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太極拳每個人打出來都不一樣,為什麼?

愛太極


如果一個師傅教出的弟子打的拳都一模一樣,那這個師傅一定不是合格的師傅。

真正的太極拳教學從來都是因人為法,每個人的外形條件、基礎、悟性、勤奮程度乃至情商等都不一樣,甚至教的同樣內容,最後每個弟子還是各有擅長。

凡技藝教學都講究因材施教,決不可能流水線式的按一個模子出產品。

也正因此,真正能傳承師傅衣缽的"代不數人"。


太極拳玄機


正所謂:一人一太極。

第一,太極拳練時講究以身領手,螺旋纏絲,練習時應以腰的轉動帶動手乃至整個身體的運動,初學者劃大圈,再到小圈,漸至無圈,所以從一點上看,一個人練時的層次不同,其形態也會不一樣,更何況眾人乎?

第二,太極拳練習講究全鬆放松,每個人的放鬆程度不一樣,從而也會表現出不一樣。

第三,太極拳練習時快慢相隨,剛柔並濟,每個人練習時,可以有不同的發力時機,故也會導致不一樣。

第四,同一太極拳有不同的練法和套路,尤其是陳式太極拳,有老架、新架,一路、二路,大架、小架之分,同一個招式,在不同架子中,練法也會不一樣,這也可以導致每個人練習時會不一樣。

第五,隨著時間的變遷,某些招式動作可能會改良,如孫式太極拳的三體式,孫祿堂先生最早練習時前手是平的,後來改成了立掌。這也會導致每個人學習時會不一樣。

第六,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如柔韌度不同,導致有些動作做出來會有偏差,也會導致不同。

第七,同一太極拳種發展後,有些練法就明顯不同,如陳式太極拳中的單鞭,就有不同的練法。

因此太極拳界有“一人一太極”之說,無所謂對錯,因人而異而己。







無雙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這個規則並不適用於傳統武術!現在很多人都發現大多數人打的太極拳都不一樣!但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嗯?小編見過一位八卦掌傳人在教授徒弟的時候,腳尖和出手的方向偏了五度,老師立刻就給糾正過來!這就叫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吧!你的步伐不對,不僅造成練拳時候的彆扭!在實戰中也會影響到自身的發揮!切合小編學拳的經歷來說,師父也曾經說過,有些人就是以健身為目的的,他練成那樣就可以達到目的了!你要求的多了他還不高興!而有些人雖然也想練好,但是在老師交完了動作後,他就跑到一邊瞎練,並不是想著讓老師給盤架子,改架子!偶爾改了一兩個式子,又是很長時間不去找老師,慢慢的就把拳練歪了!還有一些人自以為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總以為自己練的是對的,不願意改進!慢慢的太極拳就打成了各自的模樣!出現了洪傳太極拳,太極忽雷架!太極小架,現在更多人都可以開山立派的說自己的太極拳最好!我認為還是原滋原味的太極拳最好!才能練出東西來!






冰雨在胡亂的拍


沒有對錯,只有個人觀點。

太極拳無論是從內功或外形都是有很規矩的要求。對於外形的要求就像是模具定型,又像是練字描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招每式都是樁。當內勁練成之後,則從心所欲不逾矩。

以金剛搗碓上身定勢為例。

左手腕朝上與鼻準上下照應,右拳落左掌中五六寸;

左肘沉下須輕輕擎住,右肘沉下但不可有上架之意;

雙肩松沉,注意左肩切不可因擎肘而上架;

頸項端直。

打拳也是修身,在外形對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形與意合。目不旁視,分心則亂志。耳不可旁聽,勿聽則心專。

周身精神全繫於頂,曰頂勁。

心貴和平。心平則氣靜,心平則氣和。此式又叫護心拳。在陳式中位置很重要!

有人說太極無手,外形招式是為練內勁所需,當你的身體整勁形成可隨心所欲,就能無招勝有招。但內勁成勢每個人因個體差異不能同步,所有過程演變就會有所不同。

對不對要看裡面有沒有東西。


原田農夫


太極拳是武術,武術的根本是“用”武。測試起來很簡單,方法無非兩種:1、看:速度、力度、變化;2、戰:比武。

作為武術,太極拳的訓練不是臨摹書法,描繪動作的像形是一種錯誤的練習。以像與不像去衡量優劣更是一個偽命題。

套路是太極拳的訓練方式。這個訓練方式很特殊,勁力的訓練不僅限於表,也深藏於裡,就如同你隔著鞋子看不見腳趾是一個意思。兩個人的動作乍一看完全相同,也可能用勁的方式有巨大差異。反之貌似有差異的動作,也可能用的是同樣的駕馭方式。

