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內向,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變得開朗大方起來?

元寶爸爸聊育兒


命運害怕勇敢的人,而專去欺負膽小鬼。——塞涅卡

以前我們村有一個人叫天天,外號叫老鼠的人,為什麼大家都叫他老鼠呢?這還要從那次游泳說起。

那年暑假,我們村好幾個小夥伴因為天氣炎熱,就組織一起去河裡游泳。我們一幫小夥伴就這樣來到了河邊。站在河邊就能感受河水的涼意。我們一夥人就急忙脫下衣服,跳進了河裡。小夥伴們紛紛叫爽,只見天天還在岸上瑟瑟發抖。我們紛紛嘲笑他不敢下水,在我們的嘲笑聲下,天天哭著跑回了家。

回到家裡跟父母講起這事,沒想到沒被父母安慰,反而被罵的狗血淋頭,連水都不敢下,你還好意思哭著回來。從那以後他變得不願意接觸別人,任何事也不願意嘗試變得十分膽小,所以大家都紛紛叫他老鼠。

為什麼孩子會膽小內向呢?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經常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你怎麼這麼笨,這點事都做不好等行為,嫌棄孩子這那沒別人好,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

2、父母之間的不和諧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壞境下,變得膽小怕事,不願意與人溝通交流,失去孩子原本的家庭幸福和快樂,從而變得非常內向。

3、孩子的攀比心理

孩子看到別人家大魚大肉,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自己卻穿的破舊的衣服,住著破爛不堪的房子。在朋友同學面前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東西,別人也不願意跟他玩,從而變得越來越內向膽小。

膽小內向的心理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家長應該及時發現正確引導孩子克服恐懼,自信起來。

那麼家長該如何讓孩子變得自信外向起來呢?

1、尊重孩子平等溝通

遇到一件事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立馬否決,應該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家長聽完孩子的想法後,做出判斷,對的就讓孩子自己解決,錯的話,就告訴孩子錯在了哪裡怎麼樣解決才好。

2、教他認可自己的長相

研究表明很多孩子的不自信往往源於對自己的外貌不認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外貌也是,不一定要瓜子臉大眼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小眼神圓臉一樣可以很漂亮。

3、帶孩子開闊眼界

不要讓孩長時間待在家裡,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開闊眼界,去一些名勝古蹟講述遇到的動物、植物、建築、等等,豐富孩子的閱歷。

4、喜歡上一個興趣

讓孩子喜歡是至少一個興趣,這樣他會為這件興趣而努力奮鬥變得自信起來。

自信來源於父母的教育,家長應該多鼓勵鼓勵孩子而不是數落,對比看不起他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回答,請點贊、分享給多更多的人!

朗朗育兒課堂


孩子膽小內向,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變得開朗大方起來?家裡有個內向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孩子開朗大方,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我小時候不愛說話,被父母貼上了內向的標籤,越是讓我主動與人打招呼,越不不想搭理別人,次數多了,更不想出門了。


內向孩子的表現為,大多數情況下很安靜;說話聲音很輕,有時候還會停下來想一想再說;不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參加社交活動後會覺得疲憊;融入新環境很慢,朋友不多,只有一兩個好友;有時看上去沒精神,十分疲憊;被人插嘴了就不想再說話,在公共場合身體僵硬,沒有表情;說話時不看人,但懂得傾聽。

內向者的優勢:他們懂得品味生活,熱愛學習,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擅長創造性思維和藝術創作;精通談話的藝術;樂於獨處;態度謙遜,是良友;生活習慣較健康。


父母該怎樣幫助孩子呢?

瞭解到內向孩子的優勢後,首先父母要接納孩子,對孩子表示肯定,然後去了解孩子看世界的方式。父母要鼓勵並幫助孩子瞭解自己,減少對自我的批判和否定,多肯定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第二是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激勵孩子的才能和智慧,讓孩子充分發揮潛能,鼓勵孩子更加自信。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時,在孩子的內心創造安全感,當孩子知道父母無條件的他的時候,他才會有能量去幫助他適應外在的世界。


第三是讓孩子有獨處的空間,讓他有空間和自己呆在一起。幫助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強行要求孩子變得外向。


