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将耕地大包了出去,签了合同并且交了地亩款给农户,现在不包了是什么原因?

一封情书相约


所有不种地的非农业人员朋友们好,今天我就用实际我地退包的真实情况和朋友们,谈一下农民种地难,没有收入的真实情况退包说起。

在不是种地的人都认为农民种地有利润可赚,农民说的赔钱不真,是想要国家的好处费。在2016年有位城市人,抱着到农村包地的发财梦,在我地承包了八十亩土地,和我地农民签定了承包合同,每亩八百元的承包款商定好,第一年他看到种蒜能赚钱,结果第二年大蒜价格暴落,使他基本血本赔光,在2017秋季又看到2016年的大豆行情好,结果大蒜收后又种上了大豆,结果收豆时天气一直下雨,地里面都是水,收割机也进不了地,八十亩大豆全部烂到地里,又是血本无归,2018年收罢小麦,种上大豆后因缴不起承包金,大豆也没有收,跑路退包了,农民给他算了一下帐至少赔二十万,他这承包土地的发财梦,辙底破灭了。故计他永远不会在说农民种地有利可图了,农民种地苦,种地累,种地赔钱,遇到自然灾害血本无归全是事实,全是事实。


纯正农家蜂蜜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我们这里属于平原地带对于承包土地者来说,每年害怕的是人家不承包给你了!我就是有这样的经历!

我是在去年的时候被退租的,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我这几年种植大蒜赚了一些钱,所以就引起大家的闲言碎语!说是我种植大蒜一年赚十几万,又是买车又是装修县里面的房子!所以在收完小麦的时候他们都通过中间人给我传话说是他们的土地不想包租出去了,而是想自己种植。其实我在承包土地的时候有说过是要承包三年的,可是这才两年了啊!中间人给说的简单点:老弟你看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咱不种他的地咱不给他钱,没有必要因为这伤和气!况且只是口头协议,没有必要太在意!说实话老哥说的都是事实!我也就没有必要再追究了!一下子我就退了26亩地,只剩下我自己的土地和一个爷们的2亩地。况且在那一年我儿子刚好一岁,退了土地正好可以陪陪孩子!因为我妈妈去世的早,我儿子都没有见到过他的奶奶!😭😭😭

今年我们这里的种植大户基本上都把退地了!因为今年种地赔钱了。首先今年春季的时候小麦遭受了倒春寒,减产比较严重!卖小麦的收入还不够付种麦的投资跟地租钱呢!种植大蒜的赔的更多!夏季庄稼又遭受了旱灾和台风温比亚的影响!减产减收比较明显,比如我今年3亩地的玉米才2700斤收。今天刚卖掉0.8元一斤。一亩地才700多块钱!除掉投资基本上每亩地才收入四五百块钱!种了十亩地不如打工一个月挣得多!

最后就是这几年的农药化肥上涨的比较厉害!雇人的人工费上涨也比较厉害!就是咱老百姓地里种的庄稼卖不上好价钱!所以说承包土地不挣钱是现在的承包大户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单一的承包土地来种植大田作物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出经济效益的!


豫东小农


耕地承包实际上是一种土地流转的形式。关于土地流转,现在已经出现新的倾向新的问题,也就是租地一两年后,包地的企业或大户“跑路”不再包了!出现这种毁约放弃承包的现象,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经营达不到原来的预期。最开始要承包耕地,包地的老板一般来说肯定是对市场进行过预测的,不管用来种或养或是搞休闲农业等,都会有一个自己预期的盈利目标,也就是宏图大计。

但如果经营了一两年后,原来预计的市场已经不再看好,而且近期没有扭转的可能,越包下去就越亏得多,当然老板只好选择放弃“跑路”,宁愿毁约也不敢继续下去了。

第二,经营资金无法继续运转维持。有的老板承包地来发展经营时,是采取融资的方式来进行的,即是自己只有一部分资金投入,其他所需资金要通过项目扶持或是银行贷款或是合伙融资才能进行。

当融资的渠道受阻后,贷不到钱或是得不到项目的扶持,资金运转就跟不上来,包地经营就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顶不下去的时候,也只能放弃不干,也不再包地了。

第三,经营内部出现分歧无法调解问题。有的老板包地出来搞生产项目,由于所需资金大,往往是两个或以上的人合伙干的,采取股份制来做。

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股东之间的意见不同就很容易产生分歧,如果调解不下去,只能拆伙。单独个人又无法继续支撑经营下去,也只能放弃不干。这其实说到底也是资金断链的问题。

第四,租地农户提出了无法承受的新要求。老板承包大片土地后,虽然签订了合同,也按时付了地租,但有相当一部分租了地的农民看到老板的经营很好,赚了很多钱就眼红,心里不平衡,就会向承包土地的老板提出提升租金或是其他附加条件。

如果谈不扰,当地村民就可能出来阻扰,无法经常经营下去。这种情况下,包地的老板也只能选择离开。

总之,企业也好,老板也好,承包土地发展经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如果赚不到钱又没有办法改变时,只能放弃包地离开。那些明知亏本还继续包地干去的老板,要么是另有所图,要么是傻瓜。你说呢?


