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弹衣技术的进步,突击步枪会不会重新回归7.62毫米口径?

闪击伯爵2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是当初为什么选用5.56、5.8等一系列小口径弹,再来结合现代化作战体系和单兵现在的防护发展来谈。当初使用5.56弹的原因是因为它实在是轻,5.56X45毫米子弹一发的重量是12.5克,而7.62X39中间威力枪弹(AK47使用的那种华约弹)他的重量是16.4克。也就是说,相同重量的一盒子弹,5.56的那盒要比7.62的那盒多上三分之一。如果每个华约士兵携带180发7.62子弹,那北约士兵就可以携带240发5.56子弹。

还有就是,7.62子弹虽然口径大、威力、穿甲性能好,但是它的后坐力太大,稳定性差。这个里的稳定性指的是枪口跳动,很少见到说,全自动射击的AK47能够稳定上靶的。自一战以来,到越战,击毙一名敌方士兵所需要消耗的平均子弹数越来越大。人们肯定都会选择,射的准、弹药基数大的5.56子弹。

也是因此,在上个世纪以美国为首,引发了一场小口径浪潮。这场小口径浪潮的最终结果就是,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国,全部使用的是小口径子弹。俄罗斯自上个时期70年代开始,抛弃了AK47的7.62毫米口径,转而使用AK74、AK105等一系列小口径突击步枪,他们使用的是俄罗斯自己的小口径子弹,5.54X39,M74小口径弹药。现在,只有一部分国防压力不重,7.62子弹库存大的华约国家还在使用7.62口径,以及一些非洲国家。

依照这个观点来看,小口径弹的优势并不会因为士兵的防护越来越好,而从新使用7.62毫米子弹。因为什么?因为士兵的防护现在已经让7.62毫米都力不从心了,拿英国目前正在换装的Virtus防弹衣举例,它采用的防护措施是凯夫拉内衬和陶瓷板的双重防护,在100米距离上就可以防止7.62子弹的射击。

美国目前现役的IOTV GEN3防弹衣,同样也是凯夫拉内衬加防弹板的设置,其使用的美标4级防弹板,单板在100米的距离上就可以防御7.62子弹的射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为自己的士兵配备了差不多的防护,可以说,想要消灭一个一流国家训练的士兵,是非常难的。

而我们要注意的是,美军总结的经验时,在正常情况下,作战距离一般在200米到300米,阿富汗长年的“安全战”甚至出现了400米以上作战的特例。不到100米以内,目前突击步枪使用的子弹,都无法直接致死一个穿着全套防护的敌军士兵。5.56和7.62都一样,这样的话,大家还会回归7.62吗?我想并不会。事实上,想要杀死一个敌方士兵,只有射击它的四肢或者是头部才能达到,自复合陶瓷插板出现并普及后便是如此。别看钢芯子弹对于钢板的穿深可以达到10到12毫米,但是对于这种复合陶瓷插板却是完全无可奈何。

那么在现代化作战体系中,该如何有效的消灭敌方士兵呢?一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在班组中,配备一两名使用更大口径的半自动、栓动的精确步枪手。这种配备方式有点类似早年苏联和美国的配备,即那种M16和M14、AK47和SKS同时使用的那种方式。由班组内突击步枪手对敌军士兵进行压制,这一两名使用大口径步枪的精确步枪手,对目标实施精确射击进行击杀。

当然,突击步枪手也并非只是压制的作用。对复合陶瓷防弹板持续射击时,会将里面的陶瓷板直接打碎,从而降低它的再一次的防护能力,重复射击也是可以击穿防护的。除了子弹的射击外,在现代化作战体系中,要想有效的消灭敌军士兵,就得活用火力支援或者爆炸物。例如解放军装备的大口径榴弹机枪,或者是轻量化的大口径机枪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上,端上来一架,一梭子完成任务。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梭子榴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梭子。”

同时还有武直、迫击炮支援、火箭弹等多种支援方式任你选择。雌鹿武装直升机就曾经推出过专门猎杀步兵的套件,主要是增设了高效率的红外线成像装置,搭配雌鹿的机炮、大口径机枪来猎杀步兵,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清除埋伏在森林、山脉中的士兵。而以连单位作战的时候,有条件的情况下,就可以呼叫中、小口径的火炮支援了。可以说,活用各种支援,也是消灭敌方步兵的最好选择之一。