第四,幫助孩子強化社交技能。首先事先告知孩子日常的安排,讓孩子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有個準備。二是當孩子進入到陌生環境中,為他準備一些小禮物,讓他可以分給其他的陌生孩子,以便快速消除尷尬。三是幫助孩子進行事後分析。當孩子參加完社交活動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總結,以免孩子內心對自己進行過多的自我批判,妨礙了他在未來社交活動中獲得樂趣。四是不要讓孩子總是宅在家裡,幫助他架好溝通的橋樑。不要在他沒準備好之前,強行讓他對對方表示友好。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告訴對方孩子比較慢熱,適應一會兒就會變好。或者根據孩子的興趣等情況,為孩子製造話題。


第五,帶孩子多做運動,總會有他們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而且在運動中學會合作,認識更多的朋友,與他們交流溝通。


總之,強行要求內向的孩子開朗大方,反而會適得其反。只有先接納孩子,不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允許孩子慢慢來,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與人相處,孩子也會學習到人際交往的能力。

我是程橙,電視臺新聞工作者,教育領域創作者。關注家庭少兒心理成長。分享小學階段課外輔導資料及作業解答。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程俊談教育


好多人覺得自己家寶寶膽子小,內向希望幫助孩子改掉膽小內向的性格,其實每個寶寶都是特立獨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其實我們做父母的沒必要強行改掉。

說說我家侄子,3歲之前見誰都躲著,讓他見人喊叔叔、阿姨就躲在爸媽身後,也不太愛說話,那時候給我大嫂急的,說怎麼辦呢?見人也不說話就躲,一點出息都沒有,其實我當時聽了覺得這樣說不對,然後我和大嫂說:“別急,小孩都有個發育生長過程,或許這段時間不想說話,不愛見人,長大了懂事了就好了。”現在我家侄子上小學了每天都嘰嘰呱呱特能說。

其實小孩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我們做父母的遵循小孩的特性就好,我們父母也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改變。

1,生活中,讓孩子得到磨鍊,不要太在意孩子摔跤,要讓孩子學會摔倒了自己爬起來,而不是等著父母去扶她,也不要干涉孩子如何玩耍,孩子喜歡玩沙子,你就叫他去玩,這樣孩子會很開心。

2,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戶外走走,去公園轉轉,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人和事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見識,還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孩子也會變得不那麼拘謹。

3,要鼓勵孩子多和小夥伴們接觸,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加以更好的溝通,這樣孩子能在一起經常的接觸慢慢孩子就會適應和融入到當中。

4,父母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鼓勵孩子多用語言來表達,培養孩子大聲說話,要有禮貌 。

5,小孩子犯了錯,不要去大聲的指責,以免讓孩子害怕,變得更加膽小,要耐心的去引導孩子,告訴他錯在哪裡,該如何改正,經常給孩子講些有教養意義的小故事,讓孩子慢慢領悟,去做一個勇敢的好孩子。

6,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讓孩子融入到集體中,小孩子會變的自然放鬆開心,也就慢慢會變得不再膽怯和內向了。


辰浩麻麻說育兒


我們小區裡有個叫慧慧的小女孩,因為不到兩歲,媽媽就又懷上弟弟,弟弟的出生讓慧慧很不適應,因為媽媽和爸爸的關注更多的到了弟弟身上,慧慧變得不象以前那麼愛說話了,見人也不打招呼了,我常碰見他爸爸帶她在下面玩,每次孩子爸爸都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並且讓慧慧叫叔叔,可是慧慧不肯叫,孩子爸爸會解圍說:“這孩子,最近膽小了,越來越內向了。”我趕緊接話,“不是慧慧內向,只是暫時不想說話,對不對,慧慧?”兩歲多的孩子懵懂地看著我,點了點頭。

其實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膽小”、“內向”的標籤,也不要在別人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自家孩子問題,當爸爸媽媽不停地強調“膽小”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來越堅信自己“膽小”,反而加劇了自己內斂的性格。就像繪本《你很特別》裡的魁北克人一樣,如果心裡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任何標籤都貼不到身上。

