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独立团分散后,张大彪天天吃罐头,李云龙为何只能啃大饼?

赵哲婷


我觉得《亮剑》独立团分散后来,一营长张大彪能够天天吃日本罐头,也是有原因的。



一营是李云龙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最强悍,抢鬼子的东西肯定也多。张大彪也是一员战将,作战经验丰富,深得李云龙赏识,身处一线和鬼子激战,缴获战利品颇多,肯定要犒劳战士们,把罐头炖菜或者炖汤,所以张大彪说天天吃日本罐头,怎么吃,也没有人问。当然大部分肯定要上交,缴获要归公,还有一部分要留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还有张大彪在炫富呢,怎么也不可能天天小酒喝着,在打战呢,天天喝酒,怎么可能,打了大胜战喝俩口差不多。再说了,张大彪深得李云龙亲传,喝俩口问题不大,要是把战打输了,牺牲了战士,李云龙知道了非骂他不可。

而李云龙在后方团部,后勤补给跟不上,前方部队分散在和鬼子打游击,通讯和交通不便,即使有缴获也无法及时上交送到团部。还有日本鬼子四处活动,不像在根据地,很容易采购面粉和猪肉等等后勤物资。所以李云龙在啃大饼。



一颗小白杨188818128


《亮剑》看的明显不够认真,李云龙和秀芹的婚宴主菜是什么?日本军用肉罐头炖大白菜嘛,主食才是贴饼子,显然李云龙是能够吃到罐头的。至于张大彪所谓“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罐头伺候着”则明显是吹牛,战友之间互相炫耀和得瑟一下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日军的牛肉罐头属于“应急口粮”,只是在执行战役任务和长途行军时才予以配发,而晋西北的日军都是三流警备部队,一般担负守备据点的次要任务,即便是下乡扫荡也就是在据点和炮楼附近转悠,根本没有配发罐头的资格。华北的日本鬼子之所以进了村子就抓鸡吃,就是因为配给不足缺少荤腥,日本人自己都没多少,张大彪去哪缴获那么多哇。

事实是,日寇华北方面军是推行“以战养战”最深入的战略区,因为这里算是他们的后方和所谓“治安区” 。冈村宁次1941年上任时,24万多华北日军的粮秣储备只有一月份,日常补给大部分靠就地征收解决,说白了就是吃饭基本靠抢,而有限的资源全部优先满足太平洋战场和华中地区的日军野战师团。



第二是日本本土的牛肉产量非常有限,侵华战争前期的牛肉罐头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渠道被掐断,再生产出来的军用罐头要么是鱼肉、要么是杂粮拌上牛血,是连鬼子兵自己都嫌弃的“猪食”,关于这一点,之前笔者曾经有专答。就算张营长战利品管够,这玩意儿连吃三天他一准得吐了,还哪来的容光焕发。

退一步说,《亮剑》里其实也诠释的比较准确,张大彪归建之前的战斗主要消灭的是“皇协军” ,战斗力差,缴获容易,但这帮二鬼子可没什么军用罐头。如果独立团一营天天追着鬼子打硬仗,还怎么发展壮大,如何能扩充到2000人的队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倒不能说张大彪一盒罐头缴获不到,但肯定没那么多。



陈赓将军打完神头岭伏击战,立马亲自将大批战利品送往129师师部,司令部机关没有作战缴获,各野战部队拣好东西送给首长那是传统;王近山消灭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韩略村战斗,就是发生在率部赶回延安的路上,除了回防陕甘宁之外,重要的任务就是护送几门打光炮弹的九二步兵炮,因为延安要办炮兵学校。

所以,张大彪真要是有大量的物资缴获,也一定要定时“孝敬”李大团长,毕竟李云龙只带着不足百人的团部和警卫排驻在赵家峪,是没有能力遂行作战任务的,各营连慰劳慰劳团部机关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张大彪有的好东西,李云龙一定有,更别提两箱牛肉罐头了。只不过数量有限,李云龙也得储存起来当作“应急口粮”。



团长大婚,部队大喜,压箱底的好东西当然也得拿出来,所以证婚人赵刚命令拿出罐头炖菜吃,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这已经算是珍馐美味了。真实的历史是,在华北日伪的封锁和掠夺下,以及在阎锡山晋绥军的征收下,地贫民脊的晋东南和晋西北山区的百姓生存极为困难,八路军各部队能够吃饱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像《亮剑》李云龙和战士们能顿顿吃上贴饼子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八路军为什么搞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不妨都了解一下。

我军讲究的是“官兵平等”的政策,独立团一营壮大到2000多人,战士们如果天天吃糠咽菜,身为营长的张大彪顿顿日本肉罐头是不可想像的。《亮剑》这一桥段主要是为了突出李云龙化整为零分兵发展的正确性,证明独立团各营连多有斩获,但它严重误读了敌后战场的艰苦程度,毕竟是文学作品,军史素材拔高是很正常的,张大彪就那么一说,我们听完一乐,足矣。