雷姐的机械空间


7.62毫米子弹在远距离的动能杀伤力要比5.56等小口径子弹更强,但是在较近距离两者差别并不太明显,比如AK47和M16在100米的距离上都可以穿透10-12毫米的均质钢板,而突击步枪这种单兵武器实际较战距离也就在200米左右,这两种口径的枪弹都只能保证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普通防弹衣,对于那种内置装甲/陶瓷隔板的重型防弹衣,也是无可奈何。

虽然说现在的有效射程普遍达到了400-500米,但是在这个距离上,不管是5.56还是7.62毫米,都无法击穿防弹衣,哪怕是较为轻薄的防弹衣。真正能在远距离有效击穿单兵防护装备的还是中等以上口径的狙击步枪和大口径机枪弹。

例如美军曾准备采购比利时的SCAR步枪,并且选择了5.56和7.62毫米两个版本,不过由于性价比原因,美军只采购了7.62毫米的重型版,用来作为射手步枪使用,因为7.62毫米弹头更重,克服空气扰动的能力更好,中远距离射击精度更高,

现有的单兵防护能力相比过去已经很高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防弹设备想要做到大幅提升很困难,防弹效果和防弹衣重量成正比,而普通士兵的携行能力是有限的,多数的士兵更愿意选择较轻便的防弹设备,这样才能把战术能力发挥出来。

所以说,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仍然是突击步枪的主流口径,反倒是以往的7.62毫米狙击步枪有着朝更大口径发展的趋势。


止水兴波


按照美国的防弹插板等级,现有的NIJ III级防弹插板就已经可以抵挡7.62x51mm NATO全威力步枪弹,也就是说穿着这个,M240通用机枪、M14步枪稍远一点就拿你没招。更不要说上面还有个NIJ IV级,这种防弹衣更牛了,.30-06弹也就是春田步枪弹里的M2钢芯穿甲弹都没法打穿。俄罗斯的6级防弹衣也可以在近距离抵御SVD狙击步枪使用钢芯穿甲弹直射。而突击步枪用的都是中间威力步枪弹,无论如何威力都是赶不上以上弹种,所以指望7.62mm口径反防弹衣是不可能了。

现在的防弹衣已经可以做到抵御M60通用机枪近距离直射

一套NIJ IV级防弹衣才265美元,不到2000人民币,单买防弹插板更便宜


当然7.62mm有小口径没有的优势,比小口径远距离存速好,精度高,穿透力强,但其作战效能不是革命性的。8.6mm(.338)倒是个不错的口径,以.338 Lapua Magnum弹为例,初速可以达到1000m/s,出口动能可以达到6700~7000J,直接比7.62mm全威力步枪弹多了一倍。美国的通用动力实际上已经搞出来一个8.6mm的机枪原型,即轻量化中型机枪(LWMMG)。别看口径大,空枪才9.98kg(不带脚架),比M240都要轻。不过由于子弹比较重,一条100发的弹链可达4.08kg,比7.62x51mm 的100发弹链重将近1kg。

7.62x51mm NATO弹道表现

8.6mm 弹道表现

不过如果从威力、远距离精准度上来讲,这点代价是值得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通用开发这么款新机枪其实是为了给陆军弥补7.62mm机枪远距离精准度不足的,倒不是为了打穿防弹衣,因为美国现在的任务里似乎也没有哪个对手穿防弹衣。所以陆军到底有没有动力装备还不好说。但要以有效对付穿防弹衣的单兵为目标,那么8.6mm无疑是合适的。如果未来的世界超级军事强国之间爆发冲突,这种口径很可能会大面积列装。

LWMMG 8.6mm通用机枪


无独有偶,我国也在近些年推出了8.6mm的枪,只不过不是机枪而是高精度狙击枪。实际上我国这种思路更加务实一些,8.6mm由于不容于现有任何一种口径,如果直接用在步枪上对现有的军队和兵工厂冲击很大,而狙击枪则不需要考虑这种问题。