面對孩子的“膽小內向”,家長應該做好以下這幾項工作。

多鼓勵,少責備

對“膽小”的孩子應該多讚許,少責備,切忌用挖苦、諷刺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這樣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產生自卑感,從而喪失自信心。內向的孩子一般都缺乏自信,家長要做的就是果斷把孩子引導走出去,告訴孩子不要害怕犯錯,也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和錯誤也會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助力。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以後家長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更自信。例如家裡如果來客人的時候,家長要多多就鼓勵孩子要懂禮貌主動打招呼,勇敢給客人倒水,得到客人的表揚了,孩子會就覺得其實什麼的,心裡就會慢慢自信起來,以後再有客人到來的時候,就能大膽應酬了。慢慢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家長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尤其是讓他在小區晨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做遊戲。遊戲中可以讓孩子熟悉生活中的種種社交場景,讓孩子體驗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樂趣。知道在不同的場景下應該如何去表達、如何去溝通,也能學到更多的社交禮儀,從而變得大膽自信。小區裡的孩子有淘氣的、強勢霸道的、溫和有禮貌的,我的做法是一般是找一些看上去溫和有禮貌的孩子,帶著有點膽怯的元寶說,”小哥哥可以帶弟弟一起玩嗎“,一般沒到兩分鐘,孩子就會玩到一起。

注意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父母應該注重對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味包辦,要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比如擰瓶蓋、丟垃圾、扔髒衣服進洗衣機,背書包等等,我都讓元寶自己來幹,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就不會畏懼碰到的困難。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接納、理解、愛他如他所是!


首先,如果你不想被別人貼標籤,請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什麼叫“膽小內向”?作為一個3歲孩子的母親,我為被貼上這些標籤的孩子感到十分難過,給一個單純的不知所措的孩子各種貼標籤,其實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被貼上這些標籤的孩子,他們被動接受又無能為力,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為自己辯駁。


上個星期,小毛奶奶去買菜回來,那會我正要帶小毛下樓玩,2歲11個月的小毛叫奶奶不要關門了,因為我們馬上要出門,而奶奶不聽小毛的話把門給關起起來。小毛同學撅起嘴巴表示很生氣,他說:

“奶奶是個壞蛋,壞壞的~”


我和奶奶都驚呆了。奶奶說:“我沒教他說過這樣的話呀”!(小毛1歲開始去奶奶家,最近要上幼兒園才回來媽媽身邊的)


“這些話不需要你教,你只要說一次他就知道了。何況平時你們總是莫名其妙的說“寶寶是個大壞蛋,壞壞的~”,雖然你們是開玩笑,可是他還無法分清什麼是開玩笑什麼是認真的。”


設身處地地想想,作為一個成人,假如你被重要的人貼上負面的標籤,被最愛的人貼上負面標籤,你會有什麼感受。那感受一定太可怕太絕望了!


其次,凡事都有兩面性而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你所謂的膽小可能是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珍貴美好的性格品質


有一個故事這麼說:從前有3個人,一個人膽大,一個人勇敢,一個人膽小。一天晚上他們在山洞裡過夜。山洞外面有聲音,膽小的那個人顫抖地找個角落躲起來。膽大的人說:“我膽子很大不怕,我出去看下。”看到膽大的那個人一去不回,勇敢的那個人說:“我很勇敢,我去看看什麼回事”。膽小的那個人看到前面出去的兩個人都沒有回來,更加害怕,因此把自己躲得更隱秘。
天亮了,外面沒有什麼動靜,膽小的人才出來,他來到洞口,發現一推骨頭。原來,昨晚來的是一隻老虎,老虎吃掉膽大的和勇敢的人,肚子吃得飽飽滿足地走了。


也許故事本身沒有太大意義,我所要表達的是,一個孩子他所不被認同的性格品質,也許並沒有大人想象的那樣嚴重,甚至是他獨一無二的珍貴品質。作為父母,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理解孩子、愛他如他所是!


父母要怎麼做


接納

為什麼要接納孩子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比被接納更讓人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了,我們接納孩子實際上就是承認他的價值,培養他的價值感。


一個有價值感的人是快樂的,成人如此,小孩何嘗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像高高掛起的太陽,熱情如火;可有些孩子,他們天生冷靜沉默,猶如清涼的月亮。月亮特質的孩子他們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有一個喜愛太陽的父母,而他永遠也變不成父母期許的模樣。


怎樣接納孩子

愛是接納的前提,你有多愛孩子就會願意對他有多大程度的接納。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不嫌棄不打擊。不貼標籤,不比較,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一無二的珍貴存在。


理解並尊重孩子


理解萬歲!為什麼會有這句口號,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理解別人並能得到別人的理解有時候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對於一個還不能表達自己的孩子來說,如果有一對理解他的父母,有一個能夠理解他的環境,那成長將是一件多麼輕鬆愉快的事情。


拿3歲孩子作為例子,理解他的吃喝玩樂。小毛偶爾不愛吃飯的時候,我經常是放任他,我的觀念是餓了自然想吃。可是奶奶說,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怎麼能讓他愛吃就吃不愛吃就不吃?不愛吃也要想辦法讓他吃,我向來對這種想法覺得好可怕。


大人能偶爾有胃口不好的很少,為什麼小朋友不可以這樣呢?


