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那么喜欢朱标?

朱维妙


朱元璋为何那么喜欢朱标?

  在所有的儿子里,朱元璋无疑是最喜欢朱标的。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率军在集庆打仗呢,听到长子朱标出世的消息,老朱兴奋地在当地的山上刻石“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字虽不多,却可以想见朱元璋当时的喜悦。

  公元1392年5月,朱标病逝,朱元璋痛哭不已,让儿子祔葬孝陵东,给这个儿子谥号“懿文”。咱们都知道,谥号这东西,现代人不觉得有什么用,可是古人就认这个。朱标得此美好谥号,可见在朱元璋心里,他的地位无人能及。后来他把朱允炆扶上台,有极大可能是因为对朱标的喜欢,转移到了这个孙子身上,毕竟朱元璋二十多个儿子,随便提一个出来,完全可以当皇帝,但是他一直坚持让朱允炆上。(剧照图)

  朱元璋对朱标不遗余力的培养,朱标太子地位的稳固等等,咱们不多说了,咱们就试着猜测一番,朱元璋为什么那么喜欢朱标?

  个人觉得,与朱元璋的身世性格有很大关系。

  朱元璋本人兄弟虽然多,可是因为过于贫穷,朱元璋的父母兄长过早地去世,他被迫长年流浪,形同孤儿,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于血缘亲情的珍视,远超常人。所以,哪怕就是兄长朱兴隆的儿孙再胡闹,他也是仁至义尽,实在无奈之后才处理。朱标是他的嫡长子,出生时朱元璋已经27岁了,在那会儿,可不年轻了,有些人都当爷爷了,因此,他当时的喜悦可想而知。而且咱们古人很重视嫡长子,因为有了嫡长子,就意味着他后继有人,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朱标的出生,使得朱元璋对朱家祖先有了交代,所以这个儿子,他相当喜欢,重视。

  其次呢,明朝的建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明创建之初,朱元璋除了那些老伙计,能带上阵的,能帮上忙的,只有这个稍微大一点的长子,都说上阵父子兵,十几年下来,朱元璋和朱标父子相依为命,这份感情,是任何其他儿子所不能代替的。大明天下稳定下来,当初的性命相托,会随着时间沉淀,在老父亲的心里,会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珍贵。这一点,想必朱标的其他兄弟也多少知道一些,所以,朱标在,他们谁都不敢乱动。

  当然了,感情再深,也得朱标够优秀,否则也是瞎。朱标虽然不像朱元璋,但是特别像马皇后,他生性聪明,忠厚稳重,对师长也特别尊敬,对兄弟们,也都相当看重,大有长兄的风范,处理政务,也十分老道,很有章法,这样的儿子,为什么不喜欢?

抛砖引玉了,叶之秋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哈。


叶之秋


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的时候毫不手软,将功臣的妻儿连带着诛杀,象胡惟庸案、蓝玉案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只不过苦孩子出身的朱元璋对于血缘亲情的珍视超乎常人,让自己的后代在帝国中的待遇超级好,也有了百万子孙吃垮大明的说法。


重视亲情的朱元璋喜欢朱标是有原因的。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出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有记载朱标是李淑妃所生,纯属于朱棣改历史改的太离谱,因为李淑妃父亲李杰至正十六年才投奔朱元璋,这时李杰才二十六岁,就算李杰十六岁结婚生子,李淑妃顶多才十岁,所以说朱标是李淑妃所生是不可能的。

朱标的生母是孝慈高皇后马皇后,可以说朱标得到朱元璋的喜欢,首先是因为马皇后,第二个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很深,两个人是真正的患难与共,在朱元璋还是郭子兴部将的时候,表现很不错的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就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有一次心胸狭窄的郭子兴听信馋言,将朱元璋关了起来,被关了禁闭的朱元璋又冷又饿,而郭子兴也不准别人送饭,心怀丈夫的马氏怕朱元璋饿坏了,就偷偷烙了几个烧饼,刚烙好也顾不得冷却一下,就放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当朱元璋看着马氏从怀里拿出烧饼,发现马氏皮肤都被烧饼烫焦了,不禁感动的滴下泪来。

