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舉有多難?

彩雲東昇戴寶山


在古代,中個舉人,那可是相當相當不容易。其難度,

比考清華北大還難。

古代要考舉人,得首先成為生員。換句話說,要先經過縣試、府試、院試,考中了叫做生員,也就是我們說的秀才。然後,省教育部門再對秀才進行考核,其中名列一、二等者,才可以參加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



我們以錄取人數最多的宋代為代表,來計算看中舉人的概率。據統計,一個受教育的平民子弟,考中生員(秀才)的比例,是11%。考中舉人的比例,是0.5%。

2018年,山西高考考生為305071人。我們以此來計算。

如果305071人參加考試,其中考中舉人的有多少人呢?307051*0.5%≈151人。

2018年,清華在山西文理科總共錄取107人,北大錄取102人,合計209人。

∵151<209

∴考舉人比考清華北大難。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學課本中,《儒林外史》中生員範敬為什麼會中舉人後,立即變得瘋瘋癲癲。因為,確實太不容易了。而且,那時候不像現在,年年可以高考,生員考舉人,要三年一次。考不上,就得三年後才能再來。人生又有多少個三年啊!


總結語:通過數字對比,我們得知,古代考中舉人,比現在考清華北大還要難。當我們瞭解到這一點,便更加能夠理解他們考中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執著的放牛娃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

(1)鄉試(2)會試(3)殿試

首先你要有一個過人的天賦,苦讀書,勤學苦練。當你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你還要去很遠的地方去考試,那時候沒有什麼飛機高鐵。家境好的人家可以坐馬車,家境不好的只能步行。好不容易到了考場,你有可能因為緊張而發揮失常,多年來的努力就會這麼白費了。也有可能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從而收到處罰。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


一隻洛洛醬


古代科舉分三節,童試為縣試,中為秀才。院試為省試,中者中人。會試即國試,中孝者為進士。最後殿試一至三名為三鼎甲,即狀元榜眼探花,其餘苐四名叫傳盧,後面一概稱進士。


蕭湘居士__


古代中舉就和現在考上清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