理解和尊重,很偉大很了不起。但是不是隻有大是大非的時候理解和尊重才是有意義的,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尊重他的吃喝玩樂就是全部的大事。


理解和尊重,從日常小事做起。


做80分媽媽


孩子膽小內向,家長該怎麼引導,才能使孩子開朗大方起來呢?

我們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開朗外向大方活潑,到了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和別人交談,交到新朋友,能夠迅速的適應新的環境。但是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爭氣,一到陌生的地方就顯得膽怯,有時候即使在家裡也是一樣的,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孩子都活潑好動,又唱又跳的,一旦來了外人,就會變得羞澀,躲在大人身後,不敢說話,更不要說讓孩子表演節目了。家長只好給客人解釋說:“哎呀,我們這孩子有些膽小內向,不愛說話。”


其實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這種膽小內向,代表了孩子對自己的不自信,不肯定。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活潑好動的,都有對外界充滿好奇的探索心理,只是有時候我們家長的原因,導致孩子由活潑好動變為了膽小內向。那麼孩子膽小內向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孩子的性格天生如此


孩子的性格遺傳於父母。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較安靜,不愛說話,那麼孩子多半也會如此。這首先有基因的遺傳,這一點怪不得孩子哦。再加上父母安靜內向的性格,也會對孩子的後天性格的塑造產生影響。

第二、家長對孩子的關愛較少

很多的時候,孩子需要被家長關注,需要被家長了解,如果家長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關心孩子,陪伴孩子,就會造成孩子心理上愛的缺失。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感,對自己產生不自信:爸爸媽媽都不理我,都不愛我,是不是因為我做的不夠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喜歡我?……孩子自卑不自信了,就會顯得膽小不愛說話,不愛表現自己,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對。

第三、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有些家長對孩子特別上心,總是對孩子擔心過多:擔心外面有壞人,不讓孩子一個人出去玩;擔心孩子受欺負,不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擔心孩子做不好,什麼事都替孩子代勞……

孩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沒有機會和小朋友交流溝通,就學不到該怎麼樣協調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孩子不自己動手做事,就會一直依賴於大人,缺乏獨立性;不鍛鍊孩子一個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孩子就會遇事膽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再加上家長也總是說孩子內向不愛說等,無形中就會強化這些在孩子心裡的影響,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不愛說,就是膽小內向的,這是很正常的。這樣就不利於孩子的改變。

那麼我們家長該怎麼做來引導孩子變得開朗大方呢?

首先: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每個孩子都有情感上的需求,尤其是對自己的父母。所以爸爸媽媽有時間就要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聽孩子講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重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比如:每天下班後回到家,爸爸媽媽先抱一抱孩子,然後再和孩子聊一聊學校的趣事,引導孩子多說話。並且交談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心不在蔫,玩手機之類的,而是要認真的聽孩子講話,並不時的點頭讚許。這樣既能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能鍛鍊孩子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逐漸讓孩子變得愛說,開朗。

其次:鼓勵表揚孩子,給予孩子信心。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被表揚,被肯定的,孩子更是如此。一般來說,孩子受到的肯定表揚越多,對自己就越有信心,越自信,也就會越努力來表現自己。

如果父母經常用否定懷疑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孩子也會陷入對自己的否定,就會對自己產生不自信,膽小內向,不愛說。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樣不僅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所以我們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並且加以引導,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比如:“我發現你最近的字寫的不錯,繼續努力哦!”“寶貝唱歌真好聽,再給媽媽唱一首吧!”“這副畫畫的真好看!”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也就會越來越開朗。

