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吗?为什么?

美的视界一一书画赏析


要想写好行书,写好楷书是基础。 楷书要想写得规范、美观,是要放慢书写速度的。而只有把楷书写得比较好了,才可以更快地提高行书的书写速度,因为行书结合了楷书的美观和自己的快速特点,所以在学习和生活的笔记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行书。但如果书写没有楷书作基础,写出来的字虽然快,但不便于认,这样的行书不是白费了功夫吗?所以,行书的快写是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上的。


天行健211629611


行书只是楷书的快写吗?没那么简单。不少喜欢书法的朋友楷书写的不错,到了写行书的时候,总认为只要把楷书写得快一点,笔画连贯一点,自然就会写好行书。其实,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行书和楷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同。

楷书和行书最大的区别,除了字型上的差别外,还在于笔法上的差别。

我们中国文字,从仓颉造字开始,现在有据可考的文字大致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

楷书属于静态书体,讲究的是一丝不苟,合乎法度,我们学习楷书主要是取法古人的用笔技巧和结体规律。以唐楷为例书写的时候要求笔画精到,结体严谨,法度要求森严,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

而行书呢,他的笔画从写法上就和楷书有很大的区别。从上图的示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行书笔画的起笔更加直接多变,露锋为主,虽然也要求含蓄内敛,但在藏头护尾上并不过多强调。收笔处的变化更加明显,为了体现行书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很多行书的笔画都做了折笔出锋的处理,并且出锋方向不固定,主要依据下一笔画的起笔位置而定。

不光是基本笔法的写法有区别,在行笔速度上也有的差异。楷书书写要求工整,再加上笔画之间的引带不明显,所以书写速度相对行书慢一些,以工整为主。行书由于笔势的要求,所谓缓则失势,所以行笔速度相对快一些。不过大家不要误会,楷书虽然书写速度慢,但同样讲究果断干脆,不可拖泥带水。行书要求快,但也要在可控范围之内,笔力要控制住,一味的强调速度是不可取的。

最后来说一下结体上的区别。在这一点上,楷书和行书的区别就很明显了。同楷书相比,行书的结体更多变,没有太多的法则限制,可以更多的凸显书家的个性,如果和楷书一样,写的过于平正,则会有一种呆板无趣的感觉。


瘦金体花间書


有这层意思,但笔法不一样了。草书讲究流而畅,章草讲究简而便,行书像它们之间的笔法,比楷流畅简便,有时可夹杂草法,又称行草。要说快慢,一般要慢点写,就是草书也不能写太快,草书不草吗!





云雪书画


初入行书,楷书功底越好可能上手会越快,各书体之间虽形态各异技法有别,但义理大致相通。有楷书的底子,入行书不是很难办的事情,而且一上手就不会写得很难看。但是,这只是在行书的初级阶段,行书的艺术深层十分繁杂宏阔,它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书体,因此,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或者楷书好行书必然好,或者行书好必然楷书过硬等等,都是不准确的。

行书的“快”,一是因为部分点画被简写,二是用笔结字技法不同,三是节奏感更强更快。这是由行书本身的书写特点决定的,并非只是“楷书快写”这么简单。行书入手不难,要想写好并不易,中国只有一个书圣,而王義之的最硬招牌是行书。隔行如隔山,书法各体式之间亦如此,书法毕竟是长期的修行,术业有专功,毫末之差往往就是数十年的修行。

很多朋友把楷书水平与行书水平简单画等号,这是不客观不准确的。楷书水平高,一般写行书不会太差,但也决非一定很好。田英章卢中南的楷书都很知名,他们的行书也不错,但并不算拔尖的,甚至在行书圈根本排不上号。我们熟悉的苏黄米蔡宋四家,都是行书,但他们的楷书并不十分出众。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行书和楷书书中国书法里不同的两种书体,不能简单的把行书说成是楷书的快些写,因为行书和楷书两种书体在用笔笔法,用墨,还有作品的形式和章法上有很大的区别,行书相对于楷书笔法更加的丰富,体现出的行云流水之美,行书有楷书的基本功和影子,但绝不是简单的生硬的把楷书写快了,就称之为行书!行书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书法小青年


1. 传统的毛笔书法. 如果从书法史来看,楷、行书体在东汉后期己萌芽并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楷书往往与隶书混称为隶书,未加区別,同时又把汉末,魏晋时期规范工整、装饰化的碑刻隶书专称为“八分书”。

曹魏时期的钟繇是最早专注于这两种新书体的代表性书家,历来都认为他是楷书之祖,从钟的传世《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存古拙方扁之气,尚存隶意,但点画圆润,楷法规范。钟的行书千字文用笔以纵势为主,取消波挑。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但不同书体之间对书家的影响是存在的,包括钟的楷、行风格对魏晋时期的日常官方文书手写书体也产生了影响。

2. 硬笔书法. 今人对苏轼的“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学好楷书是基础,然后在楷书上牵丝映带,便写出行书,所以从今人的硬笔书法角度来看,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更准确,尤其是在以实用性为目的培训上,体现更为明显。

附上作者随机在白纸上写的楷、行书,望方家指正。


寸耕文艺


准确说,行书是楷书的"连续流动"书写。古人说过"楷如立,行如行",就是说行书如同人行走。

说楷书的快写也有道理。有些一很繁琐的笔画,经过行书简化,就写得较快了。比如下面的"法,朝"字,行书的简化书写,就能让它比楷书写得更快一点。

再从书法艺术角度看,行书是书法更高难度的书写。它不仅是看得见的"快",还追求看不见的行气,内在的韵律,节奏的顿挫;它不仅是有形的牵丝连线,还有无形的计白当黑;用墨的浓淡相宜,结构的穿插借让,章法的欹侧跌宕,似断还连,错落有致等等。使欣赏者油然而生"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的美的享受。比如下图中的千古名篇.魏晋时期的"伯远帖"。

还有,写过行书的人都能体会,行书入门容易,提高难。正因为入手容易,看着写得快,有些写行书的人,认为行书就是连笔字,像平时写钢笔字一样,龙飞凤舞的潇洒写一回,结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气,出现病笔,诸如"竹结笔,丁字头,扫把尾"等等纰漏,甚至被称为"江湖气,硬笔体"。

所以要正确认识行书的书写,扎扎实实先临帖,按照传统的经典法帖如《圣教序》《祭侄稿》《兰亭序》。认真学习行书笔法,如上图所标示的行笔顺序,先按照笔顺,象临摹楷书那样,一笔一划临习,熟练了,再提高书写速度,

这一点上,书法术语叫行书是"积点成画,连画成字"。要笔笔能立住,开始反而要"慢,稳,准"的书写,才能写出中锋运笔的要求,达到"锥画沙,屋漏痕"的极深功力。


张劲逸


据说先有行书,后有楷书!

是吧!


山里头


行书是行书,楷书是楷书,笔法、结构、章法都不一样,并不是简单的快些慢写之分。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常人只需要把字写好就可以,在写好的基础上再追求美感,这一点只要稍加练习,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想要尽善尽美,就交给书法家们去写吧。



何勝美


这个说并不全面。我们都知道,初上学时,我们都是一笔一划写字的,到高年级时,就写起了连笔字。等到接触了“行书”这一概念时,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写的就是行书。后来发现自己写的字跟字帖里的行书,相差甚远,不但字不好看,而且好多字的写法都不一样。这才正视起行书的书写来。等你的行书写得较顺眼时,再试试写楷书,你会发现,你的楷书其实还很蹩脚。如果真把行书当成楷书的快写,充其量也只能是“行楷",快也快不了,也没那么飘逸灵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