度度狼gg


独立团分散后,李云龙率领团部七八十号人进驻赵家峪村。在此期间,李云龙和秀芹同志相爱了。战争期间,结婚并不像现在一样要到民政局办手续,经过组织批准,再有个证婚人就算是夫妻了。李云龙在团部办了婚礼,炊事员用脸盆装了一盆白菜萝卜和罐头红烧肉炖一起,让人直流口水。这可见独立团分兵后,李云龙还是有一些“存货”的,并不是顿顿吃大饼。

后来李云龙集结部队打平安县,张大彪一回来就说自己分兵时多么潇洒,天天小酒喝着,还有日本牛肉罐头伺候着,其实这明显是吹牛。独立团分兵后,张大彪确实混得不错,通过伏击日军获得了一些武器装备或物资,但日本的牛肉罐头可是稀缺品,守据点、清乡的这些日军警备部队,其实很少配发罐头。抗战后期,日军资源急缺,罐头里只能有一些鱼虾甚至糯米饭,就算是张大彪缴获了罐头,也不大可能是牛肉罐头。

八路军一向物资装备奇缺,缴获的东西还要上交,由上级统一分配。李云龙团部的那些“存货”,也应该是张大彪他们上交的吧。不管怎么说,李云龙和张大彪在分兵后过的日子都差不多,不是顿顿吃罐头,也不至于顿顿啃大饼。

其实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敌后过得比《亮剑》中艰苦得多。晋西北地区土地本来就贫瘠,加之日伪军的掠夺,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八路军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能填饱肚子已经算不错了,还管什么牛肉罐头和大饼?


兵说


张大彪真要是那么做了,不就跟国民党一样了吗: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抗战时,新加坡的爱国侨领陈嘉庚曾先后到重庆和延安,慰问抗日军民。在重庆时,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所以,陈老在重庆的日子里,一直奔波于各种宴请之中,山珍海味吃腻了。真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1940年6月,陈老到延安看看。毛主席亲自迎接并设宴款待陈嘉庚。可是,根据地实在是条件简陋,没法跟重庆比。用来吃饭的桌子还是坑坑洼洼的,只能垫上报纸“遮羞”。饭菜也只有豆角、西红柿、大青菜等家常菜肴,花费不超过1块5。唯一的肉菜,还是一碗鸡汤,鸡还是邻居大妈给做的。

毛主席很不好意思的对陈老说:”陈先生,实在对不住了,你远道而来,我没有钱买好的食材,这鸡汤还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到来,送给我的。”

陈老很是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张大彪只是在和战友吹牛。他可是深的“吹牛大户”李云龙的亲传!

《亮剑》中,李云龙可是最爱吹牛的!

李云龙在找后勤部长张万和要手榴弹时曾说:“日本天皇的刀我弄不来,弄把佐官刀还是容易。再给我十箱手榴弹,我给你弄个日本娘们!”张万和直接笑着怼他:“去你娘的!”

李云龙和战友孔捷、丁伟聊天的时候吹牛:他年轻的时候可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去他家提亲的都能排出二里地去。他不仅有对象,还和对象在草堆里亲过嘴!

孔捷直接笑着回怼:老丁,他把梦里的事当真的了。

张大彪可是李云龙嫡系亲信,深的李云龙真传。举个例子:李云龙在李家坡战斗前,刚说要缩短攻击距离。张大彪立马就能领悟到李云龙要“土攻”!

不仅如此,张大彪和李云龙一样,都怕自己的直属领导。别看李云龙叫嚣着要赵刚和旅长打一架,可是,旅长一来电话他就“跪了”。张大彪也一样,李云龙降职的时候,他对李云龙比平时还恭敬。

张大彪和战友说,自己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牛肉罐头喂着,都快走不动道了。这句话明显就是在和战友吹牛。八路军是一支很有纪律性的部队,张大彪这样的干部不会贪图享乐的。

而且,在物资紧缺的抗战时期,像罐头这样的紧俏食品肯定有更重要的用途。

第一,可以给上级领导,用来招待外宾和友军领导。

第二,可以送给军部医院,给伤员补充营养。

第三,可以拿出去卖钱或者直接换取其他物资。一个罐头不够一个人吃饱,但是,如果换成小米或者玉米面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吃饱。这笔账,八路军算的很清。

