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天津五大道往日的那些人和事兒】


【說說天津五大道往日的那些人和事兒】

  1. 天津工商學院附中(馬場道117、119號)

1921年,天津工商學院創建,1923年設大學預科,9月15日正式開學,這是中學部之肇始。這一年,位於學院西側的5層法式預科樓建成,這是一所法式磚木結構樓房。1930年停辦預科,改設附屬高級中學。1931年增加初中部,定名為私立天津工商學院附屬中學。1933年初中部更名為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學院附屬中學。1938年高中部遷入中學部,成為名副其實的工商附中。1948年天津工商院改為津沽大學,附中亦更名為津沽大學附屬中學。天津解放後仍沿用原校名。1954年夏,該校從馬場道遷至河西區平山道,改名為60中學。1960年,60中學和11中學合併,更名為天津師範錐附中,1972年改名為平山道中學,1981年定名為實驗中學至今。1978年,市教育局將該校確定為本市首批五所重點中學之一。從該校走出的學生有: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袁家騮博士,著名紅學專家、文化名人周汝昌先生,中國工程院醫學專家郭應祿院士、石學敏院士等。


【說說天津五大道往日的那些人和事兒】

紅學專家周汝昌


【說說天津五大道往日的那些人和事兒】

石學敏院士


【說說天津五大道往日的那些人和事兒】

郭應祿院士


周汝昌(1918-2012),天津津南區鹹水沽人,本名禹言,號敏庵,後改名玉言。中國著名紅學家、書法家、詩人。歷任四川大學外語系講師,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研究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曹雪芹研究會榮譽會長。周汝昌曾任全國政協五至八屆委員,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周汝昌的伯祖父周銳,是天津八大家東門外天成韓家的賬房先生,後自立門戶,購置了大船,從事海上運輸,故家道不俗。1935年周汝昌考入南開中學,1938年他考入天津工商學院附中,1939年畢業。1947年他畢業於燕京大學西語系,1953年出版了《紅樓夢新證》。此書被譽為“紅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從而奠定了他在紅學上的地位。1966年“文革”開始,周汝昌因“周揚文藝黑線的黑標本”和“現行反革命”罪名,被下放到湖北省咸寧向陽湖看菜地和抬糞。1970年,被周恩來總理調回北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

周汝昌早年雙耳失聰,左眼幾乎失明,右眼視力為0.01。他幾十年如一日,鑽研學問,筆耕不輟。他的生活極有規律,早晨起床寫感想,中午午睡後寫文章,晚飯後工作到午夜;不分寒暑,沒有節假日。其著作等身,共出版《周汝昌紅學精品集》等紅學專著26部,《詩詞賞會》等中華文化專著6部。胡適在1954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你在那信裡大稱讚周汝昌的書,我完全同意。此君乃是我的《紅樓夢》考證的一個最後起,而最努力最有成績的徒弟。”著名學者劉文莉說:“周先生是位學者,一位中華文化大家。他不僅在詩詞方面,在金石研究、繪周及書法上,都有了不起的成就。而《紅樓夢》不過是他興趣使然偶爾進入的一個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