马氏在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的年代,亲手为将士缝衣作鞋,抚慰将士的眷属,为朱元璋稳定后方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马皇后为人明事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算是成为皇后之后,依然保持节俭朴实的作风,以身作则,平时仍然是过着粗茶淡饭、缝补旧衣的生活,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在马皇后过世后,朱元璋非常伤心,再也没立过皇后。


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的长子和幼子特别疼爱,这是因为长子让人有一种初为人父的幸福感,而作为嫡长子就更加会被重视,这代表后继有人,家族也就可以传承下去,对列祖列宗有了交待,所以朱标出生的时候,正在攻打集庆(今南京)的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欣喜异常,跑到当地的一座山上,在一块石头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标能够一直受到朱元璋喜欢和重视,也靠自己后天的有所作为。

朱标能得到朱元璋的喜欢,首要的条件是前面两个,在后来被朱元璋重视则是他的处事还有仁慈宽厚的性格,朱标的性格和马皇后很像,朱元璋很早就将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让他拜儒学大师为师,平时也经常教导朱标要好好的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而朱标也是尽心受教,没有半点纨绔子弟的恶习,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处理国家大事也很不错,而且朱标也很看重兄弟感情,在弟弟犯错后,朱标都会为他们求情,反观老二老三的作为,犯的事不少,也起到了衬托朱标的作用。

朱标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也懂得怎么保护自己,在马皇后死后,朱标特意在怀里放了一幅马皇后背朱元璋的图像,那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对战时,朱元璋被对方所伤,马皇后背着朱元璋逃跑的事,朱标因为生性宅心仁厚,与朱元璋的政见不合,有时候去劝说朱元璋,性格暴躁的朱元璋会追打朱标,朱标就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朱元璋看到图像想念起马皇后,也就不再追打朱标了。



综合来说,朱元璋那么喜欢朱标,其原因就是朱标是嫡长子,是朱元璋最爱的马皇后所生,从小懂事听话,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做事得体,宅心仁厚,朱标身上有马皇后的影子,而其他兄弟综合比较不如朱标,朱元璋自己太狠,反而会喜欢宅心仁厚的孩子,加上朱元璋儿子太多,除开朱标外,朱元璋其他儿子基本上是见不上几面,这些种种自然让朱元璋特别喜欢朱标了!


历史红尘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喜欢不是一星半点。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幼年时期家贫,穷到什么程度呢,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父亲、哥哥、母亲先后病死,与其说是病死,不如说是饿死,家里甚至连块地安葬都没有,还是和地主家里借了一块地才安葬下去。
为了生活,朱元璋后来又出家当和尚,都穷到这种程度了,自然没有人愿意嫁给朱元璋,也不会有提亲说媒的前往他家。
朱元璋是受到汤和的信才前往红巾军中的,此时已经25岁,换一般人家,早已娶妻生子,没准孩子都已经六七岁了,但对朱元璋来说,能活下去才是根本,这一年是公元1358年。
也因为在军中表现不错,郭子兴将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我们无法得知两人成婚是多久,反正到2年后,朱元璋长子朱标出生,其生母是马皇后。
朱元璋高兴,高兴到什么程度,当时他正率军攻打集庆,也就是后来的南京,一听说自己有儿子了,高兴的立马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一个从来都没有奢望自己能娶媳妇的人,不但有了妻子,还有了自己孩子,这个孩子激励了朱元璋从此以后走上奋进的道路,况且还是马皇后所生长子,将来最有可能继承他的人。
朱元璋这一生娶妻不少,光是后宫为他生下子嗣的妃子,就有20多个。但始终对患难中妻子马氏十分宠溺。尤其是对他所生的孩子。
朱标病逝,对朱元璋本身而言影响巨大,加上马皇后的去世,史书记载朱元璋痛哭不止,后来不顾反对,执意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早年并不喜欢朱允炆,而且朱允炆并非是朱标正妻常氏所出,但因为朱标妻子早逝,朱允炆母亲被扶正,所以他才成为嫡长孙,算起来也是因为朱标的原因,朱元璋才执意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而并非是其出色的缘故。
朱元璋喜欢朱标,是因为是马皇后嫡长子,虽然史书上有马皇后生有五子,根据历史考证,有人认为朱元璋儿子秦王、晋王并非是马皇后所出,而是李淑妃所生,而朱棣更是冒认为马氏所生。而第五子也是因为朱棣缘故才被认为是马皇后所出,更不可信。
有可能就是,
马皇后实际上只为朱元璋生下一子二女
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太子以后,基本上都是当成准接班人培养的,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培养,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
基本上当时朝廷中枢重臣,都是太子府的人,而且朱元璋也有意让朱标和朝臣亲近,并任命他为建国,治国理政,甚至让他代表自己出巡,如果朱标活着,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太子党的人,那么朱棣自然不可能造反成功。