八路军平时有了白面也不舍的吃,都会找地换成小米,这样更耐吃。张大彪这样不会过日子,肯定会被战友批评的。毕竟,李云龙结婚的时候,才舍得打开几瓶罐头给战友尝鲜。以张大彪的为人,绝对不可能每天这么吃。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百团大战后,日军损失惨重,把原来看不起的八路军视为主要作战对象,在消灭八路军部队开展五一大扫荡的同时,冈村宁次还在平原地区施行了堡垒政策,限制了八路军的活动,隔离了与人民的接触与支援。

八路军在危机中,釆取了徐帅在红军时期的战略,敌进我进,分散部队,组织武工队和连级小分队,深入敌后,大大打击了日伪军。并很好地扩大了部队,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军需补给。

例如杨成武一个千人团分散后,发展为八千人的大团。

李云龙各部队也发展到九个营,八千人。这些分散在敌占游击区的部队天天吃香喝辣。在根据地的李云龙那有这个福气?

这还是真实的战例。

难怪阎老西惊呼,共产党拉队伍的速度太快了,从抗战初三万人到抗战胜利达到八十万,民兵三百万。


赵教授备用


原因在于人数不同

《亮剑》中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为避免部队受到较大的损失,李云龙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将部队以营、连、排、班为作战单位分散突围,各自为战,各自为战,必要时再兵和一处。

兵力分散以后,各个营长、连长都肥的流油,什么九二式重机枪、什么歪把子轻机枪、什么山炮之类的应有尽有,而且部队更是扩充了一倍之多。



相比其他营长,张大彪更是肥的流油,每天小酒喝着日本牛肉罐头伺候着,简直是美上了天。


而相反的是李云龙过得却不如自己手底下的几个营长,李云龙结婚的时候,就有点非常的寒酸,牛肉仅有那么几盒,而且是李云龙结婚才特意拿出来的,要不然平时基本上都吃不上,而主食却是贴饼子,贴饼子是由玉米面和小米面制作而成,相当于杂粮饼(类似于窝头),与白面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为何李云龙手下过得那么好,李云龙却过得如此寒酸?

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兵力,李云龙手下兵力比李云龙要多数倍,而有了兵源的支撑,就有打仗的资本,拿下各个地方的据点,伏击日军都不在话,而仗大多了缴获的东西也就越多,而附近青壮年听说八路军的威名便投靠参军,所以李云龙的手下越过越滋润,自然就是小酒喝着,牛肉罐头吃着。

而相反李云龙身边仅有不到一个连的兵力,想要发展非常困难,而且又没有攻坚的重武器,所以过得日子相比手下的营长。就有点寒酸了。

我是汤里放药,专注于影视剧解析,欢迎关注。


汤里放药


张大彪所谓的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就跟李云龙给赵家峪的妇女会演讲,强调自己过草地喝着青稞酒吃牛肉干一样,谁还没有个吹牛的时候!

当然不否认的说,四处打秋风的独立团不断走向扩建,依靠的就是四处发展四处袭击和抢夺日伪军的武器装备,在自己四处袭击敌军的情况下,身为营长的张大彪自然也会缴获大量的军需物质,这也是张大彪麾下一个步兵营能够扩建到2000人的直接原因,既然自己有本事能抢到,那日本小酒和牛肉罐头自然也不在话下,不管是李云龙还是张大彪都会趁机品尝到日式食品,但能做到天天吃顿顿吃吗?答案也是完全肯定的,不可能!



要想做到天天喝着日本清酒,顿顿吃着牛肉罐头,那只能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每一次战役张大彪部队的缴获,都要无条件的上交给张大彪一个人管理,并且让张大彪一个人享用,而这种模式是绝对不可能在八路军这样的部队中出现的,为什么?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人民军队!在人人平等的八路军体系中,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基层士兵,大家的待遇不会形成太大的区别,这也是我军能够百战百胜的原因,高级领导能站到基层官兵当中去,基层官兵更愿意为上层领导舍身赴死,那还有我们打不赢的仗吗?有意思的是,在几年后的解放战场上,在国民党军队体系中我们却看到了相反的一面,长春围困战民众饿死无数,十万国民党守军却相安无事;淮海战役被围困的杜聿明兵团,下属官兵已经到了吃草啃树皮的境地,上层领导却仍然霸占着为数不多的罐头面粉等军需用品,最后国民党成建制的向解放军投降,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在敌后抗日战场,不管是小说当中的独立团,还是现实当中的八路军团级部队,都会在战斗中缴获相当数量的罐头清酒等食品,但对于缺乏补给的八路军来说,这些物品如同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机枪,也同样是八路军的奢侈品,平常时段根本不敢轻易使用,只有重要时刻才敢放纵一下,例如:

1、苍云岭之战顺利突围,李云龙兴奋的小酌了一下,碰巧张大彪进来让了他一下,实惠的老张直接干了一大碗,气的老李直上火,毕竟他也没多少。

2、李家坡之战胜利结束后,兴奋的老李和老赵难得的放纵一下。



3、由于酒太少舍不得多喝,李云龙甚至要在酒瓶上做上记号,结果魏和尚偷喝被发现!