桂农通


粮小咖前一段时间到了华北小麦主产省的部分地区进行调研,正好也了解了一些最近两年种粮大户、农业公司等流转土地的情况,发现确实发生了不少退租、甚至“跑路”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条,有不全或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在留言里补充:

一是因为粮价下跌、农资上涨以及自然灾害较多导致减产等原因,造成的种粮收益下降,甚至赔本,不仅没有挣到钱,有的反而亏了很多,以至于流转土地的费用都拿不出来,或者是越种越赔。

二是前两年还有针对种粮大户的专项补贴,一部分大户流转土地种粮,虽然可能不挣钱或效益较低,但有这部分补贴,还是可以经营下去的。但这两年取消了,只有三合一补贴了。

三是流转费用的问题,有的地区是一年一签,但更多的是三年、五年一签。这两年粮价的下跌,以及自然灾害较多,使得收成明显下降,但租地费却还是保持合同签订的水平,导致租地的资金困难,拿不出下一季的租地费。

四是也有因为自身原因,或当地的一些特殊情况,导致管理不善,造成亏损严重,难以为继。

农业的 规模化经营是个趋势,无论是种粮大户,合作社或农业专业化公司等等,通过较高的农业科技、相对较低的农资成本等,在应对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针对已经流转或承租,但放弃的却越来越多的情况,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粮小咖


土地流轉是近幾年承包戶從農戶小塊地轉包過來的。也就是幾個農民聯合成立了農民合作社,以盈利為目的。承包個人分散土地。大面積種植,還者養殖為主。


農村農民萬歲乖包土地以經幾年了,每畝地一千塊,去掉投入和用人工錢,賠的一塌糊塗,幾乎傾家蕩產。經我個協商,今年不準備在承包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情況出現了轉機,村民以三百元的價格原意轉包給我們,經過研究決定,我們在次承包了下來,天氣順承的話,餘姬每畝地的收入在一千元左右。要是相2017年的天氣,種的莊家全淋塊地裏,還是賠個凈光。

不是說沒人原承包,而是收入的糧食和價錢不成正比。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各家各戶分到的土地硧實沒人種,原因是不合成本。農民也會算這樣的一成本,外出打一個月的工,爭到的錢就是種地四五年的收入。

我們隨說三百塊一畝承包了下來,也算為村民解決了後顧之憂,使年輕人能安心在外工作,到收種季節不在給汽車膏油。為何農民的土地荒涼,根源在那裏,你們找出答案了麽。


农民万岁


签了合同之后反悔不承包土地了,的确有这种情况。而且在我们黑龙江农垦今年就发生过这种这种情况,多是外来的种植户在农场的种植户手中转包土地。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因为粮食掉价造成的。

2018年年初就有风闻水稻粮食保护价下调,这个政策对我们黑龙江农垦的影响极大。一些种植户常年将自己承包的农场水田转包给本农场的或者外来的水稻种植户,赚取再次承包土地的费用,一般在150-200元/亩,以减少自己种植所承担的风险,将风险转接给种植户。这种方法其实在农垦是不被允许的,只不过管理没有那么严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而在年初传出水稻保护价下调之后。一些转包的种植户就反悔了。定金不要了,地也不承包了。因为承担的风险太大了,粮价下调,种植成本增加,再加上转包的150-200元费用,亏损的可能性要大于盈利的可能性。因此,出现了题主说的那种情况。

我个人认为,2018年之后,农垦耕地的转包将更加的困难。种植户的转包热情完全随着粮价的走势而上下起伏。现在的水稻价格这么低迷,出现这种情况是比较正常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地租高,补贴又给了不种地的农户,收入不够交地租!

规模化种植大田能赚钱的,基本上都是包地成本比较低的。试想一下,地租200元/亩和600元/亩,如果别的因素都排除,种200亩地,种植收益上的差距可就是8万元呀。


娄一LGS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国家提倡与资助的,前几年上的较多,近年老有跑路破产报道。各地到底实情如何没有数据报道。


龙岗书


赔死呗,以为挣大钱呢,结果累成狗啥也挣不着!


我们的青春5678


说实话,如果种地把人工算上是绝对赔钱,现在农民种地是起早贪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