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搬迁扶贫政策的要点是什么?为什么一些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搬迁呢?

用户7406971221900


异地扶贫搬迁是指政策帮助贫困户从居住在条件特别差的居住地搬迁到条件好的居居地,从而改善贫困户的居住生活条件。帮扶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为贫困户提供集中安置住房,二是给予贫困户一定经济补偿,让其搬到居住条件好的地方自建房或者购买商品房。


异地搬迁扶贫政策的要点是什么?

首先、是异地搬迁。

异地一般是从村集体搬迁到村集体以外的居住地,大多数都是从村里面搬到镇上或者县城,国家统一规划的集体扶贫安置住房。如果是村里搬到村里那不属于异地搬迁。

其次、异地搬迁是有偿帮扶搬迁。

贫困户从条件差的农村搬到将件好的居住地,是获得一定经济补偿或者住房安置补偿的。是从根本上解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问题。

再次,是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由于城镇化发展需求,贫困户异地扶贫搬迁一是可以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二是可以增加城市人口,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作贡献。


为什么一些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搬迁呢?

一、搬迁后不方便耕种土地。

很多获得异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他们获得的仅仅是一套住房,他们搬到城市后,还要面临回农村种地,因为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未获得补偿,所以他们即使搬到新居地,仍然要回较远的农村种土地,非常不方便,不种地,在城市里面又无生活来源,所以一些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搬迁。

二、搬迁后老家的房子需要拆出。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搬到新居住地后,老家房子必须得拆出,拆出房子后,以后经常回来种地,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有粮食,农具无法找地方堆放。所以,一些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意搬迁。

三、搬迁后意味着要迁户口。

异地扶贫搬迁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城镇化人口需求,获得扶贫搬迁的都要求迁移户口,户随人走。迁户口意味着失去宅基地使用权,失去未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失去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可想而之,一套没有产权的集体安置住房换取农民这么多权益,当然一些符合条件的人是不愿意搬迁的。



总之,异地扶贫搬迁适合那些可以不依靠种土地为生的农民,他们在城市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口多还是可以搬的。对于那些进了城还要回农村种地的家庭就没必要。

感谢阅读!喜欢阿洪文章的朋友,记得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政策知识。

阿洪168


今天我们来说说,农村里面这个扶贫的异地搬迁的政策,可是有一些人符合了这个条件都不愿意搬迁出去,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这边确实也是出现过这样类似的情况,有的人呢已经是符合了搬迁的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他就没有搬迁到这个异地扶贫的房子里面去

害怕担心土地被收回去

我们都知道异地搬迁的扶贫,异地扶贫的情况呢,基本上会把你的户口转出去,那么在你的户口转出去以后,你的农村里面的户口就没有了

也许现在你名下经营承包的土地,目前还能够使用。但是谁敢保证在下一次划分土地或者重新分配的时候,你还有权利能够获得农村里面的土地的经营承包权。

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来说有可能你将不会取得下一次土地分配的权利。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拥有这种经营承包权利的人,当然不会同意把这个户口搬迁出去。

更加害怕农村里面的老房子被拆除

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一类拆除和二类拆除,那么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的人,他们那些房子就属于二类拆除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那么在整个拆除的过程当中,如果你搬迁出去了,没有人居住,那么这些房子就得拆除掉

当房子拆除掉,你的户口不在农村里面,宅基地的问题你可想而知就已经知道很多人不想搬迁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生活过好。

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能力和每个人的志向。我们这边的几个贫困户,对于他们的年轻人而言。

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这个生活过好,相信自己能够摆脱贫困的生活,所以这种情况之下,面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是不愿意搬迁的,宁愿放弃这个搬迁的福利和其他的问题。


江南农歌


没有什么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首先要弄清楚是“异地搬迁”。是从本地方搬到别的地方去,那里是人生地不熟,在自己家习惯了,哪怕是吃盐泡饭,他都愿意,因为这里才是家。就像我们在外漂泊的人,刚来到一个地方就不适应,还是要一段时间慢慢来适应。