再次:給孩子創造條件。

有時候孩子內向不愛說,與自身的知識、能力不足、見識少等有關係。比如一群孩子談天說地,大家都討論的津津有味,可是自己卻什麼也不知道,插不上話;小朋友一起踢球,別人踢的有模有樣,自己卻不會踢,玩不到一起;幾個男孩一起玩槍,可是自己的孩子沒有玩過,不知道怎麼弄,別的小朋友就會冒出一句“這都不會?”……這些都會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變得不愛說,不愛玩了。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點,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或者讓孩子多讀書、多接觸新鮮事物,開拓孩子的眼界。孩子見識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交談的資本。

之前我一直控制我們家小寶玩遊戲,認為會影響學習。結果爸爸卻說孩子玩一下游戲也好,因為現在很多小朋友都玩,不讓孩子接觸一下,孩子和別人聊天,都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這樣孩子容易被孤立。玩遊戲不怕,控制好時間就行,還能起到監督孩子學習的作用。所以我們和孩子約定好每週末達到我們的要求可以玩兩局王者。現在小寶天天和小朋友一起探討遊戲的人物等。

最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我們家長要相信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該放手的時候要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即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和處事能力,還能讓孩子自立自強。當我們家長對孩子表現出“我相信你能做好”時,孩子就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單獨去小區門口超市買東西,這樣既能鍛鍊孩子膽量,還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慾望,讓孩子學會怎麼與人溝通,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

作為家長,我們要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愛、鼓勵、表揚、自信。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陽光寶媽一枚,有一個可愛的小子。我堅信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小風車媽咪


孩子膽小內向,對孩子的一生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膽小內向,會成為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在這個社會,懂得大膽嘗試的人才會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容易成功。

孩子為什麼會膽小內向?

一,父母喜歡批評指責抱怨孩子。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犯錯誤,孩子一犯錯誤,父母就批評指責抱怨,慢慢地,孩子就變得膽小內向了。

二,父母兩個人感情不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父母恩愛,父母兩個人感情不好,經常吵鬧,孩子生活在這種環境裡面,擔心害怕,自然膽小內向了。

三,父母對孩子管的太多。現在的孩子是一個寶,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麼愛孩子,這也不讓孩子摸,那也不讓孩子碰,對孩子太多的限制,這樣的成長環境也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

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變得大膽活潑呢?

一,父母要多鼓勵誇獎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和讚美,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樂觀。

二,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天地,家庭氛圍好,孩子就會感到開心和自在,性格自然會活潑開朗。

三,父母要給孩子自由。只有自由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這樣的孩子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天性。可以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孩子的性格自然會活潑開朗。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性格是由父母影響出來的。

所以,父母要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優秀的父母,孩子自然身心健康。


周凌溧育兒問答


通常內向的孩子表現為,自閉,不愛說話,不敢表達,膽子小,比較容易委屈,做事謙讓,容易滿足別人。

如果比這個狀態更差就會連飯都不想吃了。因為內向的孩子天生是個美食家,對吃很講究。可想連飯都不吃是狀態有多麼不好了。

所以,第一,家長要多觀察孩子,與孩子通情,什麼是通情呢,就是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理解他的,孩子心中有愛才有力量。

第二,要帶孩子多接觸外界的事和人。比如帶孩子去旅遊,去參加聚會等等。鼓勵孩子表達自己,與人交流。比如碰見個熟人,你讓喊阿姨,孩子直接躲你身後。這時候千萬別斥責孩子,事後要鼓勵。

第三,寫出孩子的優點,發現孩子的才華,內向的孩子都是很有才華的,內向的孩子是很坐的住的,可以多讓孩子多看一些經典文化的東西,比如易經,道德經,論語什麼的,讓孩子有心懷天下的情懷。發現孩子的特長,並培養孩子這個特長遠超於一般人,這樣孩子有成就感。還有內向的孩子膽小,可能有錢都不敢花,那就從培養孩子花錢開始,如果錢不夠多,就教會孩子數錢。一點點培養孩子的膽識和自信。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內向的孩子要採用賞識教育。就是懂得欣賞孩子。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目標,因為內向的孩子本身對自己要求就很高,告訴孩子現在做的就很好,就算做的不太好,也不要否定,從其他方面鼓勵,一定要有信心。不要讓孩子一直在忍氣吞聲的環境下。

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一定會是優秀的。我是一隻有文化的海參,關注我一起培養成功孩子的孩子而努力吧。謝謝。


