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城市回到青岛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acs


说一下个人体会吧。09年大学毕业开始在北京工作,金融行业财务岗位,13年回到青岛。离开北京的原因是本人工作能力较差,收入较低,离职前拿到手的年收入大概18万的样子,在北京买不起房,同时作为独生子女,有点想家。

回青岛后好的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舒服安逸。1.工作方面,压力小节奏慢,找了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除了年底以外很少加班。2.生活方面,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为不考虑买房了,衣服可以买价位高一点的了;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吃,妈妈做的饭又好吃又健康,自己也开始学习烹饪;不用合租了,有自己的卧室书房,这些在北京都不敢想;买了辆代步车,闲暇时间到处转着玩。

回青岛后感觉不是很好的方面:意想不到的新的压力和焦虑。工作方面,收入拦腰砍,回青岛后一边在亲戚那帮忙一边找工作,找工作的半年里,大概拿到7、8个口头offer,预计年收入到手高于12万的只有一个,而且巨忙,最后考虑到反正收入都很低,还是选个轻松的好了,月薪5000块,加上年终奖之类的一年才8万多点…学习方面,在北京时公司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有时自己也去听各种行业大佬分享会、演讲啥的,回青岛后全靠自学了~职位上也看不到升职的可能,因为在北京时也只是最基层的财务人员,没有做到财务主管或者财务经理,回青岛后以本人的工作能力也只能继续从事基础岗位啦。周边会有亲戚朋友的压力,因为都知道是在北京混不下去才回青岛的,会被用来当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晚辈,毕业后赶紧回青岛,不要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方面,就是被催着找对象,介绍各种相亲…


食乐坊小韩


这个题目很适合我!我是2009年在北京一个三流大学研究生毕业,进了一家解决北京户口的国企,但一个月4000元的收入真是适应不了,而且每年收入也就增长一点点,发展空间有限,2010年6月辞职,在北京飘了4个月,尝试做了一些工作,都很不如意,在10月份的一天,在北京租的房子(北向),天巨凉,吃完泡面,身上也只有1000多元钱了,眼泪哗哗的往下掉,那就回青岛吧!

回青岛后,开始一年多也不顺利,做过证券客户经理,做过民企总裁助理,都不太如意,2012年初,我想如果再活不出样子来,就回老家小县城考公务员吧,一个偶然的机会,进了一家三方财富管理的公司,开始拼了命干,也正好,自己真适合这个行业,也发挥了所学的东西,2014年,第一次尝到了年收入突破100万的甜头,接下来虽然有点飘,创业什么的,折腾了一两年,所幸后来又安心做金融行业,现在自己有家代理公司,也在大公司挂职,一年收入100万元左右,现在青岛有三套房,也有了可爱的儿子,二宝正在酝酿中,这就是我的经历!


信托汇864


说一下我的经历吧。烟台人,08年到青岛读大学,读研去的上海,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3年,18年回的青岛。在上海年薪20多万,庆幸回青岛后也是这个价。都说北上广节奏快,其实吧我觉得只是上下班通勤时间长,夜生活多一些而已。在青岛现在也没有啥落差,感觉在哪都一样的孤独。


Jerryblue


2000年在北京工作,2013年回到青岛。期间在北京买房,结婚,育儿。因为无法解决户口问题,2011年产生回青岛想法,2013年正式拖家带口回到青岛。收入和北京几乎没变化,但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很多,刚回来时比较失落。主要是要重建生活小圈子,经过六年的生活,慢慢习惯了青岛的生活,现在去北京出差反而觉得不适应。


初心不改2020


07年研究生毕业从北京回的青岛

到现在十多年了,并不后悔

刚回来那阵,晚上九点福州路都没什么车了感觉非常失落,每次回北京都感慨万分,最常说的是青岛就是个文化沙漠,看个话剧都找不到地方

后来慢慢结婚生子了,老人身体不好也都照顾到了,经常感慨幸亏回来了,如果不在身边真就麻烦了

收入肯定跟北京没得比,但是生活质量也一定比在北京好,北京的同学很多,过得舒服的都是本地的,外地留下的过得好的有但是很少

工作上青岛的机会确实少,确实有瓶颈了,没办法,这方面青岛永远是二线,同学做企业,想招个高级码农根本就招不到,同样好的it人才想跳槽也真的没什么选择

既然选了相对安逸,就要忍受相对的平庸,各有各的好吧


laozhuan777


老家鲁西南小县城,西安上学,深圳工作五年,2010年来的青岛,收入从最初的1W到后来1.2W,工资很难涨的动,工作比较忙,周六经常要去加班(没有加班费),平时也会加班,2013年突然想买个房子,就买了个90的房子,后来买了车和车位。除了深圳待的时间比较长,北上广大多是出差和玩去的,越来越感觉青岛在城市发展和待遇上比北上广深差很多,户口留在深圳,最近两年行业不太景气,收入也不如以前好,上班上腻了的那行,一直想找机会再回去,就要奔四的中年人了,不想太累,又想就这样安顿下来,但是总是有点不甘心。矛盾~


海天7237


精英菌接触过好几位从北京回青岛发展的,有的还是同事。应该说,去北京发展,或者留在北京发展的,都是心气比较高的,想留在北京取得更好的发展,上得更高的台阶。

但是,一般来说,刚回青岛的时候,肯定是失落,无一例外。首先就是收入肯定比北京少很多,有的是拦腰砍都不止。要知道青岛尽管是沿海城市,人均收入在山东都排第一,但是和北京的人均收入差距还是很大 。所以首要的问题就是收入大幅缩水。