何况是举家搬迁,毕竟这里有祖祖辈辈的根。要想他们愿意搬迁,必须帮老百姓解决掉所有后顾之忧。孩子的上学问题,如果孩子上学费用比较高,本来家庭都不富裕,想想又会给家庭带来新的压力。还有一个顾虑就是,要搬新房,是否还要从家里拿出一笔高额房款。如果是免费修建房子,那么每月的水费,卫生费,燃气费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因为这些都是跟钱打交道的。(电费咱不讲,农村,城市都要交)!水费:在许多农村里,都没有自来水,都是就地取材(地下水井或者山泉水)。卫生费也没有,自己家自己处理。下一个就是燃气费,大家都知道,很多农村都是用沼气,或者烧秸秆,在山区就是烧柴火。以上三种虽然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毕竟农村就是这样的。

再在一个就是就业问题,农民老百姓田地是根本。没有了土地,让他们怎么生存,不可能让他们住着新房,又跑到几十公里开外去种地,这个很不现实。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了,那他们还可能会考虑一下。然后再做做思想工作,那就水到渠成了。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南方阿伟


异地搬迁扶贫是脱贫攻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生存条件差的地方,非常具有针对性,也许一些居住在深山老林、生存条件极差地方的群众,其命运就此发生改变。

作为农村的扶贫工作队员,说说当地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吧,各地可能存在地区差异,供参考。

一、异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搬迁的方式

(一)集中安置。主要是由政府统一规划,选定一个适合居住、交通便利、便于发展产业的集中建房点,对搬迁群众进行集中建房安置。 一些深度贫困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采取这种安置方式的较多。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集中安置是重要的扶贫民生工程。

(二)分散安置。主要有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主要的模式有自建农房和购房安置。这种情况不太多,受制约的因素较多。

三、住房建设的标准及补助政策

(一)建房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搬迁建房所需的宅基地,原则上有当地政策统一无偿提供。

(二)补助政策安置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是由国家和政府出钱,安置住房建设中农户自筹部分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笔者当地补助标准是:一般贫困户每人补助不低于1.2万元,深度贫困户每人不低于1.5万元。

(三)原有宅基地的处置。按照拆旧建新的原则交由政府复垦,其中笔者当地对异地搬迁户的原有宅基地实行应收尽收,且收储价格原则上不低于每亩12万元。

这其实也是一种补助政策,将老宅基地变现,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四、部分符合条件人员不愿搬迁的主要原因

异地扶贫搬迁本身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是搞的一刀切,不是强迫命令,只是通过帮助群众分析相关利弊以及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群众搬迁,群众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搬迁:

(一)对故土的依赖是部分年龄较大群众不愿搬迁的原因之一,认为在老家已生活久了,担心换了地方生活不习惯,种地种田不方便、不习惯。

(二)无子女或子女早已落户到外地去了,认为自己已是老骨头,搬迁出去意义不大,在哪儿养老都差不多,不想搬迁。

(三)家庭实在太困难,搬迁居住生活必须要花的水电等费用是负担,宁愿维持原状不搬迁。

(四)个别贫困户长期的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愿与大家共同居住在一起,继承过“独行侠”的生活。

欲感受“三农微耕机”犁开土地的更多乡土气息,敬请关注@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衷心感谢阅读和点赞。

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


异地搬迁扶贫政策重点是:是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主要是让更多的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国家会建设一大批安置住房,提供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国家一般会安置在县城,旅游景区附近或者是比较发达的交通要道 ,或者建设新村,新开垦或者调整使用耕地。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予村民一定的资源优势,交通、就业、产业、土地,让贫困户有资源可用,有条件实现脱贫,使贫困搬迁户生活更加完善更加充实,异地搬迁,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当地老百姓的需求,通过搬迁,村民可以获得更多资源、更多工作机会、更多致富途径。“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扶贫光给钱没用,只有扶到“根”上才能真正让群众脱贫致富。

一些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搬迁,多是由于对家乡的不舍之情,适应习惯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思想和精神上一时不能接受,应给予精神上安抚和心理指导,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建美丽中国。





小凤带你看农村


异地扶贫搬迁是中央对高山峡谷地带农民的政策性扶贫,避免贫困代际传递。通过集中居住,既扶志又扶智,通过集中办学改善孩子们求学条件,因地制宜通过技能培训、产业扶持改善成人就业条件,增加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抓好政策落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同时做好思想动员,为农民讲透政策、打开心结!


蚕丛故里青衣神


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搬迁有很多问题,房子是毛坯没钱装修,搬出以后怎么生活这是主要问题,就象我们这里贫困户搬走的都是有钱的不愿走的没钱怎么主进去?政府让借钱收拾房子我只能说这样的政策是有钱人越来越好没钱人越来越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