漫步史书


朱标为嫡长子,身份高贵。

朱标的性格很讨喜,他不像自己的老爹朱元璋那般暴躁,忠厚爱人,谦逊有道,对大臣和老师们十分恭敬。他做太子那会儿,见老爹杀人太狠,便向他提议“宽通平易之政”,一个是暴躁的君王,一个是谦和的太子,朱标在大臣们心中的好感度可想而知。

老三朱㭎被人告发有谋反的意图,朱元璋得知后很生气,要将其处死,朱标哭着替自己的弟弟求情,朱元璋被朱标感动,才作罢。

嫡长子朱标又特别优秀,所以他根本就不用为了国本而发愁。但是,就是这位太过优秀的嫡长子,引发的却是难以预料的皇位之争。朱标闪闪发亮的光环,掩盖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光芒,这其中,就有朱棣。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



后来的明成祖,永乐大帝。相比起他的大哥朱标,朱棣无论是出生时间还是出生地点都糟透了。朱标出生时,朱元璋刚好打了胜仗,自然会认为朱标的出生是老天的赏赐,再加上这是他第一个儿子,欣喜之情难以名状。

而自洪武十年后朱元璋就下令“朝中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要知道,让太子主持处理政事会对皇帝权力构成相当威胁,所以历代皇帝很难做到放手让太子参与政务,更别说朱元璋这种工作狂型的开国之君,只有对太子有极大的信任和真心倚重才能有此决定。


独秀文苑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朱元璋向大仲马一样,生下了那么多的儿子和公主,为什么会单宠朱标一人又或者说朱元璋那么喜欢朱标?朱元璋算是古今中外第一布衣皇帝,连刘邦都在他之下,毕竟朱元璋连亭长都没做过,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长大了饥荒要饭、当和尚,实在是没活路了,朱元璋才去造的反。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朱哥(朱元璋)生了二十个儿子为何单单就喜欢朱标?

首先,朱标是嫡长子也就是大脚马皇后生下来的孩子,马皇后和朱元璋是患难与共的夫妻,马皇后和朱元璋后来立的妃子不一样,他们的感情很深,马皇后在朱元璋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就一直跟随朱元璋,他们一起出生入死,朱元璋也一直深爱着他,再加上马皇后肚子很争气,给他生下一个儿子,所以对于朱标的爱更是在这基础上加上了一个量级。


(朱元璋和马皇后 影视剧中)

朱标从出生开始就继承了母亲的性格 心地善良、不向其他子嗣一样明争暗斗,对兄弟之间痛下黑手。所以,朱标很宅心仁厚,如果朱标上台后,肯定会以仁政治天下。这也导致朱标有时候性格比较懦弱,优柔寡断。不过,在总体上不受影响。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和朱标)

朱元璋认为自己太狠了,杀这杀那的,而朱标并没有向朱元璋那么做,所以朱元璋感到很欣慰,况且朱标作为太子,如果嗜杀,天下岂能坐稳?再加上,朱元璋认为儿子的优秀标准就是老百姓的那一套,心地善良、宅心仁厚。而朱标都能体现的到,其他子嗣都不如他。所以朱元璋对他宠爱有加。


(朱元璋 影视剧中)


鹏正


第一,传统的理法观念

要知道,朱标先生是老朱同志的大儿子,而我们中国历史重来都是嫡长子制度的,就是说,只要你是嫡长子那么你就应该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一件事情!