然后就是机会缺失。因为青岛毕竟还是二线城市,机会和一线城市北京还是少很多。在北京从事的工作在青岛未必有机会。很多人回来青岛面临着转行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的困境。

但是,尽管有些个问题。但是青岛的自然环境好。家人在身边,还有相对来说压力不大的工作和生活,生活舒适度比北京要好。再就是只要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感,原来在北京打拼所形成的眼界,能力和素质,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机会,所以不少从北京回来的大嫚和小哥发展的非常不错。应该说,他们目前的状态他们自己也非常满意。收入等也都上来了。

换个环境,也未必不是坏事。给自己一个机会。

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高薪职位,猎头服务就上无忧精英网(www.51jingying.com)


无忧精英网


我是外地人,17年刚好有个不错的机会,让我可以从深圳这个一线城市,来到节奏相对慢的青岛。

要说有什么体验,除了依旧作为外地人在异乡的漂泊感之外,更多的应该就是工作节奏和效率了。(当然,行业不一样,可能节奏也不一样吧)


之前在深圳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主要做运营方面的工作,忙且累,但成就感也很大。

来到青岛之后,尽管还是做运营,但可能是脱离了互联网这个大的环境并且也还是在甲方,所以工作强度和节奏就一下子慢了许多。


前两个月基本上是在不断的适应这种缓慢的节奏。

早高峰很少看到有人奔跑在地铁站公交站,大家去上班的步伐也很优哉游哉。

工作日基本上一整天的工作会在上午就完成,剩下的时间看看行业动态,专业性相关的东西,下班按时打卡,回家会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经济收入不比在深圳少,但是幸福感却要比在深圳强得多。


相对的,机会也要比深圳少得多。

不管是学习的机会,还是生活中了解新事物接触新事物的机会。


慢慢的人会缺少之前那种干劲和激情,也会变得焦虑,担心自己不断地吃老本,担心自己如果某一天真的遇到了事业瓶颈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机会更多的勇气的尝试。


反正就是一边乐于享受生活,一边却在自我焦虑自我寻找出路吧!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龙叔的日常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部分从一线城市回青岛的都是被一线城市淘汰的,看上面很多回复都是在上海北京月入1万左右的年入20万左右,这样的收入在一线属于十分尴尬的,有点小技术,但姿态超高,眼眶高又怨恨没有伯乐,一边诅咒北上房价高对自己不公平,一边朝九晚五的混日子,还抱怨机会不垂青自己。醒醒吧各位,你哪怕送快递干十年现在也该自己承包快递点了!因此不要拿所谓的青岛机会说事,哪里都有机会,北上再有机会,你不照样被淘汰一个月拿个万把块?这收入在北上包括在青岛的卖早餐都可以呵呵你,谈什么机会?谈什么观念?究其原因,你不值这个钱!你不要夸夸其谈机会理念之类的,你没有资格谈。金子在哪里都是金子。

工资收入这个东西原本就无任何意义,其必须要对应本地消费,你一个月赚几平米房子什么样的物质消费才是比较的基础,不然同样住四室两厅,租金一个城市月1万一个城市月3000,如此换算,每个月赚一万和每个月赚3000是相同的。在比较收入时,最好说自己一个月赚多少房子多少海鲜多少瓜果蔬菜多少交通通勤。这样的对比才公平!

由此,我们可以针对“青岛收入低消费高”

细细聊一下,这个是不是伪命题!

哎,话题比较大,不谈了,中国哪个城市都被诟病过“收入低消费高”,但从我走过的几十个城市来看,青岛的物价很低。而且一般张嘴就说“青岛收入低消费高”基本没走过几个城市,要不您说说哪个城市“消费低收入高”呗?


青岛一小时


举个小例子。比如最近的抢优衣库T恤,前期的抢星巴克猫脚杯,这样的话题事件,似乎永远不可能从青岛发起然后迅速蔓延成网红话题吧。而类似这些事件,貌似滑稽无趣,但确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朝气、兴致、甚至是网络氛围。这说明什么?有人,才有江湖。青岛节奏慢,更多是没有年轻人的流动。所以才显得安逸,缺乏年轻的朝气。

再看消费理念,青岛的香港路中铁青岛中心,应该是青岛顶级的写字楼,里面商户呢?有人气吗?也许曾经有,现在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曾经支撑写字楼人气与消费能力的,不是中铁中心工作的白领,而是周边的金融从业者。随着青岛各银行的分行机构迁往崂山,市南这片黄金土地的消费就一落千丈。更体现落后的是理念,哪怕消费能力不够,一杯咖啡还是可以的吧,有吗?有多少年轻人会参与消费?而对比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城市呢?

青岛年轻人的朋友圈,有多少人发布看了哪个展览,参观了哪个展会?几个人在展现哪场话剧,哪场音乐会?不用说一线城市,就是西安、成都这些西部城市也会有很多年轻人在参与、追逐。而这,是更可怕体现的是思想的陈旧。

还好,青岛的领导已经意识这些,要对标深圳,要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青岛的朝气与激情已经落后了,不要吃那些傻大粗的传统行业老本。有人,才有江湖。有人,才有未来。希望不要辜负老天爷给青岛的这片美丽的土地,让这个城市真正能够引领潮流,让年轻与活力,成为现代化青岛崭新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