋国内失去了民心,又得罪了强大的秦国,给重耳创造了机会。

重耳历经艰险,流浪漂泊了十九年后,于公元前636年,已经61岁的他,在身边几位贤士的拥立下,由秦国护送回晋国即位。

晋惠公夷吾之所以失败,因为失信于忠于他的臣,失信于拥立他的秦国,加之短命,把机会留给了年长于他的重耳;晋文公重耳之所以成功,因为长寿,因为坚持、机遇和贤德。

历史很有趣,所有偶然因素的组合造就了一个英雄,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秦岭深山隐士


在晋献公时代,由于晋献公宠妃骊姬的迫害,太子申生被逼自杀。重耳与夷吾被逼外出逃难。

晋献公死后,晋国乱了一阵。一连两个幼主被杀,国内形势极其不稳定,大权旁落在一些朝臣手中。


晋国大臣想立一个新的国君,人选会在重耳和夷吾中选择。


一、重耳有能力,名声在外。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重耳和夷吾哥俩四处闯荡,都吃了不少的苦,受到了磨炼。

但重耳闯荡的时间更长久一些,比弟弟夷吾要长十几年,所以结识了更多的人,其中不乏有些各国的国君,其人品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比如齐桓公,楚成王和秦穆公等,都对重耳高度称赞。

比如,齐桓公赐给重耳美女,楚成王也厚待重耳。



二、重耳身边的将才们的不离不弃。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朝局动荡,一连换了好几个国君。大臣们开始物色的第一人选是重耳,觉得原因首先是重耳的稳重的人品,卓越的能力被大臣认可。而且重耳还是哥哥,立哥哥比立弟弟更说的过去。


就在大臣准备好迎立重耳为国君之时,可是重耳思前想后,听从了身边将才的建议,暂时不回去,这样就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而夷吾却决定回去,毕竟当皇上这块大蛋糕太诱人了。当时为什么夷吾身边没有人来劝他不要回国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有人规劝了,但夷吾没听。或许根本就没有人来劝阻。


而且,重耳在过了那么多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偶有颓废时 也得益于他的将相之才们的支持与提醒。比如他沉醉在齐国给的温柔乡里,他的手下干脆把他灌醉,架上马车,拉着他逃离了出去,继续去寻找他的梦想。


酒醒后,气得重耳哇哇乱叫,大声辱骂手下,说如果当上国君就杀了他们。他的手下也不恼,说那样的话,被杀也心甘。



三、夷吾父子不信守承诺,导致四面楚歌。

重耳在受到楚成王厚待之时,感激之余,承诺道: “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后来,晋,楚两国交战,果然,遵从了诺言。


而夷吾为了顺利归国当国君,承诺以后给大臣大量的土地,给秦穆公割让五座城池。可是他却没有信守承诺,是骗大家的。夷吾在大家心目中就是说话不算数的小人,背信弃义之人。所以夷吾为此付出了代价,他得罪了不少人,最后导致四面楚歌。



后来,朝中臣民对夷吾父子的不满,秦穆公对夷吾父子的不满,被欺骗的感觉肯定不好受,憋在心里不舒服,非得找机会发泄出来才行。于是他们都转过头来去寻找下一家主人,那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重耳。

所有这些对重耳都是有利的因素。


总结来看,贪小便宜吃大亏:

  • 夷吾考虑事情欠妥,开始答应了大臣和秦穆公的事情没有去达成,不但有毁自己的形象,而且转过头来,为自己树立了不少的敌人。

  • 重耳考虑事情周到,说到做到,信守承诺,树立了一个正人君子的形象,同时就集聚了人脉与支持者,想不成功都难!

综上,这就是重耳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的原因。


历史漫谈君


一是,在重耳归国之前,奚齐,卓子,夷吾父子都当过晋公,晋国局势动荡不休,权力更迭,各种势力相互攻伐,相互消耗殆尽,给重耳扫清了道路,清理出了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最后只需要搞定最后那一丁点点的残留反对派而已。尤其是他那侄儿傻逼呼呼的,一手好牌打烂,生生把晋国送给了重耳。

二是,重耳掌权后措施得当,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是,外部形势也很得利,比如秦穆公各种做嫁衣,东周正好再次内乱,给了重耳机会称霸,还得到了原来王子带的地皮。

归根到底,重耳有一定能力,碰到了好机会,得到了好帮手,掌权只是短短数年就称霸,运气真好。但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重耳活得长,生生把弟弟夷吾熬死了,等来了傻侄儿,等到了秦穆公的支持。

个人以为重耳和他的班底真不如奚齐那一帮,尤其是郤芮吕省,这俩比狐偃赵衰强多了。


白露为霜65799235


来看看夷吾干的事情吧,因为太子被骊妃污蔑毒害晋献公,太子自杀,骊妃又乘机说夷吾和重耳也是知情不报。俩人都因此逃亡在外,这时候的表现夷吾是不差的,身边也自己的追随者。