古人讲究的是立长不立幼,立长不立贤!

要知道即使是以圣君为标准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他最早是立的李承乾为太子的,是因为最后李承乾太混账,要谋反,才废的他,不然就没有唐高宗李志什么事了!

朱元璋也不能免俗,自然首先考虑的就是大儿子朱标。

第二,大儿子是个守成的料

经过多年战争,强大的朱元璋同志他已经彻底打趴下了身边一切敌人!他把蒙古打残,把可能威胁到皇位的多有人都让他消失了,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继承人可以安心治理天下,

而不用乱用武力,四处征伐,导致生灵涂炭!

这一切恰巧,身为长子的朱标就符合,朱标稳重,仁厚,是个唐高宗一样的皇帝,

适合接下来的大明王朝施政方针。

第三,朱标会善待兄弟们,兄弟们也服大哥朱标。

要知道身为大哥的朱标,是很有政治觉悟与手段的,

他是可以压制住底下的兄弟们的,

长期以来朱元璋的教导,加上与生俱来嫡长子优势,更加上那谦谦君子般的态度,

自然很容易赢得别人喜欢!

于是理所当然的就会聚集一帮人!

有了势力的朱标更不会对兄弟们下手,

他的仁义,稳重,成熟,都代表着他的性格,而性格温良的他,是在兄弟没有犯下错误时,根本就不可能下手的,

而朱元璋最喜欢朱标的也就是这一点仁义,

仁义无双啊!

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明朝接下来发展策略,和帝国渴望的都是朱标这一类人物,所以老朱同志的偏爱是理所当然的!


道尽风流事


【寻欢评断】历史不容假设,但朱标的确是个理想的接班人!



如果朱标能多活二三十年,明朝历史会大不一样!朱棣会安心做个戍边的王爷,成就一番军功;朱允炆会做个安静的皇太子,待羽翼丰满时再即位,或许也是一代仁君;郑和不会下西洋,追寻圣迹的想法只能埋在心底……

朱元璋对朱标的喜欢是众所周知的,之所以会立朱允炆会皇太孙,除了宗法制的考虑,对朱标的喜欢也是重要的原因。那么,朱标为什么这么讨人喜欢呢?



朱标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符合朝臣们对明君的要求。

朱元璋在和大臣们接触时,一定会感受到大臣们对朱标的肯定,而且朱标宽厚仁义,对兄弟们爱护有加,一个人说你好你不一定好,要是人人都说你好你就一定好。

朱标是马皇后所生,乃是最符合继位资格的嫡子。


在朱标出生之前,朱元璋命运坎坷。元末的灾荒和瘟疫横行中,朱元璋几乎失去了一切亲人。不但自己做了乞丐,最后还当了和尚。在末世中当孤儿,那种举目无亲,孤独寂寞的心境,不了解的人,很难理解。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不过一搏而已,生死贱命一条。


朱标对待诸兄弟爱护友爱,是一位受兄弟们敬重、和谐家族的好兄长,在诸兄弟之中人气威望都很高。

秦王朱爽、周王朱楠、晋王朱網等诸王,都曾多次犯错,触怒了老爹朱元璋,多亏兄长朱标从中各种调解,才让兄弟们免于罪罚。特别是晋王朱網,在其封国骄纵、多行不法,朱元璋震怒,也是朱标挺身力挽得救。朱标当太子,兄弟们没话说,都心服。

朱标在继承上是处于正统的,继承皇位是合情合理的。而朱标温和的性格是很讨朱元璋的喜欢的也符合他的政治要求。

朱标(公元1355年10月10日—公元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也是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抑郁而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弘光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李寻欢111