太極拳是通過提升肢體的駕馭能力,在基本不改變身體強壯度的情況,以更為優化的身體運用,發揮更高的武藝技術。

練對了沒有?看進步唄!武藝沒有緩慢增長期,莫說長期原地踏步,短期沒有進步肯定是做了無用功。

怎麼看進步?找個手靶打一打,目測看看速度和力度,一眼定真偽。

一般來說,一對一以外的教學都是糊弄人。

我是京朝派楊門太極拳的創始人楊諾賓

願與您一道:接觸傳統、感受文化。




楊諾賓


每一個練習太極拳的人,打出來的架子都不相同,這種現象其實不只是在練習太極拳的人身上是這樣,幾乎所有的拳種或者不嚴格要求整齊劃一的體育項目都是這樣。即使是同一個老師教育出來的,也不一樣。這樣才有了武術種類的多樣性和百花齊放的局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的獨特性。同樣的一個發力,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對於自身動作的感知不一樣,在同樣的要求下,在動作表現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

還有就是在以後長時間的練習中,每一個人由於練習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身體素質的不同,工作生活養成的動作習慣不同,同一個動作練習的側重點和要表現的內容不同。所有這些,都造成了幾乎所有體育項目練習者的多樣性。

其實,人們早就認識到了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獨特性,並因此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來發揮最好的教學效果,也促進每一個人的更好成長。

因此,具體到太極拳練習者的差異,我們還是要正確看待,切不可存有先入為主和黨同伐異的思想,應該主要看他的動作是否符合拳理以要求。


天罡13838358289


首先,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這是事物的特殊性,規律如此。


同樣一本書,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達芬奇畫雞蛋,雖同樣叫雞蛋同樣的畫法,但畫出來的沒有完全一樣的雞蛋。

練拳亦如此,本來每一位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其特殊性所在。而之所以一套拳能適合普遍的人練那是因為人有作為人的普遍性所在,而太極拳適合所有練習它的人的所在的那個性質就是太極拳對於人具有的普遍性所在。但是,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中,沒有普遍性也無所謂有特殊性,沒有特殊性也就不存在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辯證統一。

也就是說,練太極拳的無論有多少人有多少流派,終歸有其內在的普遍性的作為之所以被成為是太極拳的所在,同時,每一位作為特殊性的練習者本身就是特殊性的所在。千人千拳,各不相同,是必然的。恰是太極拳活的靈魂所在,反之若機械的追求練成都是一樣的形式,反而丟掉太極拳之所以是太極拳的東西,恰也起了反作用。


正事談點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太極拳同一師父同一套路為什麼在若干年後會有不同的差異?有幾項原因:1.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追隨老師學習太極拳的時間短,沒有學習好。2.對拳理認識的偏差影響到動作的變形。3.學習拳術個人的悟性不同,在中後期套路的打磨上差異化逐漸的拉大。這種現象在傳統武術上是通病,不僅僅體現在太極拳上。就像本門的馬步站樁也是一樣。上一代前輩老師們站的架子各不相同。後來學習的都會說是師父因材施教的結果。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原來的正統套路。造成人為學習上的“選擇性困難症”。一個傳統武術流派中為體現本門特色一定是會有標準的要求和尺度。這些要求和正常人高矮胖瘦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脫離了嚴謹學習,而偏離固有的軌道。輕則祖祖輩輩經驗總結碩果消失殆盡。重則後來人學習是一門新的技藝。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非常有害的。


中華少林內勁一指禪


每個人打太極看起來各有不同:

1、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人生經歷、對太極拳的理解不同,所以就產生了:風格不同、節奏不同,細節動作有不同等…只要不偏離太極拳的基本原理,符合自身身體素質特點,就是正常的。

2、不僅是太極拳,絕大部分的傳統武術流派都有類似情況,哪怕是同一師傅同時教的拳術,個人演練的都會不同;這是因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機能、文化基礎、理解感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致。比如太極裡面手部一個纏絲轉腕,領悟不深的動作能夠按基本要領完成轉對轉到位,領悟深的會感悟到五指的次第和每個指關節的次第協調運轉,以及關聯渾身各關節的節節貫通協調,再加上個人對拳理的認知深度,看起來也就自然更柔順,渾身動作和勁力運轉更為和諧具有自己的風格。

3、太極拳愛好者沒有必要過於拘泥於行拳動作和別人百分百一樣,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儘量準確學習師父、教練的正確動作原理上,因為相對來說他是成功者資深者,儘量領會正確的動作原理,才有利於正確掌握要領。在動作及銜接圓轉熟練到一定程度,自己身歷和體會感悟逐步增加,你的動作自然會因理解領悟加深、身體特長髮揮等會自行有微調或者節奏掌握形成適合自身條件行拳風格,隨著對太極拳拳理的領悟加深,自己的行拳風格自然而然會逐漸演進,不但是不同的人行拳風格不同,而且每個時期個人行拳風格也會不同。


無兼道


事實上就是如此。

原因很多,首先,太極拳本身就有很多流派。

除了武當派,自然門還有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和氏等太極拳。

還有體委改編推薦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

這樣算起來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再者,太極拳講究練時有定招,用時無定式。練時無敵當有敵,用時有敵當無敵。練多了,就幾乎把以前的招式忘的差不多了,“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招式了。

最後說一下,不僅是太極練到最後,打出來的招式不一樣,其他拳種也差不多。練招式、套路只是為了熟能生巧、方便的時候用得順手而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