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太极拳每个人打出来都不一样,为什么?

爱太极


如果一个师傅教出的弟子打的拳都一模一样,那这个师傅一定不是合格的师傅。

真正的太极拳教学从来都是因人为法,每个人的外形条件、基础、悟性、勤奋程度乃至情商等都不一样,甚至教的同样内容,最后每个弟子还是各有擅长。

凡技艺教学都讲究因材施教,决不可能流水线式的按一个模子出产品。

也正因此,真正能传承师傅衣钵的"代不数人"。


太极拳玄机


正所谓:一人一太极。

第一,太极拳练时讲究以身领手,螺旋缠丝,练习时应以腰的转动带动手乃至整个身体的运动,初学者划大圈,再到小圈,渐至无圈,所以从一点上看,一个人练时的层次不同,其形态也会不一样,更何况众人乎?

第二,太极拳练习讲究全松放松,每个人的放松程度不一样,从而也会表现出不一样。

第三,太极拳练习时快慢相随,刚柔并济,每个人练习时,可以有不同的发力时机,故也会导致不一样。

第四,同一太极拳有不同的练法和套路,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有老架、新架,一路、二路,大架、小架之分,同一个招式,在不同架子中,练法也会不一样,这也可以导致每个人练习时会不一样。

第五,随着时间的变迁,某些招式动作可能会改良,如孙式太极拳的三体式,孙禄堂先生最早练习时前手是平的,后来改成了立掌。这也会导致每个人学习时会不一样。

第六,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如柔韧度不同,导致有些动作做出来会有偏差,也会导致不同。

第七,同一太极拳种发展后,有些练法就明显不同,如陈式太极拳中的单鞭,就有不同的练法。

因此太极拳界有“一人一太极”之说,无所谓对错,因人而异而己。







无雙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这个规则并不适用于传统武术!现在很多人都发现大多数人打的太极拳都不一样!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嗯?小编见过一位八卦掌传人在教授徒弟的时候,脚尖和出手的方向偏了五度,老师立刻就给纠正过来!这就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吧!你的步伐不对,不仅造成练拳时候的别扭!在实战中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发挥!切合小编学拳的经历来说,师父也曾经说过,有些人就是以健身为目的的,他练成那样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你要求的多了他还不高兴!而有些人虽然也想练好,但是在老师交完了动作后,他就跑到一边瞎练,并不是想着让老师给盘架子,改架子!偶尔改了一两个式子,又是很长时间不去找老师,慢慢的就把拳练歪了!还有一些人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总以为自己练的是对的,不愿意改进!慢慢的太极拳就打成了各自的模样!出现了洪传太极拳,太极忽雷架!太极小架,现在更多人都可以开山立派的说自己的太极拳最好!我认为还是原滋原味的太极拳最好!才能练出东西来!






冰雨在胡乱的拍


没有对错,只有个人观点。

太极拳无论是从内功或外形都是有很规矩的要求。对于外形的要求就像是模具定型,又像是练字描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招每式都是桩。当内劲练成之后,则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金刚捣碓上身定势为例。

左手腕朝上与鼻准上下照应,右拳落左掌中五六寸;

左肘沉下须轻轻擎住,右肘沉下但不可有上架之意;

双肩松沉,注意左肩切不可因擎肘而上架;

颈项端直。

打拳也是修身,在外形对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形与意合。目不旁视,分心则乱志。耳不可旁听,勿听则心专。

周身精神全系于顶,曰顶劲。

心贵和平。心平则气静,心平则气和。此式又叫护心拳。在陈式中位置很重要!

有人说太极无手,外形招式是为练内劲所需,当你的身体整劲形成可随心所欲,就能无招胜有招。但内劲成势每个人因个体差异不能同步,所有过程演变就会有所不同。

对不对要看里面有没有东西。


原田农夫


太极拳是武术,武术的根本是“用”武。测试起来很简单,方法无非两种:1、看:速度、力度、变化;2、战:比武。

作为武术,太极拳的训练不是临摹书法,描绘动作的像形是一种错误的练习。以像与不像去衡量优劣更是一个伪命题。

套路是太极拳的训练方式。这个训练方式很特殊,劲力的训练不仅限于表,也深藏于裏,就如同你隔着鞋子看不见脚趾是一个意思。两个人的动作乍一看完全相同,也可能用劲的方式有巨大差异。反之貌似有差异的动作,也可能用的是同样的驾驭方式。