朱元璋为什么喜欢朱标?谁不喜欢自己儿子呢?更何况这个儿子,还是跟自己最爱的女人生下的长子。

01朱标的母亲是马皇后,他本人又是所有孩子里的老大。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可以说没有马皇后,压根就不可能有朱元璋。因为马皇后是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养女,而朱元璋当时只是起义军里的一个小喽啰。

能够攀附上马皇后,是这朱元璋一辈子最大的福气。有了马皇后的帮助,朱元璋逐渐走上了起义军的高层,这才有机会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从而争霸天下。

而且这一路走来,马皇后对朱元璋算是不离不弃,据说当年朱元璋下了大牢,为了给朱元璋送个烧饼,马皇后愣是把自己的胸口给烫伤了,可见夫妻两人之间的感情是何等深厚。

马皇后并不像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那么霸道,她不管朱元璋纳妾的事情。因为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就算纳再多的妾,心里第一位的还是她。如果她阻止朱元璋纳妾,反倒是成了坏人,到时候反而成不了最重要的那个人。

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带刀舍人周宗上书乞教太子。帝嘉纳。中书省都督府请仿元制,以太子为中书令。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选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兼领东宫官。---《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聪明的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始终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把其他女人能够甩很远很远。有了这一层关系,马皇后跟朱元璋的感情那就是没的说的了。

朱标作为马皇后的长子,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其地位和身份自然是与众不同的。他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面,年龄最大的一个,又是皇后所生,自然是更加受到重视。

朱标也是一直跟随在朱元璋身边的孩子,经历了很多战争时期的事情,是朱元璋着重培养的对象。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把他打造成一代明君,继承他的家业。

02朱标贤能有名,而且能够震慑臣子。

朱标是非常贤能的一位皇子,他身上有朱元璋所不具备的仁慈和通达。所谓以德服人,朱元璋没有做到,但是朱标却做到了。

这是朱元璋欣喜若狂的地方。打天下需要朱元璋这种雷厉风行的人去做,而治理天下,却需要朱标这种细水长流的人去做才行。

仍申谕从行诸臣以宿顿闻。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东,谥曰懿文。---《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朱元璋这岁数越大,越觉得朱标是一代明君最合适的人选。所以朱元璋常常将国家交给朱标来管理,自己则出去散散心。这么一来既锻炼了朱标的能力,又能够让自己轻松一点。

结果朱标不负众望,完美地完成了朱元璋的所有任务。朱元璋心里就更加高兴了,有这样的儿子接替自己,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此外朱标贤名在外,朝中的臣子全都比较服气。臣子们服气朱元璋,主要是因为朱元璋比较凶狠,臣子们服气朱标,却是因为朱标以德服人。

朱标做事情绝对不会跟你动粗,该冷静的时候,他是相当冷静。不过该动手的时候他也绝对不含糊。在对待臣子方面,朱标要比朱元璋仁慈太多了,所以朱标获得了朝中绝大多数臣子们的赞扬和褒奖。

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原来朱标这么有能力。所以他更加信任朱标,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教育朱标身上,至于其他孩子,反正也不用继承皇位,随便教育一下就好了。

03所有兄弟都服气朱标,朱标能够很好地处理兄弟关系。

李世民为了登基杀掉自己的两位兄弟,赵光义为了登基,疑似谋害了赵匡胤。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情况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朱元璋生了二十几个儿子,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未来会为了皇位而手足相残。幸运的是,朱标在众兄弟当中的为王晓相当高。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以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谕之曰: “立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立子标为世子。---《明史·卷一·本纪第一》

这就可以保证一点,只要朱标活着,那么其他兄弟就不可能去觊觎皇位。朱元璋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因为他认为这样一来,他的儿子们绝对不会像历史上其他皇帝的儿子们那样斗争了。