国内骊妃想要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可惜皇帝死太快,大臣里克接连杀了两位皇帝,邀请夷吾回国继承王位,夷吾自己没有太大兵力和威望就比较害怕,就许诺给予里克汾阳作为封地,又以割让河西之地拉拢贿赂了秦穆公作为外援。

夷吾顺利成为新的晋王,史称晋惠王,一朝得势便翻脸不认人,夷吾拒绝割让土地,又杀了里克。晋国遭遇饥荒向秦国购买粮食,秦穆公不计前嫌,不仅没有乘人之危还帮助了晋国。而到了秦国遭遇饥荒的时候,晋国却乘虚而入攻打秦国,秦国渡过难关之后,穆公好脾气也怒了,攻打晋国,夷吾兵败被俘。最后还是割让给了秦国河西之地,还将太子送往秦国做人质。

重耳再外面流落19年,却依旧有介子推,就是清明节来历的那个介子推,狐偃,先轸等人的用心辅佐。夷吾之子继位以后非常担心重耳,就下令召回晋国家族里追随重耳的人,狐偃和狐毛都追随这重耳并没有回家,晋怀公就杀害了当时狐家的家主狐突。

重耳流落在外的时候,有一次实在饥饿难耐,介子推就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是为割股充饥。重耳在齐国的时候贪图享乐和美色,狐偃将重耳灌醉连夜离开了齐国,是为醉遣重耳。可见重耳能得人心,重耳身边的人也都是有抱负有理想的。

重耳排除万难之后,成为晋文公,文公赏罚分明,发展商业和农业,重用了一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将,改革了军队。在位九年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平定周王室内乱,于践土会盟确立霸主地位,开创晋国百年春秋霸业。

如此对比,可见夷吾和重耳的差别在个人能力和人品以及人心向背方面都差距太多,结局自然也就天壤之别。


尘子渝


夷吾和重耳受骊姬之乱的影响,虽都曾流落在外,但际遇却大不相同。夷吾的流亡生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平顺,仅在梁国待过一段时间,且备受梁君器重,将女儿梁嬴嫁于他为妻。后晋国发生内乱,夷吾重金贿赂秦穆公,又许以河西五城,就这样,在秦军的护送下,他顺顺当当回国继位为君。所以,同样是流亡在外,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却是有限的。

晋公子重耳则完全不同,他在外流亡十九年,足迹遍历八个诸侯国。形形色色的人,稀奇古怪的事,他都经历过了。人间冷暖尝遍,世间万事洞明,他渐渐由一个流亡公子成长为一个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所以,等到流亡到楚国时,面对楚庄王热情款待和别有用心地提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他应对自如,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此时,他已经完成人生意义上了真正蜕变!

重耳比夷吾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则是个人德行:夷吾这个人出尔反尔,恩将仇报,做人完全没有底线。他回国继位后,答应割让给秦国的五座城池立马反悔了。晋国饥荒时秦国援助粮食,秦国饥荒时他背弃恩义,趁机攻打秦国,结果在韩原一战,兵败被俘。重耳则信守承诺,有礼有节,凡事信义为先。流亡曹国时,大夫僖负羁就向重耳送了一盘熟食,并在熟食下面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退了回去。城濮之战时,信守与楚王的承诺,主动退避三舍,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当然,重耳的成功还得益于他任人唯贤,重视民生,以及灵活的外交策略等诸多因素。可是,不管怎么说,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都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对他成就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乐优梦然


夷吾和重耳经历很相似,都曾经被迫害流浪在外,都有一批忠心的臣子辅佐,最后都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但是相比夷吾,重耳有几个优势。重耳在外流浪的时间更长,经历更丰富,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曾经走过,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经验,为后期执政打下了基础。

其二,在对外国关系处理上,重耳比夷吾更强。当时流亡在外的公子,要想上台必须取得外国的强力支持。他们兄弟两人都是秦国扶持上台的,但是夷吾对外关系没处好,对秦国轻易许诺割地,上台后又出尔反尔,深深的得罪了秦国,为日后自己挖下了一个大坑。相反重耳在这方面处理就很好,对楚王只答应退避三舍,保留了礼节气度,没有留下隐患。

最后,重耳周流列国,也成功的打造了一只属于自己的精英团队,包括了狐偃、赵衰、介子推等危难关头也不离不弃的人才团队,为日后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连山侃大山


第一是国际问题,当时重耳已经年过花甲了,滞留在楚国,是当时秦国君主希望扶持重耳上位,他才能够回国。

第二是他本身的原因,没有因为年迈就贪图享乐,反而能够励精图治。


槻濹


大概是重耳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能人的追随,帮助他克服十多年中的各种困境,以及锦衣玉食娇妻美妾的沉迷,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