北方工业推出的8.6mm高精狙,这玩意卖给反美武装的话,美军的防弹衣就成摆设了


纸上的宣仔


7.62mm口径弹药重新回归主流的概率不是很大,更多的或许会出现在枪械模块化设计上,从而来解决远距离射击小口径枪弹动能不足的问题,因为从当前国际发展现状来看,小口径枪弹仍旧是未来发展主流。

有关7.62mm弹药回归的说法前十年风靡一时,在阿富汗战争中,由于阿富汗多高原山地作战环境,北约使用小口径弹药的枪械在阿富汗实际作战中暴露出远距离交战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根据美国军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山地作战环境中,双方的交战距离大多在500米左右,这一距离已经超出了很多国家主流步枪4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

这一说法在国内也得到了实际验证,很多军迷疑惑为什么在95式自动步枪普及列装部队的时候,依然有不少技术兵种、边海防部队在使用老式的81-1自动步枪,分析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个装备更新换代问题,第二个有无托问题,第三个就是口径问题。81系列自动步枪使用的是7.62mm枪弹,而95系列使用的是5.8mm口径。在军内西藏阿里地区举行的演训中,小口径枪弹在高寒山地地区实际使用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边防部队使用81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的。

再来看看防弹背心的防御水平,我们撇开各种所谓的技战术信息,从央视做的一期节目实际测试来看看防弹背心的防御水平(详见下边三张图片)

▲上图是使用5.8mm小口径枪弹对3.9公斤的防弹钢板插件进行射击后的画面,5.8mm枪弹轻松的实现了对防弹钢板插件的贯穿,使用动能更大的7.62mm枪弹自然也不再话下。

▲上图是使用5.8mm枪弹对2.8公斤防弹陶瓷插件射击后的效果图,相较3.9公斤的防弹钢板插件,防弹陶瓷插件的重量小了,对弹药的防御性能却大幅提升,从图中可以看出,5.8mm枪弹并没有实现贯穿,只是射击弹孔较大。下图是使用7.62mm穿甲燃烧弹对同等条件下的防弹插板进行射击,很明显,7.62mm枪弹也并未实现贯穿,防弹背心的破坏面积较大。

通过对上述几张图的实际效果对比来看,7.62mm枪弹虽有动能较大的优势,在远距离射击时效果更明显,但是遗憾的是在穿甲能力上,想要实现远距离贯穿防弹背心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上述三张图的实际测试距离只有15米,而当射击距离增加的同时,子弹的穿甲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拓展,故而意图通过放大口径来实现对防弹背心的贯穿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回过头来看看,美军在阿富汗的实战结论,主要因为远距离交战小口径枪弹的有效射程较近,对于远距离目标很难实现有效压制和杀伤,所以才有了寻求使用7.62mm枪械的传闻出现,最早是英军提出来的。后来比利时在SCAR步枪上提出一个新概念,那就是通过枪械模块化设计,实现5.56mm和7.62mm兼容,只需要更换枪管即可实现,这或许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

从本质上,阿富汗的实战经验只属于个例,是高寒、山地作战环境下的问题,并不具有完全的取代性,我们知道小口径枪弹的出现主要考量到单兵负荷问题,通过弹药的小型化,提升单兵的弹药承载能力。因此,不会因防弹背心的技术提升,促使7.62mm枪弹回归主流,枪械模块设计兼容或许才是王道。


鹰鸽分析


当然不会!

7.62X54的SVD弹也打不穿美标四级防护的防弹衣……所以会向更大口径0.338,也就是8.6上过渡……下图就是瑞士西格绍尔为美军研制的0.338弹中口径班用机枪……






太平洋水师


随着防弹衣技术的进步,士兵的防护水平已经越来越高,防弹衣作为一种单兵防弹技术,得以大范围应用,现代在战争中,想要有效消灭对手穿戴有防弹衣的士兵,确实也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现代突击步枪,已经普遍采用小口径5.56mm弹药的情况下,战场上的有效杀伤对手,就显得更加的难以完成了;