此外,朱元璋对此也做了很多努力。他为了能够让这些儿子们打消做皇帝的想法,对朱标倾注了所有的希望和爱。

这样一来谁都会明白一点,只要朱标还活着,这帮兄弟就别想继承皇位。朱标活着,能够镇得住所有兄弟,这是朱标受到宠爱的重要原因。

朱标本人也非常爱护弟弟,朱元璋要责罚弟弟的时候,朱标常常站出来为弟弟们说情,所以朱标在弟弟们心目中,是一个地位非常高的大哥。

既能够得到父亲的宠爱,又能够震慑住众多弟弟,朱标当然就是朱元璋心目中最完美的继承人了。

04朱标得到了朱元璋长期多方面的培养,倾注心血太多。

都说朱标的命比较好,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其实朱标的童年生活还是比较辛苦的。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培养朱标的。

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才不过28岁,称吴王后的朱元璋立刻将朱标立为世子,开始以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朱标。

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朱元璋本人没有读什么书,但是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就为朱标请来了著名的儒学大师宋濂,朱元璋希望朱标能够成为饱学之士。

不过朱元璋可不希望朱标仅仅成为一名秀才,他还要朱标学会领兵打仗的技巧,所以在作战的时候,常常将朱标带在身边。

这么一来朱标小时候的压力我们就能够看得到了。当时朱元璋其实压根就没有把握一统天下,所以朱标跟着朱元璋的军队,也算是四处漂泊。

朱元璋后来的孩子们都没有经历这一段,所以朱标对此记忆犹新。年幼的朱标,承受了很多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痛苦,所以朱标也比任何一个孩子更加成熟。

朱元璋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没有错的,毕竟他对自己的未来都生死未卜,继承人必须要尽快坚强起来。

不过这种经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使得朱标这个人思虑比较多,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我们都知道朱标后来是忧郁成疾而死,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忧郁了呢?我认为这跟他过早懂事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

孩子懂事早对大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对孩子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我认为反而适得其反。如果你的家里没有皇位需要让孩子继承的话,那就别让孩子这么辛苦了,毕竟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地过童年,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在朱标身上所倾注的精力实在是太深厚了。到了后期,朱元璋几乎到了孤注一掷的地步,他觉得除了朱标以外,谁也不配称为接班人。所以后来朱标死了以后,他宁可选择朱允炆,也不选择其他孩子。

\t总结:朱元璋为什么宁可选朱允炆,也不让其他儿子继承皇位呢?

朱允炆是朱标的长子,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所以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别开生面地选择了朱允炆作为自己的皇太孙。

这是对朱标故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这么多年来倾注心血的一种弥补。他认为朱标是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那么朱标教育下的儿子一定也错不了。

至于他的其他孩子,朱元璋并没有做出过多考虑。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选择这些儿子里的哪一个,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儿子争权夺利。

因为这些儿子当中,有能力的排名不靠前,排名靠前的,没什么能力。朱元璋一直倡导长幼有序的观念,难道他要把皇位传给没什么出息的老二老三吗?

当然不行,朱元璋希望大明朝长治久安下去,那就不能这么不负责任。所以他思考了很长时间,可能头发都给熬白了,目的就是为了化解儿子们的争斗,又能够选出一位贤德明君。

思考再三,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从排序上来看,朱允炆继位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地方。毕竟朱允炆是朱标的长子,如果朱标活着继位了,也会选择朱允炆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选择孙子继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其他儿子都别想了。朱元璋希望所有儿子都能够获得荣华富贵,不希望他们打打杀杀,这才是朱元璋真正的目的。

以朱允炆的观点来看,朱元璋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希望所有儿子都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为此甚至可以不惜牺牲大明江山的完整性。

朱元璋允许各地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收税募兵,俨然让各路诸侯王成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这件事对大明王朝是有非常可怕的影响的。

可以说如果不是后来朱棣调整了诸侯王们的权限问题,不用两三代下去,大明朝就会陷入一片混战之中,极有可能出现西汉的七国之乱或者西晋的八王之乱。

所以说朱元璋不是不爱其他儿子,他只是更改朱标。他对其他儿子也个个都爱,可是世上哪有双全法呢?哪里能够不负如来不负卿呢?保住儿子们的荣华富贵,那势必就会伤害到孙子的权威。