太极拳是通过提升肢体的驾驭能力,在基本不改变身体强壮度的情况,以更为优化的身体运用,发挥更高的武艺技术。

练对了没有?看进步呗!武艺没有缓慢增长期,莫说长期原地踏步,短期没有进步肯定是做了无用功。

怎么看进步?找个手靶打一打,目测看看速度和力度,一眼定真伪。

一般来说,一对一以外的教学都是糊弄人。

我是京朝派杨门太极拳的创始人杨诺宾

愿与您一道:接触传统、感受文化。




杨诺宾


每一个练习太极拳的人,打出来的架子都不相同,这种现象其实不只是在练习太极拳的人身上是这样,几乎所有的拳种或者不严格要求整齐划一的体育项目都是这样。即使是同一个老师教育出来的,也不一样。这样才有了武术种类的多样性和百花齐放的局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同样的一个发力,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对于自身动作的感知不一样,在同样的要求下,在动作表现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还有就是在以后长时间的练习中,每一个人由于练习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身体素质的不同,工作生活养成的动作习惯不同,同一个动作练习的侧重点和要表现的内容不同。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几乎所有体育项目练习者的多样性。

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特性,并因此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来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也促进每一个人的更好成长。

因此,具体到太极拳练习者的差异,我们还是要正确看待,切不可存有先入为主和党同伐异的思想,应该主要看他的动作是否符合拳理以要求。


天罡13838358289


首先,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这是事物的特殊性,规律如此。


同样一本书,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达芬奇画鸡蛋,虽同样叫鸡蛋同样的画法,但画出来的没有完全一样的鸡蛋。

练拳亦如此,本来每一位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其特殊性所在。而之所以一套拳能适合普遍的人练那是因为人有作为人的普遍性所在,而太极拳适合所有练习它的人的所在的那个性质就是太极拳对于人具有的普遍性所在。但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没有普遍性也无所谓有特殊性,没有特殊性也就不存在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

也就是说,练太极拳的无论有多少人有多少流派,终归有其内在的普遍性的作为之所以被成为是太极拳的所在,同时,每一位作为特殊性的练习者本身就是特殊性的所在。千人千拳,各不相同,是必然的。恰是太极拳活的灵魂所在,反之若机械的追求练成都是一样的形式,反而丢掉太极拳之所以是太极拳的东西,恰也起了反作用。


正事谈点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太极拳同一师父同一套路为什么在若干年后会有不同的差异?有几项原因:1.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追随老师学习太极拳的时间短,没有学习好。2.对拳理认识的偏差影响到动作的变形。3.学习拳术个人的悟性不同,在中后期套路的打磨上差异化逐渐的拉大。这种现象在传统武术上是通病,不仅仅体现在太极拳上。就像本门的马步站桩也是一样。上一代前辈老师们站的架子各不相同。后来学习的都会说是师父因材施教的结果。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原来的正统套路。造成人为学习上的“选择性困难症”。一个传统武术流派中为体现本门特色一定是会有标准的要求和尺度。这些要求和正常人高矮胖瘦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脱离了严谨学习,而偏离固有的轨道。轻则祖祖辈辈经验总结硕果消失殆尽。重则后来人学习是一门新的技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害的。


中华少林内劲一指禅


每个人打太极看起来各有不同:

1、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人生经历、对太极拳的理解不同,所以就产生了:风格不同、节奏不同,细节动作有不同等…只要不偏离太极拳的基本原理,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特点,就是正常的。

2、不仅是太极拳,绝大部分的传统武术流派都有类似情况,哪怕是同一师傅同时教的拳术,个人演练的都会不同;这是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运动机能、文化基础、理解感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致。比如太极里面手部一个缠丝转腕,领悟不深的动作能够按基本要领完成转对转到位,领悟深的会感悟到五指的次第和每个指关节的次第协调运转,以及关联浑身各关节的节节贯通协调,再加上个人对拳理的认知深度,看起来也就自然更柔顺,浑身动作和劲力运转更为和谐具有自己的风格。

3、太极拳爱好者没有必要过于拘泥于行拳动作和别人百分百一样,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尽量准确学习师父、教练的正确动作原理上,因为相对来说他是成功者资深者,尽量领会正确的动作原理,才有利于正确掌握要领。在动作及衔接圆转熟练到一定程度,自己身历和体会感悟逐步增加,你的动作自然会因理解领悟加深、身体特长发挥等会自行有微调或者节奏掌握形成适合自身条件行拳风格,随着对太极拳拳理的领悟加深,自己的行拳风格自然而然会逐渐演进,不但是不同的人行拳风格不同,而且每个时期个人行拳风格也会不同。


无兼道


事实上就是如此。

原因很多,首先,太极拳本身就有很多流派。

除了武当派,自然门还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和氏等太极拳。

还有体委改编推荐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

这样算起来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再者,太极拳讲究练时有定招,用时无定式。练时无敌当有敌,用时有敌当无敌。练多了,就几乎把以前的招式忘的差不多了,“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招式了。

最后说一下,不仅是太极练到最后,打出来的招式不一样,其他拳种也差不多。练招式、套路只是为了熟能生巧、方便的时候用得顺手而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