一隻有文化的海參


孩子膽小內向,都是父母給孩子貼上去的標籤。有的孩子看上去不愛說話,但可能他有著一些你並不瞭解的原因。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有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可能是環境換了。孩子要花點時間來了解一個新的環境。或者,他和一些陌生的孩子在一起,還不熟悉那些孩子,不知道用怎樣的交往方式,所以表現得不夠主動。因為孩子需要一段時間去熟悉和探索。所以,父母不要去評價自己的孩子如何,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標籤撕下來。



第二種情況是他們一直都不愛說話。兒童在出生後的2-3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些兒童在早期的幾年裡受到過傷害、暴力或不良影響,他的性格就會發生偏離。比如:父母總是批評、指責、打罵孩子,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了。他們會感到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很笨。所以就不願說話。還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如此,他們即使哭聲音也會很小。

第三種情況是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在家庭中,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對孩子太強勢。如果父母過於強勢,孩子就不敢說話。家庭關係要和諧。如果夫妻在溝通時經常吵架,孩子看到後會感到氣氛非常壓抑。父母不高興他也高興不起來。特別是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提出離婚的事,孩子會很受傷,感到沒有安全感。因此他不願意說話,會悶悶不樂!

在我們幼兒園裡,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園的第一天就當著孩子的面告訴老師:“老師,我的孩子很膽小,想喝水肯定不敢說,上廁所也不敢說的。你要多多提醒他去。”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心裡想,父母怎麼就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不會說呢?而且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膽小。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聽自己的父母說自己膽小的話,他就會強化孩子這種意識,他會認為自己真的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從而越來越不愛說話。後來我私下找這位家長進行溝通,告訴他以後不要這樣去否認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多一點鼓勵。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活潑開朗外向的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會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在人際交往上會更加受到他人的歡迎。不過每種性格都有其優勢,父母不用太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內向的性格。如果孩子總是不願說話,不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那麼父母就有必要去適當引導孩子。

一、父母要多和孩子說話。

即使孩子不愛說話,父母也要堅持與孩子溝通。這種溝通不是你一個在說,而是你說完後要問問孩子的感受,給孩子提一些問題讓他去回答。經常與孩子對話,可以瞭解他們的想法。讓孩子有更多開口說話練習的機會。孩子在1歲半左右就開始運用詞彙了,到了4-5歲幼兒就能正確的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子說明自己的意思或描述一件事。到了6歲是孩子詞彙量發展的高峰期。因此,父母一定要在這個年齡階段內多與孩子說話。抓住語言的敏感期,當孩子經常聽這些詞彙就自然會說了。孩子掌握了大量的詞彙和句子後,表達起來也就容易了,更有信心了。



二、讓孩子自由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性。如果父母總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給他們設想的去做,孩子就會受到很多阻礙。比如:孩子喜歡玩水。而父母說:你總是會把水灑得到處都是,以後不要玩了。孩子喜歡玩這個玩具。父母說:“這有什麼玩的?玩別的去。”父母處處干涉孩子,會使孩子得不到自由的發展。

在蒙臺梭利的課中,老師會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具進行工作。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會給孩子換掉。充分的尊重孩子,就是為了讓孩子得到自由的發展。自由就是讓兒童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

三、接納孩子的性格。

父母都希望孩子性格活潑開朗,這一點我也非常能理解。但是,當您無論怎樣努力,孩子始終不願意多說話時,父母也要接納孩子這種性格。接納是指無論孩子怎樣,我都在你身邊,我都願意與你說話。孩子內向的性格也同樣具有很多優勢。他們更愛思考、專注力非常強、做事仔細認真、不易受外界干擾,做一件事情能有始有終。很多偉人的性格都是內向的。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以前我寫過一篇關於孩子性格的回答,大家可以去翻看一下。



四、家庭中要營造快樂的家庭氣氛。

父母的性格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如果父母總是能製造一些快樂因子出來,那麼家裡就會充滿歡聲笑語,孩子也會開懷大笑。在《小豬佩奇》中,喬治在玩球,佩奇也想一起玩。於是,佩奇就教喬治:

“你這樣玩是錯的,要這樣才可以接到球。而不是像這樣,要像這樣,知道嗎?”