《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


江湖小晓生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朱元璋喜欢朱标,其实挺正常的。历代天子都需要一个接班人,而朱标恰恰就是朱元璋所培养出来的最适合的接班人,因此朱元璋喜欢朱标也很正常,下面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一、朱标是嫡长子

我们都知道,按照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来说,立太子应该是“立嫡不立长”。嫡子也就是正妻即皇后生的孩子,长子也就是第一个孩子。根据正史记载,马皇后其实是没有生育孩子的。因此朱元璋的所有孩子都不是嫡子,因此只得立长子了,因此朱标就脱颖而出。

后面朱标、朱棣等人均被马皇后所收养,他们的母亲也就变成了马皇后,他们本人的身份也都成为了嫡子,在这种情况下,朱标就得以以一个嫡长子的身份来继承皇位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朱标作为嫡长子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二、朱标是个品行端庄的守成之主

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奠定了基业,并且还设定好了各种条条框框各种规定。朱元璋想的是自己一个人做好之后一百年的事情,所以朱元璋需要的是一个能按照他的思想去行动的人而不是一个太有主见太有思想的继承人。我们看朱元璋给朱标诏书上的一段话:

“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俭,为守成令主。”

也就是说朱元璋希望朱标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守成之主,更好地守卫大明江山的基业。

我们再看这一段记载,一样是朱元璋写给朱标的一段话:

“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

也就是说,朱元璋将自己看做了是创业之君,他认为自己已经披荆斩棘,建立起了大明的不世基业,因此朱元璋需要的是一个守成之君,而他对朱标所进行的训练就是想要把朱标训练成一个守成之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朱元璋都对朱标进行过什么训练呢?

首先是让朱标游历民间,感受民间疾苦。朱元璋让朱标深入民间,感受老百姓的疾苦,了解朱元璋起兵时的艰难险阻,培养朱标吃苦耐劳的性格。

然后是学术上的培养。朱元璋特地找了一支强大的班底,帮助朱标学习文韬武略。其中包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一世人杰。由此我们可见朱元璋对于朱标的重视。

然后是对于处理政务能力的培养。朱元璋让朱标监国并且给他辅助以强大的班底,想要借此来培养朱标处理政务的能力。

因此通过以上多种训练,朱标本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文质彬彬且儒雅随和的皇太子,似乎不像他父亲一样的武夫气息,朱元璋想要把朱标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

三、朱标是长子,能够镇得住兄弟大臣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就是朱标之死是朱元璋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朱标之死,朱元璋开始了新一轮的清理手下大臣的行动(蓝玉案),因为在朱元璋看来以太孙朱允炆的实力难以降服这群骄兵悍将,只能尽早清除。但是如果朱标还活着的话,我想蓝玉案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朱标有实力有声望去控制蓝玉等一批人。

我们可见,当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继位后,朱棣就掀起来靖难之役。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朱允炆没有那个能力和魄力去跟自己的叔叔对决,倘若是朱标还在的话,我想朱棣不敢去发动这一场叛乱。其中原因是多样的,既有朱标是大哥带来的压迫感,也有朱标的个人能力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朱标有威望以及足够仁义,可见记载:

“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也就是说,朱元璋当时分封的这些朱姓藩王,多是依靠朱标的庇护才得以继续为藩王。因此朱标对于他们有大恩,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势必都会来帮助朱标。但是朱标一死,这些藩王很难把这份情谊转移到皇太孙身上,因此就有问题了。

因此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的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朱标能够压制得住国内的种种情况。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朱元璋为什么那么喜欢朱标,其实原因有二

其一,朱标是长子

朱元璋出生贫寒,拼搏半生才得到天下,对于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和妻子还是很有感情,朱标是他的长子,也是马皇后的嫡子,朱元璋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

其二,朱标温文尔雅,威望甚好

朱元璋选择的继任者包括朱允炆和朱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温文尔雅适合做一个仁君,这是因为朱元璋自己太狠,他知道大明的未来需要一个仁君来与百姓休养生息,这个角色朱棣不行,只有朱标可以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