为了在未来战争中,可以有效击穿敌方穿有新型防弹衣的武装分子,美军已经基本确定 研发下一代制式突击步枪弹药,要是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在如今使用的5.56mm口径弹药基础上,达到远距离击穿防弹衣的效果,下一步可能就会将口径增加到7.62mm,以达到有效击穿,敌方穿有防弹衣的武装分子目标;





实际上,早在2017年,美国军方就已经采购过一批SCAR步枪的7.62重型版本,这款步枪的弹药标准为7.62×51mm,即子弹口径7.62毫米,弹壳长度51mm,该枪能够进行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能够使用消声器,有效射程为600米,空枪重量在5.4公斤以下,美军采购了5万支SCAR突击步枪7.62重型版本,用来作为射手步枪使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7.62mm口径的突击步枪,确实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突击步枪研发的方向,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 有效击穿越来越先进的防弹衣,以达到杀伤敌方武装分子的目的,毕竟,7.62mm口径子弹的动能更大,弹头也更重,克服空气阻力的效果会更好,杀伤效果自然比5.56mm的子弹威力更大。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小柳聊聊兵


有个误区千万要了解,防弹衣并不能保证人刀枪不入,防弹衣只能防护人体的小部分。坦克的侧甲、后甲还远逊于正面装甲呢。小口径对上四级重甲,并不会没有一战之力。对于一场战斗而言,伤而不死未必是好事。

在祼眼观瞄条件下,对付无甲生动目标最高效的弹药必然是弹头重5g以下的小口径高速弹,口径6mm,初速950~1000,动能2500J;这种需求是刚性的,是必然的、必须的。

当然,作为基本单元,单兵火力输出当然是越大越好。那么生理条件限制了,单兵操作的自动火力的上限应该是8MM以下、10~12g弹头、900以上初速的中口径自动步枪,当然射速要比小口径适当调低。当然可以有同口径的通用机枪/中型机枪,主要是用于两脚架模式。但是这个口径,当然不能够是唯一的单兵口径。

有很多人在鼓吹8.6口径机枪的“普及”,我猜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刚刚进入军工的“民营”企业吧,这弹药可比以前的制式弹药贵多了,而且新口径显然是蓝海,利润空间可大多了,至于什么可行性分析什么的,那是先有观点再找论据的事,是吧?

8.6不可能用在单兵自动武器上,不仅因为威力大、后座力大不好控制,还因为枪重弹重过大,特别是弹重,一发将近一两,尺寸还大,能用20发弹匣么?那连匣带弹就得3斤重,单兵没法操作。若弹匣容量低于20发,那还有自动射击模式的必要性么?所以,8.6口径的子弹,没法用在单兵自动步枪上,那么这个口径就没法取代8mm以下、弹头重12g以下全弹半两左右的中口径弹。

都拿着取代M240说事,你啥不取代PKM、PKP去呀。


長風浩荡


这是矛与盾的关系。

口径变大了,防弹衣就不会继续改进吗?防弹护具当然还会进化,然后开启下一个循环。

不过为了加强穿透力就一味改大口径,那么进步就实际上停止了,下次防弹衣升级后步枪用多大口径?

子弹的革命才是步枪发展的关键,在火药的升级,子弹构造的升级等等,若子弹装载的火药威力和子弹构造使得穿透力升级,也许子弹可以变得更加小口径。

因为小口径弹药意味着更多的携带量和更高射速。

所以,目前突击步枪实际上没有进步,无非把加工工艺和人机工程做的更好了,很长一段时间小口径和中口径突击步枪会并行,最后被一种全新的科技发明所颠覆。


财经健谈


如果不采用全新的弹药或者革命性的新技术,口径会越来越大甚至超过7.62㎜。比如埋头弹,现在只是用在步战车上。但埋头弹的威力比同口径常规弹药大很多,所以要不想改口径就得在弹药上下功夫。至于新技术成熟还早呢。像电磁发射连炮还没完成,不过已经接近实际应用了!至于电磁枪那还早呢。


用户一个人


其实关键不是某一个口径而是穿甲能力。小口径由于断面积小相对压强高穿甲能力并不弱。通过提高弹头质量,加大枪口动能等措施一样可以加强穿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