4、重点是李云龙的那次婚礼,由于特殊的日子,赵刚下令奢侈一把,但也只是把舍不得用的罐头放到白菜里炖了一锅,可见平日里缴获上交的罐头根本舍不得用,关键时刻才能派上用场。

所以想天天喝小酒,顿顿吃牛肉?先问问基层官兵答不答应吧!无论是李云龙还是张大彪,都一样享受不起,也不允许享受,但享受不起吹吹还是可以的,反正不是没品尝过,就算自己瞎掰也能掰对路子!


辽宁资深球迷


电视剧《亮剑》里营长张大彪的确跟团长李云龙说过“天天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我都快走不动道了”的话。张大彪何出此言呢?





李云龙团在化整为零后,灵活地各自为战,张大彪率领的一营,不仅战果颇丰,更是扩大、壮大了队伍。至于说“天天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这多少有些夸张了,毕竟连日军自己都不可能每天有牛肉罐头伺候。



那张大彪为什么吹牛呢?别忘了张大彪是谁的兵,他可是李云龙一手带出来的彪悍营长,说话办事自然与李云龙是一路。张大彪之所以说“牛肉罐头”一事,除了证明自己及自己的队伍,对日军作战的战果不错,再有就是队伍庞大,希望有仗可以打。只有闲得慌,才会说出那么狂的话,这就是李云龙团的特色。



事实上,在抗战的最后三、四年,不只是我军物资短缺,日军比起刚发动侵略战争时,物资不仅短缺,质量也大幅下降。所以,即便张大彪真的“天天吃着日本牛肉罐头”,他在描述时,也是笑不出来的,因为彼时的“日本牛肉罐头”与牛肉的关系已经不大,那是相当难吃了。





如此看,反倒是李云龙“天天吃大饼”,比起张大彪的“牛肉罐头”,要好上不止一倍。毕竟李云龙吃的是正经粮食,而张大彪吹的则是“合成食品”,过期没过期还不知道……这件事唯一能反映的就是张大彪的人马多了,日子好了,在团长面前腰杆硬了!


南瓜报告


在亮剑这部电视剧中确实有这样一幕,让部下凭本事去喝酒吃肉本来就是李云龙的目的,而张大彪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按亮剑中来看算是一员猛将,


而为什么分散出去后张大彪的生活条件比李云龙更好,我认为首先一点是电视剧里李云龙给出了八个字的方针,自给自足独立发展

但其实按照李云龙的思路就是出去抢他丫的,做那个山大王,除了不能欺负老百姓之外,只许占便宜不许吃亏。

有了这个前提那么就很简单了,本身化整为零就是八路军应对大扫荡的策略,李云龙的这一手等于放权给部下了,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出去,几乎个个都是一把手,本身独立团大部分物资都靠战场缴获,但是以前张大彪可是说了不算的,缴获了什么东西都要先给李云龙,而这次化整为零则不同,张大彪实实在在的成了主官,战场上所有的物资都他说了算,这是实实在在的,就凭一年后攻打平安县,他们给李云龙带去了一个师的规模,你就能想到张大彪那句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牛肉罐头伺候着。不是吹牛了

反过来说李云龙在赵家裕休养生息,根本没留下多少兵力,也没有战争可以打,没有战争就没有缴获,所以张大彪可以天天吃罐头,而李云龙只能啃大饼。


S八卦


先说团长李云龙,李云龙在赵家峪只留驻了团部和百多人少量警卫部队,理由很简单,战时村民本来生存就艰难,养活李云龙的团部都负担重了,根本养不了一个团几千号人,所以李云龙让底下部队放养出去,自己自力更生发展缴获,这也是陈庚旅长对手下非正式编制的部队,采取的一贯做法,李云龙就是陈旅长放养的…… 回到李云龙这里,由于所待赵家峪非交战或者交通线区域,没有战事也就没有额外福利可以获取,只有吃老百姓的白食——大饼!

再说张大彪,这个人有个坏习惯就是爱甩帽子,不过个人能力无论作战勇猛度,还是作战指挥能力,都是相当出众,深受李云龙赏识(就像陈旅长对李云龙一样),从李云龙由新一团调到独立团,不忘挖走张大彪看得出来……

既然张大彪如此有能力,又深受李云龙的座右铭"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的影响,自然能打得不少成功的伏击战,吃到牛肉罐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李云龙的部下都还懂得孝敬团部,除了日本娘们儿不缴获外,其他的估计都会上交部分给李云龙吧!

喜欢的点赞,不喜欢的勿喷,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