媽媽看到了,認為佩奇逗喬治逗的有點過分了。她說:“佩奇,你是不是在逗喬治玩呢?”

“不是的,媽媽。我在教他怎麼接球呢。”

“真的嗎?噢,我有個遊戲可以教喬治怎麼玩,叫做——小豬在中間。”

最後,媽媽和小豬們一起玩拋接球的遊戲。在玩的過程中,媽媽主動與孩子們說話溝通,參與其遊戲,語言幽默風趣,讓孩子感到非常快樂。



五、父母要多鼓勵孩子。

孩子不敢做的事,要多鼓勵他,放手讓她去做。孩子有時膽小是擔心做得不好,遭到指責,所以就開始退縮。父母可以適當的示弱,去鼓勵孩子做:

“寶貝,這個圖媽媽拼不出來,你幫媽媽想想看是怎麼拼的好嗎?”這時,孩子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需要的。

“寶貝,我需要你的幫助,你幫媽媽去問一下蘋果是多少錢一斤好嗎?”請求孩子的幫助,而不是命令孩子,這時,孩子是放鬆的,是沒有壓力的。

“寶貝,如果你也想玩鞦韆的話,可以對小朋友說,給我玩一下好嗎?你不用擔心被拒絕,如果他不讓我們就先玩別的。”讓他知道,別人不讓玩也沒有關係。

如果孩子願意幫你,無論他做得怎樣,我們的要對孩子表示致謝:“謝謝你,寶貝,你幫了媽媽很大一個忙!”



如果孩子沒有幫助你,也沒關係,等孩子準備好了以後還有機會。

在《接納力》一書中指出:一切的發生都是來成就你生命的。請對生命說OK,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才能清空內心,生髮出愛。允許孩子,才能夠讓他們體會到生命的完整。愛孩子,從接納開始!


雨後山林靜


面對這個問題,我是深有感觸。


我的孩子也是一個膽小內向的孩子,快四歲了,依然不敢主動跟人打招呼,不敢跟老師說話,我一度很著急,覺得孩子長期這樣下去會很吃虧。


後來翻看一些育兒書後,才明白決定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孩子天生所攜帶的性格基因、周圍的成長環境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所以,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性格。


1.父母無條件接納


因為孩子天生所攜帶的性格基因對孩子性格發展的大概方向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無論孩子的性格是活潑開朗還是內向膽小等,父母都應該無條件接納。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性格都有其一定的優勢和不足,例如,膽小內向的孩子也是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往往更加謹慎細心,有較強的安全意識等。


所以, 父母不要擔憂孩子的膽小內向,而應發現孩子性格中的美,抱著能改善多少就改善多少的順其自然的心態,幫助孩子將性格中的優勢放大,將不足儘可能的改善一些,就可以了。


2.父母的榜樣示範


既然孩子的性格,還受到其成長環境以及家長教育方式的影響,那父母就要帶頭引導,榜樣示範,而不是總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應該是先要求自己做到。


比如,我家孩子很害怕跟老師打招呼,每次遇見老師後,我都是自己先主動跟老師問聲好,從來不強迫孩子也必須跟著我向老師打招呼,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現在孩子不是很害怕老師了,有時還會主動問聲好。


當我不急不躁時,孩子收穫了平和,當我主動跟老師打招呼時,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地向老師問好。


這就是父母榜樣示範的力量。


3.多給孩子創造成功體驗


曾在網上看過一句話,“真正的自信,根植於成功的體驗。成功的經驗多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


父母可以先在孩子感興趣的事上,讓孩子多經歷成功體驗,然後再觸類旁通獲得其它事物上的成功,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建立起來。


曾有網友說,自家的孩子一直很內向,到了大班畢業的時候,才慢慢自信起來。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改變,是從父母支持孩子參加晨會小記者的演講開始,當孩子發現自己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站在舞臺上演講成功時,孩子體會到了那份成功的體驗和喜悅,而後又通過不斷參加晨會集體舞蹈、兒童劇表演、非洲鼓表演、畢業典禮的幼兒代表演講等,變得越來越自信開朗。


父母若想讓孩子變得開朗大方,就積極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多體驗成功的經驗吧。一個人只有在多次成功的基礎上,才會由內而外提升自信心,才會變得開朗大方。


願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END


我是淺水小蟹,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努力進階成為更好的自己和辣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